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
绿色建筑总结
篇一:绿色建筑之心得绿色建筑之心得学习绿色建筑有些时日了,不仅仅局限于关于绿色建筑的知识,还有包括对于整体性的重要的了解。
在能源缺乏的当今世界,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当是首当其冲。
当前世界,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清楚的明白绿色建筑,本人还特别了查阅下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资料: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新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及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建议
给水排水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6 增刊2020
标准规范交流园地
新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及给排水 专业技术措施建议
黄 玉 珠1 刘 小 刚2
(1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300;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41)
新标准总体上 有 以 下 变 化: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由 原
来的“节地、节材、节 水、节 能、室 内 环 境”改 为 “安 全 耐久、健康舒 适、生 活 便 利、资 源 节 约、环 境 宜 居 ”5 项指标;评价阶 段 由 原 来 的 设 计 评 价 和 运 行 评 价 改 为在建筑工程竣 工 后 进 行 评 价,在 施 工 图 设 计 完 成 后可进行预评价;评价等级由原来的3个等级(一 星 级、二星级、三星级)改为4个等级(基础级、一 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基础级要求满足所有控制项 要求, 一星级要求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为3级,二、三 星 级要求卫生器具效率等级为2级。 1.1 新 增 部 分 内 容
境 宜 居 )评 分 项 得 分 ;
QA ———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预 评 价 阶 段 各 项 指 标 的 满 分 值 见 表 1。
表 1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分 值
Tab.1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cores 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
项目 控制项 安全 健康 生活 资源 环境 提高与创新 基础分值 耐久 舒适 便利 节约 宜居 加分项满分值
质安全的自动化实时监控和管理。生活饮用水系统
6.2.12条对 建 筑 物 平 均 日 用 水 量 的 评 价 改 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安全耐久章节】学习笔记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安全耐久章节学习笔记2019年6月27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宣贯会第一场北京站已经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啦,PKPM作为会议的支持单位,以及标准配套的软件工具研发单位,也在会议现场认真学习并与专家交流。
在今后的5天时间里,小编将会在本公众号陆续报导本次会议的重点内容和相关咨询,让未能来参会的广大设计师们第一时间了解标准变化和专家观点,敬请期待哦!Chapter 1 “安全耐久”标准中“安全耐久”章节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叶青董事长现场解读。
2019版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性能建筑。
与2014版国标定义相比,虽然依然强调节约资源,但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建筑的高性能性。
这里的高性能建筑不仅仅是指建筑能耗、风光声热等环境性能方面的表现,更是对建筑健康与安全性能的高要求,换句话说,高安全性、高质量,是绿色建筑的前提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国标中新增了全新的“安全耐久”章节。
(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安全耐久章节解读》-叶青)“安全耐久”章节条文总数17条,新增条文12条,占比70%。
新增条目中,控制项7条,评分项5条,现就会议上介绍的部分重点新增条文介绍如下:4.1.2(控制项)--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安全耐久和防护:本条主要把握三点内容:1、主体结构、围护结构以及围护结构的防护等问题;2、容易忽视围护结构,如幕墙的链接和五金配件;3、建筑在运行过程中要进行检查、维护和管理。
(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安全耐久章节解读》-叶青)比如在抗风压设计中,可以通过精细的性能化分析找出高峰雅趣和风压敏感区,通过设计提高周边人员的安全性;4.1.3(控制项)--外部设施安全与耐久:本条主要要求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窗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集成设计,设计过程中预留检修通道、吊篮固定端、设检修预埋件和空间,并且要设留空调外机安装位置、预留操作空间;4.1.4(控制项)--内部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安全:主要是要求室内超过一定高度的家具、设备设施要能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牢固链接(评价时要有构件连接能力的检测报告),常用的螺栓、铁丝链接将不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4.1.5(控制项)--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本条重点关注门窗的气密性、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同时,考虑到近期多期门窗坠落造成的伤亡事件,新标准中特别提出了对门窗安装的牢固和严密性的要求,在评价的时候需要提供检测报告以及门窗的维修与管理记录;4.1.7(控制项)--通行空间满足疏散,救护要求,保持通畅:本条重点在于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措施,走廊、疏散通道满足国家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疏塞空间的畅通,通行空间不应有阳台花池、机电箱等凸向走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以及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和建造,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用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
评价标准LEED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使用情况,分为多个不同的认证等级,包括LEED Certified、LEED Silver、LEED Gold和LEED Platinum。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用地:评估建筑用地是否合理利用,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3.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照明设计和使用环保材料等;4.材料选择: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材料循环利用;5.创新与设计过程:鼓励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创新措施。
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是英国建筑研究所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英国和其他国家。
评价标准BREEAM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评估建筑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健康与舒适度: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光照和采光;3.能源和水资源: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4.材料:评估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环保性;5.土地使用和生活质量:评估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周边环境质量。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 绿色性能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识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的变化——新增“基础级”原标准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1 . 场 地 安 全
新 版标 准4. 1 . 2 条是 对绿 色 建筑 场 地 安全 的基 本要 求 。该 控制
容 .共 涉 及 1 5 个评 价 条文 。
条 文 的 设 置 .阐 明 了绿 色 建筑 建设 应 确 保 建 设项 目场 地 的 安 全 。
建 设 项 目场 地 与各 类 危 险 源 的 距 离应 满 足 相 应 危 险源 的安 全 防 护
三 个 重要 的评 价 条 文 分 别 对 居 住 建筑 和 公 共 建筑 进 行 评价 ,满
分3 4分 是 评 价 绿 色 建 筑 项 目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土 地 的 关 键 性 内 容 和
三 类 工 业 用 地 转 为 民 用 ,土 壤 已 受到 不 同程 度 污 染 的 ) ,则 应 采 取 必 要 的 治 理 与 防 护 措施 进 行 无 害 化处 理 ,确 保 符 合 国家 有 关 标
筑 和 历 史 建 筑 .对 应 国 家 文 物 保 护 法 》 、 《 城 市 紫 线 管 理 办 法 》等
环 节 、相 关 现 行 国 家标 准 规 定 的强 制 性 条 文 作 为绿 色 建 筑评 价 的 高 分 项 .通 过 修 改 归 并和 增 补 等修 订 工 作 ,设 置 了土 地 利 用 室 外 环境 、交 通 设 施 与公 共 服 务 、 场地 设 计 与场 地 生 态 四部 分 内
高者 没 有 国 家 标准 但 有 地 方 标准 的 ,执 行地 方 标 准 :没有 标 准
限定 的 ,符 合项 目所 在地 城 乡规 划 的要 求即 为达 标 。
的城市 建设 用地 内 ,并符 合所 在地控 制 性详细 规划 的有 关规定 。 “ 且 应 符 合 备 类 保护 区 、文 物 古迹 保 护 的建 设 控 制 要 求 ” : 条 文 的 各 类 保 护 区 是 指 受 到 国 家 法律 法 规 保 护 、 划 定有 明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健康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
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
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生活便利章节学习笔记2019年6月27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宣贯会第一场北京站已经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啦,PKPM作为会议的支持单位,以及标准配套的软件工具研发单位,也在会议现场认真学习并与专家交流。
此次小编带来了标准中关于“生活便利”章节的相关内容分享,请大家拿起笔开始记重点啦!“生活便利”章节标准中的“生活便利”章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促进处鹿勤副处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宋凌处长共同进行条文解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的“生活便利”章节条文共19条,其中控制项6条,评分项13条;新增条文5条,占比26.3%,其余条文在2014标准中第4章(节地与室外环境)、第5章(节能与能源利用)、第6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第8章(室内环境质量)、第10章(运营管理)相应条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总分值100分。
“生活便利”章节从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预评价阶段不得分)四方面进行了要求,会议上鹿勤副处长针对前两个内容进行讲解,重点部分介绍如下:(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1.1(控制项)--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要求在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基本要求上,在室外场地设计中对场地无障碍路线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场地内各主要游憩场所、建筑出入口、服务设施及城市道路之间要形成连贯的无障碍步行路线。
6.1.2(控制项)--绿色出行:原得分项变控制项,本条主要从交通体系规划及居住区规划两方面综合考虑,强调以人步行到达公共(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500m,即步行时间不超过10min,另外针对无法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项目,应配备专用接驳车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并制定专用接驳车服务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示;6.1.3(控制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停车位、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新增条文,主要是要求在项目停车场设计阶段,对电动汽车停车及充电进行考虑深化,电动汽车停车位数量至少应达到当地相关规定要求;(摘自《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宣贯培训》生活便利章节讲义-鹿勤)6.2.1(评分项)--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强制要求了公交、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500m和800m),新国标中将居住区扩大到整个民用建筑,作为得分点;6.2.4(评分项)--开敞空间步行可达:新增条文,强化绿地服务群众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和工作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主要要求在项目设计时对场地出入口、周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步行路线进行综合考虑,使人们从场地出入口到达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公园和广场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到达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不大于500m。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的十三大变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由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变化1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绿色性能:按“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3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新标准2.0.5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4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原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历程中,第三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正式发布,包括设计、施工、调试、运营和拆除等五大阶段,这一标准在建筑节能、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健康舒适等方面均有相关评价指标。
在2019年,中国绿建协会联合企业和专家学者团队推出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36083-2018),该标准基于第三版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
新版标准将标准适用范围从单一建筑拓展到建筑群、新城区、绿色小区等多层次建筑体系评价;评价指标结构和内容也进行了系统优化和改进;增加了可持续用地开发、园林绿化、建筑装饰材料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同时,对室内环境、建筑分级、应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版标准的颁布对于我们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未来促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
国内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实施,以下总结旧版与新版标准变化。
1、标准条文动态更新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更新,时刻升级。
2、标准评价难度增加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
3、标准灵活性更强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
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4、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5、定性分析与条文定量更加明确新标准中在旧标准的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做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
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6、适用范围更广新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1、住宅建筑。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是一套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建筑环境性能的指导性文件。
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的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下是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目的是引导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目标。
它为建筑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以促进建筑业的绿色转型。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不仅限于单体建筑,也包括建筑群和城市综合体。
三、评价原则1. 可持续原则: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节能减排:建筑应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环境保护:建筑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 人性化设计:建筑应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四、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照明系统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 水资源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和再利用、节水设施等。
3. 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声学环境、室内光照等。
4. 材料与资源: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建筑废弃物的处理等。
5.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材料的合理利用等。
6. 运营管理:包括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管理、设施维护、环境监测等。
五、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1. 定量评价: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对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量化评估。
2. 定性评价:对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创新技术应用等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建筑的整体绿色性能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价等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级、银级和金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足之处与完善建议
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足之处与完善建议摘要: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查找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不足之处,从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修订及调整完善之建议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足;完善Abstract:Analysi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work , Combined with relevant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Find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in the shortcomings ,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ractice Angle ,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revised to adjust and improve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hortage; perfect1 引言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自2006年6月1日实施至今,是总结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 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
截止2011年8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组织完成108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2个绿色建筑运行项目的评审工作[[1] /news.php?act=pageh&id=34]。
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依据此标准,详细深化制定了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物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标准。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多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而现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循环性,推崇使用环保、低碳、低能耗的材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对建筑能源利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而传统建筑往往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能源利用要求,鼓励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还对建筑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采光、采暖通风等因素,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还对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传统建筑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环境。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对建筑物的环保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建筑行业应当积极响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汁,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星的4 0 %。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肖地、节水、肖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髙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而制怎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 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右水、石材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而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而积400多亿平方米,预汁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而积约30 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 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肖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读202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2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4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项对建筑行业的重要。
它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并提出了更严格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对这个标准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首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以往的标准中,绿色建筑主要关注节能、环保等方面。
而新版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节能、节材、环保和提高人居质量,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这一重新定义强调了绿色建筑要考虑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次,新版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评价标准。
根据标准,一个绿色建筑需要符合诸多方面的要求,包括节能指标、资源利用率、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等。
标准细化了各项指标,要求绿色建筑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且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新版标准的出台对建筑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内容,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等手段,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新标准的出现,使得绿色建筑的要求更加严格,向建筑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标准的出台也为绿色建筑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使得绿色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其次,新版标准提升了建筑的品质和价值。
标准关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原则,同时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这些要求使得建筑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能够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
绿色建筑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建筑的品质和价值。
最后,新版标准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为了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寻找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
新的标准要求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效等级,并且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2.9 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 、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
3 3
5.2. 10 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要求
10
10
5.2. 11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梯和步梯
3
3
5.2. 12 变压器选用节能产品
3
3
5.2. 13 合理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3 不参评
5.2. 14 峰谷电价差高于2.5倍的地区 ,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11.2. 10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 , 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 , 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 1 措施
11.2. 11 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钢筋作为受力钢筋的比例不小于85%
1
11.2. 12 居住建筑采用全装修 。
1
11.2. 13 采用其他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产品和管理方式
8 . 2 . 10 8 . 2 . 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 、楼板 、 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 , 地下采光系数 ≥0 .5% 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 , 70~80得8分 , ≥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 , 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 , 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 , 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不参评0分 ,84 ×0. 15= 12.6分
9 9 500m,2个公交
3
3
6
6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运而生。
首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因此评价标准应该着重考虑建筑的节能性能,包括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等方面。
只有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做到更高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其次,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应该更加关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的环保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对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评价。
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建筑的理念。
另外,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人们身心健康的保障。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对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通风、采光、噪音控制等方面。
只有保障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对人们健康的保障。
最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评价标准应该对建筑的节水设施、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只有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做到更高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综上所述,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更高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希望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新版绿色优质建筑评价重点标准的变化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原则》旳变化变化一:重新定义“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旳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旳建筑。
新定义2.0.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高效旳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旳高质量建筑。
影响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旳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旳。
变化二:评价技术指标注重“以人为本”原版指标评价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2.0.2绿色性能:按“安全耐久、健康舒服、生活便利、资源节省、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和“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
影响从“以人为本旳”建筑性能出发,转变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旳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拓展“绿色建材”旳内涵新原则2.0.5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旳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旳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性旳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旳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评价方式和阶段旳变化原原则:绿色建筑旳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营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献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营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原则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毕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旳成果精确性规定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旳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标记证书影响很大。
变化五:星级划分旳变化-新增“基本级”原原则:分为三个星级级别,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新原则分为四个级别: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满足所有控制项旳规定即为基本级,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将作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原则旳重要根据,与国际重要绿色建筑评价原则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实施,以下总结旧版与新版标准变化。
1、标准条文动态更新
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更新,时刻升级。
2、标准评价难度增加
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
3、标准灵活性更强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
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
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4、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
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
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5、定性分析与条文定量更加明确
新标准中在旧标准的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做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
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
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6、适用范围更广
新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
1、住宅建筑。
2、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3、商业建筑。
4、旅馆建筑等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总体表现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区域。
7、结构体系更紧凑
新标准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旧标准二项合并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
由此修改,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广,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得更加完美。
结构体系同样引用了,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已在国际大量工程中落地应用,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体现出国内绿色建筑逐渐向国际主流轨道靠近。
8、评价方法升级
旧标准用的是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改为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要的更新。
新标准判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一致
性,体现我国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吸取和传承了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精华和特点,扬长避短,同时真实反映我国绿色建筑认证师们内心的声音。
新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准判定级别的最大优化特点是条文权衡性和弹性空间更为灵活,为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方案提供更为丰富的遴选空间。
9、保持级别不变
新标准绿色建筑等级依旧保持为原有三个等级,一星、二星和三星,三星为最高级别。
7大项分数各为100分,提高和创新为10分,7大项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分数,并且各大项分数不应少于40分。
7大项包括: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施工管理”。
7、“运营管理”。
得分评星为如下:
1、一星:50~60分;
2、二星:60~80分;
3、三星:80~1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