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卷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字词复习

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字词复习

1先秦诸子散文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90分)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①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④于吾言无所不说 ⑤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⑤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束)B .杀鸡为黍而食.之(给……吃) C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远离) D .小人之过.也必文(过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B .至于..他邦,则曰:…… C .亦可以为成人..矣 D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终夜不寝,以.思 B.⎩⎪⎨⎪⎧非其鬼而.祭之富而.可求也C.⎩⎪⎨⎪⎧君子之.仕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D.⎩⎪⎨⎪⎧尧舜其.犹病诸回也不改其.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鲤退.而学《诗》由也兼人,故退.之B.⎩⎪⎨⎪⎧而乱.大伦勇而无礼则乱.C.⎩⎪⎨⎪⎧ 己欲立而立.人子路拱而立.D.⎩⎪⎨⎪⎧选于众.,举伊尹泛爱众.而亲仁6、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B .其何以行之哉 C .仲尼岂贤于子乎D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 .小人之过也必文 8、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综合测试题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先秦散文研究一一说理散文期末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 。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 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_________ 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天论》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 o9.____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 _________ 提出了“性恶论”。

11 ______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____________ 》。

13."买珠还犊”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__ o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__________ 》、《大学》和《________ 》。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 ___________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 “三表法” &《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拿审,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顾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地其二子焉。

人教版高二下期末考试--《先秦诸子选读》练习

人教版高二下期末考试--《先秦诸子选读》练习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绚.(xuàn)丽丰腴.(yú)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C.游说.(shuì)愤懑.(mèn)逶迤.(yí)不见经传.(chuán)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否.(pǐ)极泰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B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B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B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6题;共100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B.风乎舞雩,咏而归风:吹风C.鼓瑟希,铿尔希:通“稀”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如:至于【答案】D【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D项,“如”应解释为“或者”。

2.下列成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B.不得其死:指人不得随便死去。

C.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D.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答案】B【考点】成语(熟语)【解析】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1月4日,武汉商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有如坐春风之感。

【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是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

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就加以攻击”。

C项“开门揖盗”意思是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

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结合句意答案选C。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答案】D【考点】成语(熟语)【解析】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时间过得飞快,一学期已经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时间也渐渐逼近。

经过一学期的洗礼,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魅力。

在这次考试中,我们将会全面考察大家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考试内容将涵盖各个章节,包括但不限于庄子的《逍遥游》、荀子的《劝学》、韩非子的《五蠹》等等。

题目形式也将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把握重点,对于重要的概念、观点和理论要重点掌握。

注重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内涵丰富,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记忆。

细节: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仔细区分,避免在考试中出错。

多做习题:只有通过做习题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这一学期的努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先秦诸子散文对话研究,指的是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所著的散文进行对话角度的研究。

这一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和内涵。

先秦诸子散文对话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社会矛盾加剧,而思想界则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诸子百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思想主张,而这些理念和主张在诸子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诸子散文中,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独白式的对话,也有辩论式的对话。

在这些对话中,诸子百家通过互相提问、回答、辩驳等方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思想,形成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在诸子散文对话中,内容十分丰富。

这些对话不仅涉及到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还涉及到伦理道德、人性善恶、处世哲学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反映了诸子百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诸子散文对话中,语言的艺术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选读〉》检测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选读〉》检测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选读〉》检测语文试题命题杨素文说明: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迤逦..(chóumóu)..(zhíchú)倏.然(shū)未雨绸缪..(yǐlǐ)踯躅B、停滞.(zhì)霰.弹(sàn)木屐.(jī)一叶扁.舟(piān)C、饷.银(xiǎng)怆.然(chuàng)聒.噪(guō)云销雨霁.(jì)D、戏谑.(nuâ)溽.暑(rù)行.伍(háng)随声附和.(h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剽窃一曝十寒珊珊来迟满招损谦受益B、斑驳偃旗息鼓亭亭玉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瞻仰图穷匕见百战不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莞尔当仁不让举一返三欲速则不达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身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先秦诸子试卷(不含答案)

先秦诸子试卷(不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中庸的庸字是什么意思?()(1分)A、和B、正C、用D、平2、以下老子最崇尚的是()。

(1分)A、智B、愚C、仁D、义3、老子更多地看到了文明的()。

(1分)A、进步性B、负面性C、正确性D、传承性4、老子认为最高的德是()。

(1分)A、至德B、道德C、玄德D、明德5、仁表现为()。

(1分)A、道德情感B、道德知识C、道德认知道德想象6、荀子“伪”概念的含义是()(1分)A、虚伪B、伪装C、人为D、有为7、理想政治的蓝图是由()描述的。

(1分)A、黄帝B、周公C、孔孟D、老庄8、在儒学中,与信仰紧密相联的幸福是()。

(1分)A、物欲幸福B、事功幸福C、道德幸福D、审美幸福9、荀子生活的主要时期是()。

(1分)A、春秋晚期B、战国早期C、战国晚期D、秦朝10、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1分)A、上帝B、道C、D、理11、在孟子看来,官员应当是老百姓的()。

(1分)A、领主B、父母C、兄弟D、公仆12、荀子所讲的天是()之天。

(1分)A、神秘B、义理C、自然D、命运13、孟子将人天生的有的向善的端倪称为()。

(1分)A、端B、才C、初D、始14、荀子有关礼与法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

(1分)A、轻礼重法B、崇礼抑法C、隆礼重法D、援礼入法15、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1分)A、仁B、义礼D、智16、兼爱与别爱的现代之争与()的传入密切相关。

(1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7、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一个与()相关的概念。

(1分)A、品格B、地位C、血缘D、性别18、孔子与基督教都曾提出了()的思想。

(1分)A、爱人B、知人C、知言D、爱神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坚强”的意思是()。

(1分)A、勇敢B、成熟C、智慧D、坚硬20、老子经常用()来做比喻赞美道。

(1分)A、天B、C、水D、火21、墨子大约与下列哪位思想家处于同一时期?()(1分)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2、以下人物中不赞成容隐思想的是()。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A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6题;共100分)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C.无(wú)欲速无车輗(ní)无车軏(yuè)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答案】C【考点】字音【解析】A项,诲:huì,B项,薄:bó,D项,舍:shě。

2.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语(yǔ)上愠(yùn)色令尹(yǐn)B.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C.无谄(chǎn)切磋(chuō)笑倩(qiàn)D.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答案】D【考点】字音【解析】A项,语:yù;B项,乘:shènɡ;C项,蹉:cu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正式演练前信心满满的沙溢,进入惊险的公交车救援现场却紧张万分、。

救援结束后,他感慨万千:“消防人员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②距离福岛核灾已近5年,日本政府定下的灾后集中复兴期也将到期,东京电力公司面对核废堆仍,数万无家可归的核灾幸存者只能嘤嘤哭泣。

③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是一种干扰。

反之,手机不在身边,也会令我们,这就是手机分离焦虑现象。

A.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束手无策B.手足无措束手无策手忙脚乱C.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手足无措D.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束手无策【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答案为C,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束手无策:捆住了手,比喻一点办法都没有。

手足无措: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有计谋、城府深B.斯文、淡泊C.沉稳、老实D.愚蠢、贪婪【正确答案】A2.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B.公子吕C.京城大叔D.郑庄公【正确答案】C3.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左传》B.《国语》C.《史记》D.《汉书》【正确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C.晋人御师必于毅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正确答案】D5.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夙兴夜寐B.信誓旦旦C.其乐融融D.道路以目【正确答案】D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C.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D.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正确答案】A7.《秦晋靖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弦高8.蹇叔C.孟明D.阳处父【正确答案】B8.《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左传》9.《战国策•赵策》C.《国语》D.《战国策•魏策》【正确答案】B10《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琴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

A.以礼治国B.甘于淡泊C.制礼作乐D. 专心诗书【正确答案】B10.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以武力手段去称霸B.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C.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D.邹人与楚人战【正确答案】A11.《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B.秦始皇C.屈原D.父亲【正确答案】C12.《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C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到的寓言故事是()。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汉语⾔⽂学专业古代⽂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咸阳师范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学本科专业⼀、填空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正确的)(10分)1、神话是我国()的源头。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然主义d散⽂写作2、《诗经·采薇》⼀诗的内容是()a表现男⼥爱情b揭露阶级压迫c描写戍卒哀怨d 反映贵族⽣活3、《哀郢》是屈原《》中的⼀⾸诗。

a《九章》b《九歌》c《九辩》d《招魂》4、“锥刺股”的典故出⾃于()。

a《勾践灭吴》b《秦晋殽之战》c《苏秦始将连横》d 《冯谖客孟尝君》5、《庄⼦·逍遥游》的主旨是()。

a说明要树⽴⼤鹏那样志在万⾥的宏愿b讽刺蓬间雀的见识短浅c反对追求功名利禄d论述⽆所待⽽游于⽆穷的绝对⾃由⼆、名词解释(25分)1、神话2、关雎3、风雅4、风骚5、诸⼦散⽂三、名作名句出处(5分)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出⾃于《》。

2、“所谓伊⼈,在⽔⼀⽅”出⾃于《》。

3、“⾔笑晏晏,信誓旦旦”出⾃于《》。

4、“君⼦博学⽽⽇三省乎⼰,则知明⽽⾏⽆过矣”出⾃于《》。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出⾃于《》。

四、判断题(下⾯每题的答案中有五个是正确的)(10分)1、下⾯属于屈原的作品有()。

a《离骚》b《九辩》c《九歌》d《九章》e《天问》f 《湘君》g《风赋》2、《左传》的⽂学价值表现在()。

a善于叙事b善于描写战争c常⽤寓⾔说理d外交辞令优美e善于因事写⼈f富于故事性、戏剧性g说理透彻五、简答题(20分)a)何为赋⽐兴?b)诸⼦散⽂的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六、论述题(⼆选⼀,30分)a)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学的影响。

b)《庄⼦》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咸阳师范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学本科专业⼀、填空题(10分)1、屈原之后,楚辞的代表作家是。

2、秦代⽂学的唯⼀作家是。

3、《战国策》的整理者是西汉时期的。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

《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doc

福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结业考试试题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 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 子在川上曰:“ ,。

” (《论语·子罕》)⑶ 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述而》)⑷ 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富而可求也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试卷B卷闭卷部分(共40分)一、填空(共12分)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

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有写共工与颛顼争帝的《》和写大禹与父亲治水的《》。

3.《诗经》一书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共305篇作品《诗经》中第一首诗歌的篇名是《》,采用了手法。

4、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是,第三次飞跃是。

5.《史记》全书共130篇,由12本记、10表、8书、30 、70 、等五部分组成。

6.就我们所知,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作的《》;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所作的《》其一。

7.曹魏正始时期的两位作家是和。

8.《咏史》八首的作者是,《游仙诗》四首的作者是。

9.司马相如的大赋代表作是《》和《》。

10.北朝时代两位最重要的散文家是《》的作者和《》的作者。

二、单项选择题:(共5分)1.《尚书》即是()A.上古之书的意思 B.高尚的书籍C.记载古代的书 D.收录古代文臣给帝王上书的古籍2.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A.人对自然的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人类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D.人类的游戏3.南北朝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陶渊明 B.谢眺C.谢灵运D.庾信4.《咏怀诗》八十首和《拟咏怀》廿七首的作者分别是()A.王粲和嵇康 B.曹植和左思C.潘岳和陆机 D.阮籍和庾信5.《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A.《古诗源》 B.《玉台新咏》C.《乐府诗集》 D.《文选》三、多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中后的括号里,共10分)1.赋作为一种文体,萌芽于战国后期,盛行于汉代,它的产生到下列因素的影响()A.荀子《赋篇》 B.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C.屈宋等人的楚辞体作品 D.《诗经》的民歌体E.远古歌谣2.根据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乐府”可以指()A.一种诗体的名称 B.古代政府管理音乐的官署C.汉代的抒情小赋D.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的“歌诗”(配乐的诗歌) E.配乐朗诵的楚辞作品3.下列作家中,创作成就主要不是赋的有()A.司马相如 B.庄周 C.谢眺D.杨雄 E.郦道元4.骈文的特点包括()A.风格上追求阳刚之美 B.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C.内容上多写宫廷生活 D.语音方面讲究平仄E.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5.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记传体的有()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D.《史记》 E.《汉书》四、名词解释题(共9分)先秦诸子散文:汉乐府:志怪小说:五、默写题(共4分)默写汉乐府民歌《江南》开卷部分(共62分)六、简答题(共30分)1.简述诗的“六义”?2.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和二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试题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座号姓名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子曰:“,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子在川上曰:“,。

”(《论语·子罕》)⑶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⑷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其良人..出(丈夫)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畜.君何尤(喜欢)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富而.可求也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割鸡焉.用牛刀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的人格的核心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8分)(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①,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③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④不达⑤。

”(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⑥。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⑦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注]①术:方法。

②容光:细小的缝隙。

③科:坑洼。

④成章:通晓文理。

⑤达:通达。

⑥彀率:拉弓的标准。

⑦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5.以下对选段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认为,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

因此,见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B.君子志于道,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像日月,连细小的缝隙都照到;应该像流水,不注满坑洼就不再前行。

C.孟子告诉人们,君子志于道,应追求那些如大海般广博宏大的道,并且通过不断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D.道的养成,要依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日常学习,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通达的境界。

6.以下对选段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公孙丑赞赏“道”是伟大而美的,但是如同登天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如果不降低标准,人们也许难以勤勉地追求。

B.针对公孙丑的言论,孟子认为“道”是不能降格以求的,不能因为“道”太崇高或者追求“道”有困难就降低标准。

C.君子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人对“道”的追求,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下思考和理解的空间。

D.孟子将君子比作“大匠”“后羿”,以说明君子是不会贸然改变“道”的标准的。

君子站在大路中央,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

7.结合这两篇选文,谈谈该怎样进行“道”的培养?(4分)答:三、阅读《庄子》选段,回答问题。

(12分)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途,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节选【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②洴(píng)澼(pí)絖(ku 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

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④斄(lí)牛:牦牛。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遗留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C.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中:符合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敖:通“遨”,遨游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分)译文:(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4分)译文:10.《逍遥游》中庄子提出“小大之辩”,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文第一段中的“小大之辩”的理解。

(2分)答:四、文学名著阅读。

(9分)11.下列各项中。

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便借机欣赏了通灵宝玉。

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成为一对儿,这也是所谓的“金玉良缘”。

(《红楼梦》)B.出身贫苦的堂·克洛德·孚罗洛是一位严厉的阴沉的副主教。

他蛰居斗室,只热衷于神学,在遇见爱斯梅拉达以前,他回避一切世俗的欢乐与享受。

他声名远播,甚至得到了国王的信任与召见。

(《巴黎圣母院》)C.觉慧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前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帮她折梅花,还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

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家》)D.葛朗台家的常客是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德·格拉桑一家。

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目的是为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对此心知肚明,他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欧也妮·葛朗台》)E.堂吉诃德为他的第一次出游做足了准备。

他想起古时候骑士外出历险时都有个侍从跟着,于是就极力游说一个头脑机灵的穷苦农民桑丘·潘沙担任这个职务;桑丘被“海岛总督”锦绣前程迷住了心窍,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堂吉诃德》)12.请简述“吕奉先射戟辕门”的故事情节。

(5分)答: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9分)①在人的完善这一课题中,至少蕴涵着五种关于人的境况的见解:诗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以及形上学的。

诗的见解涉及心灵语言,它道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以及人类关怀的互通性。

它着重于同步韵律,诸如与激情音乐和舞蹈相应合的自然情感宣泄。

人是诗性的存在,并且在隐含的意义上也是音乐和艺术的存在。

在美学意义上,人与自然合拍,并且能够与人本身乃至天、地以及万物产生内在的共鸣。

社会的见解使人们借以学习自我表达的礼仪形式成为必需。

六艺被用于转化身体这一给定的生物性实存,使之变得适应社会,甚至可以合乎美感地表达自我。

通过程序化训练、树立对照榜样和相互影响,启蒙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身体的礼仪化。

②《论语》第十章生动描述了孔子的服饰、面容、姿势,甚至表现了这位人师应对各种场合时的完美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止。

对于孔子的弟子来说,他的身教,即其立、居、行、食、言之道,是令人敬畏而又富于魅力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

人们以交流与沟通构成实际生活。

人的身体必须按社会规范礼仪化,如此方能充分切入人际关系网络之中。

③政治的见解植根于善良政府的观念。

对于道德与政治密不可分以及统治者以其德行作为治理民众的前提条件的强烈信念,使得作为控制技巧的政治成为难以想象的。

毋宁说,真正的政治是矫枉的技巧,因而始终是一种教育行为。

我们的确可以设想政府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目的在于双方互相劝勉和互相依赖。

民众完全不是无所作为的群盲,而如同载舟之水,他们可能支撑政府,也可能颠覆王朝。

既然“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那么统治的权力就决不是稳固不变的。

维护统治权的最佳方式在于其政治作用为民众认可。

④历史的见解以深存于人们意识中的集体记忆为前提,这一记忆帮助人们确认自我。

历史以生动的细节叙述远古的特殊事件对于当下人们生活产生的直接关系。

历史还表明,人是累积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成果总体中的一部分,而这种文化成果的总体则是人的完善的范型。

历史不仅是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而且也是对于该事件何以能够如此及其应当如何的评价。

历史的功能是对于当前以及未来的明智的忠告,因而它也就是对于那些制造对人类群体发生持久影响力的主要事件的人物的评判(或赞扬,或指责)。

按照这种看法,历史学家就是社会的良知,集体记忆的卫士,政治的批评者。

如同《孟子》书中所载,孔子对撰作《春秋》这一事业是怀着战战兢兢的感觉的。

这表明真正的历史著述是大胆地作预言,并且是以审判的方式认定那些与和谐、群体、沟通一类可贵价值发生根本冲突的人的罪责。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关于他的个人事业的观点很好地把握了儒家的历史使命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⑤形上学的见解令人信服地表明,宇宙间所有存在形式都是互相联系的。

荀子认为,万物皆有活力,植物有生命,动物有意识,人则进一步具有义。

荀子这一认识意味着人物同宗,与万物共享活力,与植物共享生命,与动物共享意识。

确实,按照《周易》的观点,在最完美的意义上,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