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号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线,其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要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1.2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方面。
要定期对医疗设备、用具、床铺等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对于特殊病例,要做好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1.3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感染监测网络。
要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发热门诊患者等进行感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2.1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要让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树立起感染防控的责任心。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技能培训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定期组织各类感染防控技能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指导。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1 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这包括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范意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和护理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1.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其得到妥善处置。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收集、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体系,确保医疗废物不泄露、不丢失、不污染;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策略2.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这包括设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奖惩,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院感染管理能力。
这包括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班,学习最新的医院感染管理理念和技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3 强化监测和预警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要强化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隐患。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院感染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基层单位,其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宣传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2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控制措施、病例报告和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1.3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确保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监测内容包括发热门诊、住院病房、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信息报告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1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从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规范手卫生操作,加强患者皮肤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
2.2 强化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基层医疗机构要强化抗生素使用的监管,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原则和规定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严峻挑战。
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线,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2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从源头上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清洁、消毒;规范医疗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和能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1.3 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报告和处理。
监测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体类型、耐药情况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等。
对于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2.1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合规处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疗废物管理意识和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
还应参照国际通行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如《国际医院感染控制指南》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1.2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制度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培训教育、监测与报告、应急预案等方面。
1.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涵盖: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
还应加强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确保其能够快速投入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
1.4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等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还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
1.5 完善医院感染防控设施设备基层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医院感染防控设施设备,如消毒柜、灭菌器、口罩、手套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有效防护。
还应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置,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数量的增加,感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明确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有效的感染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感染控制要有专门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不仅要由专业的感染控制人员组成,还要包括医务人员、护士以及后勤保障人员。
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形成合力,确保感染管理的落实。
1.1 在人员培训方面,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敏感度,让他们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比如,手卫生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培训中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消毒、隔离等基本技能。
1.2 其次,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
每一项医疗操作都应该有明确的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遵循。
例如,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前,都要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器具,确保不带入任何感染风险。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随时保持警惕。
其次,监测和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也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找到感染的源头,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的种类、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
2.1 在监测过程中,信息的及时上报是关键。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及时、准确地上报感染情况。
这样一来,医院可以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2.2 此外,实施环境卫生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医院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要到位,尤其是高危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必须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只有保持环境的清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此外,患者的管理同样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标准版)
问题整改与持续改进措施
问题整改
对于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向相关科室发出书面整改通 知,要求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持续改进措施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完善制度 、优化流程、加强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07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 理实施建议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卫生部.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 北京:卫生 部出版社, 2012.
参考文献2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 管理工作的通知[Z]. 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
参考文献3
王卫红, 蒋玲.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3):237-240.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职责分工与工作流程
明确各部门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 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制定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工 作流程,包括监测、预防、控制、 报告等环节,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
建立沟通机制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 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解决医院感 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制定目的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 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标准。
适用范围与对象
适用范围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的责任分工和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医院感染防控职责,确保管理体系的稳定和有效。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这些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三,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
监测工作要全面、细致,并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分布、感染部位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等。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四,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病房环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住院病人的管理等。
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已经感染的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等。
第五,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宣传和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方法等。
第六,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才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广大居民提供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等因素,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也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以下将详细阐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控制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
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人员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涵盖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常见感染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组织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的继续教育,确保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三、清洁与消毒做好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定期对地面、墙壁、门窗等进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不同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和消毒方法,如治疗室、换药室等应采用高水平消毒。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四、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如注射、采血、手术等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内,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
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广大民众提供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资源、设施和人员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并严格遵循一系列基本要求。
一、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
成立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感染防控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消毒与灭菌工作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培训内容应涵盖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常见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消毒与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范、手卫生知识等。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防控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此外,要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检验医务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未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基层医疗机构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洗手液、擦手纸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等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感染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认真对待医院感染管理。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住院期间,感染了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
这种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感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1 建立感染管理小组基层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
这个小组由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感染控制的相关问题。
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分享经验和教训。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最新的感染控制知识。
1.2 制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样重要。
基层医院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
比如,明确每个科室的责任,制定定期培训的计划。
这些制度要公开,方便所有医护人员了解和遵循。
二、完善消毒隔离措施2.1 加强环境卫生医院的环境卫生是感染控制的基础。
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公共区域和病房。
可以设立专门的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各个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要建立环境卫生日志,记录消毒的时间和内容,以备查阅。
2.2 规范器械使用医疗器械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所有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基层医院可以制定器械使用规范,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消毒器械。
同时,要定期检查器械的消毒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实施分区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实施分区管理是必要的。
比如,发热病人和普通病人要分开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设置专门的隔离病房,确保疑似感染患者得到妥善处理。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保护其他患者的健康。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3.1 定期培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大患者的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要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1.2 完善制度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1.3 强化感控监测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感控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感控监测网络。
要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2.1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
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感控知识。
要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其在实习期间能够掌握正确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2.2 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维护。
要确保基本消毒设施设备的完好有效,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2—31国卫办医发〔2013〕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我委组织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3年12月23日附件: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doc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要求.本要求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线,更应该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等。
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
还要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1 严格控制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控制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这包括加强对患者的隔离、消毒和防护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液制品等的使用和处理的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口腔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2.2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第三,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和体系;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积极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等。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宣传教育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宣传教育。
这包括通过各种形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医务人员宣传医院感染防控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医院感染防控政策等。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医院感染防控氛围。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压力。
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领导、医务人员的责任分工,形成全员参与的感染防控工作格局。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操作规程。
要做到制度健全、执行严格,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三、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陪护人员等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因素。
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感染监测,特别是手术切口、留置导管等部位的感染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病例。
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报告工作,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准确识别和及时报告。
四、强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治疗制度,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要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对医疗器械、药品等的使用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药品的安全使用。
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1.1 强化领导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领导,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分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领导要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1.2 完善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流程2.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2 规范操作流程基层医疗机构要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包括病例报告、隔离措施、消毒灭菌等方面,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加强感染监测与风险评估3.1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等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扩散。
3.2 加强风险评估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四、强化医疗废物管理,确保环境安全4.1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4.2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医院无菌操作管理规范
医院无菌操作管理规范
1、目的:
规范医疗操作,保证安全,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2、参考文件:
国卫办医发〔2013〕40号《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3、内容:
3.1保持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选择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3.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3.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3.4无菌包应注明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按说明存储,过期不得使用。
3.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3.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3.7无菌包不慎污染或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不能使用需重新灭菌。
3.8进入患者无菌组织或器官的物品应灭菌,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禁止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3.9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3.10无菌持物钳4小时有效期,干燥保存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有关规定执行。
(四)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节选见附件1)。
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六)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镊)。
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
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
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八)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
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WS/T367-2012)“附录C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的要求(节选见附件2)。
(九)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
(十)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
有关要求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节选见附件3)。
(十一)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诊疗工作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
(十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
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
(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重点部门(一)手术室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鞋。
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
3.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
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二)产房、人流室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标识清楚,邻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产房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
分娩结束后,分娩室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人流室参照产房执行。
(三)口腔科1.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应分开设置。
如开展拔牙、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
器械、器具等诊疗用品配置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符合,使用防虹(回)吸手机。
2.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根据诊疗需要和消毒灭菌原则,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在进行可能造成粘膜破损的操作时,所用器械必须灭菌。
3.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
(四)中医临床科室1.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配有洗手设施和干手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
3.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五)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1.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
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利器盒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感染性敷料应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并及时密封。
(六)普通病房1.床单元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对床单元及其相邻区域进行清洁和终末消毒。
四、重点环节(一)安全注射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二)各种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呼吸机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三)手术操作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手术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要求做好洗手和外科手消毒(节选见附件3)。
2.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