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说教材]
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除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两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又相对变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学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尽管新课标对洋流的形成要求降低了,但并不代表不讲,否则学生将会难以理解表层洋流规律形成背后的原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非常不利。因此,讲洋流分布规律之前,仍应讲清楚其形成、类型等前提知识,只是不作为重点和要求掌握的内容。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联系第二单元的大气运动,边讲解、边画图,依次推导出全球洋流形成的原因、分布位置及其名称,最后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不难得知,洋流的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最终形成洋流的性质、特点也不相同,它们对沿岸地理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这也是体现了个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本节内容内容多,难点也较多,学习时,应把握好重点、难点,要结合图形、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案例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见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却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见图)。
你知道上述两个案例中所讲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上述案例中所讲的两个故事发生的原因都与海水运动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讲解】
【板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洋流。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洋流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一种形式。
【教师导学】请大家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产生大规模运动?促使其运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洋流可分为哪些类型?
【播放动画】演示“风海流”的形成。
【教师点评】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力。此外,相邻海区之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也会产生海水的运动。在上述案例二中,德国的潜水艇就是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潜艇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与袭击,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予英军很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例,在战争史上成为成功运用密度流的一个典范。
【播放动画】演示“密度流”的形成。
【教师总结】这种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称为密度流。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存在,必然会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所以,依据洋流的成因,可把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类型。按性质又可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
【板书】1.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
【教师导学】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现在,我们来回忆全球风带的分布情况,共同探讨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播放动画】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边放边让同学们回忆:全球共分布有六个风带,它们是赤道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请1—2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其他同学自己在座位上完成。(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
为无风带。看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世界洋流模式简图是否正确?
【板书】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播放动画】演示“世界洋流模式”
【教师讲解】①由图可知,世界洋流分布可分为两大环流系统:一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其流动方向为反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二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洋流流动方向为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概括起来就是: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度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②从洋流的成因类型来看,该图主要反映出两种情形:一是南半球与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赤道与南赤道暖流和高纬大洋西部的洋流分别是受中纬西风、低纬信风和高纬极地东风吹拂而成,属风海流。二是风海流后,面对流失区海水进行补偿的洋流为水平补偿流,中低纬大洋东西两侧的寒暖流应属此类。
【学生讨论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五个大洋环流系统);
2.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只有北半球两个]);
3.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板书】(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教师总结】我们从模式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在一个大洋上往往形成四个大洋环流,即南北半球各一个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北半球各一个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教师导学】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分析“大洋环流模式图”,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运动时针方向、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两方面入手分析世界大洋环流分布有什么特点?
差距的。请大家对比两图,找出实际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与世界洋流模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讨论归纳】
①南半球没有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漂流横贯三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