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热情点亮孩子们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与热情点亮孩子的希望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永川区临江小学校教师:万松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正直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远离了父母的关爱,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现况、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是老师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突出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会关爱问题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着手,共同为我们的孩子构建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师教育成长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工业化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三十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加深,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发展经济,而农村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正好补其空缺。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又不能把儿女带在身边,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人年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生活。他们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在我们临江小学有68%的学生为留守儿童,而且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占45%,其中5年以上的占11%。可见,在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由于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学校教育不能到位,社会影响错杂复杂,他们面临着突出的生活,学习,心理,社会关爱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应当引起问题我们全社会的重视。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主要产生在广大的农村,而农村的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在家庭、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安全、道德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1.家庭教育残缺,监护情况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的多。但是这样的监护制度弊端很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加之隔代有差异,他们与孙辈们代沟沿重,无法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们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重需要重视,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物质的影响,缺乏正确的教育及指导。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的交流不多,
他们经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造成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感情。当他们有困难和烦恼时,不能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在学校不愿跟老师说,因此常常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从而也会有孤单感。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伤害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4.道德品行缺失,缺乏正确的指引和导向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
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
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
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
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
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
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
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
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
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
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等。
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5.学习的自觉性差,学生厌学情绪突出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
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
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
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
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
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
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
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