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合集下载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三江源生态移民从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历时近7年。

本文从移民的后续产业出发,讨论目前移民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旧有的生计方式解体,新的生计方式处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采取了措施帮助移民适应新的生计,移民自身也在艰难的摸索。

本文从田野调查的数据和采访出发,论述了当前移民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对策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于生态移民的研究不断受到学者的重视。

对生态移民的定义和分类,不同的学者因视角各异有着不同的理解。

包智明认为,生态移民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产生的迁移人口。

鉴于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近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三江源已经刻不容缓。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75亿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工程于2005年8月30日正式启动。

工程内容包括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等,希望能有效遏止草地退化,并增加植被覆盖率。

一、河源村概况河源村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政府所在地约改镇东南部,海拔约为4100米,其所在县曲麻莱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

曲玛莱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地处东经92°50′—97°36′,北纬33°36′—35°40′之间。

河源移民村成立于2006年10月,位于县城东南部,总占地面积900亩。

河源村由两批移民组成。

第一批搬迁时(2006年),共入住移民149户839人。

第二批移民搬迁时(2007年),共有移民169户。

社区居民来自:约改镇、叶格乡、曲麻河乡、麻多乡、巴干乡。

截止目前为止,共有搬迁移民368户,1280人。

二、后续产业发展情况国家为了帮助三江源的生态移民更好就业,更快适应搬迁后的生活,开展了各种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生活技能培训,前者有玛尼石刻培训、民族服饰加工培训。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31•【字号】青政[2014]77号•【施行日期】2015.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优抚安置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青政[2014]7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切实解决好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即生态移民和禁牧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现就促进三江源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关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三者关系,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产业发展。

进一步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分类指导、精准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后续发展问题,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搬迁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搬迁群众户籍制度改革,明确安置住房产权,加大转移就业政策支持,拓宽就业渠道,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到2015年,健全完善搬迁群众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制度,与安置地居民同等享受子女教育、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养老、计划生育、文化生活、社区服务等基本合法权益,30%以上的搬迁户劳动力实现稳定转移就业。

到2020年,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搬迁户劳动力就业总量和收入持续增加,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

二、实施属地化管理(三)推进搬迁群众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安排部署,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于符合落户城镇条件的搬迁群众,准许其在城镇落户。

三江源区生态重建工作建议

三江源区生态重建工作建议

经济和社会进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为此 , 本文 就 “ 生态重建工作 ”提 出针对本区特点的一些相应建
议。
致 20 年 1 月 以来 ,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 E出现历 03 2 l
史上 首次 断流 , 源头 地 区生态 再次亮 起 了红灯 。
1 三江 源 区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2 三江源 区生态环境质量下 降影 响因素分 析
维普资讯
●环境与灾害
三 江 源 区 生 态 重 建 工 作 建 议
孙 莹 ① 李跃海 ② 李小 林③
( ①②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西宁
80 0 ; ③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 10 1 西宁 8 00 ) 107

要: 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 现状及 生态环境质量 降低驱动 因素 的基础上 , 认为三江源区生态重建工作 意义重大 , 并
降的主控因素。此外 ,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及
矿 产 资源 所 引起 的生 态环 境 问题 , 也是 不 可 忽视 的 , 即 气 候 暖干 化 , 草场 超 载过 牧 , 产 资 源开 发及 其他 生 产 矿
活动和较为频繁的 自然灾害等 ,对生态环境退化分别 起到诱发 、 加速 、 促进和扩展 的作用 。 为尽快遏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从根本上扭转三
大 范 围 的天 然 草地 过度 利 用 ,使 草 地 牧草 生机 大 大减 弱 , 被 覆 盖 度 降 低 、 毒 草 孳 生 、 表 侵 蚀 和 鼠害 大 植 杂 地 面积 发 生 ,都直 接 地体 现 了草 地 不 合理 利 用引 起 的退
化 和 由草地 退化 所 引发 的一 系列 生 态环 境 问题 。 由于
江 源 区生 态环 境恶 化 的趋 势 , 护 “ 保 中华水 塔 ”改 善 地 ,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三江源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江源区需要进行生态移民,把原先居住在保护区内的人口迁出,保护和恢复区域的生态系统。

但生态移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安置、生计保障、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移民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因此人口安置是重要的一环。

在确定人口迁出地点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避免过度集中人口。

可以选择周边地区相对落后的县市,通过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吸引移民群体。

同时,要考虑移民人口的规模和适应能力,避免对迁入地区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生计保障是关键问题。

移民群体一旦离开原先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面临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同时,可以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创业机会,让移民群体在新的地方找到生计。

生态恢复也是生态移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迁移出的地区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资源质量,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也是保障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移民群体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新迁入地区的管理,确保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综上所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安置、生计保障、生态恢复、政府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江源地区 措施

三江源地区 措施

三江源地区措施导言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该地区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水源地著称,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1. 加强生态保护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法规,明确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范围和限制措施。

•加强对非法捕捞、非法砍伐和非法开矿等破坏性行为的执法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原生态修复区和生态红线等措施,划定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核心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2. 水资源保护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该地区的水资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保护地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提倡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建设并完善生态水利工程,保护地下水和水体的水文生态功能。

•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监测和调查,了解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

•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结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是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确保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是为了当代人民的福祉,也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美好未来。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20•【字号】青政[2009]19号•【施行日期】2009.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青政〔2009〕19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实施四年。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三江源生态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认为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在省级有关部门、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取得成效。

但在移民社区管理、减畜禁牧、后续产业培育、项目运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认真落实中期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健全工程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移民社区管理、后续产业培育、减畜禁牧等紧迫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一)加强组织领导。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

实施好这个工程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也是青海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承担的重大责任。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政府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要明确职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调查研究,主动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要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施。

州、县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要严格实行政府领导责任制。

州、县三江源办公室是同级政府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要切实加强三江源办公室建设,配强人员,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着 陆铆 低 碳 与 生 态 经究
。 马 生 林
[ 摘 要 】 海 “ 二 五 ” 青 十 时期 要 切 实保 护和 建 设 好 以三 江 源 区为 重 点 的 生 态 保 护 区 , 键 是 要 解 决 好 生 关
态 移 民 的 生产 生 活和 后 续 产 业 的发 展 问题 。 本 文 针 对 三 江源 区 生态 移 民适 应 性 情 况 与 后 续 产 业 发 展 中存在 的居 住 环 境 、 活 方 式 、 想观 念 、 言 交 流 、 业 就 业 等 问 题 , 据 近 年 来 在 后 续 产 业发 展 方 面 的 不 少 探 索 生 思 语 从 根
a d e ly n s i h e e o me to e s b e u n n u t ,t i p p r] e e t a s r s o u g s o s a d n mp o me t n t e d v l p n t u s q e i d sr h s a e p s n s e e f s g e t n n f h t y r i i me s r s l e lt n h mmi a t p o p r. s,b i i g t e so k r e i g o e t d s b e u n n u t n a u e i e t g t e i k i r g n s r s e f t u l n t e b e d n - r n e u s q e t id s y a d i r d h i r d v l p n e o d r n e t r n u t e l a omua i g t e s e i li e eo ig s c n a y a d t r ay i d sr s a wel s fr lt h p c a mmi rt n p l y wh c r n i i s n ga i oi , ih a e i o c

对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调查与建议

对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调查与建议
《 西部金 融)O 1 第 4期 ) l年 2
对 三江源 生态 补偿 机制 的调查 与建议
韩 涌泉 孔 吉 寿 刘 秉 兰
( 中国人 民银 行黄 南 州 中心支 行 , 青海 黄南

8 0 ) 1 3 0 1
要 : 江 源地 区是 长江 、 河 和 澜 沧 汪 的 源 头 , 誉 为 “ 华 水 塔 ” 也 是 我 国生 态 系统 最脆 弱 和 最 原 始 的地 区 三 黄 被 中 ,
性 疾病 发病 率 较高 , 口平 均寿命 6 人 6岁 , 于全 国水平 6岁 , 民 中丧失 劳 动力 老 弱病 残 占 1%以上 , 了 低 移 0 除 基本 的饲 草粮 款补 助外 . 少相 应 的社会 保 障 。 缺 ( ) 目建设 迟 缓 。 由于地 处 偏远 、 六 项 自然 环境 差 、 工 成本 高 以各 级地 方 财政 拮据 等 原 因 , 施 配套 资金 落 实难 ; 由于 三江 源项 目区大 部分 地 区实 工期 只 有 5 6个 月 ( — 0月 ) 但 项 目计 划 基 本 在 每年 的 8 1 下 - 51 , — O月
关 键 词 : 江 源 ; 态 补 偿 三 生
中图分类号 :8 05 F 3 .
一文献标识码: B文章 Nhomakorabea号 :6 4 0 1 — 0 14一 0 7 0 1 7 - 0 7 2 1 ()0 4 - 2

三 江 源 生 态 补 偿 面 临 的 问 题
( ) 一 生态 保 护和建 设 任务 重 , 流域 受益 地 区补偿 力 度 弱 、 国家投 入不 足 。 0 3年 1 国务 院批准 建立 了 20 月
般实 用技 术培 训 费用都 在 2 0 以上 . 0 0元 短期 培 训又 无法 使农 牧 民掌 握- I实 用技 术 , 民转产 困难 。 -' q 移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政策因素:生态保护政策与生态移民计划
生态保护政策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制 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包括限制放 牧、禁止采矿、强制性退耕还林还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地居民失去了部分 生活来源,不得不面临生态移民的问题。
VS
生态移民计划
政府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问题 ,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计划,包括异 地搬迁、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措施,这 些计划的实施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了生活困 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
应进一步深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移民政 策提供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01
02
03
保护和恢复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退化草地 修复等措施,提高植被覆 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
治理水土流失
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护坡 、实施水土保持耕作等, 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 资源。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 高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2023-11-07
目 录
• 三江源地区概述 • 生态移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 生态移民问题的挑战与困境 • 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三江源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 源地。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移民
澳大利亚大堡礁采取了限制捕捞、鼓励当地居 民迁出等措施,以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展望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呼吁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保护好这片世界的自然宝库,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第一,加大投入,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广阔,地域复杂,保护工作难度大。

目前,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满足保护区保护管理需要。

我们建议加大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和管理效率,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治理工作。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是长期持续的工作,生态环境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加强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加强科研力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是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挑战。

应当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开发模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社会息息相关,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

我们建议加强对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了解,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氛围。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保护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对于保护并促进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我们青海代表团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加大生态补偿投入。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天然林资源的重要保护基地,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由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严重。

必须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补偿投入,通过资金、政策、技术等手段,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加强生态保护管理。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管理。

一方面,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及时了解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生态产业。

必须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生态产业的发展。

要加强生态产业特色品牌的打造,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必须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广大公众自觉维护好生态环境。

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和引导,推动形成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

青海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呼吁全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持力度,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丽的家园。

玉树州三江源后续产业发展情况汇报7-20

玉树州三江源后续产业发展情况汇报7-20

玉树州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情况各位领导、同志们:下面我就玉树州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和后续产业发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工程实施基本情况我州以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为主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自2003年开始启动,2004年正式实施。

截至目前,累计实现生态移民搬迁禁牧和退牧还草禁牧2162.32万亩,累计完成减畜127.34万只羊单位。

累计完成生态移民建设3768户,其中集中安臵2209户,占总户数58.6%,自主安臵1559户,占总数41.4%。

完成鼠害防治任务3381.26万亩、扫残巩固331.2万亩;实现小城镇建设投资1263万元;完成六县太阳能电源、太阳能灶建设、太阳能校舍、采暖房建设;完成玉树、称多、江西林场封山育林、补植年度任务,州级及玉树、囊谦两县、江西林场森林草原放火项目;黑土滩治理100万亩;建设养畜、人畜饮水工程正在组织实施;州级及各县培训干部和农牧民2804人。

二、后续产业发展状况生态移民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工程,但后续的生产是核心的关键。

能否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好生态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真正实现能从山上搬出,能在城镇稳住是生态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

让移民群众实现产业转移、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国家扶持,政府引导,社会帮助,群众自力。

在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中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工作:一是在虫草采集上下功夫。

每年虫草采集季节,州县乡各级党政部门都把安排移民群众采集虫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劳务输出的形式组织非产区移民群众到产区采集虫草增加收入,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有效保证了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不降低。

虫草收入仍然是我州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在农牧民技能培训上下功夫。

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把移民培训列为实现移民的首要环节,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开阔干部群众眼界,力求通过技能培训为移民转产打牢基础,先后在州府和六县举办了以畜疫防治、蔬菜种植、牛羊育肥、舍饲圈养、奶牛养殖、机车修理、农机具驾驶、嘛呢石雕刻、民族手工艺品加工、藏毯编织等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达2804人。

对实施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几点建议

对实施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几点建议
重视 生态 的恢复 以 “ 自然封 育 为 主 ,实行 总体 封 育 , 点 上 治理 ,坚 持 大 封 育 ,小 治 理 ” 的策 略 ,从 根 本
源 生 态 保 护 与 建设 工 程 ,巩 固 工 程 建设 成 果 ,发 挥
工 程 最 大 效 益 ,构 筑 高 原 生 态安 全屏 障 ,现 提 出 以 下几 点 建议 。 1 加 强 宣传 教育 ,引导群 众广 泛参 与 三 江 源 区生 态 保 护 与 建设 工 程 是一 项关 系 中华
放 的经 营方 式 ,重 利用 、轻建设 、轻 管 理 、轻 保 护 ,
草 地 资 源普 遍 存 在 着 过 度 放 牧 、乱 开 滥 垦 等 现 象 , 加 上 缺 乏 统 一 管理 、资 金 投 入 少 、建 设 速 度 慢 等原
因 ,草 地 退 化 、沙 化 、盐 碱 化 面 积 日益 扩展 ,草 地
的成 果 巩 固工 作 ,建 立 鼠虫 害 防 治 的 长效 机 制 ,促
进 草地 生 态系统 向 良性 方 向发 展 。 7 加 强科 技支 撑和 技 术培 训
畜 牧 业 缺 乏科 技支 持 、牧 民 素质 普 遍 低 下 是 牧 区 的 现 实 ,也 是 抑 制 畜 牧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因素 之 一 。


COEY U U AY畜 牧 一 0 ̄ 第0 1 0
对实 施三 江源 区生态保护 与 建设 工程 的几点建议
石 凡 涛
( 海 省 草 原 总 站 。青 海 西 宁 8 0 0 ) 青 10 8
中 图 分 类 号 :¥ 1 8
文献 标 识 码 :A
专 款专 用 ,资 金使 用严 格 按 国家 下 达 的 建 设 内容 和 投 资计 划执 行 , 自觉 接 受各 级 审计 部 门 的 审计 监 督 , 强化 资金 管 理工 作 。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效果评估入手,进一步展开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最后提出了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江源生态保护;实施效果评估;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前言三江源地区作为国内及其关键的淡水资源供应区,其水资源蕴藏量高于2000亿立方米,其中分别占据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15%,三江皆起源于此地,所以被称为三江源,也有“中华水塔”之称。

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态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蓄养能力,其中水源总量上升了大概85亿立方米,而湖泊和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79、104平方千米,从工程建成后2012年的情况调查数据看,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出境水量相较于2004年实现了高于20%的增长。

不仅如此,该地区的水体也得到了净化,因此可以说,三江源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对于提升区域水源蓄养水平、增长水量、改善水质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2.水土保持能力提高自2005年开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后,工程所在区的植被恢复情况表现良好,中等覆盖度的草地面积渐趋稳定,而高覆盖度率区域则以每年2000平方千米的速率在增长;黑土滩的植被覆盖程度也提升了60%左右,沙化趋势得到了实际效果上的遏制,正是因为植被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所以水土保持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在三江源区域的生态保护过程中,森林植被扩张了约150平方的范围,工程项目相关的草原植被也有了11%的提升,因此整个植物物种也因此获得了保护,动物的种类得以因此而保存下来,2012年玛多县内生存的藏羚羊就突破了四万的数目,和十年之前比有了1.5万只的上涨,其他的藏野驴、岩羊等动物种类的繁衍生息条件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区域内的生态体系得到了质的改观,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快速恢复起来。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治理保护对策,以期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青海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这里作为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了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寒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增加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进程加速,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更加严重,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1.1 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据统计,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目前中度以上退化草地1 000万公顷,占区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达253.33万公顷;荒漠化平均增加速度由20世纪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

1.2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分别达到8 800万吨和1 300万吨。

1.3 源头水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

1.4 草原鼠害严重目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以上,鼠害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面临毁灭的边缘。

2 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其他自然学科学者均曾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得出较多理论成果。

但是,综合各家学说及理论成果,其恶化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成因,二是自然条件客观原因,三是人为因素。

浅析三江源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三江源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三江 源生态 保 护建 设 总体 规 划 的提 出 和实 施 , 是 党 中央 、 国务 院的一 项重大 决策 , 西 部大开 发生态 建 是 设 方面 的标志性 工程 。特别 是果 洛州生 态移 民工程 和 后续产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 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按 照迁 得 出 , 得 住 , 致 富 ”的生 态 移 民工 程 实 施 目 稳 能 标, 积极采取 措施 , 拓 宽移 民致 富 门路 , 效 增加 移 在 有 民群众 收入 方面做 了大 胆的探 索和 尝试 。 1 基本 概况 1 1 地 理位置 . 果 洛藏族 自治 州 位 于青 海 省东 南 部 , 处 国家 级 地 三江源 自然 保 护 区 的核 心 地 带 。全 州 土 地 面 积 7 6 .4 万 k 草地 面 积 6 5 m, . 4万 k 其 中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m, 58 .5万 k m 。平均 海拔 高度 420 以上 , 候属高 原 0 m 气 大 陆型气 候 , 内河 流纵横 , 泊众 多 , 大小 河 流 3 境 湖 有 6 条 , 水 系主要有 黄 河水 系 、 江 水 系 , 河在 果 洛 州 其 长 黄 境 内 自西 至东横 穿全境 , 长约 7 0 m。 6k 全 州 可利用 草地 面积 5 8 .5万 k 占草 场 面积 的 m, 8 .4 , 地 为高 寒 干草 原 草地 类 、 55 % 草 山地 干草 原草 地 类、 高寒 草甸 草地类 、 山原 草 甸 草地 类 , 中 以高寒 草 其 甸草地类 为 主 , 占全 州可 利 用草 地 面 积 的 9 . % 。有 12 退化草 地 面积 3 9 . 2万 kn , r 占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的 6 % , 中轻 度 退 化 草地 面 积 0 7 7 其 . 3万 k 中度 退 化 m, 草地 面积 1 9 . 5万 k 重 度 退 化 草 地 面积 ( 土 型 ) m, 黑 12 万 k 全州 有草地 鼠害发 生 面积 25 。3 m , .6万 k 占 m, 可利用 草 地 面 积 的 4 .5 , 中危 害 面 积 2 4 3 8% 其 .8万 3ຫໍສະໝຸດ 5青海 畜牧 兽 医杂 志

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摘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一项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何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使生态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三江源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已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点及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建议;青海三江源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79-02青海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地区。

为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区的生态功能,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75 亿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工程于2005 年8 月30日正式启动。

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小城镇建设、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建设养畜、鼠害防治、能源建设、沙漠化治理等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植被覆盖度和草地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畜矛盾得到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好转,生态功能开始恢复。

但由于三江源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移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移民就业困难、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使生态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项目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近3年来青海省海南州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提出建议。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概况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重要保护区域之一,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我们青海代表团特向全国人大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保护工作顺利进行青海三江源地处高寒、高海拔、高寒冷的雪域高原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议加大财政拨款,确保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提升保护工作效果青海三江源地区涉及多个行政区划,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保护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形成保护合力。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保护工作效果。

三、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工作科学化水平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保护工作面临着种种困难。

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鼓励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评估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关注度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全国生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建议加强对三江源生态保护意义的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鼓励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处于中国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关键保护区域,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建议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区域合作共赢的局面。

青海代表团诚挚建议加大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助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2004年生态移民工程开始,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研究。

本文根据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指导今后的移民工程建设,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拔穷根、早致富,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1引言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化、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较高,很多地区是“生命禁区”,不适于人类居住,人类活动也造成生态恶化加剧。

因此,国家应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既可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环境。

但是在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发展起点太低,影响了移民的效果。

要使移民真正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青海实际情况,总结、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办法,使生态移民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致富两方面均达到双赢的目的。

2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源”。

青海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一半,而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

它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和黄南、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各两个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乡,共计16个县、127个乡镇。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它是欧亚大陆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域,孕育了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著名河流。

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之源,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但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环境。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青海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江源地区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水塔”和“东方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之一。

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生态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更好地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生态修复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可以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扶持力度,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立法和执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在法律层面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整治,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方式,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当地生态产业发展。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事业,推动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四、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生态保护技术创新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推动生态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鼓励开展相关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研究,提高生态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和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自觉性,促进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摘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建国以来我国实施的一项最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何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使生态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三江源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已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点及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建议;青海三江源
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279-02
青海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地区。

为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区的生态功能,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75 亿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工程于2005 年8 月30日正式启动。

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小城镇建设、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建设养畜、鼠害防治、能源建设、沙漠化治理等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植被覆盖度和草地能力开始恢复和提高,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畜矛盾得到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好转,生态功能开始恢复。

但由于三江源地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移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移民就业困难、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就业和后续产业发展,使生态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关系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项目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近3年来青海省海南州实施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提出建议。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工程概况
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等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总面积为36.3万平方千米,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

按照《总体规划》,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需生态移民1.612 9万户8.935 8万人,实际移民1.014万户5.577 3万人,生态移民后,其承包草场实施禁牧,但草场承包权不变,并享受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

截至2008年8月,共有5 400户2.308 1万人顺利实现了禁牧搬迁,其中海南州兴海、同德两县共有920户3 784人迁出,集中安置在县城、建制镇或交通条件较好的国道、省道旁。

2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点及发展后续产业存在的问题
2.1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点
2.1.1三江源生态移民是自愿的工程移民。

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国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要而做出的决策,这就使得保护区的部分牧民为服从国家这一需要而要放弃他们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成为工程移民。

他们为国家的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这些移民又是在自愿的原则下实施搬迁定居的,故三江源生态移民是自愿的工程移民。

2.1.2三江源生态移民涉及面较广。

根据《总体规划》,三江源生态移民涉及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等6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甘德、久治、班玛、达日等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2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2县及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共16县127个乡镇的1.014万户5.577 3万人。

2.1.3三江源生态移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三江源生态移民搬迁前大都生活在4 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有一部分牧民听不懂汉语。

据调查,三江源区生态移民50岁以上人口大部分为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的不足30%;18~50岁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30%,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45%,10%为文盲或半文盲。

2.1.4三江源生态移民贫困面大,且比较集中。

据《总体规划》,
在三江源区的16个县中有14个是贫困县,贫困人口占三江源区牧民总人口的75.5%,而三江源生态移民中大都为无畜户或少畜户,90%是贫困户。

2.2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合理。

由于三江源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三江源区的主导产业是传统畜牧业,但生态移民后要禁牧、减畜,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畜牧业,而必须从事其他产业,但受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生态移民还没有真正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改变,大部分移民不愿也不会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采挖虫草和每户每年可领到的3 000~6 000元的饲料粮补助费生活,导致部分生态移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另外,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在项目区限制中草药采挖等,今后势必影响生态移民的收入,继续导致生态移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2.2.2三江源生态移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就业渠道少。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受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发育等影响,生态移民的生产技能仅仅局限在畜牧业,缺乏其他必要的生产技能;加之安置区小城镇的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不高,职能单一,导致安置区无法为生态移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即使有了就业的机会也由于生态移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能而容易丧失,使得生态移民的就业渠道减少。

2.2.3科技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技能培训。

国家虽然对三
江源生态移民进行转产培训,但由于三江源地区的中青年牧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一部分牧民听不懂汉语,通过短短7d 的集中培训,就使牧民掌握较高的生产技能、适应就业竞争是根本不可能的。

尽管在近几年转产农牧民培训时,已经将培训期限调整到15~20d,并开展了农机具修理、汽车摩托车修理、暖棚蔬菜种植、奶牛养殖、土建技术、民族手工艺、民间演艺、驾驶技术、藏毯加工等专业培训,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3对发展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建议
3.1建立生态移民补偿机制,切实解决生态移民的后顾之忧
建立生态移民补偿机制,对生态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障需求给予补偿,具体为:基本生活费用补偿,以不低于上一年度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的标准进行补偿;生活用能及取暖费补偿,户均1 500~2 000元,并随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生态移民子女教育费补偿,将生态移民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卫生医疗费补偿,在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3.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切实缓解草畜矛盾
一是发展草产业。

加大优质牧草的种植力度,种植当年生优质燕麦,大力发展舍饲和半舍饲畜牧业,加强对项目区牲畜暖棚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发展舍饲半舍饲圈养,进行牛羊育肥、羔羊犊牛育肥、反季节牛羊育肥,促进畜牧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加群众收入。

二是发展养殖业。

在落实饲草料补助款并且在草料
供给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过优惠政策倾斜,整合项目资金,落实政府补贴,协调小额低息贷款等方式,在项目村社实施奶牛养殖,引进黑白花奶牛,发展家庭式养殖。

3.3坚持城镇带动战略,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渠道坚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制定一系列的财政、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

重点支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民族手工业,加快形成以二、三产业为依托,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小城镇体系,把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繁荣城镇经济的重点,通过产业培育与发展,解决生态移民的就业问题,提高生态移民生活水平。

3.4加大移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结合生态移民就业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三江源阳光工程、扶贫开发等培训项目,保持每年整合部分资金,坚持统筹兼顾,分层培训的原则,通过扫盲活动、职业教育、科技培训、技术示范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生态移民的现代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对生态移民进行草场保护与管理、舍饲育肥、暖棚蔬菜种植、奶牛养殖、畜疫防治等农牧业实用科技和农机具修理、汽车摩托车修理、土建技术、民族手工艺、民间演艺、驾驶技术、藏毯加工等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生态移民的劳动技能和经营水平,使生态移民从单一的畜牧业经营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尽快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移民择业就业。

同时,通过政府组
织,引导生态移民从事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4参考文献
[1] 马玉成.“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农业经济,2007(12):29-30.
[2] 周海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转产农牧民就业问题的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08(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