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b04c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2.png)
木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的破坏力。
木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布局 。
建筑布局与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注重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常采用中轴线对称 的布局方式,以突出主体建筑的
重要性。
建筑空间组织注重层次感和序列 感,通过门、窗、墙等元素的组 合,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天人合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建筑的空 间布局、材料选择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体现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哲学 思想。
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中,注重与地形、 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结合,以实现建筑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水观念的影响
风水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哲学 思想,它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
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水观念在建筑选址、布局和设 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 建筑应符合自然法则,避免不良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象征。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大量珍贵文物。
颐和园
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建于1750年,是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建筑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山石、建筑等元素组成,展现了自然美与 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布局灵活多变,空 间层次丰富。
文化意义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的珍贵载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 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 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
之一。
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植物等 元素组成,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 的融合。其建筑风格清新雅致, 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丰富多
木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布局 。
建筑布局与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注重与自然 环境的协调,常采用中轴线对称 的布局方式,以突出主体建筑的
重要性。
建筑空间组织注重层次感和序列 感,通过门、窗、墙等元素的组 合,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天人合一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建筑的空 间布局、材料选择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体现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哲学 思想。
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中,注重与地形、 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结合,以实现建筑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水观念的影响
风水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哲学 思想,它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
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水观念在建筑选址、布局和设 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 建筑应符合自然法则,避免不良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象征。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大量珍贵文物。
颐和园
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建于1750年,是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建筑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山石、建筑等元素组成,展现了自然美与 人工美的和谐统一。其建筑风格典雅,布局灵活多变,空 间层次丰富。
文化意义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的珍贵载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
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 园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 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
之一。
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植物等 元素组成,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 的融合。其建筑风格清新雅致, 布局灵活自由,空间层次丰富多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51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51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732c2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1.png)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
翻译同一个意思可 主要性能是一致的,
以用不同的语言形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
式来表达。
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 译性”?
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 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 “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 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 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梁思成家庭背景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 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 的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 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 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 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 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 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 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 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 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 于北京。
文字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营 造法式注释》、《中国雕塑 史》,其他作品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 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市计划图。
中 国 建 筑 的 梁特 思征
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 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 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 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 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精品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576f5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5.png)
④斗拱: 在柱梁交接处, 层层挑出,斗 是方形,拱是 弓形,减少剪 力,有装饰性。
⑤举折、举架
举折,举架的 作用,即为了 形成屋顶的斜 坡或曲面。
⑥屋顶
“中国建筑中最主要 的特征之一”,并在 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 较中,“翘起如翼” 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 化的骄傲。
⑦颜色
中国建筑最大胆 的,不但在大建 筑物中使用朱红 色,而且还大量 用彩绘来装饰木 架部件。
整体 主 局部 次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 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语言和文学
词汇
打
文法
比 方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宏大壮观的建筑 山亭、水榭等小巧别致的建筑
语言形象生动,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 小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从熟悉的事物角度去增进对不熟悉内容的理解。
⑧部件装饰
对构建交接的 外露部分经行 加工,使之成 为装饰部分。
⑨材料装饰
大量使用有色 琉璃砖瓦,各 色油漆;木上、 石上以及的砖 墙上也加雕刻。
九大特征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颜色——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
• 1928年回国。 •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与其妻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主要设计者。 主要著作《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手稿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 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 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 族之性情”,“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 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 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 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548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1800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c.png)
任务二:探究作者对中国建筑的情怀
活动5.课文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
【提示】本题引导我们对文章的主旨作深入的思考和评价。作者 将建筑看作一种文化载体,在谈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时,处 处流露作者对待文化传统的看法。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 者文化观的语句,思考评价。
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 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 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 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 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 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 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 文化观。
任务三: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活动7.品读全文,分析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色。
(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显 示出了较强的层次性,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明晰思路。在总 体概括之后,把中国建筑的特征概括为九点,先谈个别建筑物, 再谈平面布置,再谈它的结构,接着谈建筑的装饰,最后利用 比喻归结为有特点的建筑须有自己的“文法”和“词汇”。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简练、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 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 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 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 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建筑优 秀传统的珍视。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 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拆除北京古建筑 和古城墙。为此事,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 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 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征, 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 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 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 《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1db2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了解说明方法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提示:①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②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3.文章的第15段“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在结构上和手法上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段文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概括要点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其中着重说明了哪几项特征?提示: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所以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练习题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b5bb9e964bcf84b8d57b7b.png)
第三题:作者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说说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阐明的。
答: 九大特征分别是:建筑物的构造;平面布置;以木材为 主的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 色彩;既是结构 又具装饰性;用材。这九大特征是按照由建筑物的构造特征 到用材特点的顺序来阐明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题:作者借助写文章的相关术语来解说中国建筑艺术, 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借助写文章的相关术语,如“词汇”“文法”“文章”“大文章”“小品”等, 说明中国建筑的特点。 “文法”指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为人民所承认 喜爱、为匠师们所遵守的建筑惯例。“词汇”是指构成一座 或一组建筑 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在“文法”的约束下,通过“词汇”建成宫殿、庙 宇等“大文章”或 者山亭、水榭等“小品”。文章之法与中国建筑领域的专 业知识,都植根于中国文化、民族心理和共同的审 美意趣,所以都具 有艺术的共性。
第五题:依据作者对中国建筑艺术特征的解说方式,请借 助“词汇”“文法”等概念,向来自异域他乡的朋友介绍你身边 的某一建筑。
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即现在的中华艺术宫)作为上海世博会 的标志性建筑,可谓是一篇典型的中国“文章”,其使用的“词汇”, 如梁、柱、阶、栏杆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主体运 用斗拱构建, 造型独特,朱红颜色,纯粹鲜亮,这是对中国建 筑风格和手法的自觉继承和发扬。正是对中国建筑“文法” 的自 觉遵守和应用,才使得诸多富有传统特色的“词汇”熔铸成一篇 非凡的“文章”。
答: 本文作为科技论文,语言具有严密、准确的特点。如第一段
是对“中国的建筑体系”的总体介绍, 分别从定义、来源、分布及关系 四个方面全面准确地阐说的;对中国建筑体系的界定,通过五个定语 的叠 加作了精细的介绍,“独特”“一个”“文化史中”“数千年”“在世界各民 族”分别从性质、数量、领域、时 间和范围来修饰限制,清晰严谨地介 绍了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系。作者通过修饰、限制 性的副词、量词和形容词的选用,准确地阐明观点。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1d64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主要要构结架构,方法——采用木结构,用柱、梁、
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枋、檩之类木结构互相牵搭起来,形成“间” 的主要构架。
作用: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
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
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
(以2“)帷两幕柱之”间比也喻常墙用壁墙,壁,形但象墙生壁动并地不说负重明,了只中是国像建“筑帷幕中”墙一壁样的,作用用以:隔断“内隔外,
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明确3):建以筑“的文“章文”章比”喻也建可筑因,不用同“的大命文题章,”有,“比大喻文宏章大”壮或观“的小建品筑”,。用大“文小章品如”宫比喻 殿小巧、别庙致宇的等建等筑;,“让小读品者”利如用山对亭文、章水大榭小、的一感轩觉、经一验楼,。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 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 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 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
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 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 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
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屋顶特点:四角翘起。 作用:具有装饰性。
目 录
第
第
四
三
章
章
第
第
二
一
章
章
小
深
结
入
作
研
业
讨
整
激
体
趣
感
导
知
入
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f0c4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7.png)
干旱地区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59506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0.png)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题目释义
研
究 中国建筑
对 象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的 特征
研 究 方 向
内容分析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大基本特 征,并说说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角度?它 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面对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现代建筑焕发出无与伦无 的美,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中国 建筑的印迹?
结语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 建筑。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 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保护这份 记忆,就是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更绵长的传承,让我们的子 孙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找寻到父辈留下的气息,以及一个民 族的记忆。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大文章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
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 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 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中国建筑的美。
题目释义
研
究 中国建筑
对 象
探究重点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的 特征
研 究 方 向
内容分析
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大基本特 征,并说说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角度?它 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的?
拓展延伸
面对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现代建筑焕发出无与伦无 的美,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还能保留下去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中国 建筑的印迹?
结语
当我们走入一个陌生的城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 建筑。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生活 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保护这份 记忆,就是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更绵长的传承,让我们的子 孙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找寻到父辈留下的气息,以及一个民 族的记忆。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大文章 小品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热河普陀拉和文艺复兴建筑
天坛皇穹宇和布拉曼特的设计
罗马凯旋门和北京琉璃牌楼
巴黎纪念柱和北京华表
思考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
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 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 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 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中国建筑的美。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5cd2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1.png)
写 作 背 景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 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 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 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 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 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 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 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 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的 桃省 特 与,
杏帘
征 ,外 人红 间墙 望, 梁 眼高 思 何与 成 由银 骋河 。
学 1.概括全文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习 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 目 理解性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标 3.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min
知识卡片
科学小论文 定义: 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 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 特点: ①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 简洁准确。 ②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 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 失创造性。 ③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 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 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
斗拱作用:减力、加固,承托、装饰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40页)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2092a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d.png)
问题,深化主题。
第四部分 (18-20段)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
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 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①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 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 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 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②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 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生字词
jù
遽变
màn
墁地
qiónɡ lónɡ
穹隆
huī
如翚斯飞
chsēnǔgn
接榫
fānɡ
额枋
yì
翼
jǐ
脊吻
xiè
水榭
03.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 (3-13段)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 (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
2.怎样理解文中 提出的“中国建 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 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 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 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第四部分 (18-20段)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
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这些特点。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 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
①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 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 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 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 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②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 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生字词
jù
遽变
màn
墁地
qiónɡ lónɡ
穹隆
huī
如翚斯飞
chsēnǔgn
接榫
fānɡ
额枋
yì
翼
jǐ
脊吻
xiè
水榭
03.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1-2段)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 (3-13段)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 (14-17段)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
2.怎样理解文中 提出的“中国建 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 “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 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 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 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 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 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 特的个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37088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e.png)
导入
中 国
法 国 埃
黄
菲
鹤
尔
楼
铁
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丽江古城
滕王阁
美国白宫
布达拉宫
北京天坛
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研
研
究
究
对
方
象
向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 说明; ➢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 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 力。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 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 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 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文体知识
科普说明文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 学知识进行说明文章。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等。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语言特点: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 匠,一位是绝妙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 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 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 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 呼告:“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 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 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 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 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 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 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 拆除了......
中 国
法 国 埃
黄
菲
鹤
尔
楼
铁
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丽江古城
滕王阁
美国白宫
布达拉宫
北京天坛
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研
研
究
究
对
方
象
向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 说明; ➢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 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 力。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 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 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 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文体知识
科普说明文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 学知识进行说明文章。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 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等。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语言特点: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 匠,一位是绝妙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 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 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 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 呼告:“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 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 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 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 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 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 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 拆除了......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da3b3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2.png)
另一种传说他是齐泯王,在位期间不务正业,昏庸无道,所
以遭到群众的憎恨,珍禽异兽穷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无路的地 步,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 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 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 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全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 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获硕士学位。
仙人骑凤放在檐角的最前端,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
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 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 汉族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 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仙人骑凤的来历与传说
有人说你高兴的五脊六兽的,意思就是说你 高兴得像达官贵人一样。
神兽的顺序
《大清会典》上提到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 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鱼(xiáyú)、獬豸(xièzhì)、斗牛、 行什[ xíng shí] 。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 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小兽的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
目录
五脊六兽的来历 神兽的顺序 龙生九子的传说 仙人骑凤的来历与传说 瑞兽的意义 图片欣赏
五脊六兽的来历
中国古建筑中的硬山顶、悬山顶和庑殿 顶式建筑,都有五条脊,其上置放瓦质或陶 质的兽形装饰,叫脊兽。镇脊神兽起吉祥、 装饰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仙人不算神兽, 这样四条垂脊上都有三个神兽,就是12个, 但一般硬山顶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两条垂脊 有兽,后面的没有,所以就是六个兽。这就 是五脊六兽的来历。
以遭到群众的憎恨,珍禽异兽穷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无路的地 步,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 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 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 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全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 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获硕士学位。
仙人骑凤放在檐角的最前端,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
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 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 汉族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 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仙人骑凤的来历与传说
有人说你高兴的五脊六兽的,意思就是说你 高兴得像达官贵人一样。
神兽的顺序
《大清会典》上提到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 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鱼(xiáyú)、獬豸(xièzhì)、斗牛、 行什[ xíng shí] 。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 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小兽的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
目录
五脊六兽的来历 神兽的顺序 龙生九子的传说 仙人骑凤的来历与传说 瑞兽的意义 图片欣赏
五脊六兽的来历
中国古建筑中的硬山顶、悬山顶和庑殿 顶式建筑,都有五条脊,其上置放瓦质或陶 质的兽形装饰,叫脊兽。镇脊神兽起吉祥、 装饰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仙人不算神兽, 这样四条垂脊上都有三个神兽,就是12个, 但一般硬山顶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两条垂脊 有兽,后面的没有,所以就是六个兽。这就 是五脊六兽的来历。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54f29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e.png)
读准字音
厢(xiāng)廊 墁地(màn) 屋檩(lǐn) 正脊 (jǐ)
接榫(sǔn)
额枋(fāng) 水榭(xiè) 柁墩(tuó)
穹(qióng)窿 琉(liú)璃
抱厦(shà) 戗兽(qiàng)
辉煌(huáng) 斗拱( gǒng ) 接榫( sǔn ) 帷幕(wéi)
框架( kuànɡ ) 如翚斯飞(huī)
都有定规,有“拘束性”,但 遵循“文法”构成文章
也有它的灵活性,在具体的 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
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 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
的一贯风格,又具有独特的 个性。
成建筑的整体。
“可译性”
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 上有同一性质,可以 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 现形式解读出来。
1、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什么?
主要作品:《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名人背影:
二战中,当美军炮火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时,梁思成向美军上校布朗森递 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筑图纸,并陈述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梁思成 说:“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 晶。”梁思成一向以保护人类所共有的文明财富为己任,对比侵华日寇践踏人类 文明的兽行,梁思成是何等伟大!
斗、拱
减少剪力,装饰
摹状貌 \下定义\举例子
征 (五) 举折、举 梁木
架
创造屋脊弯曲面
摹状貌\下定义
(六) 屋顶
装 饰
(七) 着色
特 (八) 构件
征 (九) 用材
瓦 朱红、彩绘 脊吻、门窗 有色琉璃、油漆、 木雕、石雕、砖雕
装饰 用色大胆 高度装饰 装饰
作比较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作诠释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b19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f.png)
词汇
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建筑学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
自学指导三(5分钟)
1、作者在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 例分析。 2、中国的古代建筑除了九大特征外,还有什么特点? 2、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榫卯是抗击地震的关键。“以柔克刚的思想,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 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 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融
容
迎
冷
香
。
。
客
雨
山
自
路
嗦
万
榫
在
,
嗦
树
黄
石
前
飘
卯
金
阶
夜
红
周
布
遍
,
结
里
,
秋
掩
乐
尽
风
葱
融
从
。
茏
构
。
2、中国建筑还有什么特点
4、水的运用:中式庭院的小桥流水,注重使用水的自然 形态,绝不倒行逆施。西方建筑使用喷泉,水往上喷,而 中国古典建筑绝不这么做。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这是要一 组西式建筑,有大水法,就是西方式的喷泉;十二生肖铜 兽首是喷泉的喷嘴。 5、屋瓦的颜色体现等级:皇家建筑使用黄色琉璃瓦,低 等级的建筑或者寺庙使用绿色琉璃瓦。
当堂检测 观察中西古建筑,说说你的认识。
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本课内容
文法
由主到次 由整体到局部
可译性
2、中国建筑还有什么特点
1、木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榫卯) 2、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红墙、 碧瓦、绿树、流水、远山,建筑或随山势起伏,或依流水 曲折,自然与建筑相映成趣又水乳交融。 构件之间的连接使用榫卯连接,不用钉子。 3、北方建筑沉稳、大气、庄重,南方建筑小巧、灵动、 秀气。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8017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3.png)
苏州园林
颐和园
徽派建筑
乌镇
周庄
仿唐建筑
紫禁城
紫禁城
族
族
土
竹 楼
掌 房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帷幕( wéi )
垂脊( jǐ ) 接榫(sǔn ) 穹窿(qiónɡ ) 翘起(qiào ) 点缀(zhuì )
重点字音
辍学( chuò ) 抱厦( shà )
切削( xiāo ) 角叶( jiǎo ) 槛 ( kǎn ) 柁墩( tuó )
3300年的历史。
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 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 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 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 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 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 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 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 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 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14-17)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 “词汇”。 (18-20)
精读理解
1.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有怎样的特点?
鳞次栉比 喧宾夺主 美仑美奂
仓廪 帷幕 美轮美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题:依据作者对中国建筑艺术特征的解说方式,请借 助“词汇”“文法”等概念,向来自异域他乡的朋友介绍你身边 的某一建筑。
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即现在的中华艺术宫)作为上海世博会 的标志性建筑,可谓是一篇典型的中国“文章”,其使用的“词汇”, 如梁、柱、阶、栏杆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主体运 用斗拱构建, 造型独特,朱红颜色,纯粹鲜亮,这是对中国建 筑风格和手法的自觉继承和发扬。正是对中国建筑“文法” 的自 觉遵守和应用,才使得诸多富有传统特色的“词汇”熔铸成一篇 非凡的“文章”。
答:借助写文章的相关术语,如“词汇”“文法”“文章”“大文章”“小品”等, 说明中国建筑的特点。 “文法”指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为人民所承认 喜爱、为匠师们所遵守的建筑惯例。“词汇”是指构成一座 或一组建筑 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在“文法”的约束下,通过“词汇”建成宫殿、庙 宇等“大文章”或 者山亭、水榭等“小品”。文章之法与中国建筑领域的专 业知识,都植根于中国文化、民族心理和共同的审 美意趣,所以都具 有艺术的共性。
答: 本文作为科技论文,语言具有严密、准确的特点。如第一段
是对“中国的建筑体系”的总体介绍, 分别从定义、来源、分布及关系 四个方面全面准确地阐说的;对中国建筑体系的界定,通过五个定语 的叠 加作了精细的介绍,“独特”“一个”“文化史中”“数千年”“在世界各民 族”分别从性质、数量、领域、时 间和范围来修饰限制,清晰严谨地介 绍了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系。作者通过修饰、限制 性的副词、量词和形容词的选用,准确地阐明观点。
课后练习题讲解
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一题: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 答: 尽管各民族使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各种不同 的建筑,但往往是出于同样的需要,解决同样的 问题,甚 至表达同样的情感,因而各民族建筑之间是相通的。 。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题:以第一段为例,分析本文作为科技论文的语 言特点。
第三题:作者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个基本特征,说说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阐明的。
答: 九大特征分别是:建筑物的构造;平面布置;以木材为 主的结构方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 色彩;既是结构 又具装饰性;用材。这九大特征是按照由建筑物的构造特征 到用材特点的顺序来阐明的。 。
第四题:作者借助写文章的相关术语来解说中国建筑艺术, 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