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文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谢希仁版)+部分答案(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填空题1、目前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和环行等三种。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_________2、计算机网络中,负责信息传递的称________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称_______子网组成。

3、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5、按照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可将光纤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

6、光纤可分为两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传输距离较远7、在IEEE 以太网中,工作站在发送帧之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9.__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

10、TCP/IP模型分为_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_ 层11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方法有2种标准。

Pc与hub的连接线称为 _ _线,pc与pc的连接线称为_ __线。

12交换技术分三种,分别是交换、交换、交换。

13、由HUB连接而成的网络,从物理拓扑结构上看是一个______网络,而从逻辑拓扑结构上看则是一个 ___网络。

14、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__ _和__ _,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务15、用以使发送方确认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称为反馈差错控制。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谢希仁 编著)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谢希仁 编著)

附:本复习提纲结合老师上课所提的知识重点,若有出入,请以考试题目为准。

《计算机网络》复习(备注:单选题,25题,50分;判断题,10题,10分;配置题,2题,20分;计算题,1题,20分)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念(1)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它的主要特征有:1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与数据资源;2互联的计算机系统是自治的系统;3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注:详细知识请看教材15页知识点1(2)计算机的网络分类:可分为四类:广域网(100KM-1000KM),城域网(10KM-100KM),局域网(10M—10KM)与个人区域网(0-10M)注:详细知识看教材16页1.3.2节第三行以及分类示意图(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星状、环状、总线型、树状和网状,了解各种示意图的画法形状以及特点注:详细知识点寻教材26页1.5.2节(4)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交换,了解几种数据交换的区别注:详细知识点寻教材27页电路交换原理与电话交换原理基本相同。

电路交换的缺点是电路的利用率低,双方在通信过程中的空闲时间,电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报文交换的原理是当发送方的信息到达报文交换用的计算机时,先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待中央处理机分析报头,确定转发路由,并选到与此路由相应的输出电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

一旦电路空闲,立即将报文从外存储器取出后发出,这就提高了这条电路的利用率。

报文交换虽然提高了电路的利用率,但报文经存储转发后会产生较大的时延。

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与报文交换不同,它是把报文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这就不但具备了报文交换方式提高电路利用率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时延大的缺点。

(5)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主要特点寻教材37页1.6.6的第2,3知识点第一章主要考选择与判断,同学们可以把教材40页第二大题的选择题做做看看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基本概念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义,语法,时序)2网络协议层次、接口、体系结构详细知识点寻教材46页2.1.2节2,3,4知识点,理解接口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同一主机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来交换信息(2)低层通过接口向高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要点第一章21实际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重要功能:1.连通性2.共享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交换机、集线器、计算机因特网边缘的部分所有主机称做端系统,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的某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客户(client) 服务器(serv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电路连接: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种交换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比特流连续的从原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储存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报文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储存下来查找转换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02)计算机网络七个指标:速率:传输数据的速率,比特(Bit)数据量的单位,b/s速率的单位带宽:1.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Hz)2.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b/s)注意:一个字节(byte)代表8bit吞吐量:表示某个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 / 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心道上的传播速率(m/s)处里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输入队列中要现在输入队列排队处理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里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发送数据到收到接收方发来的确认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一章概述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一章概述复习资料

《计算机⽹络》谢希仁第⼀章概述复习资料第⼀章概述1.1 计算机⽹络在信息时代的作⽤1.2 互联⽹概述1.2.1⽹络的⽹络⽹络(network):由若⼲结点(node)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结点可以是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智能⼿机等。

互连⽹(internet):“⽹络的⽹络”,⽹络之间通过路由器互连。

互联⽹(Internet):起源于美国,把许多⽹络连接在⼀起,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的、开放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

它采⽤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是美国的 ARPANET。

⽹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起,⽽互联⽹则把许多⽹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起。

与⽹络连接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互联⽹是全球最⼤的特定互连⽹。

1.2.2互联⽹三个阶段1.第⼀阶段是从单个⽹络ARPANET向互联⽹发展的过程。

2.第⼆阶段的特点是组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

3.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

(ISP:互联⽹服务提供者)1.2.3 互联⽹的标准化⼯作制定互联⽹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因特⽹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档。

互联⽹草案的有效期只有六个⽉。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档(3)互联⽹标准(Internet Standard)1.3 互联⽹的组成1.3.1互联⽹的边缘部分定义:由所有连接在互联⽹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户直接使⽤的,⽤来进⾏通信(传送数据、⾳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通讯⽅式: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式。

描述了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计算机进程(软件))●对等连接(P2P)。

双⽅进⾏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1.3.2互联⽹的核⼼部分定义:由⼤量⽹络和连接这些⽹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接性和交换)。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资料整理(期《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占用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AN(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 速率(比特每秒b/s):数据量/信息量的单位;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Hz,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期末考试重点1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期末考试重点1

第一章1 三个交换的名称特点: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原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转发;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节点,全部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转送到相邻节点,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2 不同作用范围划分的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速率——比特。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用来描述网络速率。

2、带宽——比特每秒。

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用来描述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3、吞吐量——字节数或帧数。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4、时延——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4 体系结构1、——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3、五层协议——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5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第二章1 信息交换方式1、单项通道(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通信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可以双方通信,但不能同时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2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基带调制(波形变换)、带通调制(载波:调幅/调频/调相)】3 香农公式:2(1) w:带宽:信噪比4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5 带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6 单模光纤:性能优,远距离传送;多模光纤:性能差,近距离传送第三章1 链路: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数据线路=链路+协议。

网络适配器:用来实现这些必要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2 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3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错检测4 误码率:错误比特占传输总比特的比率被称为误码率5 循环冗余检验:★6 点对点协议()帧格式: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7 适配器(网卡)与并行通信,首发各种帧时不使用8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1、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2、载波监听——发送前先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3、碰撞检测——发送时同时检测是否有其他站发送信息9 10以太网 10:10数据率;:基带信号;T:双绞线标准:802.3i10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不进行碰撞检测。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期末要点(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要点第一章21实际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重要功能:1.连通性2.共享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交换机、集线器、计算机因特网边缘的部分所有主机称做端系统,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的某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客户(client) 服务器(serv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电路连接: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种交换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比特流连续的从原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储存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报文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储存下来查找转换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02)计算机网络七个指标:速率:传输数据的速率,比特(Bit)数据量的单位,b/s速率的单位带宽:1.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Hz)2.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b/s)注意:一个字节(byte)代表8bit吞吐量:表示某个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 / 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心道上的传播速率(m/s)处里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输入队列中要现在输入队列排队处理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里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发送数据到收到接收方发来的确认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开卷知识要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开卷知识要点总结

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1.2因特网概述1.2.1网络的网络网络、结点、链路、主机、因特网1.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A、1983 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B、internet 和Internet 的区别(2)、第二阶段是1985-1993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3)、第三阶段是1993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A、nap接入点B、万维网WWW 的问世C、NGI计划1.2.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3因特网的组成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1)客户服务器方式(2)对等连接方式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2)分组交换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5.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A、用来把用户接入因特网的网络AN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总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K = 210 = 1024,M = 220, G = 230, T = 240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7.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非国际标准TCP/IP1.7.2协议与划分层次划分层次的必要性、分层的要点、分层的好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OSI协议有7层(2)各层的具体特点1.7.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7.5TCP/IP的体系结构第2章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1)、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2.2.3信道的极限容量(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2) 、信噪比(3)、香农公式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3.1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2.4信道复用技术2.4.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TDM、STDM统计时分复用2.6宽带接入技术2.6.1xDSL技术2.6.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2.6.3FTTx技术第3章数据链路层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1数据链路和帧点对点通信主要步骤3.1.2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最大传送单元MTU)(2)透明传输(字符填充问题,传输数据中有SOH、EOT)(3)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CRC、帧检验序列FCS)3.2点对点协议PPP3.2.1PPP协议的特点(1).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2).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3). PPP 协议的组成:链路控制协议LCP,网络控制协议NCP3.2.2PPP协议的帧格式(1)、字段意义(2)、字节填充(3)、零比特填充都是为了透明传输3.2.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3.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1)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第一个)、IEEE 802.3(LLC、MAC层)(2)适配器的作用(网络接口卡NIC)3.3.2CSMA/CD协议(1)以太网采取两种重要的措施:不建链接、没有编号;曼彻斯特编码(2)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争用期、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最短有效帧长、)3.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3.4.1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3.4.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3.4.3以太网的MAC层(1)、MAC 层的硬件地址(2)、MAC帧的格式:DIX Ethernet V2、IEEE 802.33.5扩展的以太网3.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用多个集线器可连成更大的局域网3.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0分1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功能、优缺点。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

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数据链路层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

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

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习题1、习题1-24;2、根据你了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你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几年,哪些网络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章物理层12分1 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公式信噪比(db)=10log10(s/n)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速率c=w log2(1+s/n) (b/s) w代表信道的带宽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道比越大,信息的极限输出速率就越高!2 信道复用技术原理:CDMA1.频分复用2.时分复用码元复用cdm码元地址cs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元序列,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bit码元序列。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归纳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归纳谢希仁版
特点:DDN具有传输质量高、传输速率快、通信可靠、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帧中继FR
简介:帧中继是一种广域网技术,用于在公共通信网络上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特点: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通信链路,实现动态分配带宽。
传输方式:帧中继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帧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和可靠性。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的概念:用于标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子网划分的意义:提高IP地址利用率,减少浪费,方便管理。
IP地址的概念: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的地址。
IP地址的分类:A、B、C、D、E五类,常用的是A、B、C三类。
地址解析协议ARP
ARP定义: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32位的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移动互联网: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覆盖范围一般在方圆几千米以内,结构简单,布线容易,便于管理和维护。
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比局域网规模大,结构相对复杂,布线成本较高。
ARP工作原理:通过发送ARP请求和ARP应答报文,在局域网中查询与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ARP缓存表:为了提高查询效率,ARP维护了一个ARP缓存表,存储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ARP欺骗防范:可以通过静态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或者使用ARP防火墙等安全措施来防范ARP欺骗攻击。
应用协议:HTTP、FTP、SMTP、POP3等协议用于实现各种网络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邮件收发等。
DNS服务:DNS(Domain Name System)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实现域名解析功能,是因特网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谢希仁版本-期末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谢希仁版本-期末版)

计算机网络(第6 版)复习提纲题型:选择20个*2=40分填空2个*10=20分名词解释5个*4=20分大题:20分(2-3个)第一章概述(10-15分)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因特网概述1.3 因特网的组成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功能(特性):连通性、共享3、网络与互联网: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4、ISP:网络运营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5、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子网)、核心部分(通信子网)核心部分的三种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选择题: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网络层。

而边缘部分有应用层和运输层。

6、端系统的通信方式:C/S即客户服务器方式、P2P(peer-to-peer)即对等连接。

7、路由器的任务: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实现分组转发。

8、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9、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0、分组交换: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这三种方式必须要知道)11、网络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1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发送,传播)利用率(必考计算题)13、网络协议(协议)的组成:为进行网络中心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N9 9
不变
B的路由表 C的路由表 修改后C的路由表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 不变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
【例题2】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现 在路由器收到3个数据分组,其目的站点的IP地 址分别是: ⑴ 136.9.40.151 ⑵ 136.9.12.130 ⑶ 192.4.153.9
C = W log2(1+S/N) b/s
例如:信道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则每秒 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多少?
根据香农定理:
最大传输速率C = W log2(1+S/N) b/s ,
已知:db=10 ㏒10(s/n),即 s/n=1030/10=1000,所以C=3000*㏒2(1+1000)
4、信道的复用技术:
当物理链路的传输能力大于信号传输的 需求时,这条链路上就可以传输多路信 号,这种方式就称为复用。
掌握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重点3.1、3.2、3.3节,3.5节。其中要 掌握的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服务,在相邻结点 间无差错地传递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N1 7 A N2 4
N1 7 A 无新信息,不变
N2 5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2 2 C N3 8
N3 9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
N6 8 F N6 4
N6 5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
更新
N8 4 E N8 3
N8 4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
N9 4 F N9 8
使用集线器互联的局域网结构,它是一种共享介质 的局域网结构,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结点共享一个 “传输介质”,所以一个集线器都是一个冲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 ——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1)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2)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2)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3)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AN( 广),MAN (城),LAN (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 速率(比特每秒b/s):数据量 /信息量的单位;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 Hz,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时延;发生在及其内部的发送器中;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速率(b/ s)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传播时延;发生在及其外部的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 / s)传输信道媒体上;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取决于当时的通信量);数据的发送速率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5)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体积)=传播时延(长)X 带宽(截面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6) 往返时间( RTT) :简单来说,就是两倍传播时延(实际上还包括处理时延,排队时延,转发时的发送时延);7)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D U 为利用率, D 为时延,因此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

减少方法:增大线路的带宽。

D0 ,1 U7、非特征性能: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TCP/IP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结构和格式),语义(动作),同步(顺序);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②灵活性好;③结构上可分割开;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五层体系结构:应用层:为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HTTP,SMTP,FTP) ;运输层:负责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TCP 报文段,UDP 用户数据包 )(复用和分用);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句提供通信服务(IP);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路由器之间)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不在物理层)。

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IP over Everything Everythin over IP第二章物理层1、基本概念机械特性(接口);电气特性(电压范围);功能特性(电压的意义);过程特性(顺序)2、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 (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 (digital)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3、信道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为使信道能够传输低频分量和直流分量,需要进行调制基带调制(仅对波形进行变换);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①调幅;②调频;③调相;4、信道的极限容量两因素: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码间串扰)——加宽频带;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 W log2(1+S/N) b/s ;低于 C 即可实现无差错传输让每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5、传输媒体导向型传输媒体:双绞线(衰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屏蔽双绞线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加强抗电磁干扰能力)无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同轴电缆(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50 Ω同轴电缆75 Ω同轴电缆光缆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光纤直径下只有一个光的波长)非导向型传输媒体:短波通信(靠电离层的反射);微波通信:①地面微波接力通信(中继站);②卫星通信(较大的传播时延);6、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资源;时分复用(同步):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更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统计时分复用(异步):动态分配时隙;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 ):不同的码型;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相乘为0,0 为-1)。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 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其他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0;7、宽带接入技术ADSL把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极限传输距离与数据率以及用户线的线径都有很大的关系;离散多音调DMT ——频分复用;组成: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 )、用户线和用户家中的一些设施;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基于 CATV 网(树型拓扑结构,模拟技术的频分复用)改造的;使用光纤模拟技术,采用光的振幅调制AM ;节点体系结构——模拟光纤连接,构成星形网;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简化了上行信道的设计;比 CATV 网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两种信道:①点对点信道;②广播信道。

2、链路(物理链路)之间没有任何节点。

3、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与链路不一样,数据链路还加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网络适配器)和软件。

4、帧——协议数据单元。

5、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加上首部和尾部进行帧定界;透明传输——字节填充,加上转义字符ESC(1B);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CRC。

进行模二运算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少一位)作为冗余码,数据加上冗余码在除以除数P,得到的余数为0 即为无差错。

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均无差错(无比特差错);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6、点对点协议PPP特点: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封装成帧(帧界定符)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IP、IPX )多种类型链路(串并,同异,高低,电光,动静)差错检测(立即丢弃)检测连接状态(短时间自动检测)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的最大长度)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不要求标准化)不需要的功能纠错(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由TCP 负责)序号(不是可靠传输,在无线时可用)多点线路(不支持一主对多从)半双工或单工链路(只支持全双工)组成: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

(数据链路)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

——用于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帧格式字节填充——转义字符(0x7D);零比特填充—— 5 个 1 后加 0;建立过程物理链路→LCP 链路→鉴别的LCP 链路(PAP)→NCP 链路( IP 协议对应IPCP)7、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范围均有限,具有广播功能,,便于扩展,提高系统的R(可靠) A (可用) S(生存)。

局域网的拓扑:星形网,环形网(令牌环形),总线网( CSMA/CD 和令牌传递),树形网(频分复用的宽带局域网);共享信道: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 ,或轮询。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 和 IEEE适配器的作用进行串行 /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实施通信简便的两个措施: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编号,不确认);②曼切斯特编码(一分为二);对点接入——总线型网络;载波监听——发送前先监听;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发送的不确定性;半双工通信争用期(碰撞窗口)——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动态退避)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 字节;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帧间最小间隔为微秒;8、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集线器的星形拓扑物理上星形网,逻辑上总线网;多接口;工作在物理层,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成功发送一个帧占用信道的时间=T(帧长除以发送速率)+τ;参数 a:a τT,越小越好,帧长度要够长;极限信道利用率1S max ;1 a以太网的MAC 层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RA——注册管理机构;OUI ——组织唯一标识符(公司的);EUI——扩展唯一标识符;适配器检测MAC 帧中的目的地址是否发往本帧——单播,广播,多播;最常用的MAC 帧是以太网V2 的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