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二化学苏教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化学苏教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的科学,它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应用等方面。
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必修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二化学的苏教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在学习化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核外的能级轨道运动。
2.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特点分布。
周期指的是元素原子核周围电子能量层次的顺序,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逐渐增加,而族是指元素具有相似性质的组。
3. 电子结构每个元素拥有不同的电子结构,电子的分布方式直接影响其化学性质。
我们可以通过元素的位置和周期表上的周期规律来确定电子的分布。
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利用能级和子能级表示电子分布,二是用电子排布式表示。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将原子聚集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流动形成的。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书写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方法,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符号组成。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平衡的化学方程式需满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守恒原则。
6.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它们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物质的粒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性质可变且不固定。
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酸碱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或者在碱性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知识点归纳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多样性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只影响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氢键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实质:静电作用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情况下)存在范围:离子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强碱、多大数盐)研究对象:单质研究对象:化合物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硬度: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实质: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原子成键条件:原子最外层电子未饱和,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复杂的离子化合物电子数(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高正价和元素的化学性质排布规律:1.;2.;3.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性质结构性质递变规律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依据周期族数目:7个周期(每个周期最多所包含的元素的数目分别是:2、8、8、18、18、32、32)分类:3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其中第7周期又称为不完全周期周期序数=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主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O除外)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数目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主族(A):7个,副族(B):7个0族:1个,Ⅷ族:1个微观结构性质:一般情况下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限度 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 意义;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表示方法:v = Δc Δt 单位:mol·(L·s)―1 或其他 特点:①指平均速率,为正值 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动”、“变” 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限 度 原电池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
(word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修改),推荐文档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核中子(N个)1.原子数XAZ中子数(N)核外电子(Z个)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例1 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认识是有关原子结构中的重大成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作无规律运动的B. 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是有规律的C. 可以近似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D. 原子核外电子是清晰而又严格的分层排布的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A. 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B. 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 某离子M层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 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非金属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型化合物的是()例4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A. 6和8B. 16和8C. 12和9D. 11和16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最新整理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
(完整版)苏教版⾼中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专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单元原⼦核外电⼦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原⼦结构质⼦(Z个)原⼦核注意:中⼦(N个)质量数(A)=质⼦数(Z)+中⼦数(N)1.X 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原⼦的核外电⼦核外电⼦(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核外电⼦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核外电⼦的排布规律:①电⼦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层⾥;②各电⼦层最多容纳的电⼦数是2n2;③最外层电⼦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数不超过32个。
电⼦层:⼀(能量最低)⼆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的总称。
核素:具有⼀定数⽬的质⼦和⼀定数⽬的中⼦的⼀种原⼦。
同位素:质⼦数相同⽽中⼦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来说)⼆、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的电⼦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横⾏③把最外层电⼦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主族序数=原⼦最外层电⼦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层数元素种类第⼀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第Ⅷ族:三个纵⾏,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排布、原⼦半径、主要化合价、⾦属性、⾮⾦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化学必修2 知识点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1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word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修改),文档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核中子〔N个〕1.原子数Z A X 中子数(N)A.核外电子〔Z个〕B.注意:C.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D.原Z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E.★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 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F.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G.★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H.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I.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J.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K.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L.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M. 3.元素、核素、同位素N.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O.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P.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Q.原子来说)R.例1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认识是有关原子结构中的重大成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S.原子核外的电子是作无规律运动的T.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是有规律的U.可以近似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原子核外电子是清晰而又严格的分层排布的例2以下说法中肯定错误的选项是〔〕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某离子M层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结构性质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氦为2〕一般小于4一般大于或等于4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不易得失电子一般易失电子一般易得电子单质氧化〔复原〕性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响只具有复原性一般具有氧化性例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非金属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例4以下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和8和8和9和16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那么: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二)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方程式1、Li及O2反响: 4Li + O2 2Li2 O2、Na及O2反响: 2Na+O2Na2O23、Na及H2O反响: 2Na+2H2O===2NaOH+H2↑4、K及H2O反响: 2K+2H2O===2KOH+H2↑5、卤素单质F2 及氢气反响:F2 + H2 === 2HF6、卤素单质Cl2 氢气反响: Cl2 + H2 === 2HCl7、卤素单质Br2及氢气反响:Br2 + H2 === 2Br8、卤素单质I2及氢气反响:I2 + H2 === 2HI9、氯水及饱和溴化钠反响:Cl2+2NaBr===Br2+2NaCl 10、氯水及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响:Cl2+2NaI===I2+2NaCl 11、溴水及碘化钠溶液反响:Br2+2NaI===I2+2NaBr 4、Mg及H2O 反响:Mg+2H2O === Mg(OH)2+H2↑ Al及HCl反响: 2Al+6HCl===2AlCl3+3H2↑Mg及HCl反响: Mg+2 HCl === MgCl2+ H2↑5、Na及Cl2反响〔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响及能量1、Ba(OH)2•8H2O及NH4Cl的反响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响〕正极〔铜〕:2H++2e-===H2↑〔复原反响〕电子流淌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响离子方程式:Zn+2H+===Zn2++H2↑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2H2O2催化剂△ 2H2O+O2↑4、Na2SO4及CaCl2反响:Na2SO4+CaCl2===CaSO4↓+Na2CO35、高炉炼铁:2C + O2 === 2COFe2O3 + 3CO ==2Fe + 3CO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CH4(g)+2O2(g)点燃 CO2(g)+2H2O(l) 〔2〕取代反响〔及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响,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C2H4+3O2点燃2CO2+2H2O 〔2〕加成反响〔〔及Br2的反响〕:(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响: CH2=CH2 + 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4〕聚合反响:(乙烯制聚乙烯)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响〔及O2的反响〕:2C6H6+15O2 点燃 12CO2+6H2O 〔2〕取代反响: ①及Br2的反响: + Br2 3FeBr+ HBr ②苯及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响,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 )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 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A. 概念:B. 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 负极反应:X-ne=X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B. 金属腐蚀的防护: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c. 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A. 干电池(锌锰电池)a. 负极:Zn -2e - =Zn 2+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B. 充电电池a.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放电时电极反应:负极:Pb + SO42--2e-=PbSO4正极:PbO2 + 4H+ + SO42- + 2e-=PbSO4 + 2H2O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2H2 + 4OH- - 4e- → 4H2O正极:O2 + 2H2O + 4e- → 4OH-3.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A.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B. 计算(重点)a. 简单计算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B. 外因: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3)化学反应的限度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典型例题】例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D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O2和SO3中C. 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 SO2、SO3、O2中都有可能存在例2.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 H2+I2(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E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B. 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C.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E.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F. 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v正> v逆正向v正.< v逆逆向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向移动反之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反之…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之…催化剂: 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第三章烷烃CnH2n+2 饱和链烃烃烯烃CnH2n(n≥2) 存在C=C炔烃CnH2n-2(n≥2) 存在C≡C芳香烃:苯的同系物CnH2n-6(n≥6)(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个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2.碳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多种链状和环状的有机化合物;3. 同分异构现象(2) 有机物:多数含碳的化合物(3) 烃: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第一节甲烷1、甲烷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2、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可燃性(2)取代反应(3)高温分解CH3Cl气体CH2Cl2液体CHCl3(氯仿) CCl43、用途:很好的燃料;制取H2、炭黑、氯仿等。
4、实验: 将充满CH4和Cl2(体积比为1:4)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经强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内气体颜色_______,管内液面_______,试管内壁有________出现;取出试管,往管内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看到有______生成(均填现象).CCl4俗称______,密度比水__第二节烷烃1、烷烃:(1)结构特点:烃的分子里碳以单键连接成链状,碳的其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2)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简单命名法: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系统命名法:1)找主链-----最长碳链;2)编号码-----最近支链3)写名称-----先简后繁CH(CH3)2CH(C2H5)C(CH3)3的名称是______名称2,3,3-三甲基-2-乙基丁烷是否正确(3)烷烃的通性:①分子量增大,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状态由气,液到固态(4碳原子或以下的是气态)同分异构体熔沸点: 越正越高②常温时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酸、碱、KMnO4溶液等起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