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文章揭示了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师生间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实用与功利、对立与冲突等已不是局部、暂时的少数现象,美好而纯洁的师生关系已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并确实出现某些消极变异的倾向。虽然健康的主流不容质疑,但是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将要依靠师生双方互动与交往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概述
1、课堂师生互动的含义。狭义的互动(interaction)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而通常所指的互动则是狭义的互动,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作用与影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景、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
2、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类型。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
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匝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r.k.white)等人认为有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即:教师命令式、师生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我国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对师生互动的阻碍。虽然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师生互动也以新的方式不断出现,但较大的班级容量仍是阻碍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师仍然是课堂的权威,叫谁回答问题,讨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完全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课堂中存在交往机会的不均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同,使教师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受老师态度的影响。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只是一种理想,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向理想的公平、平等的课堂交往靠近一步。
2.对进一步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
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师生对话、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不只是教师。学生具有参与一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因此与教师构成课堂互动中的“你一我”关系,教学使师生双方都去从事有意义的创造并分享创造的快乐。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更好的促进师生互动提出以下建议: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物质环境中,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班级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另外,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对师生互动也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交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如果以满腔的热情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赖感,学生就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
(2)在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多的关注学生,不应当回避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应以巧妙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加以解决。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理解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期
望,课堂教学不仅仅只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教师来讲.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教”,而是在互动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话语交锋的交往过程;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才会真正体现,课堂才会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3)教师要公正的对待学生。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把每一个学习者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们。具体来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祖,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属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诚的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教师的公正能够激起学生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亲切感、理解感、信赖感和共鸣感。这需要教师把灵魂的高尚和精神的纯洁联系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趋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新师生关系与教学策略的改进[j].教育参考,1997.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