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doc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2篇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运动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学科:地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理解并掌握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3.认识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2.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大气的运动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关系;2.气象要素的对流和垂直运动。
教学准备:1.课本、讲义、地理实物模型;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气运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运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5分钟)1.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包括对于各层大气的温度、压强、稀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解释。
2.讲解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地转偏向及气旋等相关内容,并重点讲解其对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对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行生动的演示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根据一定的气象数据,以某地的天气变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请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大气运动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探讨该地区的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讲解。
五、概括总结(10分钟)总结大气的运动形式及其影响,回答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疑问,并进行必要的疏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的运动,并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通过观测并记录气象要素,加深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教师还可与学校气象站或气象专业的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现代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点评,评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把握程度。
大气的水平运动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水平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C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点拨:(1)甲处气压梯度力大。甲处等压线比乙处等压线稠密,说明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气压梯度)比乙处大。 (2)画图(甲处为西北风,乙处为东南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水
平
气
压
1006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1008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只受两个力作用)
(hpa) 1000
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 的风(北半球)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问题一:阅读课本图2-31分析高空和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问题二:读图分析高空大气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当风向稳定时,各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大气的运动概念
大气的运动概念大气的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流、气体的扩散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大气运动的形成是由于气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力、密度、湿度等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大气运动的研究对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运动可以分成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水平运动主要包括风和风系统的形成,而垂直运动包括对流、气团上升和下沉等。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大气运动进行详细介绍。
风是大气中最常见的一种水平运动形式。
它是由于大气中不同地区压力的差异引起的。
根据从高压区到低压区的气流方向不同,可以将风分为西风和东风。
在赤道附近,由于热带地区的热量辐射较多,造成高温和低气压,形成了季风。
而在靠近极地的地区,由于冷空气的下沉和北极冷锋的影响,形成了极地东风。
风系统是大气中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持续的大尺度风的集合体。
风系统主要包括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是指大气中呈低压中心的特殊风系统,其周围的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反气旋则是指呈高压中心的风系统,其周围的气流呈顺时针旋转。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对流是一种主要的垂直运动形式。
由于地表气温的差异,空气会因密度差异而产生上升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对流。
对流通常伴随着云的形成,如积云、浓积云、雷暴云等。
对流对于降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气团的上升和下沉是大气中的另一种垂直运动形式。
气团是指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等物理特性的气体集合体。
当气团与周围环境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时,会发生上升或下沉的运动。
气团上升时,由于气体膨胀,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气团下沉时,由于气体压缩,温度上升,水汽蒸发,云消散。
气团的上升和下沉对大气能量的传递和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大气的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风和风系统的形成,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气团上升和下沉。
这些大气运动的形成与气体的物理性质不均匀分布有关,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形成:
12
2、定义: 在自由大气中,因气压场是平直的,空气仅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二力相等时的空气运动称之 为地转风。 3、 白贝罗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风是顺着等压线吹的 。背风而立,低压在左手 边,高压在右手边,南半球相反。 4、 地转风风速的大小
13
公式的意义:
3
(二)水平地转偏向力
1、现象 园盘静止不动
园盘是逆时针转动
AB
AB
2、定义: 作用在转动地球上的运动空气上的惯性力。它是促使运动空气 偏离水平气压梯度方向的主要原因。
4
3、水平地转偏向力
5
任一纬度上的地转偏向力
6
7
4、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8
(三)惯性离心力
1、定义: 在作曲线运动的物体,时刻受到一个离开曲率半径向外的作用力。 这个力是物体为保持作曲线运动而产生的,即惯性离心力。 2、方向: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并指向曲率半径的外侧。 3、惯性离心力的大小: C=v2/r=ω2/r V是空气运动的线速度;r是空气运动的曲率半径; ω是空气运动 时的角速度。 4、特点
14
(二)梯度风
15
2、梯度风的风速
16
高压区中梯度风的风速
17
3、梯度风的特性
18
梯度风遵守的地转风的风压定律
注意:
19
(三)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1、热成 (风1)由于水平温度分布不均匀所形成的风随高度的改变量。 (2)公式:
V T V 上V 下
(3)特点:
20
2、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1)等温线与等压线平行
21
等压线与等温线相交而有冷平流,在北半球风向随高度逐渐左转, 而且越到高层,风向与热成风风向越接近。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个力作用,风
向与等压线
平行。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近地面,受
三个力作用,
风向与等压
既改变风向,线斜交。
又改变风速
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 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 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 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上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高空中、近地面风向 3.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有关
(气压/百帕) 1000 1005
1010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北半球)
(气压/百帕)
1000
1005 1010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垂直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百帕)
1000 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 1005 摩擦力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1010 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
归纳
力的名称
特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影响
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导致大范围的气流运动。在冬季, 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形成冬季风;在夏季,暖空气从低纬度地区向高 纬度地区流动,形成夏季风。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域内的降水、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受季风的影响较大。例如,亚洲季风气候 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相对干燥。
季风异常的影响
季风异常会导致气候异常,如季风提前或延迟到来、季风强度变化等,这些都会对农业、 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产生影响。
气旋与反气旋对气候的影响
气旋对气候的影响
气旋是低气压系统,其内部气流呈旋转状向中心流动。气旋 带来的降水多为暴雨或雪等,如台风、飓风等。气旋还会引 起大范围的天气变化,如温带气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摩擦力
定义
空气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分为内摩擦力和外摩擦力。
影响
内摩擦力影响气流运动,外摩擦 力影响风速和风向。
作用
摩擦力使风速减小,改变风向。
惯性离心力
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地球 表面运动的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
向相垂直的力。
影响
改变近地面风向,影响天气系统的 发展和移动路径。
作用
在北半球使风向右偏转,南半球使 风向左偏转。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在大气水平运动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和深入,未来将有望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分辨率,更好地揭示大气的运动规律和预测能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季风的形成与影响
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分布不均而形成 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最为显著。
季风的移动
大气运动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任一高度上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hpa(百帕)(一)静力学方程dP =-ρgdz 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二)单位高度气压差(Gz)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所对应的气压差,以Gz示之。
单位:hpa/100m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意义:ρ大Gz大,气压降低得快。
ρ小Gz小,气压降低得慢。
(三)单位气压高度差(气压阶h)定义:在铅直气柱中,每改变单位气压(通常取1百帕)时所对应的高度差。
单位:m/hpa表明:1、在密度较大的气层中,只要上升较小的高度,气压就能降低1百帕。
2、在密度较小的气层中,则需要上升较大的高度,才能使气压降低1百帕。
因此,h的大小可表示气压随高度变化得快慢。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一)周期性变化1、气压的日变化2、气压的年变化(二)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三)局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影响局地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空气的水平辐合、辐散2.空气的铅直运动3.热力作用(1)非绝热增温及冷却作用(2)冷暖平流的作用暖平流与非绝热增温总是引起上层加压,低层减压。
冷平流与非绝热冷却总是引起上层减压,低层加压。
第二节气压场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表示方法:海平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图示法)可以表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
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等高面图是高度为零的等高面与一组等压面相交割而得到的曲线所组成的图。
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等压面图直接反映了等压面的起伏高低,间接反映了某一等高面上的气压高低。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低气压(简称低压)高气压(简称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区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常见的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深厚的对称的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低压和暖高压)(2)浅薄的对称高压和低压(对称的冷高压和暖低压)(3)温压场不对称系统第三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作用于空气上的力主要作用力:定义、表达式、方向、对运动的贡献。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doc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篇一: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与下沉);2、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热力环流模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作用于风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3、摩擦力——即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二)风向:1、理想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面2、高空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平行等压面3、近地面的风向——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斜交等压面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授课人:胡云记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大气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2、认识热力环流及其产生的过程;3、掌握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知识;(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等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2、能掌握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和在作用力影响下的风向;(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大气运动现象;2、认识热力环流及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地面的热量来源于什么?学生:太阳辐射;老师:对流层中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学生:地面辐射;承转:对!那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所以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在各纬度之间分布不均,因此,导致各纬度之间存在气温差,对不对啊?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与水气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那么,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有两个知识,一是热量环流,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四章 大气运动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
(1)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 概念—— 气压梯度为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空间向 (矢)量。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于单 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单位:hpa/m(km)
可据某地点气压梯度方向,了解气压朝哪个方向 降低,还可据气压梯度值大小,了解周围大气空 间内气压差异的程度。 表示方式:-△p/△N。 △p为两相邻等压线间气压 差,△N为两相邻等压线间距离。负号表示气压 降低,因气压取正值而加负号。
5、四种力的区别: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运动的原始动 力 2、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都是假想的 力,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空 气运动的速度。 3、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是实力,即改变 空气运动的方向,又改变空气运动的速度 4、在赤道上:A=0,忽视水平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空气作直线运动:r=0,忽视惯性离心 力的作用在自由大气中 的空气:K=0,忽 视摩擦力的作用
第二节
气压场
气压的空间分布叫气压场。三度空间的气 压场叫空间气压场,某一水平面上的气压 场叫水平气压场。气压场形式的变化可引
起天气的变化。
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一)等高面图:在等高面上用等压线表示水平方向上的气 压分布状况 (二)等压面图:在等压面上用等高线表示等压面空间起伏 特征的图
等高面图
静力学方程
如图示,在整个大气柱中截取面积 为1厘米,厚度为△Z的薄气柱 ,设 高度Z1处的气压为P1,高度Z2处的气 压为P2,空气密度为ρ,重力加速 度为g。在静力平衡条件下,Z1面上 的气压P1和Z2面上的气压P2间的气压 差应等于这两个高度面间的薄气柱 重量,即 P2-P1=-△P=-ρg(Z2-Z1)=ρg△Z 式中负号表示随高度增高,气压降 低。若△Z趋于无限小,则上式可写 成-dP=ρgdZ,上式是气象上应用的 大气静力学方程。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大气的运动是指大气层中空气的运动状态,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大气的运动对于我们理解天气现象、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阐述大气的运动,包括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环流系统、风力和气压的关系以及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大气的垂直运动1.1 大气的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1.2 上升运动是指空气在受到加热或受到地表的抬升作用时,向上升起的运动。
上升运动会导致空气的冷却和水汽的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1.3 下沉运动是指空气在冷却或受到地表的下沉作用时,向下沉降的运动。
下沉运动会导致空气的加热和干燥,形成高压系统和晴朗的天气。
2. 大气的水平运动2.1 大气的水平运动包括平流和涡旋运动。
2.2 平流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平流会导致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系统的形成。
2.3 涡旋运动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旋涡状的运动,如飓风、台风等。
涡旋运动是由温度差异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对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3. 大气的环流系统3.1 大气的环流系统是指大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气候系统,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3.2 赤道低压带是指赤道附近的区域,气压较低,空气上升,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风暴。
3.3 副热带高压带是指赤道附近的高压带,气压较高,空气下沉,形成荒漠和干旱地区。
3.4 副极地低压带是指中纬度地区的低压带,气压较低,空气上升,形成温带气候和季风。
3.5 极地高压带是指极地附近的高压带,气压较高,空气下沉,形成极地气候和极地风。
4. 风力和气压的关系4.1 风力是指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
4.2 气压差是指不同地区气压的差异,是风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4.3 风的方向和强度受到气压差和地球自转的影响,通常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且在地球表面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减弱。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标题:大气的运动说课稿引言概述:大气的运动是指大气中气体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了解大气的运动对于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气的运动机制、影响因素、气旋和反气旋、风系和气压系统、季风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大气的运动机制1.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了从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
1.2 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对流运动和辐散运动,影响着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1.3 大气的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这些环流系统共同维持着地球的气候。
二、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2.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气压差异,影响了大气的水平运动。
2.2 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对大气的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山脉和海洋会影响风向和气压分布。
2.3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影响了大气的温度和压力分布。
三、气旋和反气旋3.1 气旋:气旋是大气中的一个低气压系统,风向顺时针旋转,带来了阴雨天气。
3.2 反气旋:反气旋是一个高气压系统,风向逆时针旋转,通常天气晴朗。
四、风系和气压系统4.1 风系:风系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流系统,包括副热带高压带的东风带、赤道低压带的西风带等。
4.2 气压系统:气压系统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压分布,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它们共同维持了大气的环流。
五、季风5.1 季风的形成:季风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冬季气温较低的大陆会形成高压系统,夏季气温较高的海洋会形成低压系统。
5.2 季风的影响:季风对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气候和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
5.3 季风的预测:季风的预测是气象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分析海温、气温等数据可以预测季风的强度和时间。
结语:大气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气象现象,了解大气的运动对于气象预测、气候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垂直运动表现
大气垂直运动表现大气垂直运动是指在大气中由地面向上或由高空向下的空气质量和能量的传输过程。
这种垂直运动对于大气环流、天气形成以及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大气垂直运动的表现的详细介绍。
一、上升运动1.对流上升热力作用导致地表空气升温,使得空气密度减小,从而形成对流上升运动。
当空气被加热到饱和时,其中的水汽会凝结成云,形成对流云和降水。
对流上升还可形成雷暴、台风等强烈的天气现象。
2.锋面上升在冷锋或暖锋的交界处,两种不同温度的空气相互挤压和顶升,形成较为平缓的锋面上升。
这种上升运动可以引发连续性的降水和云的形成。
3.山地上升当湿空气遇到山脉时,会受到地形起伏的阻碍,导致空气被迫上升。
这种山地上升运动会引发云雾的形成,同时还可能带来较大降水和气温变化。
二、下降运动1.干燥下降在高压系统中,空气向下沉降,经过逐渐压缩而升温。
由于下降的空气没有接触到水汽,所以无法形成云和降水。
这种下降运动会导致天空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
2.沙尘暴形成当干燥的下降气流遇到干旱地区的沙尘,会激起大量的沙尘,并形成沙尘暴。
这是因为下降气流对地面的强风吹拂,使沙尘悬浮并扩散。
3.冷锋下降在冷锋通过时,冷空气被迫下降到地表。
由于下降空气的压缩作用,温度上升,相对湿度降低,天气晴朗且风势增强。
三、垂直气流运动1.对流涡旋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空气可能形成对流涡旋运动,如龙卷风和漏斗云。
这是由于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2.上升暖湿气流在热带地区,上升的暖湿气流会形成大规模的对流系统,如热带气旋和季风环流。
这些气旋和环流对于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3.下沉干燥气流在副高和高压系统的存在下,大范围的下沉干燥气流会导致干旱的天气条件,如沙漠气候和副热带高压带。
四、气象现象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大气垂直运动与许多重要的气象现象密切相关:1.云的形成垂直运动是云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上升气流使得饱和的空气冷却并凝结成云,而下降气流则抑制了云的形成。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大气运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进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进程及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蔼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散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散布、地势、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散布、成因、特点汇总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3.掌控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定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样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特别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常常产生云、雨、乃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显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定: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定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hpa
A
hpa
B
hpa
C
D
(hPa)
A E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C D
B
判断风向的方法:
1、明确高低气压; 2、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判断南北半球,南左北右。
4、判断风向。
LOGO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
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向:风来的方向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直接原因。
(hPa)
1005 1010
风向
1015
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成正比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摩擦力
风向
总结: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与等压 线垂直 理想状态的 风
地转偏 向力
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 线有一交角
高空的风
摩擦力
近地面的风
下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有( C )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1008 1006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4 1002 1000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近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风)
LOGO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主要内容
风向的3种情况: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研究大气是怎么热起来的,大气热起来的过程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短波)(吸收、反射、散射)(长波)射向宇宙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长波)射向地面(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H2O、CO2吸收,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进行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释现象:1.月球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很多,为什么?(6分)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②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③没有大气,晚上没有保温作用;2分50%85%解释现象:2.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玻璃的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射不出去,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3.温室效应、燃烧烟雾的作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4.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解释现象:5.青藏高原昼夜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总结:大气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子,起的保温作用拓展: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日出前后一天之中,太阳辐射最高12点,地面温度最高下午1点,气温升到最高下午2点 一年之中,6.22夏至日太阳辐射最高,陆地7下月份气温最热,海洋8月份气温最热三、大气热力环流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整体低层气压比高层气压大(引力作用:离地面越近,空气越密集,气压越大) ABCD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B >A >D >C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C DCBA从等压线或等压面角度对高压低压进行理解:1006100810101012地面低层气压高,越往上气压越低100610061008101010121012 地面热冷“热胀冷缩”和物理无关,热的地方等压线胀开,冷的地方等压线收缩甲处空气收缩下沉,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所以选B只要由冷热差距的地方,就会有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海风夜晚陆风解释盆地地区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拉萨夜雨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白天,山顶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谷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吹谷风夜晚,山顶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山谷云雾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度高;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很难感觉到,1-2级,比较弱,几乎感觉不到为社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两个角度:①城市由众多放热的物体:汽车、工厂等排放CO2②城市有众多的吸热的物体:柏油马路、水泥建筑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大在郊区吹往城区风之间的地段植树造林,不要修有污染的工厂总结:近地面热(上升运动——低气压——阴雨天气)可以互因果近地面冷(下沉运动——高气压——晴朗天气)可以互因果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成因: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2.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作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
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
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
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
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 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
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
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
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
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弓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
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
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
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
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
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