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后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情况,探讨使用ACT监测UFH抗凝效果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PCI患者1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应用UFH,100U/kg,根据术中ACT结果分为三组,ACT350 s组25例,分析ACT达标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使用UFH后,ACT以300~350 s为达标值,达标率为49.2%(67/135);三组患者48h内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患者,通过体重调整UFH剂量,仅部分患者ACT达标。监测ACT可及早识别及处理抗凝未达标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急诊PCI安全性及疗效。

标签:急诊;普通肝素;抗凝达标

适当的抗凝强度可减少出血、缺血等不良事件,对于安全有效开展急诊PCI 术是至关重要的。UFH是目前术中最常用的抗凝药物。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根据患者体重设定UFH剂量,并通过监测ACT水平调整UFH剂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导管室尚未开展ACT监测,仅根据患者体重设定UFH剂量。此种给药方案是否能使抗凝达标,保证急诊PCI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急诊PCI患者根据指南推荐使用的UFH剂量,监测ACT达标情况,探讨急诊PCI监测ACT的必要性。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PCI应用UFH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PCI术前12h内应用过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UFH、磺达肝奎钠、华法林等;(2)联合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3)术中应用比伐卢定、低分子肝素;(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围手术期应用IABP患者。根据PCI术中测得ACT 值分为三组:ACT350 s25例。

1.2方法

1.2.1急诊PCI围手术期常规处理: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 和氯吡格雷600 mg术前;桡动脉穿刺术者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术后6~10h拆除止血器;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6~8h拔除股动脉鞘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术后所有患者均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

1.2.2 UFH使用及ACT检测方法:冠脉造影成功后,立即经动脉鞘管补充肝素总量至100U/kg。给药20min经动脉鞘管采血,使用Hemochron ACT检测仪

(美国ITC公司)测量ACT。ACT达标值300~350s,ACT300s为目标值,达标率为49.2%(67/136)。

2.2 PCI术后不良事件

术后48h内,发生轻微出血事件4例(2.9%),发生缺血事件6例(4.4%)。三组患者患者缺血及出血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分析急诊PCI患者术中应用UFH,检测ACT达标情况,ACT达标率仅为49.2%。ACT是导管室内广泛应用的反应PCI尤其是急诊PCI术中UFH抗凝效果的指标。多项研究显示,ACT达标情况与缺血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关。尽管ACT不是急诊PCI术中应用UFH抗凝效果完美指标,但不同学者对PCI术后并发症与ACT相关性认识尚存在争议,目前ACT仍是使用检测抗凝效果的有效方法。2013年ACCF/AHA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推荐:急诊PCI术中应根据ACT值调整UFH剂量,使ACT达标(I类推荐)。依据指南给予UFH,为减少术中及术后缺血、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监测ACT。

本研究,三组患者缺血及出血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按体重术中给予指南推荐的最大剂量UFH,ACT达标率也仅为49.2%,即一半的患者抗凝效果未达标,而医生不能通过患者的临床情况识别抗凝是否达标同。急诊PC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术中应用UFH抗凝,监测ACT值,并根据ACT值调整UFH剂量,有利于提高急诊PCI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