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心得体会(中国大形势)
心得体会—实事求是的勇气直面是非的魄力人生有几个层次,开始的是求生存,然后是求发展,最后是追求自由。
通过阅读《中国大形势》发现中国的经历似乎相反,上世纪八十年代追求自由,九十年代追求发展,本世纪解决生存危机却成了最重要的课题,一时感触良多。
在现今一边倒的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情况下,作者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朴实,以对冲型的观点激发读者批判性思考。
作者一开篇提到的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就是一个高估,不可否认,当时的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就像现在的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诱惑一样,但这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信息技术上巨大的区别,在那个时代,遥远的东方很难对西方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如果真的存在,那应该首先在语言上反映出来,就好比现在的中文中出来的很多“舶来品”一样。
作者对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有夸大的嫌疑,另外美国中产阶级消失一说也有待商榷。
首先,经济危机的周期化表现只是一种统计规律,而并不是美国经济体系的本质表现。
所有的经济体无论怎样完美总会遇到一些危机,处理的不好,就会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本是”只要是人,就会犯错“所引起的常态,而不应该被认为根植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之内。
完全避免“经济危机”的经济模式是不存在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更像是对“理想国”的追求,不切实际。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也只是从“新加坡模式”、“美国模式”等结合自身国情粉饰出来的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很多,不然最后作者也不会提出“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构想,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比较谈不上什么优越性可言,毕竟现目前看得见的优势仅仅也是三十多年来比较优势下人口红利的一种表征。
在“个人劳动效率”、“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势”、“金融力量”等各方面而言,国家资本主义较之自由资本主义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
对于“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构想的探讨,这一构想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一种总结,一种检讨,一种矫正。
让社会发展重新回到“求存—求发展—求自由”的正常运行轨迹上来。
读书报告中国大趋势
读书报告中国大趋势第一篇:读书报告中国大趋势读《中国大趋势》有感《中国大趋势》一书由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
两位作者将整个中国比喻成一个大企业,而将中国领导人,比喻成整个公司的CEO,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全书从八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在中国的全新时期,如何支撑新社会,以及新社会在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共产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变革将会在未来三十年席卷中国,并且将中国的面目彻底改变。
然而改革之路的开端并不容易,若想在行动上有所进步,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
要想为改革道路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全党乃至全国上下,都需要一场思潮运动。
由此,真理标准大讨论势必要在特定的时间成为全国的讨论主题,并且为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奈斯比特首先确认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前进发展的有力保障。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人在经历了长久的平均主义和“众人皆贫我亦穷”的贫困境地后,面对将至的改革开放,可能甚至都不了解究竟什么是改革。
从前,自己家中一个月也吃不到一顿肉,想一想真是困难,但是看到邻居家两个月才吃一顿肉,反倒觉得自己很幸福。
然而改革之后,邻居家早出晚归,渐渐地骑上了自行车,买了缝纫机,戴了手表,慢吞吞的中国人也开始着急了。
改革的试点首先放在了比较偏远的农村。
我们不得不佩服农民在改革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毅力和创造力。
农村改革的很大一部分财富,都是由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并且在这一时期,乡镇企业也开始初具规模,逐渐成形,虽然乡镇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巨大浪费与污染的粗狂经济代名词,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乡镇企业为农村改革,为整个改革开放蓝图,在初期做出的巨大示范带头作用。
造福的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城市居民也不再需要为有限的生活必需品排长长的队伍,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读中国大趋势心得体会
读《中国大趋势》心得体会上周二上午,学校要求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大趋势》,当我拿到今年刚出版的《中国大趋势》这本书时,我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解读。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主要是作者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妻子多丽斯.奈斯比特。
25年前,奈斯比特写的《大趋势》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世界,而且他准确地预测了现在发生的事。
但我还很想知道奈斯比特现在是怎么看中国的,他对中国的发展又作了什么样的预测?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奈斯比特这位社会学家为什么在25年前能够准确地预测现在世界会发生的事。
因为,他与一般的西方人不一样,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而是客观地来看世界,不带任何偏见;其视角独特,分析深刻入里,而且是站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之上;这种分析判断得出的结果能不准确吗?。
他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的走向。
奈斯比特站在全球的角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是解放思想,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三是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四是摸着石头过河,五是艺术与学术的萌动,六是融入世界,七是自由与公平,八是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的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经历了文革的中国,要想改革发展,解放思想太重要了。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改革、变化和发展。
经历过思想解放的人都会深深的感觉到,正象奈斯斯比特说的,中国确实发生了“神奇的蜕变”,这只美丽的“蝴蝶”才放飞起来。
他说:解放思想好比中国的春天,新芽萌生,经历夏天的成熟之后,秋天必定收获累累果实。
他说的没错,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收获果实。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让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奈斯斯比特说,中国坚持的纵向民主体系可以在保证总体目标的同时灵活变通,以应对任何动荡。
中国大形势读后感锦集
中国大形势读后感锦集《中国大形势》是一本由高连奎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能够帮助。
《中国大形势》精选点评:●见解独到,值得深思●普及一点儿经济学的知识科学知识和经学,有些观点够有见地的。
●学院在图书馆看得●给4星。
作者80后,是很多民间智库论坛的专栏作家,本书定位为作为王者师给决策者分析境况情况,提出建议。
前半部分一般,后半部分提出了一些模型,对于中国人当然来说已经说真的了。
普通一般读者阅读有一个概念即可,两本书因为本书可以开阔读者的意识,但对个人的这些行为没有战术指导意义。
另,作者工科出身,并没有受到完整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有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他认为亚洲地区的税负并不重,不需要减税等。
●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有他说道的那么大吗?●看此类的书不太多。
不过影响深刻,感觉很有道理的目前古训是这一本,而且最关键的是,它积极向上,不像郎教授,老是一副世界末日无药样貌可救的样子。
需要真理真相,当更需要去勇敢面对●学到很多新东西,而且感觉虽然很有道理●我不太懂经济,但你的书我能看懂,你的观点我很赞同。
●还真有点左啊····下半部分还咬牙可以看看,之前部分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我看过的不可多得的烂书,作者的眼光实在不敢苟同,有人说社会可能需要不同的声音,但我觉得熟悉这本书很适合一小部分人,左派仍在激进派中国留有一席之地,这可也在警示我们改革或许会倒退,文革也许会重演。
这序言注定不会被主流知识界所接受,就像《货币战争》一样。
《中国大形势》读后感(一):80后绝对要看支持翰啸!求生存感谢翰啸对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对中国中国经济之形式的思考.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们80后没有完全堕落还有思考对自由民主思考.对国家未来划策..你是我们80后的骄傲.我能到做的只是对你多关注,我在这里祝福你的思想传播的更却远,,《中国大形势》读后感(二):中国大形势人生有几个层次,开始的是求生存,然后是求发展,最后是追求自由。
《中国大趋势》的读后感800字
《中国大趋势》的读后感800字历史给我们知识,但有些时候,未来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成就什么。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在过去我们知道的未来学和未来学家总是跟美国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名字是约翰?奈斯比特。
二十多年前《大趋势》一书轰动全球,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曾证实该书中包括互联网浪潮在内的种种预测,没有一项失误,约翰。
奈斯比特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全球未来学首席大师,几年前,奈斯比特预言“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推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
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中国领导人的思维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差异。
约翰·奈斯比特将中国的领导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客观的视野,剖析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以及解放思想的开放思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信的民族、发展中的国家。
约翰·奈斯比特通过对中国现代社会八大支柱的论述,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重新点燃了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又是十分复杂的,在经济上承认中国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总是横加指责,而奈斯比特在书中讲了这么一句话颇令人感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解释也太少。
”我们不得不怀疑,西方现代民主是否是唯一可接受的民主形式?西方人想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个人平等”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对自由和民主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民主,中国能成功地领导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走向富裕,已经开始展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中国大趋势——追寻未来发展的脊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强国,一直以来对世界构成重要影响。
如今,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迈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中国大趋势》一书,以前所未有的全面和系统的方式,揭示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势所趋。
从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到环境,每个章节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和思考。
首先,本书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势头。
中国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指出中国正在转向更加高品质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注重创新、科技和绿色发展。
这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和动力。
我深深地被中国坚定的发展决心和长期规划所打动,相信这将为中国和全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本书还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国家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崛起,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度。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也对全球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可感到兴奋。
除此之外,本书还详细阐述了中国科技的迅速崛起和创新的驱动力。
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加上优秀的人才和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书的这一部分让我对中国科技的前景感到充满信心,也激励着我积极参与创新和科技发展。
此外,本书还对中国教育和环境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书中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教育改革目标。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
《中国大趋势》读书笔记《中国大趋势》一书由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
两位作者将整个中国比喻成一个大企业,而将中国领导人,比喻成整个公司的ceo,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全书从八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在中国的全新时期,如何支撑新社会,以及新社会在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共产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变革将会在未来三十年席卷中国,并且将中国的面目彻底改变。
然而改革之路的开端并不容易,若想在行动上有所进步,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
要想为改革道路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全党乃至全国上下,都需要一场思潮运动。
由此,真理标准大讨论势必要在特定的时间成为全国的讨论主题,并且为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奈斯比特首先确认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前进发展的有力保障。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人在经历了长久的平均主义和“众人皆贫我亦穷”的贫困境地后,面对将至的改革开放,可能甚至都不了解究竟什么是改革。
从前,自己家中一个月也吃不到一顿肉,想一想真是困难,但是看到邻居家两个月才吃一顿肉,反倒觉得自己很幸福。
然而改革之后,邻居家早出晚归,渐渐地骑上了自行车,买了缝纫机,戴了手表,慢吞吞的中国人也开始着急了。
改革的试点首先放在了比较偏远的农村。
我们不得不佩服农民在改革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毅力和创造力。
农村改革的很大一部分财富,都是由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并且在这一时期,乡镇企业也开始初具规模,逐渐成形,虽然乡镇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巨大浪费与污染的粗狂经济代名词,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乡镇企业为农村改革,为整个改革开放蓝图,在初期做出的巨大示范带头作用。
造福的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城市居民也不再需要为有限的生活必需品排长长的队伍,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成果与未来前景,使多年饱受贫穷与物资匮乏之苦的老百姓突然尝到了一点点改革的甜头,而这一点点甜头,已足够使他们为之拼搏奋斗。
《中国大趋势》个人读后感心得五篇范例
《中国大趋势》个人读后感心得五篇范例《中国大趋势》是2009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约翰·奈斯比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
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大趋势》个人读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大趋势》读后感篇1《中国大趋势》一书,讲述的是关于中国的故事。
自己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和启示是,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也需要像《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那样学会讲故事。
启示之一:讲什么故事。
当今,作为故事的题材很多,但讲什么题材的故事别人最爱听、最有影响、最受关注,就大有讲究了。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从目前全球来看,讲关于中国的故事无疑是最吸引人的。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进步举世瞩目,到去年8月份,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__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__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970年至20__年间的人类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评价。
报告指出,在拥有完备数据的135个经济体中,人类发展综合指数(HDI)进步最快的十个国家分别是:阿曼、中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老挝、突尼斯、韩国、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报告显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健康、教育以及基本生活标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进步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为首。
其次,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作用凸显。
因此,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来看,从外界想更多了解关于中国的事情来看,对于约翰·奈斯比特这样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作者来说,讲关于中国的故事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重大题材,是人们愿意倾听的一个故事。
启示之二:谁来讲故事?一个好的故事还需要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来讲述,因为选对合适的人,是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关于中国这样一个非常重大题材的故事,更需要一位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有很好的表述能力、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的人来讲,而约翰·奈斯比特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也看到了自身这方面的优势。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中国大趋势》是一本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骏撰写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这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通过《中国大趋势》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作者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经济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风雨,但始终保持着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这种历史背景和特点,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其次,通过《中国大趋势》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正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型升级,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这种现状和趋势,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最后,通过《中国大趋势》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作者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拥有广阔的内外需求和发展空间。
这种巨大潜力和活力,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和新的可能,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大趋势》这本书,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一读起看到一文,认识到一人,无论其闻名与否,想说起时,总觉得无从下笔。
苍茫那种沉醉于茫茫迷雾中的苍茫感,迫使着我在寻找着一条走出的路径。
当第二种框架的思想在逐渐产生消除之时,便寻思着构成框架的经、纬与血脉该是什么。
于是,史便成为一条清晰经线存在。
二读法之悟曾计划着,按照以往的看书习惯的话,不易估计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读完,还会只用一百多页。
没有想太多,或许就是因着一种喜欢第一种的缘故,便只管看了开来。
没有想到,提前完成写作任务。
想起曾经和同事开玩笑地说“要训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才能看更多自己想看的好书。
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专攻的缘故,这一表达方式有希望成为可能。
在读原稿的过程中,没有如以前一样同时读几本。
而是觉得在看此书很累或没有感觉之时,看一些别的书,这样的分明阅读体现了高矮分明。
以一本书为主要内容之时,睡觉前思考与醒来时在被窝里的闲暇便成为了了消化与思考的时间。
把一本教材当作小说来阅读,虽然这样的阅读过程会丢失好多,不过,在以思考为主要记忆方式主要的我而言,或许,这便是对于知识的一种最好吸收方式。
不为着什么,只为着自己喜欢,只为着想认识自己想知道的。
或许,这样的放松状态下的阅读,因为着专一,而成为一个思考的整体,或许已在大脑之中进行了相关的中的储存。
三在读之思1换一种眼光看喜欢中国历史,一直是站在读故事与背诵的角度去看,作来一种静默的知识存放在了脑海里。
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时,体会到的是教育与中国各阶段社会命运的,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夕,关于中国教育与革命的知行合一关系的实践,证明了教育金融体系对于社会金融业与政治的依赖、影响与制约。
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的儒家历史,可以看以曾经使中国一度兴盛,一度又因为宋朱诛灭理学的灭人欲的极端而成为中国的桎梏。
于是,以太平天国的代表的便举着灭孔反儒的旗帜试图把天下大同的理想实现。
在事实的急速证明中,作为封建统治代表思想的儒家思想却又被搬了出来。
阔步三十年 整装再出发——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阔步三十年整装再出发——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黎晓莎
【期刊名称】《现代国企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前不久,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同志给机关青年同志推荐了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本文作者迫不及待地将它读完。
掩卷沉思,不由感慨万端,心绪无法平静。
一对外国夫妇竟能如此深刻地以独特的视角旁观中国,竟能如此清晰地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广阔背景解读中国发展的现状,竟能如此精辟地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实践中提炼出深层、规律性的认识,并上升为理论。
本文作者被这些观点所深深折服的同时,更加读懂了行进中的中国,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本书不仅给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以坚定的信心,更展开了一幅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画卷,它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同时感染了世界范围内的各国读者,这大概就是此书的魅力所在吧。
【总页数】5页(P103-107)
【作者】黎晓莎
【作者单位】中央组织部干部五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加快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再思考——读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有感 [J], 张
付强
2.为中国城市规划立言的专著:读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有感 [J], 金磊
3.反腐败与廉政文化——读《世界大趋势和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有感 [J], 张平
4.记录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新的伟大历程——读《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 [J], 陈雪薇;陈登才
5.读《中国石化三十年》有感 [J], 贺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有感(赵明)
读《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有感(2011年10月16日)对于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80后”,从读大学起到参加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常常希望能从书本或实际生活中找到答案:中国共产党到底是如何在短短30年时间里带领中国从极其贫穷、封闭落后、几近于崩溃边缘的状态走向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社会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中国到底何以发生如此沧桑巨变?平素的关注和了解让我对以上问题有一些零散的认识,但约翰.奈斯比特的这本《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让我有了更为系统、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这本书中,约翰.奈斯比特这位八十岁的美国人以区区二百多页的篇幅,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所发生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分析了变革的关键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科学地揭示了其中的规律,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概括起来说,就是以解放思想为最重要的基础,以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之间的平衡作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支柱,政府制定政策和优先发展重点、人民各尽其责、在保持和谐与秩序的同时允许多样性的存在,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的道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由模仿向创新转变,并积极地参与世界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活动以争取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
作者在文中时常将治理国家与管理公司进行类比,既可以将很多原本复杂的道理以很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又增加了这本社科读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应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和启发是全方位的,但给我印象最深、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作者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概括:这是一种崭新的体制,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模式,又不同于传统的共产主义模式,但汲取了不同制度的优点来为我所用。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1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1《中国大趋势》读后感1《中国大趋势》读后感1初读此书,我从书中能从宏观上概括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外国的眼光也许能为我们自己身处的时代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参考。
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
约翰奈斯比特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难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作者以一个国际知名学者的第三只眼来审视中国大陆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他的思考和洞察力一定会客观而深刻。
作者把官方媒体的宣传和高层领导的一些讲话,全部当成了现实来加以肯定和叙述,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不过是一本以约翰奈斯比特名义出版的宣传资料而已。
如果说该书是对中国近三十年发展的回顾(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它远不如国内已经出版的那些著作丰富和深刻,它的深度甚至还没有达到宣传机构一个有文化的科员的水平。
对于中国目前的制度和现状约翰奈斯比特则在该书中坚信:这种与西方不同的、诱人的发展模式,对于以政绩来考量纵向民主的国家来说,中国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摆脱贫穷落后,从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良方。
假以时日,它很有可能成为对西方民主治理方式的一种真正挑战。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就此展开的具体论证。
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领导一个如此宠大复杂的国家走出贫穷、实现现代化了。
如果中国建立的是西方式横向民主体系,那么大量精力会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之上,大批候选人会提出无数个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而且,手握选举权的中国人根本没有决策的经验。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解释太少,以致让西方以为中国人民渴望西方民主。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外国人来讲中国的故事在《中国大趋势》的序言中,奈斯比特谈到他与江主席的一段对话——1996年,约翰·奈斯比特因《大趋势》一书,受江泽民之邀,在中南海进行私人谈话。
当时正是中美关系关键期,奈斯比特直言:“江主席,台湾是个小故事,但它讲得很好。
大陆有个大故事可讲,但可惜讲得很糟。
”江主席沉思后说:“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奈斯比特为之一动,但他知道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此后这位预言大师的眼光更加没有离开过中国,并携夫人在天津财经大学成立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在专业团队的大力协助下,几乎是十年磨一剑,打造了这本《中国大趋势》。
在一部分欧美主流媒体一直不懈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和在新的形势下仍戴着有色眼镜、以西方人惯有的思维与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人权的时代背景下,奈斯比特却总结出一个足以振奋13亿国人的“中国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可以证明西方民主并非唯一的最好的执政方式。
这对于当今仍不时地需要从别人的眼里认识自己,从世界的眼光中重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的中国来讲,无疑是寒冰世界中的一丝丝温暖,更使中国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声中坚定发展的信心,在以后的路上,不单只继续寻找自己的繁荣之路,更承担起更重的国际责任。
一本书,帮助世界认识中国,也帮助中国认识了自己。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重新点燃了世界的好奇心,中国变化之快之大让他们目不暇接。
但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本能的戒备心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又是十分复杂的,在经济上承认中国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总是横加指责。
尽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中国在世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但没亲身感受过中国而只能通过自己国家媒体的片面报道来了解中国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误解源于沟通不畅,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一个人,他必须完全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同时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尽可能客观的视角,拥有广阔的胸襟,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讲好中国的故事,做好世界与中国的桥梁。
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读《中国大趋势》有感其实在本学期上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之前,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除了会定期看看国内外新闻之外,我很少关心诸如国家形势,社会发展这种很高远,很深刻的问题的。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另一方面则是感觉这些确实离我太过遥远,很与我无关,不是在我考虑范围之内的东西。
不过周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很新鲜的思想,提出的很尖锐的问题,让我对这个方面产生了一点兴趣和思考。
所以对于她布置的写一篇读后感的作业,我没有直接去网上down几篇,然后再加工润色,而是很愿意的选择了其中一本来看,我选择了《中国大趋势》。
之所以选这本书主要有两点理由,因为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所以我的选择完全是基于很直观的比较表象的感觉。
一方面我觉在这三本书里面《中国大趋势》比较新,可能时效性更强,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另一方面就是这本书更加针对中国本身,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
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中国未来走向,该如何发展的的信息。
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没有模版可以借鉴的。
而在我看来目前我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显著的地区差距,等等一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当然还有跟我们更加贴近的高房价问题,教育,医疗成本等问题。
人人都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得到党中央合理的解决,党和国家应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适。
但是大家很少考虑过,要解决这些难题是很需要技术含量,很有难度的。
我们需要一种方法,一套合理的方案,但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史料,这种方法只有靠自己去摸索。
很可惜,在《中国大趋势》这本书中,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解决,也并没有很关联的涉及到。
当然,要求约翰·奈斯比特凭一己之见解就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解决这些关于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大计的问题的话,那未免要求太高,也太奢侈。
我在看了前三章之后感觉这本书是在讲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在称道中国国内的民主和中国共产党决策的远见卓识,而并不是像我对书名所理解的那样,预测或者估计一种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读《大趋势有感》07传播6班李若兰2007280364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西方对于中国,有许多的误解,在许多的西方媒体中,我们总是看到许多有关于妖魔化中国的报道“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等,但是中国在2008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个团结、热情、赋有爱心、处处充满温情的国家,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更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方国家的人总是用西方的思维评估中国的政策,他们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中国的发展,他们忽略了中国这60年的发展,将中国国内所存在的问题无限扩大,到底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该如何评价中国呢?美国作家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中向我们介绍了他眼中的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站在了中国的视角中去审视中国,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评价中国,而不是以自己生活的世界去评价中国,他希望给西方国家带去一些关于中国全新的、全面的形象。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崛起的八大支柱,在每个章节中,他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了每一个支柱,从政治、经济、人们的生活怎样和这八大支柱有关。
在这本书里面,涉及了许多中国的历史,中国这60年经过了怎样的巨变,我们有目共睹,有许多的细节我还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可见,作者为了写这本书用了多少心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文革过后,是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他带领着中国走出去,走向世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的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复苏,承包制、私有制、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政策解放人们的劳动力,用市场来决定生产。
“解放思想”是所有支柱中,最重要的,没有这一个支柱,也许中国人民还在计划经济的死水里挣扎,“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加入WTO,举办奥运,2010世博会……中国的步伐正在向着世界迈进。
1997香港回归中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中国奉行一国两制,使得香港澳门能够维持其原来的制度奉行,而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澳门、香港的经济不仅没有衰退,在稳定中慢慢地发展。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2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2《中国大趋势》读后感2《中国大趋势》读后感2作者认为支撑起中国新社会形态的八根支柱是:①解放思想;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③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④摸着石头过河;⑤艺术与学术的萌动;⑥融入世界;⑦自由与公平;⑧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其中作者最为推崇的是前两根支柱,认为解放思想是中国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前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是中国有别于西方既定的民主模式而进行的即作者谓之为纵向民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举。
作者认为这一纵向民主模式既幸免了西方横向民主的弊端,又契合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同样具有吸收民智、汇聚民力,从而获得源源别断进展动力的民主功能。
作者有如下一段西方与中国进展现状的对照分析,似乎算是他看好中国进展趋势的重要原因。
即西方国家正在保持着现状,而中国正在实现着新的目标;西方国家在不少方面进行思想禁锢,而中国正在解放思想;西方国家别断增加间接管制,而中国正在减少经济管制和监管;西方国家要想告诉别人他们是咨询题的解决者,而中国是更多机会的找求者;咨询题的解决者侧重于过去,咨询题的找求者则着眼于以后。
西方国家对中国时而恐怖,时而嫉妒,时而排斥,因此他们经常心态复杂地攻击中国。
过去的27年,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基本基本上亲历者,对中国的巨变有目共睹,别是溢美或诋毁所可以改变的。
假如别出意外的话,我们仍有机会担当以后二三十年的见证者。
我们都相信,事实胜于雄辩。
为此,该书值得一读。
别仅出于对其预言能否成为现实的好奇,或是为了猜谜而一定要读知道谜面,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会获得阅读其他书籍所难以获得的有益启发,在此排列几点与大伙儿共享。
首先,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与以往有了本质的别同。
马可波罗时代的西方关注中国是被其游记所误导,以为遥远的东方有一具遍地黄金的中央之国,希翼能到中国车拉船载,别劳而获。
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的关注,其善良者会流露一丝的同情与怜悯,更多的则是蔑视和厌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书中浓浓的书香味,我喜欢读书,因为它传颂着永恒的经典,可以带我聆听沉淀下来的真谛,打开心中那尘封已久的情愫。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的意义,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首先是这本书的背景: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久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狂潮。
2006年,天津财经大学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约翰·奈斯比特精选了28名大学生作为他的助手,从中国100个城市的日报中搜寻新闻事件和故事,制成报摘、译成英文,供自己阅读,并且每天都精读中国日报。
另外,奈斯比特还邀请了三位中国的研究者和自己的夫人一道组成助手班子,来研讨自己的读书笔记。
历经三年,《中国大趋势》出炉了。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约翰•奈斯比特所描述的《中国大趋势》也许很平常,很熟悉,都是近几十年来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都是一些老故事,大部分事件都在媒体上报道过。
而对西方人而言,他的《中国大趋势》却很新鲜,很传奇,都是新故事,新事件。
它报告了现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神奇变化,由此也掀开了古老中国的神秘面纱,讲述他们四十年来多次到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以及身边中国朋友的亲身经历,同时也分析了这种变化的规律和其独特的内涵与动力。
初看,这本书有点繁杂,甚至有点类似于资料的汇总。
但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位老先生真的很了不起,正如他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的宗旨就是抛开西方人的视角和态度,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
正视中国的短处,但是绝不根据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评价中国。
”他是通过学术研究,极力从那些表象的、正面的、官方的宣传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中国朋友亲身经历的故事中理出头绪,让事实本身来告诉人们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的,他用西方人能够明白的方式写出他的观点。
这本书没有阅读障碍,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非常强,精辟地分析了隐藏在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格局、文化发展背后的中国发展趋势,从中国近30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融多学科于一体,使人耳目一新。
全书精辟的解析了支撑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这八个支柱的核心是解放思想。
同时提出一个独特的体系——中国的纵向民主,这个独特的体系是支持这八个支柱的理念。
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这八大支柱理论也是是本书最大的看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信息量庞杂却不失清晰,奈斯比特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国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并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
关注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命运,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通过阅读《中国大趋势》这本高度凝练的著作,我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相信中国的崛起,对整个世界来说是良性的、是和谐的。
本书不仅仅给了我很大积极向上的信
心,给了中国人以信心,更重要的是给深处危机中的世界经济以坚定的信心,整本书透露出来的积极气场,会感染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
看完这本书也有几点小疑虑:
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其传统文化体系的精髓,才是我国有别与他国持续不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儒家文化早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而这些,可能恰恰是奈斯比特在中国看不到的,奈斯比特不懂中文,但他用理工科的“研究室”方式制造产品。
远在西方民主问世之前,中国人就知道无为而治、道德之治、圣人之治的精妙,也知道大唐盛世、康乾盛世的时候,虽然没有民主制度,国人同样可以享有“减少贫困和保障社会和经济权力”的目标。
当然这是我们用自己的思维看问题。
二、忽视改革前30年的探索和分析不是一个严谨学者应具备的态度,作者对新中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以及第一代领导人的经济建设贡献只字未提,在1949 -1976年的中国历史上作者用了纯西方观点。
三、《中国大趋势》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八大问题”的解决办法。
即使偶尔提到,也只是把它们作为“上、下”结合这套支柱理论的重要论据。
显然他也意识到这些困难不会长久地影响到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既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信息一旦沟通,问题大概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经济学家都坚持,解决问题势必付出代价,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付出沉重代价。
实际上这些矛盾很尖锐,涉及面很大。
但愿作者能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做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难题。
大量事实证明,约翰上一部书《大趋势》中的预言已证明都是对的,那么这本《中国大趋势》中的预言又会怎样呢?让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