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与肌理 教学案例
初中美术试讲肌理教案
教案:初中美术——肌理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材质和肌理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
2. 肌理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肌理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材质和肌理的感知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肌理的图片、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剪刀、胶水等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特征的图片,如大理石、皮革、布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肌理的存在。
2. 学生分享对肌理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肌理创作作品,分析其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示范(10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一种肌理的创作方法,如涂抹、擦拭、拼贴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验肌理创作的乐趣。
四、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一种或多种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肌理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材质和肌理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肌理创作的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进度和需求,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肌理_初中美术教案
3. 教师出示课题:“肌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其肌理。
2.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叶的叶脉,感受其表面的纹理。
3. 教师提问:如何将这些漂亮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呢?
4. 学生讨论拓印的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源自教案:肌理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重点让学生掌握拓印、磨印等方法,能够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教师强调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不同质地的材料,尝试创作肌理作品。
教学反思:
三、学生创作(15分钟)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麻袋、树叶等,进行观察和触摸。
2. 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材料的轮廓。
3. 学生选择拓印或磨印的方法,将材料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
4. 学生可以适当添加颜色,使作品更加丰富。
四、展示评价(5分钟)
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肌理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拓印、磨印等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表现能力。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美术《材质肌理》教案
初中美术《材质肌理》一、考题回顾二、【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纸艺、铁艺艺术作品图片,请同学根据图片上的作品想一想: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用到了什么材料?学生交流回答,带着问题引出课题。
活动二:描述分析1.继续观察多种材料制作的艺术作品图片,思考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那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纸、金属、塑料、木质、尼龙、泥土等等,可谓是多种多样。
2.展示纸艺作品《鲸》以及玻璃钢作品《游鱼》,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不同材料的艺术作品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纸质——轻盈、纤薄、精巧;纸除常见的折、撕、剪、贴的纸张使用方法外,还可以把纸泡在水里还原成纸浆,用来做雕塑,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纸塑美。
金属——冷峻、厚重、坚硬;在现代雕塑作品中,常使用金属材料。
3.走上台来摸一摸,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论一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感受?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
这些材料软硬不同、轻重不同、粗细不同,使得构成材料的物理特性也不同。
不同的材料有它自身特有的质地,对它的运用和组合,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有特殊的材质美感。
活动三:示范讲解视频展示纸艺作品的制作流程:想一想,视频中都用到了那些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折、撕、剪、贴等。
有什么方法能让纸艺作品更加美观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画笔增加纹饰、多色卡纸搭配、适当加入其它材料等等想一想,还有其它纸艺的制作方法吗?学生回答,上台展示,教师鼓励并总结:还可团、揉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活动四:实践展评用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来完成一件纸艺作品,可选择任意题材,制作过程要注意安全的使用工具,保持教室的整洁和秩序。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
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对制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和引导。
中职美术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设计表现——材质与肌理
学生通过多看、多说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通过欣赏,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出身边的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总结
总结知识点落实知识目标
重点
1.欣赏和分析材质和肌理的艺术表现,了解相关知识,感受设计特点。
难点
感受材质和肌理在艺术中表现的情绪,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境。
教学
方法
启发引导法欣赏法 积极评价法
课堂
类型
新课
教具器材
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
课后要求
与
课外作业
复习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
预习新课
完成日期
下一节课前
实施情况
和反思
教学过程:
提示: 请大家不要乱刻、乱画,注意保护公共财产。
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体会到肌理的概念
环节2(20分钟)
艺术表现(难点)
1、牙刷设计
1、多媒体播放资料,学生感受并思考:
从材质和肌理分析设计师的设计灵感。
2、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手上的皮肤,然后再次感受牙刷。
3、学生分组讨论
结合自己的观察,讨论下牙刷的创意思想。
4、再欣赏
2、鞋的设计
1、多媒体播放大量的各种鞋子的资料图片,学生欣赏并感受。
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五花八门的鞋子。
2、多媒体播放有关“鞋”的设计要求,让学生分组讨论:
共同商讨设计一款可以穿的鞋。
3、学生谈谈各组的设计方案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在材质的选择和灵感的产生。
对比总结
九年级美术上册《质朴的肌理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质朴肌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肌理的初步认识。
2.讲解不同材质和技法在表现质朴肌理方面的应用,如纸张、布料、木头、石头等,以及拓印、雕刻、编织等技法。
3.分析课本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源自习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
2.展示实物作品,让学生亲手触摸和感受肌理,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质朴肌理,如老家具、传统建筑等,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质朴肌理的知识。
4.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创作质朴肌理作品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后续的实践创作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大自然中的肌理”、“传统建筑肌理”等,进行讨论和创作。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材质和技法表现质朴肌理,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创意。
3.各小组进行实践创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质朴肌理创作一幅作品,主题自定,材质和技法不限。
2.作业要求:作品需充分展现质朴肌理的美感,具有创意和独特性;完成作业后,学生需撰写创作心得,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提交作业:学生按时提交作品和创作心得,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九年级美术上册《质朴的肌理之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九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肌理感知和创作实践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质朴的肌理之美》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美术作品中肌理的质朴美感,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本案例以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感受质朴肌理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质朴的肌理表现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在创作中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肌理教案设计制作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巧用肌理》美术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肌理,并能通过观察和触摸发现不同物体表面的纹理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白纸。
2.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肌理效果。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肌理在美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它在美术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感受肌理1.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感受它的平滑度。
2. 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感受它的凸凹不平,并观察上面形成的纹理。
3. 教师总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肌理。
三、学习肌理拓印方法1. 教师演示拓印方法,让学生了解拓印的基本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实验。
四、实践创作1.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拓印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更具个性的肌理作品。
二、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如树叶、石头、砖瓦等。
2.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这些肌理,如绘画、剪纸、拼贴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肌理、学习拓印方法、实践创作,让学生了解了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九年级美术上册《质朴的肌理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肌理知识,创作一幅具有质朴美的作品。
3.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深入了解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美术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肌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肌理创作的实践操作和深入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学情,本节课将注重以下方面:
4.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5.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肌理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肌理作品,以便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肌理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肌理作品。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技法,表现出质朴的肌理之美。
教师将根据作业提交情况和评价标准,给予学生综合评价,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融入生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同时,通过课后拓展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6.跨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将肌理创作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肌理作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7.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课堂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肌理创作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新授
1.介绍肌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欣赏和分析不同肌理作品,了解肌理在美术史上的发展和演变。
肌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肌理艺术创作课程目标:1. 了解肌理艺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掌握肌理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
3. 学会运用肌理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美术教室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肌理制作材料(如砂纸、布料、毛线等)3. 工具(如剪刀、胶水、画笔等)4. 学生作品展示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肌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肌理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肌理?肌理艺术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图案等。
2. 肌理的种类:自然肌理、人造肌理、综合肌理。
3. 肌理的特点: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示范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制作肌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肌理制作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肌理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肌理艺术的重要性和创作技巧。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肌理艺术创作一、肌理的概念二、肌理的种类三、肌理的特点四、肌理的制作方法五、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机理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肌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材料肌理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肌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不同材料的肌理特点,运用材料肌理进行创作。
2.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肌理,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材料(如纸张、布料、木头、石头、贝壳等)、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类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材料的肌理特点。
2.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具有肌理特点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不同材料的肌理特点,如纸张的纹理、布料的质感、木头的纹路等。
2. 介绍不同材料肌理的表现手法,如绘画、拼贴、拓印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材料肌理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材料肌理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材料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材料肌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2. 收集生活中具有肌理特点的物品,进行观察和记录。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材料肌理的相关知识?2.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习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美术材料:画笔、颜料、纸张、画布等。
2. 肌理制作工具:海绵、刷子、棉线、塑料薄膜等。
3. 展示范例:准备一些肌理丰富的艺术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肌理的概念,解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讨论不同的肌理类型,如粗糙、光滑、凹凸等。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描述其特点。
2.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技巧,如点描、刮画、拓印等。
解释每种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3. 分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方法和材料。
实践:1. 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对象,准备开始制作肌理作品。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选择适合的肌理制作技巧和材料。
3. 学生在纸张或画布上实践肌理制作技巧,尽可能地表达出所选择的主题或对象的肌理特点。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每位学生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创作意图和使用的肌理制作技巧。
2.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建设性的批评。
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指导学生肌理制作技巧的提升。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不同艺术家的肌理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肌理制作技巧。
2024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设计
2024/1/30
5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学习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肌理 效果,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 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肌理表现自 己的创意和想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024/1/30
17
04 课堂实施过程设计
2024/1/30
18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具有明显肌理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表面的纹理特征,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主题
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巧用肌理》。
2024/1/30
2024/1/30
9
辅助资源推荐及使用方法
2024/1/30
辅助资源
各类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或图 片,如树叶、布料、石头、木纹等。
使用方法
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实物或图片,引 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肌理的特点 和美感,为后续的创作活动打下基 础。
10
创意实践活动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 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6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支 持,如购买绘画材料、安排学习时间等。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成长进步,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美术教育。
2024/1/30
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更深入地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展示,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和信任。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doc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一、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
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
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四、教学反思“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为因素”。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
本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即“感知——思维——知识——技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雀跃不已,有学生说:“平时生活中并不怎么关注所谓的美,而今天肌理一课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学生说:“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真是一种享受!不要畏惧,其实我真的能行!”……我想,做为一名美术老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知识,那就是我的快乐!五、案例点评:(点评人:欧阳碧玲)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第3课 材质肌理的表现力-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3课材质肌理的表现力-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材质和肌理概念;2.掌握材质和肌理的表现方法;3.能够用不同的线和笔触表现材质和肌理;4.能够通过实践绘制材质和肌理。
二、教学重点1.材质和肌理的表现方法;2.用不同的线和笔触表现材质和肌理。
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践绘制材质和肌理。
四、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绘画背景和基础。
并问学生是否了解材质和肌理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材质和肌理的概念材质是指物体触摸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肌理则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图案。
材质和肌理都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对作品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2.材质和肌理的表现方法艺术作品中,材质和肌理可以通过线条、笔触、色彩、形状和光影等手法来表现。
其中,线条和笔触是比较常用的表现方法,能够有效地表现材质和肌理。
3.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名家画作或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材质和肌理的表现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梵高的《向日葵》或者毕加索的《吉它》等画作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1.选择物品绘制材质让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物品,例如纸张、布料、金属、石头等,用素描或绘画表现出其中的材质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素材,例如鉛筆、橡皮、铅笔卷、平板等。
2.绘制肌理让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物品,例如树皮、砖墙、地面等,用素描或绘画表现出其中的肌理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素材,例如钢笔、墨水、水彩、油彩等。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和分享绘画经验。
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五、教学资源1.教材: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2.示例画作: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吉它》等;3.素材:纸张、布料、金属、石头、树皮、砖墙、地面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材质和肌理的表现能力;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创新和尝试。
材质肌理教案初中
材质肌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材质与肌理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不同材质和肌理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材质和肌理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材质与肌理的概念解析2. 材质与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材质与肌理实例分析4. 创作练习:运用材质与肌理进行艺术创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具有不同材质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材质与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材质与肌理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材质与肌理的概念,解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艺术作品的材质与肌理运用,分析其艺术效果。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材质与肌理实例,如衣物、家具、自然景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运用材质与肌理进行艺术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材料。
3.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材质与肌理运用效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材质与肌理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观察和分析更多生活中的材质与肌理,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材质与肌理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对生活中材质与肌理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艺术创作的创意和技巧表现。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展示不同材质和肌理的图片。
2. PPT课件:讲解材质与肌理的概念和应用。
3. 创作材料:如纸张、画笔、雕塑材料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材质与肌理,提高其审美能力。
肌理课程教案
肌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肌理课程教案教案概述:肌理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触感、纹理和质感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艺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肌理元素来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并分辨出不同材料的触感、纹理和质感。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肌理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肌理元素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材料:不同纹理和质感的艺术作品图片、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油画颜料、粘土等)。
2. 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幕布。
3. 课堂布置:艺术作品展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学生用品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材料的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触感、纹理和质感。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艺术家会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肌理的概念,解释触感、纹理和质感的区别。
- 分类和展示不同材料的肌理元素,如粗糙、光滑、柔软、硬质等。
-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运用的肌理元素。
3. 实践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并用该材料创作一个小型艺术作品。
- 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肌理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材料组合。
4. 展示和讨论(15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解释作品中运用的肌理元素。
- 全班讨论各组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肌理元素如何影响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5. 总结(5分钟):- 强调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材料的肌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邀请艺术家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肌理创作的讲座或工作坊。
幼儿园立体肌理教案大班
幼儿园立体肌理教案大班标题:幼儿园立体肌理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不同的材料和纹理,培养他们对立体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参与手工制作活动,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3. 帮助幼儿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倡导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1. 不同的材料和工具:颜色纸、纽扣、绳子、羊毛、棉花球、海绵等等。
2. 艺术品或图片:展示不同艺术品或图片上的立体肌理纹理,例如树皮、花瓣、石头等等。
3. 教学反思表格:用于记录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教学。
教学活动:1. 引入:展示不同艺术品或图片上的立体肌理纹理,向幼儿介绍不同的纹理是怎样创造出立体感的。
2. 激发兴趣:让幼儿触摸不同材料并询问他们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纹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3. 美术活动: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并制作自己的立体肌理艺术品。
- 指导幼儿使用纸张剪出不同形状,再使用不同材料将其贴在纸上,如羊毛制作的绵羊毛,颜色纸剪出的花瓣等等。
- 鼓励幼儿使用多种材料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立体肌理效果。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作品上的立体肌理纹理。
同时,鼓励幼儿欣赏和评论他人的作品。
5. 教师总结:再次强调立体肌理纹理的重要性,并帮助幼儿认识到使用不同材料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立体肌理效果。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反思表格,记录每个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根据反馈改进教学策略,以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2. 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自由探索和创造,不要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评估幼儿的成果时,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肯定,而不仅仅关注最终作品的成品。
4. 鼓励家长与幼儿分享他们在家中发现的立体肌理纹理,并与幼儿一同观察和欣赏不同的立体肌理。
材质肌理美术教案初中
材质肌理美术教案初中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材质与肌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材质与肌理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各种材质与肌理的表现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材质与肌理表现艺术作品。
2. 创新性地运用材质与肌理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准备:1. 各种材质与肌理的实物或图片。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材质与肌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材质?什么是肌理?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材质与肌理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和讲解。
2. 讲解材质与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质与肌理进行观察和表现。
2. 学生动手实践,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所选材质与肌理。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讲解作品中的材质与肌理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材质与肌理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性地运用材质与肌理进行艺术创作?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如何创新性地运用材质与肌理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材质与肌理,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质与肌理进行创新性艺术创作。
2. 学生动手实践,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所选材质与肌理。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讲解作品中的材质与肌理表现及其创新之处。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肌理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肌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
2. 识别不同肌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肌理图片、实物等。
3.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肌理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物体表面的纹理吗?这些纹理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纹理就是肌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肌理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组织结构所呈现出的纹理、质感、色彩等视觉特征。
”2. 教师介绍肌理的分类:a. 按材质分类:天然肌理、人工肌理b. 按形态分类:点状肌理、线状肌理、面状肌理、立体肌理c. 按表现手法分类:绘画肌理、雕塑肌理、摄影肌理等3. 教师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肌理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分发绘画工具,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创作实践。
2. 学生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肌理,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肌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肌理的概念、分类和识别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肌理在艺术创作中可以丰富画面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通过绘画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肌理的基础知识。
2024版年度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解读•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目录0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肌理的特征。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创造肌理的方法,如拓印、拼贴、揉纸等。
能够运用所学肌理知识,创作一幅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知识与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并总结创造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不同材质的肌理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创造肌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作品;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总结创造肌理的技巧。
02教材分析与解读教材内容概述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介绍了肌理的概念、种类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欣赏不同材质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肌理的审美价值。
教材中还涉及了如何运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制作肌理的方法。
教材特点与价值教材注重学生的感知和体验,通过大量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编排合理,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肌理,如树皮、布纹、石纹等,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
通过制作肌理作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肌理作品可以作为装饰品美化生活空间,提高生活品质。
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的肌理元素如木纹、石纹、水波纹等,具有天然的美感。
如布纹、纸纹、陶瓷纹理等,体现人类智慧和工艺水平。
运用点、线、面等元素构成的抽象图案,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
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
一、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
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
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
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为因素”。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
本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即“感知——思维——知识——技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中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都雀跃不已,有学生说:“平时生活中并不怎么关注所谓的美,而今天肌理一课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学生说:“我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真是一种享受!不要畏惧,其实我真的能行!”……我想,做为一名美术老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学习并掌握知识,那就是我的快乐!
五、案例点评:(点评人:欧阳碧玲)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教师能否牢牢抓住课堂的开端,注重导入的精心设计,会对整堂课起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的创设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摸、看、猜几个环节一般都能初步感悟不同的肌理带给人的不同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学会捕捉第一感觉并运用语言或文字加以表述,为深入学习肌理做好铺垫。
2、本课注意结合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小老师”当助教,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使他们进一步深化肌理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奇妙的肌理就存在与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实物中,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细微观察能力。
3、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知识深入浅出能从多方面的问题诠释重点内容。
练习简单易懂,分析力强。
4、小组合作无间,师生互动密切,课堂气氛活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