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度参数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名词解释

单体:能通过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合物。

高分子或聚合物:由许多结构和组成相同的单元相互键连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的称为低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介于高分子和低分子之间的称为低聚物(又名齐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 000 000的称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主链:构成高分子骨架结构,以化学键结合的原子集合。

侧链或侧基:连接在主链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集合,又称支链。

支链可以较小,称为侧基;也可以较大,称为侧链。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做~.重复单元:聚合物中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又称为链节。

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性质的最小结构单位(或原子组合)称为~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而键合的电子状态不同的单元称为~。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 ):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 ):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 ):即加成聚合反应, 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

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

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线型聚合物:指许多重复单元在一个连续长度上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s Plastics):是线型可支链型聚合物,受热即软化或熔融,冷却即固化定型,这一过程可反复进行。

聚苯乙烯(PS )、聚氯乙烯(PVC )、聚乙烯(PE )等均属于此类。

热固性塑料(Thermosetting Plastics):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交联结构,再加热也不软化和熔融。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的计算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的计算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的计算在化学领域中,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最大能溶解的物质量,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来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以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有机溶剂的极性是指溶剂分子中极性键的数量和强度。

极性键是由原子间的电荷差异引起的化学键,如两个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带有电子云分布不均匀的分子更加极性。

极性溶剂可以与带电离子或者带电部分形成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溶解离子化合物或极性化合物。

相反,非极性溶剂则倾向于溶解非极性或者低极性的物质。

当我们需要计算有机溶剂的溶解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溶剂极性与溶质极性的匹配:通常来说,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非极性溶质。

这是因为溶剂和溶质之间极性相近时,静电相互作用更强,有利于溶解。

2. 溶剂分子的结构:溶剂分子的结构也会影响其溶解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较大的溶剂分子对溶解性的提高有利,因为它们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可以与更多的溶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3.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的动力学能量,有利于其在溶剂中溶解。

而压力的增加可以促进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溶解度。

在计算有机溶剂的溶解度时,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方法:1. 溶解度参数法:溶解度参数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属性的经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溶剂和溶质的参数,从而预测溶解度。

这些参数包括极性参数、氢键参数和键键参数等。

2. 分子力场模拟:分子力场模拟是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构建溶质和溶剂分子的三维结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场进行计算,可以预测溶解度。

3. 溶解度预测软件:目前,有一些商业软件可以根据分子结构,使用量化构效关系(QSAR)的方法预测化合物的溶解度。

这些软件使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学算法,提供了便捷且准确的溶解度预测。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3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圣才出品】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3章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圣才出品】

第3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1.高分子的溶解过程与小分子相比,有什么不同?答: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运动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溶剂分子能比较快的渗透进入高聚物,而高分子向溶剂的扩散却非常慢。

(1)聚合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聚合物,在与溶剂接触时也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的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2)溶解度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对交联聚合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3)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聚合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非常困难,因此晶态化合物的溶解比非晶态聚合物要困难得多。

(4)对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混合,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故只有在升高温度或减小混合热才能使体系自发溶解。

恒温恒压时,混合热可表示:可见二者的溶度参数δ1,δ2越接近,ΔH M越小,越能相互溶解。

对于极性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混合,由于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强烈相互作用,溶解时放热,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

而溶解时,不但要求聚合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中非极性部分相近,还要求极性部分也相近,才能溶解。

(5)结晶性非极性聚合物的溶解分为两个过程:其一是结晶部分的熔融,其二是高分子与溶剂的混合。

结晶性极性聚合物,若能与溶剂形成氢键,即使温度很低也能溶解。

2.什么是高分子的“理想溶液”?它应符合哪些条件?答:高分子溶液的化学位由理想部分和非理想部分组成,对于高分子溶液即使浓度很稀也不能看作是理想溶液,但是可以通过选择溶剂和温度来满足10Eμ∆=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符合理想溶液的条件,称其为θ条件,这时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

溶解度参数(1)

溶解度参数(1)

溶解度参数什么是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指标。

它通常用于表征溶解度与溶剂中其他性质的关系,包括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参数。

溶解度参数有助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了解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指导实验和工程应用。

溶解度参数的研究也涉及到了溶剂的选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原理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常见的溶解度参数常见的溶解度参数包括溶解度、溶解度常数、溶解热、溶解熵等。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溶剂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表示。

溶解度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包括溶质的分子结构、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

溶解度还与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

研究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指导溶解过程的优化以及了解某些物质的热力学特性。

2. 溶解度常数溶解度常数是描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的指标。

它定义为溶质在饱和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与其活动浓度之比。

溶解度常数也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模型进行估算。

溶解度常数的研究对于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溶解动力学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应用、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溶质在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描述溶解过程中热力学特性的参数。

溶解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它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结构等有关。

研究溶解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溶解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4. 溶解熵溶解熵是指溶质溶解过程中体系熵的变化。

它是描述溶解过程中熵变的参数。

溶解熵与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短程有序性、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有关。

研究溶解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解过程中的熵变特性,为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溶解度参数的应用溶解度参数在化学、工程、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05-1第五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

05-1第五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

若Δ δ 很大,即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δ 2相差较大,则在共混时,内聚 能密度高较大的分子链必然紧缩成团,致使内聚能密度 较小的分子链难以与它共混。
通常,对于非晶态聚合物,
<1
聚合物之间有一定的相容性。
对于结晶聚合物(其中有一个或多个为结晶)时, Δ δ 的估算就不太准确了。
如PE δ =8.0- 8.2;丁基橡胶 δ =7.9 ,相近,但相容性 不好。 ** *Δ δ 可估算非晶态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于组分 中含有结晶聚合物时就不太准确。 通常,共混体系中,δ 值较高的组分倾向于成为分散相; δ 值较低的组分倾向于成为连续相。
2 三维溶度积参数
上述的δ 理论中仅考虑到分子间的色散力,因此只适 用于非极性聚合物共混体系。当分子间有极性作用或 能形成氢键时,则需要三维溶度积参数。

2 d 2 p
2 H
δ d 、δ p 、δ H 分别为色散力、偶极力、氢键对溶读积 参数的贡献。 (假定液体的蒸发能力为色散力、偶极力和氢键这三种 力贡献的总和。) 小结:三维溶度积参数的数据很少,其测定也很复杂。因 此,此公式实用性不强。
此外,PVC/CPE、PVC/NBR共混体系,当橡胶组分在10% 左右也会形成“海-海结构”。
形态小结
在相结构中有一个过渡过程: 随着橡胶组分的增加,橡胶相由分散相向连续相 转变。 一般情况下: R< 20%时,P为连续相,R为分散相。 “海—岛” 结构; R为30~40%时, P、 R为连续相。 “海—海” 结构; R > 60%时, R为连续相,P为分散相。“倒 海—岛”结构。 通常含量较多的组分为连续相; 含量较少的组分为分散相。
Small据分子的内聚能具有加和性提出用聚合物的结 构单元来估算δ 。 δ 与分子吸引常数的关系为: ρ :聚合物的密度,g/cm3 ; M:聚合物链节的分子量, g; Gi :聚合物链节的摩尔吸引常数 [cal0.5/cm3· ],可 mol 以查表得到。 δ : cal0.5/cm3.5•mol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2.构象: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不同形态成为构象。

3.构造:指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

4.支化度:以支化点密度或亮相邻支化点之间的链平均分子量来表示支化度的程度。

5.交联度:通常用相邻两个交联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来表示。

6.邦联结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连接成一个三维空间网型大分子时即称为交联结构。

7.立构方式(3种):无规立构:两种旋光异构单位完全无规则检接。

间同立构:由两种旋光异构单位交替键接。

全同立构:高分子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位键接而成。

8.等规高聚物: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难道高聚物有时通常称为等规高聚物9.等规度: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

10.等效自由结构链:我们就把有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位,称他为链段,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11.高斯链:因为等效自己结合链的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故称为~~~~~~~12.链段: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作为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称为链段。

13.高分子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14.无规线团:单链的内旋转是导致高分子链成蜷曲构象的原因,内旋转越是自由,蜷曲的趋势就越大。

我们称这种不规则的蜷曲的高分子链的构象为无规线团。

15.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排序和堆砌结构,也称为超分子结构。

16.内聚能密度: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把1mol液体或固体分子地道其间分子间的引力范围之外所需要的能量。

17.结晶度:结晶高聚物中通常总是包含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两个部分,为了对这种状态做出定量描述,提出结晶度的概念,作为结晶部分含量的得量度,通常以重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俩表示。

18.取向:当线形高分子充当伸展的时候,其长度是其宽度的几百,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某特定方向做占优势的平行排列,称为取向。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溶解度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公式是什么溶解度公式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溶解度的数值的数学表达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溶解度公式的一般形式、表达方式以及其在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般形式:溶解度公式的一般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溶液系统而有所不同,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解度公式:1. 饱和溶解度公式(摩尔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溶质在溶剂中单位体积内的摩尔数表示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公式可以表示为:[C] = K其中,[C]表示溶解度(摩尔溶解度),K是溶解度常数,反映了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2. 拉亨缔尔方程:拉亨缔尔方程是描述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公式,可表示为:p = K[H]其中,p表示气体的分压,K是溶解度常数,[H]表示溶液中的气体浓度。

3. 渗透压公式:渗透压是指溶液相对于纯溶剂而言的扩散能力。

渗透压公式可以表示为:π = nRT/V其中,π表示渗透压,n表示溶质的摩尔浓度,R是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V表示溶液的体积。

表达方式:溶解度公式可以以数学方式表达,通常采用代数式、方程式或者直接用数值表示。

对于一些简单的溶液系统,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溶解度常数,并将其代入溶解度公式中,计算溶解度的数值。

对于复杂的溶液系统,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参数和变量,通常采用数值模拟或者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求解溶解度。

在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溶解度是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溶解度,可以深入了解溶质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解度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合成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1.链段:由于高分子内旋受阻在高分子链中嫩够自由转动的单元长度。

2.构型:高分子中由化学链所固定的原子或取代基在空间的排列。

3.构象:因碳—碳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构象现象。

4.柔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构象的性能。

5.结晶度:结晶高聚物中,晶区部分所出的百分比。

6.取向: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作用的方向进行有序排列的现象。

7.松弛:一个体系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是不是瞬间完成的,而需要一定时间,这样的过程叫松弛。

8.相容性:添加剂分子在聚合物母体中,以分子级相混溶的性质。

9.溶剂化作用:溶剂与溶质接触是,容积分子对溶质分子相互产生作用。

10.特性粘度:当浓度→0时,反应高分子特性的黏度值。

11.玻璃化温度:高聚物从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时链段刚好能运动的温度。

12.粘流温度:高聚物从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时,分子整链刚好能运动的温度。

13.熔点:结晶高聚物从开始熔融到熔融终点所对应的温度。

14.分解温度:高分子链中化学键因热作用,而开始分解时的温度。

15.液晶:在熔融状态或溶液状态下,仍然部分保存晶态物质分子的有序排列,成为一种具有和晶体性质相似的液体。

16.熔体流动速率: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热塑性聚合物熔体低于10分钟内从规定口径的毛细管中流出来的重量克数。

17.熔体破裂:当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挤出物表面粗糙,闷光,闪光,出现扭曲、畸形,甚至支离破碎的现象。

18.模量:引起单位应变所需要的应力。

19.蠕变:物体在一定温度和恒定应力作用下,其形变随时间延长而发展的现象。

20.应力松弛:物体在一定温度和保持恒定应变情况下,其应力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21.热塑性弹性体:常温下显示良好的高弹性(类似橡胶)温度下能够流动成型(类似热塑性塑料)的高聚物。

22.介电常数:电容器中充满高聚物时的电容与真空时电容的比值。

23.介电损耗:电介质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将一部分电能转变成热能而损耗的现象。

溶度参数的名词解释

溶度参数的名词解释

溶度参数的名词解释溶度参数是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物理量。

溶度参数的概念起源于溶解平衡理论,它是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质的数值度量。

通过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建立溶度参数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溶度参数的定义及基本概念溶度参数常用符号δ表示,以其数值代表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特征。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等。

溶度参数的数值越接近,表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溶解度也越大。

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简化共晶点法、闪点推断法、质子表观热力学法等。

二、溶度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溶度参数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有助于我们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分子机理。

溶度参数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溶剂选择、药物研发、化学品评估等领域中。

1. 溶剂选择: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特定化合物溶解的溶剂。

溶度参数可用于溶剂的分类和评价,帮助研究人员选择最佳的溶剂体系。

2. 药物研发:溶度参数对于药物研发来说非常重要。

药物溶解度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溶度参数的测定和计算,可以优化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并指导药物的剂型设计。

3. 化学品评估: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了解其溶解性特征对于评估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风险十分重要。

利用溶度参数,可以预测化学品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溶解度,进而推测其分布和迁移规律。

三、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1. 相似性理论:基于相似性理论,溶度参数根据一些预定义的相似性参数(如溶剂极性、溶质分子量等)通过比较实验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2. 分子力学方法:利用计算化学理论和分子力学方法,通过计算溶剂和溶质分子中的原子和键的特性,获得溶度参数的近似值。

3. 统计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利用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并根据统计规律进行溶度参数的计算。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溶解度参数表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浓度和溶度的计算和比较

浓度和溶度的计算和比较

浓度和溶度的应用
浓度和溶度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浓度和溶度的计算方法有多 种,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 度、体积浓度等。
浓度和溶度在化学分析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如滴定分析、
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浓度和溶度是化学分析中的 重要参数,用于描述溶液中 溶质含量的多少。
浓度和溶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等也有重要影响。
浓度和溶度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在测量前要充分摇匀溶液,避 免出现误差。
注意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尽量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测量。
避免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测量, 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浓度和溶度测量时的安全问题
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防止 有毒气体积累
对于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 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浓度或溶度来描述物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浓度和溶度的计算方法
浓度计算公式
浓度计算公式: C = (m / V) *
1000
溶度计算公式: S = (m / V) *
1000
浓度和溶度的 关系:C = S /
(1 + S)
浓度和溶度计 算注意事项: 确保溶液体积 和质量的准确 性,避免误差。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是质量 比或物质的量比
溶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 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 的溶解能力,是溶质和溶剂相互作用的结 果
浓度和溶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浓度和溶 度的大小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浓度或 溶度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溶度计算公式:S = (m / W) * 100,其中S为溶度,m为溶质质量,W为 溶剂质量
实例:计算100mL 0.5mol/L NaCl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溶度

最全的溶剂溶解度参数表

最全的溶剂溶解度参数表

8%CAB-381-0.5 VM&P Toluene @25℃ Naphtha lns 33 lns 48 100 54 lns lns 110 lns 65 130 lns 110 160 160 140 lns lns 110 143 lns lns 140 1100 lns 1.5 4.0 1.8 3.0 1.8 3.4 1.9 1.4 1.7 1.8 4.2 2.3 6.2 1.4 2.3 1.9 4.6 2.4 2.2 3.9 1.8 0.8 2.0 1.3 0.5 0.6 2.1 0.9 0.9 1.2 1.2 0.8 1.0 1.2 lmmm lmmm 1.6 1.5 0.6 1.9 0.9 -
16 甲基异戊基酮(MIAK) METHYL ISOAMYL KETONE 17 乙酸甲基戊酯 18 丙酸正丁酯 19 丙二醇甲醚乙酸酯 20 乙酸戊酯 21 甲基正戊基甲酮 22 异丁酸异丁酯 23 羟乙基乙醚 24 环已酮 25 丙二醇单丁基醚 26 丙二醇单丙基醚 27 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METHYL AMYL ACETATE n-BUTYL PROPIONATE EASTMAN PM ACETATE(PMA) AMYL ACETATE (PRIMARY) METHYL n-AMYL KETONE ISOBUTYL ISOBUTYRATE ETHYLENE GLYCOL ETHYL ETHER CYCLOHEXANONE PROPYLENE GLYCOL TERTIARY BUTYL ETHER PROPYLENE GLYCOL PROPYL ETHER ETHYLENE GLYCOL ETHYL ETHER ACETATE
溶剂参数表
序 号 中文名称 英文全称 CAS NO. 挥发速率 (Evaporation Rate) N-BAC=1 ETHER=1 Active Solventa (活性溶剂) 1 四氢呋喃 2 丙酮 3 乙酸甲酯 4 纯乙酸甲酯 5 乙酸乙酯 6 乙酸乙酯99% 7 丁酮 8 乙酸异丙酯 9 甲基正丙酮 10 正乙酸丙酯 TETRAHDROFURAN ACETONE METHYL ACETATE METHYL ACETATE-HIGH PURITY ETHYL ACETATE(85~88%) ETHYL ACETATE(99%) METHYL ETHYL KETONE ISOPROPYL ACETATE METHYL n-PROPYL KETONE n-PROPYL ACETATE 109-99-9 67-64-1 79-20-9 79-20-9 141-78-6 78-93-3 108-21-4 107-87-9 109-60-4 108-10-1 110-19-0 79-46-9 123-86-4 107-98-2 110-12-3 108-84-9 590-01-2 108-65-6 628-63-7 110-43-0 97-85-8 110-80-5 108-94-1 57018-52-7 1569-01-3 111-15-9 6.3 6.3 6.0 6.2 4.2 4.1 3.8 3.0 2.3 2.3 1.6 1.4 1.1 1.0 0.7 0.5 0.5 0.5 0.4 0.4 0.4 0.4 0.3 0.3 0.3 0.2 0.2 1.9 1.9 1.9 1.9 2.9 3.0 3.2 4.0 5.3 5.3 7.6 8.6 11.0 12.1 17.3 24.2 24.2 24.2 30.2 30.2 30.2 30.2 40.3 40.3 40.3 60.5 60.5 OCH2CH2CH2CH2 CH3COCH3 CH3COOCH3 CH3COOCH3 CH3COOC2H5 CH3COOC2H5 CH3COCH2H5 CH3COOCH(CH3)2 CH3COC3H7 CH3COOC3H7 CH3COCH2CH(CH3)2 CH3COOCH2CH(CH3)2 CH3CHNO2CH3 CH3COOC4H9 CH3OCH2CH(CH3)OH CH3COC2H4CH(CH3)2 CH3COOCH(CH3)C4H9 C2H5COOC4H9 CH3COOCH(CH3)CH2OCH3 CH3COOC5H11 CH3COC5H11 (CH3)2CHCOOCH2CH(CH3)2 C2H5OC2H4OH CH2(CH2)2CO C4H9OCH2CH(CH3)OH C3H7OCH2CH(CH3)OH CH3COOC2H4OC2H5 18 7 14 11 17 20 10 22 14 22 19 32 60 30 80 25 54 28 64 40 25 100 73 74 88 95 66 13 8 14 14 15 15 12 17 13 18 15 28 27 28 49 20 0 30 43 31 20 lns 53 77 lns lns 45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1.短程结构:聚合物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和三维结构统称为聚合物的短程结构。

2.长程结构:由几个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的长度和形状称为聚合物的长程结构3、链段与链节:高分子链中能自由取向并在一定范围独立运动的最小单元称为链段。

链节是指高分子链中不断重复的单元。

4.均方旋转半径:分子链质心与构成分子链的所有链段质心之间矢量距离的均方值。

5.大分子链的末端距离:大分子链中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定向线段6、构型与构象:构象系指由c-c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空间排布。

构型系指化学键连接的邻近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空间状态表征。

7.液晶状态:某些物质的结晶被加热、熔化或被溶剂溶解后,仍部分保持晶体材料分子的有序排列,呈现各种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并形成结晶和液晶性质的过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液晶状态。

8、取向函数:9.高斯链:统计单位为链段,链段自由组合。

这种随机取向的聚合物链称为等效自由组合链。

由于其链段分布函数服从高斯分布,故又称为高斯链。

10.等规结构:聚合物的一个或两个构型的结构单元以单一顺序重复排列。

11.随机构型:手性中心的构型是随机排列的。

12、柔顺性和刚性:高分子长链能以不同程度卷曲的特性。

13、ucst和lcst:最高共溶温度和最低共溶温度。

凝胶和凝胶:凝胶是由聚合物链之间的化学键形成的膨胀体,不溶于水和不溶于水。

它既是聚合物的浓缩溶液,又是高弹性固体。

冻胶是由高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加热时可以溶解。

15、高分子电解质:在侧链中有许多可电离的离子型基团的高分子称为高分子电解质。

16、溶解度参数δ:1.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主要由许多原子或原子团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近程结构:构成大分子链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3.远距结构:由大量结构单元组成的分子链的长度及其空间形式和结构。

4.凝聚态结构:从物理角度定义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类型。

1聚合物物理术语解释5.化学结构:除非通过化学键断裂并同时生成新键才能产生改变的分子结构。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 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
On Solubility Parameter
作者:司徒勇 图表:罗珺瑛 2007.8.20
目录
引言 ...........................................................................................4
共沸物 ........................................................................................27 健康安全 ......................................................................................28 结论 ..........................................................................................29
希尔布莱德溶解度参数 ...........................................................................6
汽化热 ...................................................................................... 6 内聚能量密度 ................................................................................ 6 溶解度参数单位 .............................................................................. 6 希尔布莱德参数表 ............................................................................ 7 膨胀................................................. 8 膨胀度示意图 ................................................................................ 8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表树脂溶解度参数<1.3-1.8即可相溶。

参数差值绝对值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10.9吡啶 8.5 醋酸戊酯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常见溶剂的溶解参数

常见溶剂的溶解参数

溶解度参数7.2-9.6的溶剂,常见溶剂如下:环己烷(参数7.2)正己烷(7.3)正庚烷(7.4)二乙醚(7.4)正辛烷(7.6)甲基环己烷(7.8)异丁酸乙酯(7.9)二异丙基甲酮(8.0)戊基醋酸甲酯(8.0)松节油(8.1)环己烷(8.2)2,2-二氯丙烷(8.2)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甲基异丁基甲酮(8.4)醋酸丁酯(8.2)二戊烯(8.5)甲基异丙基甲酮(8.5)四氯化碳(8.6)二丙酮醇(9.2)哌啶(8.7)二甲苯(8.8)二甲醚(8.8)甲苯(8.9)乙二醇单丁醚(8.91)2 二氯丙烷(9.0)异丙*丙酮(9.0)醋酸乙酯(9.1)四氢呋喃(9.2)氯苯(9.5)苯(9.2)甲乙酮(9.2)氯仿(9.3)三氯乙烯(9.3)三氯甲烷(9.3)。

附一份常见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给你。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后面的是参数)季戊烷6.3 异丁烯6.7环己烷7.2 正己烷7.3正庚烷7.4 二乙醚7.4正辛烷7.6 甲基环己烷7.8异丁酸乙酯7.9 二异丙基甲酮8.0 戊基醋酸甲酯8.0 松节油8.1环己烷8.2 2,2-二氯丙烷8.2醋酸异丁酯8.3 丙酮9.81,2-二氯乙烷9.8 环己酮9.9乙二醇单乙醚9.9 二氧六环9.9二硫化碳10.0 正辛醇10.3醋酸戊酯8.3 丁腈10.5醋酸异戊酯8.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 2二戊烯8.5 异丁醇10.8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 二丙酮醇9.2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1,2 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 氯苯9.5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二氯甲烷9.7 三氯甲烷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习题
一、概念
1.溶度参数:
2. Huggins参数:
3.第二维利系数:
4. θ溶液:
二、选择答案
1、下列四种聚合物在各自的良溶剂中,常温下不能溶解的为()。

A、聚乙烯,
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无规立构聚丙烯,
D、聚氯乙烯
2、高分子溶液与小分子理想溶液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高分子溶液在浓度很小时,是理想溶液。

B、高分子溶液在θ温度时,△μ1E=0,说明高分子溶液是一种真的理想溶液。

C、高分子溶液在θ条件时,△H
M 和△S
M
都不是理想值,不是理想溶液。

D、高分子溶液在θ条件时,高分子链段间与高分子链段和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不等。

3、聚合物溶度参数一般与其()无关。

A、分子量
B、极性大小
C、分子间力
D、内聚能密度
4、Huggins参数χ1在θ温度下的数值等于()
A、0.0,
B、0.5,
C、1.0,
D、2.0
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极性相近”原则
B、“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1大于0.5”原则
C、“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D、“第二维修系数A2大于0”原则
6、下列四种溶剂(室温下Huggings相互作用参数)中,室温能溶解聚氯乙烯的为()。

A、四氢呋喃(χ1=0.14)
B、二氧六环(0.52)
C、丙酮(0.63),
D、丁酮(1.74)
7、下列四种溶剂中,对PVC树脂溶解性最好的是()。

A 环己酮,
B 苯,
C 氯仿,
D 二氯乙烷
8、同一种聚合物在()中,其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最大。

A、良溶剂,
B、浓溶液,
C、熔体,
D、θ溶液
三、填空题
1、和都表征了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间之间的相互作用。

2、判定溶剂对聚合物溶解力的原则有(1)极性相近原则、(2) 和
(3) 。

3、在高分子的θ溶液中,Huggins参数χ1=,第二维列系数A2=,此时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何称高分子链在其θ溶液中处于无扰状态?θ溶液与理想溶液有何本质区别?
2、简述聚合物的溶剂选择原则,并就下列三种聚合物各提出一种合适的溶剂:
A、聚乙烯,
B、聚苯乙烯,
C、聚氯乙烯
3、如何测求出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五、计算题
1、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溶液的混合熵,讨论所得结果的意义。

(1)99×1012个小分子A与108个小分子B相混合(假设为理想溶液);
(2)99×1012个小分子A与108个大分子B(设每个大分子“链段”数x=104)相混合(假设符合均匀场理论);
(3)99×1012个小分子A与1012个小分子B相混合(假设为理想溶液)。

2、在20℃将10-5mo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 n=105,ρ=1.20g/cm3)溶于179g氯仿(=1.49g/cm3)中,试计算溶液的混合熵、混合热和混合自由能。

(已知χ1=0.3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