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练习题
抗震第二章习题及解析
04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知识解析
总结词
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详细描述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是抗震设计的核心,包括地震波的传播 方式、速度和方向等。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地 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总结词
掌握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详细描述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包括 设防烈度、设防等级和抗震等级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这些 标准有助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抗震第二章习题及解析
目录
• 习题部分 • 解析部分 • 答案部分 • 重点难点解析 • 习题拓展与提高
01
习题部分
选择题
选择题1
01
关于地震波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选项A
02
地震波是地震产生的波动现象
选项B
03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类
选择题
1 2
选项C
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
选项D
纵波的速度一定比横波快
3
选择题2
关于地震动参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选择题
01
选项A
峰值加速度表示地震时地面最大加 速度
选项C
峰值位移表示地震时地面最大位移 量
03
02
选项B
峰值速度表示地震时地面最大速度
选项D
反应谱表示地震动加速度与频率的 关系
04
填空题
填空题1
地震动参数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答案部分
选择题答案
选择题1答案:C 选择题2答案:D 选择题3答案:A
地震勘探仪器信号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4.偏移处理通过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将地震资料正确地归位到地下位置,对成像至关重要。
C. Z变换
D.拉普拉斯变换
17.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
A.震源定位
B.波形反演
C.折射波分析
D.散射波分析
18.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地震信号的多次波去除?()
A.相干叠加
B.频率-波数域分析
C.道积分
D.反卷积
19.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提取地震信号的瞬时属性?()
A.波形反演
B.频谱分析
C.能量谱分析
D.傅里叶变换
14.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地下结构的三维成像?()
A.共反射面元法
B.共反射点法
C.三维偏移法
D.反演法
15.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信号采集的质量?()
A.震源类型
B.检波器布局
C.环境噪声
D.采样率
16.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提取地震波的传播属性?()
A.震源定位
B.波形反演
C.折射波分析
D.散射波分析
17.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地震信号的瞬时属性分析?()
A.傅里叶变换
B.小波变换
C. �希尔伯特变换
D.道积分
18.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识别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A.反射波分析
B.折射波分析
C.散射波分析
D.地震相分析
19.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地震资料的静校正?()
9.波形反演
10.偏移处理
四、判断题
1. ×
第2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28
总之,采样不足有两个影响: (a)连续信号的频谱是带限的,最大频率是 Niquist频率; (b)数字信号的谱被Niquist频率以外的高频 所污染,它会出现在连续信号中。
20:53:16
29
20:53:16
30
20:53:16
31
20:53:16
32
第二节 傅立叶变换的重要性质
一
唯一性定理
u1 ( )u2 (t )d S1() S 2()
u1 (t )* u 2 (t) u1( )u 2(t ) d
两个函数褶积的频谱等于它们的频谱的乘积
20:53:16
38
傅里叶变化实例
1, x 0 f ( x) 1,0 x
u(t)
S(ω)
给定u(t),只能求出一种展式; 给定展式,也只能定出一种u(t)。
20:53:16
33
20:53:16
34
二
线性叠加定理
a1u1 (t ) a 2u2 (t ) .......... a N uN (t ) ......
a1S1 ( ) a2 S2 ( ) ....... aN S N ( )
一 基本概念
频谱分析:frequency spectral analysis
就是利用傅立叶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 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傅立叶:Fourier
F ( )
f (t )e jt dt
1 f (t ) 2
F ( )e jt d
20:53:16
20
2)
激发条件对地震波频谱有一定的影响 在用炸药激发,药量增大时
地震勘探2 1
第二章 地震波的时距曲线在地震勘探工作中,每激发一次人工地震,都要在多个检波点接收地震信号。
炮点和检波点都沿一条直测线布置,炮点到任意检波点的距离称炮检距x ,相邻检波点的距离叫道间距Δx ,来自同一界面的地震波沿不同路径先后到达各检波点,从而形成一张如图所示的地震记录。
图中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旅行时间t ,纵坐标表示炮点到任意检波点的距离称炮检距x ,每一条波动曲线是一道地震记录,它反映出一个检波点的振动过程。
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或折射波)以一定的视速度规律依次到达个检波点,在地震记录中表现为振动极值的规则排列,各道地震记录波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同相轴(它是相同相位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
同相轴反映出地震波的旅行时间t 与炮检距x 的函数关系。
将它表示在t-x 直角坐标系中,称为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不同种类的地震波,其时距曲线的形状不同。
如图中的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地滚波、声波等都有自己特有的形状。
每一类特定的时距曲线,其曲线参数与地下介质的纵波速度v 及地震界面的产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节 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一、 两层介质的直达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一)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从震源出发,不经过反射或折射而直线前进到各检波点的地震波成为直达波。
当震源深度为零时,直达波沿测线传播,旅行时间t 与炮检距x 的函数关系为)1.1.2(1v xt ±=是两条经过原点的、斜率为1/v 1的两条直线。
如图2.1-1,根据直达波时距曲线的斜率,可以求取界面上层介质的波速v 1。
图2.1-1 直达波与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二)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正常时差由图2.1-1,若界面埋深为h, 炮点0为激发点,到达界面R 点后反射到地面的s 点,设s 点的炮检距为x ,为计算方便,做炮点0关于界面的镜像点0*,称为虚震源,根据图2.1-1的几何关系,反射波旅行时间t 与炮检距x 的函数关系为 )2.1.2(4102211*x h v v RS t +==将反射波在炮点的反射时间称为反射回声时间,102v h t =则(2.1.1)式可改写为)2.1.2()(2122022120′+=+=v x t t v x t t 或式(2.1.2)就是水平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可化简为以下的标准双曲线方程)2.1.2(142222′′=−h x t t综上所述:1.反射波时距曲线在x-t 坐标系是双曲线,其极小点在炮点正上方;2.在x 2-t 2坐标系,反射波时距曲线是直线,直线的斜率为1/v 12, 利用直线的斜率可求界面上方介质的速度;3.反射波时距曲线以直达波时距曲线为其渐近线。
数字信号处理客观题试题库
数字地震信号处理试题库(客观题)选择题(单选30):1、地震波中某震相的周期为20秒,其频率为:A.0.05HzB. 20Hz.C. 20秒D. 0.05秒 ( A)2、两个8Hz和10Hz的简谐振动合成后,其中的频率成分为:A. 8Hz, 10Hz, 18Hz, 2HzB. 10Hz, 8HzC. 2Hz, 18HzD. 2Hz, 10Hz (B)3、某体波震相的频率为2Hz, 用25Hz的采样频率采样后,其周期为:A.2秒B. 0.5秒C. 23HzD. 23秒 (B)4、分析地震波中含有的频率成分的正确变换为:A. Fourier变换B. Laplace变换C. Z变换D. Walsh变换(A)5、描述模拟系统传递函数采用:A.时间域B. 空间域C. Z域D. Laplace域(D)6、描述数字系统传递函数采用:A.时间域B. 空间域C. Z域D. Laplace域 (C)7、将时间域中的数字信号进行移位,频率域中改变的是A. 振幅谱B. 相位谱C. 功率谱D. 高密度谱 (B)8、以20Hz的采样频率对最高频率为5Hz的信号进行采样,其Nyquist频率为:A. 20HzB. 10HzC. 5HzD. 15Hz (B)9、以10Hz的采样频率对频率为8Hz的信号采样后,数字信号频率为:A. 10HzB. 8HzC. 2HzD. 18Hz (C)10、以10Hz的采样频率对频率为12Hz的信号采样后,数字信号频率为:A. 10HzB. 8HzC. 2HzD. 12Hz (C)11、下列滤波器中,具有最优的线性相频的是:A. 椭圆滤波器B. Bessel 滤波器C. Chebyshev滤波器D. Butterworth滤波器(B)12、在相同的设计阶数下,下列滤波器过渡带要求最窄的为:A. 椭圆滤波器B. Bessel 滤波器C. Chebyshev滤波器D. Butter worth滤波器(A)13、要求去除信号中的低频干扰成分,采用的滤波器为:A.高通滤波器B.低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A)14、通带内具有最大平坦的频率特性的滤波器为:A. 椭圆滤波器B. Chebyshev I 滤波器C. ChebyshevII滤波器D. Butterworth滤波器(D)15、完全线性相位的滤波器为:A. Bessel 滤波器B. FIR滤波器C. IIR滤波器 D椭圆滤波器 (B)16、计算机不可能处理无限长数据,将截断数据进行分析相当于将无限长数据加上A:Bartlett窗 B. 三角窗 C. Kaiser窗 D. 矩形窗(D)17、宽带地震仪的“宽带”是指:A. 通带范围大B.阻带范围大C.动态范围大D. 过渡带宽(A)18、要保留某数字信号的2Hz~5Hz之间的频率成分,而滤掉其他频率成分,滤波器选择的通带范围为:A. 1Hz~6HzB. 2Hz~4HzC. 3Hz~5HzD. 3Hz~6Hz (A)19、下列哪种信号的Fourier变换在频率域中为Sinc函数A. 三角函数B. 矩形函数C. 斜坡函数D. 阶跃函数(B)20、关于脉冲函数,下面不正确的描述为:A.任何一个函数与脉冲函数相乘,相当于取自变量为零时的值。
《地震勘探原理》第2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
二、线性叠加定理
设有N个函数 u1 (t ),u2 (t ),u N (t )
S1 (), S 2 (), S N () 分别是 u1 (t ), u 2 (t )u N (t ) 的频谱。
a1u1 (t ) a2 u 2 (t ) a N u N a1 S1 ( ) a2 S 2 ( ) a N S N ( )
2、激发条件对地震波频谱的影响
药量大,频谱向低频方向移动; 岩石致密,频谱向高频方向移动。
3、不同类型的反射波频谱有差异
同一界面的反射纵波比反射横波频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横波 高频成分被吸收严重。
4、相同类型的反射波随传播 距离增加,频率降低
14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二、地震勘探中频谱的应用
fs f
2
f s 时,有
fa f fs
16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四、线性时不变系统
在信号的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是一个信号系统,多 数情况下,以知道信号的激发(输入)和接收(输出),中 间过程是未知的。 这个系统实质是一个滤波系统。
17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地震勘探原理
第二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第一节 频谱分析概述 第二节 傅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和应用
1
第二章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第一节 频谱分析概述
所谓频谱分析,就是利用付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 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
一、频谱的基本概念 1、频谱(Spectrum):
bn u(t ) sin ntdt
T 2 T 2
地球物理勘探题库
地震波的运动学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反射地震波的运动学第三节地震折射波运动学第二章地震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地震波的频谱分析第二节地震波的能量分析第三节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质因素第四节地震记录的分辨率第三章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野外采集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第二节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第三节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第四节检波器组合第五节地震波速度的野外测定第四章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第一节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第二节多次反射波的特点第三节多次叠加的特性第四节多次覆盖参数对迭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第五节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第五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一节提高信噪比的数字滤波第二节反滤波第三节水平迭加第四节偏移归位第五节地震波的速度第六章地震资料解释第一节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概述第二节时间剖面的对比第三节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第四节各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和解释第五节地震剖面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假象第六节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第七节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第八节水平切片的解释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震波的运动学1、波动(难度90区分度30)2、波前(难度89区分度31)3、波尾(难度89区分度31) 4、波面(难度89区分度31) 5、等相面(80 、 33) 6、波阵面(81 、 34)7、波线(70 、 33) 8、射线(72 、 40)9、振动曲线(75 、 42) 10、波形曲线(76 、 44) 11、波剖面(65 、 46) 12、子波(60 45)13、视速度(80 、 30) 14、射线平面(60 、 47)15、运动学(70 、 55) 16、时距曲线(68、 40) 17、正常时差(60 、 45) 18、动校正(60、 60) 19、几何地震学(70 、 35)第二章地震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动力学(70 、 40)2、物理地震学(71、 35)3、频谱(50 、 50)4、波的发散(90 、 30)5、波散(90 、 31)6、频散(80、 35)7、吸收(70 、 40 )8、纵向分辨率(60、40)9、垂向分辨率(60、40)10、横向分辨率(60、40)11、水平分辨率(60、40)12、菲涅尔带(50、45) 13、主频(65、40)第三章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野外采集1、规则干扰波(90、30)2、不规则干扰波(90、30)3、观测系统(80、35)4、多次覆盖(65、50) 5、共反射点道集(70、45)6、检波器组合(90、30)7、方向特性(75、30)8、方向效应(90、30)第四章共中心点迭加法原理1、共中心点迭加(70、40)2、水平迭加(60、40)3、剩余时差(60、50)第五章地震资料数字处理1、偏移迭加(75、30)2、平均速度(85、30)3、均方根速度(80、30)4、迭加速度(70、40)第六章地震资料解释1、标准层(50、40)2、绕射波(40、50)3、剖面闭合(30、60)4、三维地震(70、30) 5、水平切片(45、60) 6、等厚图(65、40) 7、构造图(80、30)二、填空题第一章1、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是()。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
1、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 2、地震勘探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2、地震波运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地震波运动学2. 地震波动力学3. 地震波4. 地震子波5.波前6.射线7. 振动图和波剖面8. 折射波9.滑行波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13 波阻抗 14.纵波 15.横波 16.体波17.面波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 19、垂直地震剖面 20 平均速度二、简答题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2. 什么是费玛原理?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15. 对于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6.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7、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9、为什么在激发点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20、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21、什么叫地震的纵测线和非纵测线?22、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28、理解地震波视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视速度一定大于真速度吗?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3、频谱分析练习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4、地震野外采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炮检距2.偏移距3.观测系统4.规则干扰5.多次覆盖6.低速带、降速带 7 空间采样定理 8、随机干扰 9、排列二、填空题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考试学习)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20分)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
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延续几十至100ms 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成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
6、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x2/Vα2,其中,Vα就是叠加速度。
7、静校正把由于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释地下的构造情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正。
8、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实际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贡献。
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离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率。
这种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不足引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常,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平反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吸收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标识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进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相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相关表示波形本身在不同相对时移值时的相关程度。
浅层地震勘探题库
浅层地震勘探题库一名词解释:1.扬氏模量垂直分辨率延迟时间振动图正常时差2.视速度时距曲线隐伏层有效波粘弹性体3.速度谱频谱分析回声时间名向同性介质横向分辨率4.转换波检波器组合盲区共反射点道集斯奈尔定理5.双相介质连续介质回折波尖脉冲反褶积瑞雷面波6.绕射波覆盖次数动校正拉伸畸变滤波器常时微动7.偏移归位频散扇形滤波低速带回声时间8.临界距离各向异性介质波前扩散垂直叠加剪切模量9.半波损失多次反射均方根速度假频剩余静校正10.动态范围多次覆盖临界距离泊松比初至波11.波前波后波剖面波前扩散吸收系数品质因素12.瑞雷面波斯奈尔定理半波损失转换波二填空1.折射波的形成条件为_____________反射波的形成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地震速度信息的采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
3. 在进行地震波的接收时,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的两种基本手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地勘探的发展是以记录仪器的发展为标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5. 横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横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同一介质中纵波、横波、瑞雷面波的波速,___________波最快,____________波次之,_____________波最慢。
7.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接收条件是______________,反射波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8. 地震道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完整版)地震勘探原理题库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调谐厚度2.倾斜因子3.波的吸收4.第一类方向特性5.动校正二、叙述题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六、分析题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图2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1.1111+++++-=i i i i i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1,21,02112=???? ??=n r r A A n3.dK dCK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三、填空题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地震勘探原 练习题一
地震勘探原理 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波阻抗 (2)地震界面 (3)速度界面 (4)地震子波(5)振动图 (6)波剖面 (7)视速度 (8)正常时差(9)倾角时差 (10)地震排列 (11)动校正 (12)均方根速度(13)调谐振幅 (14)调谐厚度 (15)地震组合法 (16)水平多次叠加法二、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 1.)cos 1(2)(θλθ+=i K 2.1111----+-=n n n n n n n n n V V V V R ρρρρ 3.21,1,02112===⎪⎪⎭⎫ ⎝⎛=n n n r r A A n4.)(0kz wt i z e e A --=αϕ5.e V V V cos sin *==ε 6.V h t 20= 7.ψϕαsin sin cos = 8.2022V t x t =∆ 9.20222t V x t NMO +=10.20220)sin (111αββαβ=⎥⎦⎤⎢⎣⎡⎪⎪⎭⎫ ⎝⎛--+⎪⎪⎭⎫ ⎝⎛-z tg x 11.())(111022202t V sh t V ch z x ββββ=⎥⎦⎤⎢⎣⎡--+ 12.t f n t f n V x f n V x f n T t ∆∆=∆∆=⎪⎭⎫ ⎝⎛∆Φππππsin sin /sin /sin ** 三、证明题1.试证明介质的品质因数Q 与介质的吸收系数α成反比关系。
2.试证明地层厚度等于4λ时,调谐振幅达最大值。
3.试证明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转换到p -τ域内则变成椭圆形状。
4.试证明倾斜地层时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按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作正常时差校正时有剩余时差。
四、推导公式1.水平层状介质中以均方根速度表示的时距曲线方程。
2.推导单一倾斜界面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倾角时差。
3.推导VSP 法中向上一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4.推导VSP 法中向下一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5.推导倾斜地层时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方程。
工程物探试题库
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静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共20分)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1.(4分)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t0法的原理。
(8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24%,每小题3分)1.惠更斯原理2.视速度3.波动曲线4.采样定理5.抽道集6.静校正7.纵向电导率8.t0解释法二、简答题(36%,每小题6分)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1.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 =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01222=∂∂-∇t PV P p , ρK V p =7.解释名词:(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 0,法线入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
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12.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13.讨论绕射的产生过程。
14.什么是大地滤波作用?15.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40ms ,视波长λ*=250m 。
试计算其视频率f *和介质中的波速。
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f *,λ*、、k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16.若脉冲g 1(t)的谱为G 1(f),而脉冲g 2(t)=g 1(at), a 为常数,试求g 2(t)的谱G 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 波和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17.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传播速度为2000m/s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 1000, 1500, 2000 m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2020年5月7日10时26分
31
四、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滤波方程
若: 输入信号及频谱为: x(t) X () 输出信号及频谱为: y(t) Y () 系统时间及频率特性为: h(t) H ()
则: y(t)=x(t)*h(t) ---时域褶积
Y () X ()H () ---频域乘积
30
四、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
1 设输入x1(t)产生的输出为y1(t),输入x2(t)产生的输出为 y2(t) ,a、b为任意常数。如果输入 a x1(t) +b x2(t) ,恒有输出a y1(t) +b y2(t) ,则称这个系统 为线性的。
2 设输入x(t),产生的输出为y(t) ,如果对于任意值τ,输 入x(t+τ)所产生的输出为y(t+τ) ,则这个系统是时不变的。
15
第2节 傅里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三、时标变换定理
设 u(t) S() 则 u(at) 1 S( )
aa
或 u( t ) aS(a)
a
2020年5月7日10时26分
16
第2节 傅里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极限情况:狄利克莱函数,即δ函数。
2020年5月7日10时26分
17
第2节 傅里叶展式的重要性质
不满足Dirchlet条件的振动曲线
4
二、频谱的主要特征、相位谱、振幅谱
1、周期信号的谱—线 谱
Fourier变换
F () f (t)e jwtdt
Hale Waihona Puke f (t) 1F ()e jwtd
2
振幅谱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
《地震勘探原理》课程综合练习题第2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一、填空题(1分/空)1、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为: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
(3空)2、密度和速度的乘积称为波阻抗。
(1空)3、反射线反向延长与从震源向分界面所作垂线的交点称为虚震源。
(1空)4、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称为费马原理。
(1空)5、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称为时距关系。
(1空)6、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称为动校正。
(1空)7、正常时差与x2成正比;与v2、t0和h成反比。
(2空)8、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称为倾角时差。
(1空)9、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的第一波峰时间称为初至时间。
(1空)10、各接收点的地震波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1空)1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两介质波速不等(下部大于上部);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两介质有波阻抗差。
(3空)12、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分别是(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两个切点(3)直达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有一个交点Xp,在X<Xp区间内,直达波为初至波,在X>Xp的区间,折射波为初至波,而直达波为续至波,反射波总是最后接收到。
(3空)13、频谱分析中,研究振幅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相位与频率间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
(2空)二、判断题(准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题)1、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2、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3、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
(✍)4、波面是静止的、等时的和等相位的。
(✍)5、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6、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物探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地震勘探: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
震动图:用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称为地震波的振动图。
波剖面图:描述某一时刻t质点振动位移随距离变化的图形。
时间场:由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t的空间分布称之为时间场。
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如果将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在空间构成一个面,在面上的任意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相等,称之为等时面。
横波:弹性介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动。
纵波: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所产生的波动。
频谱分析:将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强度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其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察变化规律,称为频谱分析波前面:刚开始振动时的所有质点形成的面。
视速度:沿任一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值,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而是沿观测方向,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
观测系统: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这样可以压制多次波和各种随机干扰波,从而大大提高信噪比和地震剖面的质量,并可以提取速度等重要参数。
时距曲线:一种表示接受点距离和地震波走时之间的关系曲线。
同向轴: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球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仍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小,震动的振幅随之减小,这称之为球面扩散即波前扩散。
二、判断题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仅在均匀介质时,射线与波前面正交。
(×)4.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5.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6.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7.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完整版)地震资料处理期末复习题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课程练习题第二章预处理与反射振幅处理(1)预处理主要包括的环节:a.数据加载(数据解编和格式转化;增益恢复;时序转为道序)b.道编辑(剔除坏道坏炮)c. 观测系统定义(将每个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存入计算机)d. 抽道集(2)影响反射振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激发条件(声源耦合)、接收条件、波前(球面)扩散、地层吸收衰减、地质体散射、透射损失、微曲多次波、入射角的变化、波的干涉(层间干涉)、混合波和噪声。
(3)真振幅恢复处理的方法:球面(波前)扩散补偿、地层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自动增益补偿、程序增益补偿)第三章反褶积处理(1)褶积模型的实现(适应)条件是什么?a.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b. 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此情况下,地震波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c.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
即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是固定的。
(2)试推导维纳滤波方程上式即为维纳滤波方程及其矩阵形式。
(3)已知最小相位子波()b t,其中()()101,12b b==-,希望输出为单位脉冲函数,分别利用维纳滤波和Z变换法计算其反子波(),0,1a t t=。
并对两个滤波器的输出误差进行比较。
维纳滤波的输出误差小于Z变换法的输出误差。
(4)已知信号()a t,()()()11,03,12a a a-===与()()(),03,11b t b b==,分别计算其()()()(),,,bb abaa bar t r t r t r t及其两个信号的褶积()c t c(t)=(3,10,9,2)r aa(t)=(2,9,14,9,2) r bb(t)=(3,10,3) r ab(t)=(1,6,11,6) r ba(t)=(6,11,6,1)(5)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震子波的实现方式:a.根据声波测井、密度测井资料得到声速曲线v(H)、密度曲线ρ(H),求出波阻抗曲线ρv (H)b.再做时深转换把ρv (H)转化为随反射时间变化的声阻抗曲线ρv (t)c.然后利用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出反射系数序列r(t)d.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出r(t)和井旁地震记录x(t)的频谱R(ω)和 X (ω)e.得到地震子波的频谱W(ω)= X (ω)/R(ω)f.最后对W(ω)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地震子波w(t)(6)脉冲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假设?褶积模型的假设为:1.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2.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
地震波检测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地震波检测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地震波检测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于⼯程地震勘探的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检波器、震源、⼤线电缆、同步系统和地震仪。
2、地震勘探是利⽤勘探对象与围岩之间存在的弹性参数差异来解决地质问题。
3、⼯程地震勘探的主要⽅法有折射波法、反射波法、⾯波和地震映像。
4、斯奈尔定律,亦称为反射和折射定律。
5、惠更斯原理给出了波传播的空间相对位置,没有涉及到波到达该位置的物理状态。
6、吸收系数除了和岩⽯性质有关外,还和频率有关。
7、决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有成分、结构、密度以及孔隙中流体的物理性质和饱和度。
8、两个频率相同、但⽅向不同、相位也不同的振动波叠加在⼀起形成了极化波。
9、形成折射波的前提条件下伏地层波速⼤于上伏地层波速。
10、激发点和接收点排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11、折射法的纵观测系统分为单⽀观测系统、相遇、追逐和双重相遇追逐。
12、折射波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初⾄折射波的识别和拾取、时距曲线绘制和校正。
13、绕射波在地震记录上是⼀条双曲线14、那些地层不平滑、粗糙、凹凸不平能形成散射波。
15、形成反射波的前提条件有波阻抗。
16、反射波法观测系统分为单次覆盖、多次覆盖两类。
17、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图⽰⼀般⽤时距平⾯图或综合平⾯图表⽰。
18、反射波法勘探中主要的规则⼲扰波有声波、⾯波、⼯业电⼲扰、侧⾯波和多次折射波。
不规则⼲扰波有微震和低频、⾼频背景。
19、反射波常⽤数字处理技术有速度分析、相关分析、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
19、组合检波的原理:利⽤波的视速度差异压制⼲扰波。
20、在⾃由表⾯附近沿波传播⽅向的垂直平⾯内,瑞利⾯波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椭圆,椭圆的⽔平轴和垂直轴之⽐约为2:3 ,且质点的垂直位移⽐⽔平位移超前π/2 。
21、⾯波的穿透深度约为1 个波长,通常认为⾯波的勘探深度约为1/2(半) 个波长。
22、纵波、横波的波前⾯相对激发点呈球⾯扩散,瑞利⾯波的波前⾯相对激发点呈圆柱⾯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散付氏变换——
2.时间域——
3.频率域——
4.褶积——
5.离散褶积——
6.互相关——
7.自相关——
8.离散互相关——
9.离散自相关——
10.采样间隔——
11.频率——
二、填空题
1.一个谐振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个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改变。
2.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在频率域,则用_____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3.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________________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称为________________。
4.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等于滤波器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褶积。
5.理想低通滤波器,适用无________________干扰,而________________干扰较严重的地区。
三、选择题
1.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表示.
A)波数域B)频率域C)时间域
2.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B)离散性C)可控性
3.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B)地震子波C)反射系数
四、简答与计算
1.若脉冲g1(t)的谱为G1(f),而脉冲g2(t)=g1(at), a 为常数,试求g2(t)的谱G2(f),并分析
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答:
2. 什么叫采样定理?
答:
3. 褶积运算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答:
4. 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低通滤波作用?
答:
5.采样定理怎样描述?什么是折迭频率和假频?如何克服假频?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