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重点字注释及译文版]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31篇 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31篇 醉翁亭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05ab6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d.png)
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回去) 女有归• (女子出嫁)
重点句子
1.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它命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 命名。
2.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 •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的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儿肥,用酿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水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陈列在面前的,
者• ,• 太• 守• 宴也。
•
是太守(举办的)的酒宴啊。
3. 古今异义
原文
古义
今义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颓然乎其间者 ••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意趣,情趣
意思
花
香
茂盛
清秀
倒下的样子 形容败兴的样子
4. 一词多义
乐 山水之乐(乐趣)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
•
名 名之者谁(命名)
•
卷卷有爷名(名字)
••
••
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③树林阴翳(遮盖)
•
2.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
•
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
•
②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命名)
•
野芳发而幽香(发出清幽的香气)
••
佳木秀而繁阴(形成浓密的树荫)
••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以……为快乐)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e3c6a4c58f5f61fb6366667.png)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1.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这里指代滁州。
诸:许多。
林壑:树林山谷。
尤: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深:幽深。
秀:秀丽。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行:走。
闻:听。
潺潺(chán):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流水声。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介词,在。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
转: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介词。
……者……也:判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作:造。
者:……的人。
之:的。
僧(s ēng):和尚。
名:取名,题名。
之:它。
自谓:自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客:宾客。
饮:喝。
于此:在这里。
辄(zhé):就。
而:连词,不译。
故:因此。
号: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在乎:“乎”同“于”,在。
得:领会。
而:连词,表顺接。
寓:寄托。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9165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a.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8篇)译文篇一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
.。
.。
.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呼:自呼,用自己的昵称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最高:年龄最大。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下蹲:背部弯曲的方式,这里指的是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577f3cfd0a79563d1e7219.png)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注释整理
![《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注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d561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5.png)
《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注释整理《醉翁亭记》译文及原文解释《醉翁亭记》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一眼望去树木茂密,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筑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来宾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观赏山水的美景。
观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悟在心里,寄予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集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吵闹的人,是欢快的来宾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来宾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处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快地跳动。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欢乐,却不知道人们的欢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欢乐为欢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快,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27e3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0.png)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上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阴暗明亮,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0ff93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5.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往往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与想表达的哲理,我们应该深入去理解和赏析。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5b820c45f0e7cd185253679.png)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欧阳学文《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01bae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d.png)
《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环①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②尤美,望之③蔚然④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⑤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⑥路转,有亭翼然⑦临⑧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⑨也。
名⑩之者谁?太守(11)自谓(12)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13)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14)曰(15)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6)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17)之心而寓(18)之酒也。
若夫(19)日出而林霏(20)开,云归(21)而岩穴(22)暝(23),晦(24)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25)发而幽(26)香,佳木秀(27)而繁阴(28),风霜高洁(29),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30)亦无穷也(31)。
至于(32)负(33)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34)提携(35),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36)为酒,泉香而酒洌(37),山肴(38)野蔌(39),杂然面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40)酣(41)之乐,非丝非竹(42);射(43)者中,弈(44)者胜,觥筹(45)交错,起坐(46)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47)乎(48)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49)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50),鸣声上下(5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52)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53)者,太守也。
太守谓(54)谁?庐陵(55)欧阳修也。
[注释]①环:围绕,动词。
②壑(hè):山谷。
③之:同“其”,那。
④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⑤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⑥回:回环。
⑦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里形容亭的四角上翘。
⑧临:居高处朝向低处。
⑨智仙:琅琊山开化寺的和尚。
⑩名:取名,名词用如动词。
醉翁亭记_全文逐句翻译
![醉翁亭记_全文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97b67a902d276a200292e75.png)
《醉翁亭记》重点字解释、全文翻译北宋欧阳修1.环滁皆山也。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环绕。
皆:都。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看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其:指滁州城。
壑:山谷。
尤:特别。
之:缓和语气,无实义。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深秀:幽深秀丽。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在山上。
于:从。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于:在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作:建造。
之:的。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命名。
自谓:用自称来命名。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辄:就。
号:取别号。
曰:叫做。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意:情趣,意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
乎:于,介词。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得:领会寓:寄托第一个“之”:的。
后两个“之”都代“乐趣”。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0.霏:雾气。
开:消散归:聚拢。
冥(míng):昏暗。
晦(huì):阴暗。
《醉翁亭记》 重点字与翻译
![《醉翁亭记》 重点字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0b479385901020207409c97.png)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它西南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望过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美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酿泉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中。
游览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会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变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无定的是山里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野花开放散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树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山石显露,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
《醉翁亭记》词注句译
![《醉翁亭记》词注句译](https://img.taocdn.com/s3/m/d86d7c1131126edb6f1a108d.png)
•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 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 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 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 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 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 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 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 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 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 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 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 【译文】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 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 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而 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 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 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 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
• 若夫【 】日出而【 】林霏【 】开,云归 【 】而【 】岩穴暝【 】,晦【 】明 【 】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 】幽香,佳木秀而【 】繁阴,风霜 高洁,水落而【 】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 】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 】乐亦无穷也。 •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 聚拢来,山里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 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 的绿阴,秋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 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 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醉翁亭记带拼音的原文
![醉翁亭记带拼音的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f2f4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0.png)
醉翁亭记带拼音的原文《醉翁亭记》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音版和注释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原文注音版醉zuì翁wēng亭tíng记jì环huán滁chú皆jiē山shān也yě。
其qí西xī南nán诸zhū峰fēng,林lín壑hè尤yóu美měi,望wàng之zhī蔚wèi然rán而ér深shēn秀xiù者zhě,琅l áng琊yá也yě。
山shān行xíng六liù七qī里lǐ,渐jiàn闻wén水shuǐ声shēng 潺chán潺chán而ér泻xiè出chū于yú两liǎng峰fēng之zhī间jiān者zhě,酿n iàng泉quán也yě。
《醉翁亭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醉翁亭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56ae4514791711cc791792.png)
醉翁亭记○1欧阳修环滁○2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5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6。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7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9,云归而岩穴暝○10,晦明变化○11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12,佳木秀而繁阴○13,风霜高洁○14,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15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6,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8,山肴野蔌○19,杂然而前陈○20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1,射○22者○1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东部。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6[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 意趣,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10[云归而岩穴暝(m 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íng)]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
○11[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fa06c2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3.png)
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注释及翻译醉翁亭记(欧阳修)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1. 环:环绕。
2. 皆:副词,都。
3. 环:环绕着州城。
4. :州,今安省州市琅琊区。
5. 其:代词,它,指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 而:表承接。
14. 酿泉:泉的名字。
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 回:回环,曲折环绕。
16.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 然:......的样子。
18. 临:靠近。
19. 于:在。
20. 作:建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环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格外,尤其)美,望之蔚然
..(繁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名作状,沿着山谷)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曲折,回环)路转,有亭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建造)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就,总是)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名作动,取别号)曰.(叫)醉翁也。
醉翁之意.(意趣,情趣)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
..(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像那)日出而林霏开.(消散,散开),云归.(聚拢)而岩穴
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季节)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背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
..(牵引,这里指小孩),往来而不绝.(断)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蔌.(菜蔬),杂然
..(杂乱的样子)而前.(名作状,在前面)陈.(陈列,摆开)者,太守宴.(名作动,设宴)也。
宴酣.(尽情地喝酒)之乐,非丝非竹,射.(投壶)者中,
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
..(倒下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
..(随即,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乐.(名词,乐趣)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为,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它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来这里饮酒,只喝了一点就喝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前往,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百姓在出游。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且鱼肉肥;用泉水酿酒,泉水清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在面前,那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宴中欢饮[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上,人影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上上下下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游人的快乐;而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