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4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经济秩序
历史背景:(b.)1990年1月乌拉圭回合的《技术标准协议》又作了进 一步规定,要求缔约方在执行该协议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技术 标准、经济发展和金融贸易发展需要等特殊情况,允许他们可不以国 家标准作为本国技术标准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可要求 在一定时限内全部或部分免除履行该协议的义务。比如,乌拉圭回合 中的《反倾销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规定是,在反倾销措施将影 响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时,可考虑协议规定的其他建议性的补救措施;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所有适当的技 术援助,以帮助或解决他们在政府采购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等等。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20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其次,贸易与技术之间具有相关促进的关系。贸易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在于,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盈余为扩大技术进口创造了物质条件, 而通过技术引进加快技术进步是一条重要的捷径。技术进步会促进贸 易的发展,党技术进步发生在生产出口产品的部门,那么将由于产品 质量改善或开发出新产品而提高外贸竞争力。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响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即技术进步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 内形成贸易垄断地位。由此推论,技术进步可以使一国摆脱其资源禀 赋和传统的比较优势,创造出一种新的贸易结构。
2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经济秩序
基本概念: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国际社会处理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准则、 行为规范和机制。
历史背景:a.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经济秩序基本是由经济实力最强 的国家安排的,非常不利于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3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6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为什么要开展对外贸易?
显然,对外贸易在推动一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在经济资源集中地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 品,同时也可以从国外进口价格低于本国生产成本的商品,实现资源的国 际的合理配置和有限利用,这无疑会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并促进结构调整、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从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扩大出口创汇为 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满足了发展中的公共投资需求。经济的发展 又促进了贸易结构的转换,出口产品中现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 升,形成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总之,阿明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且非均 衡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就决定了在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下,发展中国 家的发展难以摆脱不发达的状态。
小结:上述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理论,在指出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本质的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 通过贸易实现工业化持较为悲观的态度。从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实 践来看,不平等贸易条件确有阻碍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的消极作用,但利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是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 选择。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7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一)贸易条件与国际商品交换
贸易条件与国际商品交换。贸易条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应该怎么衡 量,相关争论没有定论?
a . 贸 易 条 件 最 早 被 定 义 为 交 换 的 比 率 , 用 一 国 的 进 口 量 与 出 口 量 的 比 率表示。
历史背景:b.二战之后,许多发展中国要求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并为此作出不懈努力,从不结盟运动到77国集团。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吁 下,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及其行动纲领,新秩 序开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1975年3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联合国工业发 展组织第三次大会,通过了“利马宣言”,形成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的基本构想,这些构想包括在国际贸易、国际援助、外国投资、国际货币制 度等方面实施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措施。1980年以后,尽管经济秩序仍 然有利于发达国家,但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一定的有利的安排。以关贸总协 定进而世界贸易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当代国际贸易体制在坚持“互惠原则”和“非 歧视原则”的前提下,对发展中国家设置了一系列有利的安排。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2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由此推论,如不改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的的状况,对外 贸易对其经济发展不可能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 通过进口替代战略来实现工业化,才能打破现存的国际分工格局。普 雷维什和辛格的理论,论证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强调 “中心—外围”型的国际经济结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使国际贸易成了 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5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一、国际经济秩序
小结:发展中国家经过努力,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取得一些进 步,但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体制方面的支配地位并未改变。国际经济 新秩序的建立仍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放弃其维护 既得利益二采取的强硬立场,另一方面也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体 制改革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缺乏一种相应策应的战略有关。但总的 来说,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源,加快 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6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传统部门,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报酬低下与生产率低下 共存。阿明进一步指出,在传统产品的国际交换中,当劳动报酬差距 大于生产率差距时,不平衡交换就会产生。总体而言,发达国家从贸 易中获得的价值转换约相当于其产值的1.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 平等交换中的隐蔽价值转移约占其产值的15%。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0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d . 普 雷 维 什 从 出 口 的 需 求 弹 性 角 度 论 述 了 发 展 中 国 家 贸 易 条 件 长 期 恶 化的趋势,他用“中心—外围”的体系结构来描述整个国际经济格局。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1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4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交换价值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投入 生产的总资本及其应得报酬确定的,因此,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造成的剩余价值转移,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 交换的共有现象,而不是国际交换所特有的现象。真正的国际不平等 交换只能是由国家间工资差异引起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 恶化不应和出口产品的类别相联系,而应该是和国家类别相联系。因 此,无论发达国家无论生产什么商品,都能用较少的国内劳动换取较 多的国外劳动,而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7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因此,建立在这种不平等交换基础上的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产生消极影响,使发展中国家依附于发达国家。这种依附包括贸易、 金融和技术等方面。从贸易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 为主,而且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 质检进行的。金融依附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储蓄水平低,所 需资本大部门来源于发达国家,其结果就是利润外流,进一步虚弱了 资本积累能力,制约了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附, 意味着发达国家通过对先进设备及其零配件、售后服务等的垄断就可 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部门的生产并获取超额利润。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8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b . 陶 西 格 又 将 其 区 分 为 贸 易 条 件 的 数 量 定 义 和 价 格 定 义 。 后 来 , 无 形 商品进入到国际贸易中,对此贸易条件的价格定义被陶西格称为“纯物 物交换条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贸易条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9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贸易结构与经济结构是相互促进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存在两种 情况:一是由传统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多元 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是由低效率产业结构向高效率产业结构的变动, 即在产业部门采用高效率的生产方法,实现产业现代化。这两种结构 变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比较优势结构,进而改变贸易结 构,新的贸易结构又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5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g.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阿明在修正和补充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的基 础上,提出了发展的依附论。阿明认为伊曼纽尔的分析忽视了国际间 生产率差距的问题,而不平等交换实质上是由国际间生产率差距决定 的,即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劳动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在平均的劳 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多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货币收入, 但这属于正常现象。对此,阿明对此进行修正,他认为,伊曼纽尔所 分析的不平等交换状况在现代化部门中是存在的,即使在劳动生产率 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或相近的水平上,但在劳动报酬率 上发展中国家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二、对外贸易
e . 辛 格 又 用 需 求 的 收 入 弹 性 理 论 进 一 步 论 述 了 普 雷 维 什 的 结 论 。 他 指 出,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初级产品,当实际收入增加时,初级 产品的需求受收入增长的影响比较小,这种需求并随着技术进步、资 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下降。因此,从长期来看,收入的变化不利用初级 产品的出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
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和掌握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等基本 理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9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c.刘易斯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其中生产要素特指劳动力), 即劳动输出与输入的价格之比。他认为,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决定了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例如两个国际移民潮)。生产要素的贸 易条件是由粮食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的。广而言之,在生产 要素贸易条件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北方国家比南方国家处于更有利的 地位。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f . 伊 曼 纽 尔 据 此 提 出 了 不 平 等 交 换 理 论 , 试 图 从 理 论 上 证 明 发 达 国 家 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以价值转移为特征的不平等交换。他认为,在 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国的工资和商品价格趋向均等化,比 较成本将不再存在。那么如何解释现代资本在国际间高度流动情况下,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伊曼纽尔认为, 这是由一般工资率的差异决定的。工资率不但可以改变不同领域的产 品价格,而且也可以改变这些领域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同是形成不平等交换的原因。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21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最后,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素的积累。要素积累是经济发 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对于大多数劳动力充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素 积累的关键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限制国内消费实现储蓄 积累,进而实现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品生产不足,因此只 有通过资本品的进口才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