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青岛平度市云山小学王京东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张扬学生个性自主探究创造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近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为主,学生被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而且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教师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喜欢以滔滔不绝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个体感悟;学生也乐意于机械地听、记、背,习惯于被动接受。由此带来的是教师上课费时费力却低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阅读兴趣得不到培养,阅读个性得不到张扬,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地销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很多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均被应试教育的枷索折断了。面对意境优美,气势恢弘的诗歌、散文,学生已丧失了审美的眼睛,有的只是对这些精美文章支离破碎的理解,生搬硬套的翻译。“一朵花上能看见春天”已成了古人离奇的想象。课堂上我们对学生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予学生必要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
首先,在阅读中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的地方读,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的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
其次,不要束缚学生阅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自由氛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
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翅膀,飞向那光辉的彼岸。我们要为学生们与众不同的发言而喝彩,因为敢于说不同意见的学生,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我如果简单地否定或草率应付,就会损伤学生阅读的热情,压制学生的求异思绪和个性发展。只有正确对待,才能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飞扬。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产生不同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肯定与理解。培养学生用功学语文的精神和把思考带进阅读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而不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理或消闲而阅读。在学习文章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因此,必须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学习伙伴,这是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
这学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林冲、洪教头、柴进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将林冲从容镇定、武艺高强,洪教头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林冲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学生的思考结果引导到一个既定的答案上去,不得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个答案有的仅属教师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有的还是教师对教参上答案的照搬。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上学期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针对课文中“狼说着就扑向了小羊……”我让学生想象小羊的结局会是怎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掉了;有的说老羊看见了和其他的羊一起把狼打跑了;最后,一个小女孩说:老师,假如我是小羊,我会捂着肚子对狼说:你快些吃掉我吧,我吃了耗子药正难受的很,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