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公开课获奖教案 教案课程
《师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前复印好文章《师说》的课文;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分享一些关于教学的经验和感悟,引出谈论教师角色的话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写下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并进行讨论。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师说》。
2. 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或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词。
3.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标记的部分,并讨论这些部分与教师角色的关联。
4.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步骤三:深入理解(30分钟)1. 教师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呈现在投影仪上,学生跟读并解释这些段落和关键词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段落和关键词是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思想的。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四:思辨讨论(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思辨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教师角色的看法,并辩论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2. 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一些实际案例,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
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未来的职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2024年韩愈《师说》精品教案(通用8篇
2024年韩愈《师说》精品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第二单元“师道传承”章节,主要内容为韩愈的《师说》。
文章深入阐述了师的定义、作用及其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倡导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深入领悟韩愈对师的独到见解。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道的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难句、难词和修辞手法。
重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尊师重道”的典故,引发学生对“师”的思考。
2. 讲解:介绍韩愈及其《师说》的背景,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主旨。
3. 例题讲解:挑选文章中的典型例句,分析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后拓展:布置与“师”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师说》2. 内容:文章结构、重点词汇、修辞手法、文言文阅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师”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后附答案。
(2)见课后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师”的文章,如《孟子·离娄上》等,深化学生对“师”的理解。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共同探讨“师”的价值,促进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师说》部分内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2、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三、自主研习阅读全文,阅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任务一: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呢?(自主完成)明确:①他不拘于时②能行古道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三段,完成任务二、任务三。
任务二:韩愈作《师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说“嘉其能行古道”,其中“古道”指的是什么?(同桌讨论)明确:古人从师之道: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圣人无常师任务三: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四人小组合作)明确:古人从师的原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的原则: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五、背景链接——文以载道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补充背景材料: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师说》教学设计师说优质课一等奖3篇
《师说》教学设计师说优质课一等奖1【教学设想】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
本课拟采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也让学生便于总结他们掌握了什么。
作为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把重点词义的解释放在理解课文中去进行。
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放在背诵前进行。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牵引学生进入文本采用问读法进行。
【教学过程】一、预习安排利用词典和课下的注释,把课文读通,读畅。
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课堂进程1、老师介绍文学常识。
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韩愈、古文运动、写作背景、解题。
2、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
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3、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
4、学习第一段:⑴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
⑵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
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受、师(6个)、是故。
①老师是干什么的?②人为什么需要老师?③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⑶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
⑷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掌握文言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熟读成诵;通过合作探究,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诵读法:本篇文章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3、点拨法: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本文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4、合作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现在,教师的地位也一直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然而在一段历史时期,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在元代,甚至有“七娼八丐九儒”的说法,“臭老九”之称由此而来。
教师地位之低,从师风尚不浓,可想而知。
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出现,尤其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简介作者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韩愈(768-824),宇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
师说教案(优秀6篇)
师说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师说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师说》获奖教案
《师说》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师说》的核心观点。
(2)学会如何分析古文,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尊师重道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意,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某些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时代背景。
(2)介绍《师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师说》,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师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讲解:(1)讲解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某些观点进行深入讲解和批判性思考。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师说》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师说》。
2. 运用《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师说》的理解和应用。
3.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读后感中对《师说》观点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古文朗读音频、视频资料等,增强学生对《师说》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2.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描述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3. 设计相关的讨论话题和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2 《师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2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10.2 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及其思想主张、文学成就;2.积累文言知识,“而"的用法;3.了解《师说》关于求师的观点;4.掌握《师说》的论证方法;5.形成关于求师的正确认识,感受韩愈热切帮助后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联系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理解“耻学于师”的原因。
2.学习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强大的论证力量。
【新课导入】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士大夫之族却耻学于师。
韩愈对此感到悲愤,因此而写下了这篇结构严谨、脉络贯通的《师说》。
【写作背景】唐代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等学习。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尊“家法”而鄙“从师"。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
二十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
贞元八年(792)即他24岁时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
曾入汴州、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即34岁时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
贞元十九年,即他35岁时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1《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唐代散文,在单元说明中编者就指出,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
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德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师说》公开课教案l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主要讲述了师生关系和学习的重要性。
2. 文章结构分析:介绍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 重点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韩愈,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讲解分析:对文章的结构和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4.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讲解分析能力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观点发表来评价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师说》的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结构和重点词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师说》为例,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2.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涉及的古代文化、习俗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章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主要用于文章的阅读理解、结构分析和重点词语解释;第二课时用于思考讨论、总结评价和拓展延伸。
韩愈《师说》精品精品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精品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韩愈的《师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古文阅读和分析,详细内容涉及《师说》的全文解析,包括词语释义、句式结构、文章主旨等。
具体章节为古代汉语文学经典篇目《师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师说》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并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 培养学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3. 通过学习《师说》,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德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师说》中的句式结构、词义理解以及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重点:全文翻译、文章主旨以及古代文化背景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古汉语词典、《师说》原文及注释、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出尊师重教的主题,进而导入《师说》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解读《师说》的全文,分析词语释义、句式结构、文章主旨等,注重讲解与实践情景的结合。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和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师说》中的难点和疑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重点词汇、句式及翻译。
3. 文章主旨及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翻译《师说》全文,并对照注释检查。
b. 分析《师说》中的比喻手法。
c. 阐述你对尊师重教的认识。
答案:1. 略。
2.a. 传道:传授道理;受业:接受学业;解惑:解答疑惑;师道:教师的道德;尊严:威严和尊贵。
b. 《师说》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案一课题:唐代散文的文体特点课文:《师说》二年级:高一三教学目标:1、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了解《师说》的写作背景,熟记韩愈的生平简介;3、熟悉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能够举一反三;4、理解全文大意并能够结合课下注解翻译文章;5、掌握积累“师、从、惑、受、贱、孰、贻、圣、愚、群、足、攻、经”等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了解“也、则、于、乎、所以”这些文言虚词;6、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掌握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7、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内容:1、理解《师说》中关于从师学习的论述,抓住对比手法分析课文,体会作者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语法知识;3、认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同时培养阅读语感;4、体会本文的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而体悟唐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五布置预习:1、查阅韩愈的生平简介;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3、初步理解课文;4、参考注释翻译课文,不会译的做上记号。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是我们在初一学习《论语八则》时遇到的,孔子借这句话阐述了自己关于从师的看法:其他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人身上好的方面,并且拿他人的缺点来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那么关于从师,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从师,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穿越到唐朝,来学习韩愈的《师说》,看看韩愈老先生对从师的看法。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祖籍河北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师说》获奖教案
《师说》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师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反思教师的作用和价值,树立尊敬教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理解《师说》中的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师说》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2. 引导学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章观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师说》中的观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韩愈及其作品《师说》。
2. 讲解:详细讲解《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师说》中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作用和价值。
4. 案例分析:举例子,让学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教师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翻译句子、论述观点等,以检验学生对《师说》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以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评: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师说》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师自评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活动:1.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尊师重道”的主题进行辩论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师说》中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韩愈《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句。
2、研读文章,理解文章观点,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正确把握韩愈有关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解题《师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以议论为主,如《爱莲说》《马说》。
“师说",意思是说老师的重要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
三、知人论世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每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进学解》《原毁》《祭十二郎文》等。
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是其所倡导的“古文”的集大成者。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
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
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
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四、疏通文意1、第1段学者:求学的人所以:是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师说》获奖教案
《师说》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1.2 教学意义通过学习《师说》,使学生对古代儒家教育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要点2.1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文章主题思想:阐述师生关系,强调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文章结构分析:导入、、结尾三部分。
2.2 教学要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师重道的价值观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解读方法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题思想和结构。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师生关系进行思考和讨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3.2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主题思想和观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讨论:组织学生就师生关系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主题思想。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同行评价:请教同行教师,争取获得宝贵的教学建议。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课文《师说》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关于韩愈的生平和思想教学课件与教案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6.2 教学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整理好教学课件和教案。
关于《师说》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
关于《师说》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师说》教案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了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可以说从师学习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中唐时期的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文章《师说》中就为我们深刻探讨了这一话题。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柳宗元《捕蛇者说》、韩愈《马说》、周敦颐《爱莲说》等带“说”的文章,那么“说”这种文体有何特点呢?“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问:大家通过预习,谁来回答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师生朗读,涵咏其中(1)教师示范朗读、背诵(2)学生自读(2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和语势。
)(3)学生代表朗读,师生共同纠正(3人,每人一段)(4)教师领读,学生感悟。
(5)学生代表朗读(还是原来的三名同学)(6)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概括每段主要内容(一)总论从师的道理(正面陈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标准)(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正反对比论证)(三)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举例论证)(四)说明写作原因三、第一段(正面陈述)(一)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解决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二)通过朗读,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2)概述教师职责和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表明从师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终不解矣。
(4)提出择师标准和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四、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本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
“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一)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师说教案(优秀8篇)
师说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师说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师说》公开课教案(含五篇)
《师说》公开课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程序: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师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小黑板出示):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所以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题目,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解答)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或不焉()六艺经传()贻()谀()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吾从而师之答案:1、du fǒu zhuàn yí yú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从/而师之)。
从而,古义:跟从(他),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师:下面我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准备纠正他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听录音,纠正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读法。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第二个任务。
1、若时间充分则先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若有疑难,先做上记号。
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
师:时间到,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若时间紧则可省略自学的环节,直接提问:在预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回答,要让问题的正确答案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而不能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3、若没有学生质疑问难则可由老师提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译讲的预习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适当评价。
师:下面我要请同学轮流译讲课文,方法是:先读原句,再点讲重点字词,最后把整句话译讲一下。
学生轮流译讲课文,若有问题,喊其他同学回答。
对译讲过程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要给予提醒、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人
③作助词
1、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矣
3、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4、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归纳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师道也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也 作语气词,可以放在句末, 句中,这里表示句中的停顿。
语气词
●嗟乎!(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呜呼!(悲叹) ●其可怪也欤!(表感叹,发人深思)
句句后面都是惊叹号,可见情感之 深沉、浓烈。
感情:愤慨,失望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归纳
受通授 不通否
师说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论说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先 叙后议,也“可说夹”,叙古夹义议为。陈一述般和陈解述说对,某是种古事代物议的论见、解说, 相者述当说和于》解明 夹 对现 、 说一 议 这在 《 ,类 , 类的 马 故文 一 文杂 说 “章 般 体文 》 师的是,都说。总陈都属”我称述可这可们。自按类理以可己“文解前解以对体为学说先某。“过…叙种《解…“后事说爱的说物议从莲道”的,师说理,见也的》”古来解可道、义理。以理《为解因夹捕 ”陈。而叙蛇 。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加
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丰富的语气表达
课后作业
1、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对他的学生说:“你不 能老跟我一样,你要学我的心,不能学我的手。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 法。
2、把归纳的字词和本课的名句整理在笔记本上。 3、熟读并背诵课文。
2、小学而大遗……
三、孔圣崇道 (正面) 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古学师道
推 进
孔圣崇道
圣人 无常师
推进
推进
古之学者 必有师
讨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进步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种动态观,我们该用相对 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 间没有固定的界限了,倡导能者为师的新理念, 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 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 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 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 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梁衡 《读韩愈》
总结语言特色
1、排比对偶句
使形式整齐,气势充沛,增强了表现力。
天地君亲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程门立雪 明师之恩,成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 多矣。
唐朝中期:耻学于师
韩愈
师说
韩愈
韩愈
唐朝中期文学大家 ● 韩文公、韩昌黎 ● 《昌黎先生集》 ●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 之衰 ●韩潮苏海 ●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第一句 惋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纵比 责问 —— 其皆出于此乎? • 自比 讽刺 —— 吾未见其明也。 • 横比 失望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其可怪也欤!
古今的对比
古学师道
今众摒道
鉴古戒今
讨论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文中揭露的现象 吗?并找出与现实相符的句子。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jiào教育,教导,强调的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文中指选择童子的老师,“授之书习其 句读”,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并没有担当 传道教育的责任,因此读一声。
节奏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 语气助词,表反诘或推测语气相当于“呢、 吧”。
乎呢。)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诘,
“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吧。)
2. 介词,表示时间或比较,相当于“在”或 “比”。
“生乎吾前。”(表时间,在。)
1.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向,从,在。
“耻学于师。”(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从、在)
四、蟠行古道 除了交代写作缘由,作者更深的用意? 李蟠:不拘于时,遵行古道,是师道恢复的一缕曙光! 作者:面对社会压力,敢为人师,好为人师,激励后
进,倡言师道,正直不屈!
孔圣崇道 由古自今的传承 蟠行古道
师道当兴
韩愈逆世俗之流,倡言师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他 崇高的人格魅力。
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潮州
一、古学师道(正面)
老师职责:授业 、解惑 传道
(必要性)(标准) 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果论证)
研讨与练习一:怎么逐步推出论点的?
讨论
“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是你心中的理想 的老师吗? 一个好的老师有怎样的品质呢?
知识渊博 以身作则
品行端正 传道解惑
亦师亦友……
二、今众摒道 (反面)
背景介绍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
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师说》是韩愈在他35岁时在长安 当国子监博士时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针砭时弊,倡导尊师重道。
古今异义
1.学者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古: 用来……的
今:因果关系的连词
3、从而
两个词, 跟随 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4、众人
一般人 很多人
5、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了 初级学校
词类活用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2.吾师道也
学习
3.惑而不从师
有疑惑
4.小学而大遗 小(大)的方面
5.其贤不及孔子 学问,才能
归纳
名词——动词 名词——动词 名词——动词 形容词——名词 形容词——名词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 形容词——名词
7.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意动用法
8.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意动用法
9. 位卑则足羞
感到羞耻
意动用法
归纳
重点虚词
其 1、大概,表推测
其皆出于此乎
2、确实,表加强语气 其可怪也欤 ?
2. 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于
“于其身也。”
3. 介词,表示比较,比 。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不拘于时”
之
①作动词 “到”、“往” 广陵
归纳
吾欲之南海 送孟浩然之
②作代词 1、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2、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
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
分论点: 批判今众耻学于师(对比论证)
古圣 今众
对子 对己
士大夫 百工
对比对象 从师态度 结果 作者态度
古圣人—今众人 从师—耻师 圣愈圣—愚愈愚 其皆出于此乎?
对子—对己 择师—耻师
士大夫—百工之 笑之—不耻 人
小学—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智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对象 各自态度 结果
作者情感 态度
古文运动
唐朝中期由韩愈、柳 宗元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内容是反对佛老,复 兴儒学;反对辞藻华丽, 内容空乏的骈文,提倡先 秦两汉言之有物的散文。 主张“文以载道”、“陈言 务 去”创造性的学习古文,奠 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韩
潮
文 如 潮
波 澜 壮 阔
感 情 充 沛
气 势 磅 礡
苏 海
水
解题 解题:师说
字音
• 句读之不知 • 或不焉 • 官盛则近谀 •郯子 • 苌弘 •老聃 • 李氏子 蟠 • 作《师说》以贻之 • 择师而教之
• 读:(dòu) • 不通否:(fǒu) • 谀:(yú) ● 郯 tán • 苌 chánɡ • 聃 dān • 蟠pán • 贻:(yí) • 教:(jiāo)
教jiāo教授,传授。强调的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2.被动句:不拘于时
3.宾语前置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词结构后置 (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而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学于余
5.省略句 (1)吾从(之)而师之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
韩愈
回顾总结常用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5、事实论证 6、因果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