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艺术家的孤独体验
真正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作文结尾
真正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作文结尾
在满天星星的夜晚,艺术家们常常一个人找灵感。
他们并不觉
得孤单,因为他们心里有个东西在驱动着他们,就像那独行的探险家,背着背包在沙漠里找绿洲。
艺术家们,有时候就像海上的孤岛,虽然四周都是浪,但心里
头却有个安静的小角落。
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想法都画进画里、写
进歌里,每一点、每一线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看法。
他们不
追求大家都懂他们,只想在自己的路上,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声音。
真正的艺术家,他们不怕孤独,反而喜欢在那孤独里发光。
他
们不需要别人来捧他们,因为他们知道,艺术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得自己真心喜欢才行。
他们的孤独,其实就是他们跟艺术、跟世界
的悄悄话。
在这忙忙碌碌的世界里,咱们也得学学艺术家,不怕孤独,敢
追自己的梦。
因为经历过孤独的人,更懂生活,更能做出打动人心
的东西来。
孤独的画王凡·高心得体会
孤独的画王凡·高心得体会《孤独的画王》,又名《法国人》,是法国画家凡·高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在巴黎画下的一幕幕悲剧。
凡·高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是天才作家,他也是一个被世人所嘲笑的天才;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在创作中痛苦地经历着失败和痛苦;他还有一个有趣的爱好:听别人谈论凡·高是一个天才。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凡·高在一生中都是一个悲剧人物。
他把痛苦写进了画中来,他是一个艺术家,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个孤独的画家……我们无法猜测凡·高未来又将会怎样发展,但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想说:凡·高和其他伟大艺术家一样都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一、凡·高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凡·高在19世纪下半叶是法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绘画风格著称于世。
他热爱生活,经常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他从1833年到死都画着他最爱的东西——月亮。
因为他认为月亮不仅能照亮人们的内心,还能将黑暗掩盖住。
每当想到那一片漆黑的时候,他就会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他心中最美丽、最黑暗……的东西来,用自己特有的画笔在那里记录下他对艺术的热爱……凡·高一生创作了大量充满梦幻情趣的作品,他曾说:“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它不是现实生活中最美丽的图画”。
所以说:这才是他所生活过的一切!而凡·高所画中美好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呢?又怎会没有悲伤?1、凡·高的作品中充满着浪漫,充满了幻想。
他的作品都是将对浪漫的憧憬与对未来的幻想融入到了画笔里。
这些作品是凡·高对大自然生活、大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他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写和表现,把自然与人融合成一个整体,创造出一种美妙的氛围——唯美而又真实。
他曾经在日记里说过:“当我想到大自然中所发生的一切时,我就会立刻产生无限地崇敬与感激之情,觉得只要是爱自己的人,那么每一片叶子便都有权摘去。
所有的一切也被我赋予了一个浪漫而又真实的形象——在我看来世界末日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艺术家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
艺术家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体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创作灵感和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艺术家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疏导研究的体会。
1.创作焦虑创作过程中的焦虑是艺术家常见的问题之一。
艺术家可能担心自己的作品不被接受或评价,导致创作动力下降。
应对创作焦虑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明确创作目标,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达成目标上,而不是过分担心他人的评价。
接受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作品可能有缺陷或不完美,将其视为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从中研究和成长。
2.自我怀疑艺术家常常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产生怀疑,担心自己不够优秀。
应对自我怀疑的方法包括:建立自信:的优势和潜力,并相信自己的创作能力。
寻求支持:与其他艺术家或导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得支持和建议。
3.艺术创作的孤独感艺术创作通常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艺术家可能感到寂寞和孤立。
解决艺术创作的孤独感的方法包括:寻找社群:加入艺术家社群或参加艺术事件,与其他艺术家建立联系和交流。
寻找支持网络:与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寻求理解和支持。
4.创作灵感的枯竭艺术家有时会遇到创作灵感枯竭的情况,无法找到灵感和创意。
应对创作灵感枯竭的方法包括:放松和休息: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和空间,让思绪得到休息和恢复。
寻找灵感来源:尝试通过观察自然、阅读、旅行等方式寻找灵感的来源。
尝试新的创作技巧:尝试使用新的创作技巧或媒介,激发创作灵感。
以上是艺术家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学习的体会。
希望能帮助艺术家们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并提升创作的质量和效果。
梵高的孤独
梵高的孤独梵高的一生是如此的孤独,他的孤独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人说现在的人需要孤独,需要孤独来沉淀智慧,来收获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来突破自己的瓶颈。
所以在我看到梵高的孤独之前我对孤独是一种向往或者说是一种敬佩,敬佩那些敢于孤独,敢于坚持在孤独的人生路上不断地向梦想奋进的人,可是看到这部电影之后我对孤独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一种莫名的不知所措,为什么梵高会是如此的孤独呢,这种孤独有时是比死亡更深刻的痛苦。
梵高虽然早已习惯于忍受孤独。
但是,即使他是超人,其忍耐力也是有限的。
尤其是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比死亡还要痛苦的孤独时。
为了结束这痛苦,他宁肯选择死亡。
有人说,梵高的孤独源自他性格上的缺陷,譬如,他不善表达,他生性孤僻;也有人说,梵高的孤独源自他的神经质,他的狂躁不定。
这些说法固然各有其道理,但我认为都不准确。
梵高不善表达吗?看看他给他弟弟提奥的那些信吧,我不知道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有谁能比梵高更善于倾诉和表达自己的心曲;梵高生性孤僻吗?看看他是如何热切而周到地为欢迎好友高更的到来而准备一切吧,他对友情的那分渴望、对朋友的那分真诚以及对人生知己的那分珍爱,足以感天动地,令鬼泣神惊。
当高更与梵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之后,发现两人个性不同、实在难以共处而决计离开他时,梵高所表现出来的那分失落、沮丧和绝望,则刚好从反面证明:梵高是把友情视同生命的。
梵高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做艺术家。
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画面上,可是他的画作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
这就像一个世所罕见的歌唱家,拼将全部生命向着茫茫天宇引吭高歌,可大地上却没有一个听众,没有一丝回音。
悲哀啊,上帝造就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旷世奇才,却没有相应地造就出能够欣赏他的观众,致使他终生都被误解被忽略被漠视被遗忘,他甚至羡慕像雷诺阿、莫奈、莫里索等画家,他们都能够幸运地被众人讥笑和咒骂,而梵高就连被人们讥笑和咒骂的资格都没有。
浅述艺术家的孤独体验
浅述艺术家的孤独体验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有着深刻而持久的独孤体验。
艺术家的孤独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人格特征的必然性。
所谓孤独体验就是“一种深刻而强烈的智慧内省,是个体生命和与广泛联系的外部世界暂时中断联系而潜心考虑生命个体、生命意义问题时所意识到的与他人无法重合的个别感、特殊感,是人的自我意识深化的一种心理反应。
艺术一般是反传统、反世俗的。
艺术家常常与世俗传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紧张。
因此,在世俗的世界里,艺术家是孤独的,是独立于世的。
他们在世俗的传统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又以传统世俗作为基础。
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以自己的价值作为指导去感受去体会,他们是孤独的。
俞伯牙摔琴,因为再也不会有像子期这样的人来欣赏自己的音乐了。
正所谓“曲高和寡”。
孤独是不被理解的,当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圆的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他不可理喻。
越是超前的东西就越难被理解,而艺术家又不会为了得到世人的理解而降格以求。
所以他们在创造新世界中常常感到孤独,很少有人能够与他交谈,分享创造的欢欣.如梵高、卡夫卡以及现代西方的伟大作家、艺术家生前都十分孤独。
孤独体验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人格特征的独创性和超前意识.任何有创造性的艺术都带有探索的性质,探索前人未尝涉足的领域,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真理,因此,艺术家的创造性又和超前意识结台在一起。
这样,艺术家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进行着开创性的工作,因无人理解而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
人类的艺术史表明,越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意识的艺术家往往越孤独,而平庸的艺术家没有或较少孤独体验。
另一方面,艺术家孤独体验的产生与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也直接相关。
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是独创性,离开独创性就无真正的艺术创作可言。
艺术家如果缺少自身的独立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表现出过分的从众倾向,就会导致丧失独创性,而丧失独创性等于自绝于艺术创作事业.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都自觉地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保持强烈的自我意识,忠实干自己内心的情感.“荷戟独彷徨”,是鲁迅的一个心理自画像。
第15讲艺术家的孤独体验
(李白《独坐敬亭山》)
例6
秋月仍满夜, 江村独老身。 卷廉还照客, 倚仗更随人。
(杜甫《十五夜对月》)
例7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尤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杜甫《汉江》)
例8
移舟泊烟渚,夜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移情现象发挥的是心理补偿的功能与 机制。不能获得同类的理解,就与自然对话。 在与人类的交往中失去的心理平衡,通过与 自然的交往而重新获得了。人之所以那么强 烈地投向自然的怀抱,也是因为人间缺少爱 与理解的缘故。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往往写羁旅穷途,寂寞 的情怀使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爱恋更深,自然 山水的人情味也更浓。
自然不见得总是能够使艺术家彻底摆脱孤 独,相反还可能使艺术家领悟到了一种更抽 象、更永恒的孤独,这种孤独超越了社会功 利与世俗情感,也比古代隐逸诗人的闲情逸 致更加深沉、深厚。这是艺术家在彻底了悟 了天地宇宙的无穷以后产生的一种渺小感与 迷茫感,这是本体性、宇宙性的孤独,可称 之为人的根本孤独。 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大约都有这种根 本孤独。
第15讲
艺术家的 孤独体验
导学
○本讲心、自然的 人情化、宇宙意识等内容。 其中案例涉及托尔斯泰、卡夫卡、梵高、 尤内斯库、李白、杜甫等。 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夜深人静,细细回 味,孤独感袭上心来。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以至科 学的杰出天才创造,往往都是在孤独中进行 并结出硕果。文学家更是如此。西方现代派 文学则更成了一个孤独的世界。
孤独与超前意识:作为 第一个人发现者所进入的 那个新世界是孤独的。越 是超前的东西越难被理解。 孤独是杰出艺术家的独 立个性、创新精神与超前 意识的产物。
真正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作文结尾
真正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作文结尾
嘿,你试过深夜在画室独自画画吗?就是那种只有你和画笔、画布,还有满心的孤独陪伴的感觉。
每一笔都像是从心里挤出来的呐喊,孤独啊,有时候真的是创作的最佳伙伴。
哎呀,说起音乐,你有没有在月光下弹过钢琴?那种指尖在键盘上跳舞,弹出的是只有你自己能懂的旋律。
孤独就像是一个贴心朋友,陪着你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游荡,找那个只有你自己能听见的回音。
说实话,孤独并不都是坏事。
对艺术家来说,孤独就是和自己灵魂聊天的最佳时机。
在那种安静得只能听见心跳的环境里,一点点小感触都能变得特别强烈,然后变成作品里那种独特的情绪。
你看那些艺术家,他们可能看起来和大家不太一样,总是独自一人在人群之外。
但你知道吗?他们在画布上、在音符里,其实和每一个灵魂都有着深深的共鸣。
孤独,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条通往内心最深处、寻找生命真正意义的特殊道路。
【高三作文】孤独的舞者 高三作文800字
【高三作文】孤独的舞者高三作文800字孤独的舞者孤独是一种常常伴随着舞蹈艺术的情绪,而舞蹈则是一种将孤独转化为表达的方式。
尽管舞蹈家通常要在舞台上展现光鲜亮丽的一面,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常常充满了寂寞和孤独。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舞者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姿态和舞台上的表演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在世界。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造就了舞者的孤独。
在表演中,舞者往往要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当中,这需要他们长时间的孤独思考和精神准备。
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舞者们常常要面对反复无常的批评和挑剔,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技艺,这一切都需要他们默默地承受和忍受,并且独自面对。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舞者还必须面对身心上的痛苦和困难。
他们要经常进行剧烈的训练和压力巨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强度和优秀的技巧,还需要他们有强大的内心和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去支撑。
他们往往要独自承担相对较高的伤痛风险和不稳定的职业前景,这一切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不安。
即便在舞蹈生涯中向前奋进,舞者们也常常感到孤独。
舞者的工作需要他们时常远离家人朋友,经常在巡演和排练中奔波劳累,这让他们错过了许多亲近的时刻和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虽然在舞台上他们可能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和喜爱,但在舞台下,他们依然是寂寞的。
正是这种内在的孤独,让舞者们更加渴望和需要表达自己。
正是这种孤独,激发了他们创造出如此美妙的舞蹈艺术作品。
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他们成为舞蹈史上的传奇和经典。
在孤独的舞蹈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价值。
孤独是舞者永远的朋友,也是舞者向往的状态,因为只有在孤独中,舞者才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孤独让他们思考,让他们坚持,让他们更加致力于追求优秀的舞蹈艺术。
正是因为舞者们的孤独,他们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深情和精彩的表演。
舞蹈艺术是一门充满孤独的艺术形式,舞者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常常要面对内心的寂寞和困难。
《黑暗中的舞者》:艺术、孤独与狂热的追求
黑暗中的舞者:艺术、孤独与狂热的追求1. 引言"黑暗中的舞者"是一个关于艺术家和他们孤独与狂热追求的故事。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艺术家内心深处的世界,他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2. 艺术家与孤独2.1 孤立感艺术家通常被认为是不拘一格、具有创造力和敏感性的人。
然而,正是这种特质使得他们在与外界沟通时常常感到孤独和隔阂。
本节将深入探讨艺术家如何在创作过程中经历孤立感,并对此进行分析。
2.2 创造力与内省艺术家必须在内心深处寻找灵感和创意,而这往往需要他们保持一种内省思考的状态。
本节将讨论创造力与内省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这种内省可能会导致孤立感。
2.3 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孤独许多艺术作品描绘了孤独的主题,这反映了艺术家自身对孤立感的体验。
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例子,探索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孤独和内心世界。
3. 艺术家与狂热追求3.1 对完美的追求艺术家往往对于他们作品的追求是毫不妥协的。
他们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本节将深入探讨艺术家对完美的执着,并分析这种追求对他们追求成功带来的影响。
3.2 牺牲与奉献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艺术家常常需要做出许多牺牲,并付出巨大的努力与奉献。
本节将讨论这些牺牲和奉献意味着什么,并探索这种精神如何推动艺术家的追求。
3.3 狂热与激情在追逐梦想和创造时,艺术家通常会被激情所驱使。
他们充满狂热,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表达。
本节将探讨艺术家的狂热追求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作和生活。
4. 结论"黑暗中的舞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故事。
通过对孤独与狂热追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以及他们不计后果追逐梦想的精神。
无论是在黑暗中还是光明中,艺术家都会用他们的作品来寻找安慰、传递情感和诉说他们内心世界的故事。
参考文献:•Smith, J. (2015). The Lonely Path: The Isolation of Artists and Its Impact on Creativity. Journal of Arts and Creativity, 10(2), 45-62. •Brown, A. (2017).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The Obsession with Excellence in the Work of Artists. Journal of Artistic Studies, 15(3), 87-104.•Taylor, L. (2018). Passion and Madness: Exploring the Creative Impulse in Artists' L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e Arts, 22(4), 67-83.注:本文档纯属虚构,仅供参考。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的艺术家艺术家,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是一群充满灵感与创造力的特殊存在。
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面对的是孤独与寂寞。
艺术家的孤独,并不仅仅是指生活上的独居,更多的是创作过程中内心的孤独。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思绪、情感和灵感,这种孤独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境界,也是创作灵感迸发的源泉。
孤独的艺术家往往在寂寞中迸发出最耀眼的创作火花。
他们用画笔、音乐、文字等形式表达内心的世界,将情感融入作品之中。
在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对世界的理解,这种孤独给予了他们超然的创作力量。
然而,艺术家的孤独也常常让人感到心疼。
他们常常面对着外界的不理解和孤立,需要忍受被孤立在创作世界里的寂寞。
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找到知己往往比普通人更加困难。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更难以体会他们身上承载的孤独与压力。
因此,很多艺术家选择独自面对这份孤独,让创作成为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然而,正因为孤独,艺术家的作品才显得更加珍贵和真挚。
他们在孤独中探索、成长,最终创造出让世人震撼的力作。
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也让艺术家们在艺术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孤独的艺术家,他们犹如创作中的孤独探险家,穿越内心的荒野,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们奉行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却又与世相通。
他们的孤独成就了艺术,也成就了自己。
因此,让我们尊重孤独的艺术家,感受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情感。
他们或许身处孤寂,但他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真挚和深邃。
艺术家们,因为孤独,与众不同,与众相通。
让我们在赏识他们作品的同时,也体会到他们创作背后那份特殊的孤独。
孤独体验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以徐渭的绘画艺术为例
孤独体验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以徐渭的绘画艺术为例□蔡茹曦摘要:孤独体验是生命体验的一种类型,艺术则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化状态。
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 体验中情感的外化。
马克斯J弗里德伦德尔在《论艺术与鉴赏》中提到:“艺术是关于心灵的问题。
”徐渭是中国古代画坛上一位重要的画家,以往的学者大多以美术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他的绘画风格。
影响,并且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研究他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表现。
关键词:孤独体验艺术心理学徐渭绘画艺术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孤独体验能成为一个人前行的力量,也可以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心理诱因。
从艺术心理学的 视角研究孤独体验对徐渭绘画表现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使 人们正确认识孤独体验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而使人们更好 地感受、利用生命旅途中的孤独体验。
现今,孤独体验已成为艺 术学习者寻找绘画语言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一、孤独体验的概述1.发生与形成从哲学的角度看,孤独不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客观事 实,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人都会害怕孤独,会采用各种方式逃避 孤独。
托尔斯泰说过“在群居时,人所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他面对着整体和万物之源。
”人往往只有在孤独中才 能与灵魂对话。
除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缺失性体验也是孤独体验发生和 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的需求层次被由 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其中任意一种需求的不满足都会使主体产 生缺失性体验。
缺失状态通常还会伴随着主体的敏感反应活 跃,于是,一些奇异的心理就会产生,人们可能会产生幻觉或错 觉。
这种由缺失性体验产生的孤独体验就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因 之一。
2艺术家的孤独体验生活上的孤独体验和精神上的孤独体验是孤独体验的两种 类型。
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人的各个方面产生消极或积极的 影响。
艺术家作为众多社会身份中一个特别的存在,其孤独体 验似乎比常人的孤独体验更加深刻。
名家对孤独的诠释
名家对孤独的诠释引言孤独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些特定情境下感受到孤独。
名家对孤独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理解和阐述了这一复杂的情感。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名家对孤独的各种诠释,通过对他们的观点和共鸣的领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孤独,并从中获得启迪和力量。
名家对孤独的诠释孤独是一种力量名家观点一:罗尔·罗兰(法国作家)“孤独是艺术创作的最好的伴侣。
”罗尔·罗兰认为,孤独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状态。
在孤独中,人们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探索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觉。
这种内省的过程,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卓越的艺术品。
名家观点二: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孤独是完善人格的必要条件。
”尼采主张“超人”,认为孤独是超人形成的必经之路。
只有在与众不同、超越寻常的孤独状态中,人们才能够思考、审视和改变自己,成为真正的超人。
孤独是一种痛苦名家观点一:托马斯·曼(德国作家)“孤独是绝望的原因之一。
”托马斯·曼认为,在孤独中,人们感受到的是无法言说的痛苦和绝望。
孤独使人与周围世界隔离,无法与他人打开心扉,无法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种孤立感带来的痛苦是无法忽视的。
名家观点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英国哲学家)“孤独是人类最大的痛苦之一。
”穆勒认为,人类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孤独。
孤独使人感到内心空虚和失落,让人陷入无尽的思考和自责之中。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内心的孤独都是一种无法抹去的存在。
名家对孤独的诠释的启示孤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孤独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孤独。
无论是创造力的源泉,还是痛苦的根源,都离不开孤独这一情感的存在。
正视孤独、接纳孤独,并将其作为人生中趋之若鹜的珍贵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
孤独是我们与他人连接的桥梁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与自己对话,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梵高:内向造就了他的艺术创作,孤独让他受尽了苦难的折磨
梵⾼:内向造就了他的艺术创作,孤独让他受尽了苦难的折磨著名⼼理学家荣格说:“向外张望的⼈在做梦,向内审视的⼈才清醒。
”⽣活中,我们总希望⾃⼰或⾃⼰的孩⼦外向⼀点,把内向作为性格的缺点。
实际上,内向性格的孩⼦会给你带来惊喜,当你真正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你很乐意接受他们本来的样⼦。
内向的⼈往往更善于思考,善于审视⾃⼰,并擅长创造性新思维。
对于很多⼈⽽⾔,艺术家梵⾼是很熟悉的,其实他也是⼀个⾮常内向的⼈。
2017年,梵⾼的名画《有围栏的麦⽥和犁⽥的⼈》在佳⼠得拍卖会,以约合⼈民币5.39亿元价格成交。
⽣前只卖出⼀幅画作的他不会想到,在⼀百多年后,单是他的⼀幅画就拍卖出5.3亿天价。
然⽽,孤独⼜安静的童年,在动荡不安的辗转岁⽉中,⼜让他受尽了苦难的折磨。
在他近乎疯狂的笔触下,掩盖着最孤独痛苦的灵魂。
11853年,梵⾼出⽣在荷兰⼀个显赫的家庭,⽗亲多洛斯·梵⾼是⼀位⾮常俊郎的、形象威严的牧师,母亲安娜和多洛斯·梵⾼⼀共⽣育了六个孩⼦。
原⽣家庭对⼀个⼈的影响是⾄深的,在幼年的梵⾼⼼理,爸爸多洛斯·梵⾼就是他们所在的那个社区的精神领袖,受⼈崇拜。
梵⾼的母亲对他们的⾔⾏⾮常苛刻,母亲经常会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的⾔⾏不庄重,就会丢了家庭的脸,如果做错了⼀件事,你就会调⼊⽆尽的深渊。
”对于幼年的梵⾼来说,这些严格的要求都是有着⾮常强烈的影响的。
⼩时候的梵⾼,在所有⼈眼⾥,是⼀个怪男孩,他孤僻,却有着他同龄孩⼦没有的那种过分的成熟。
不过在梵⾼的童年,家庭⾥也有很温馨的场⾯,就是每天晚上,全家⼈相互拿出⼀本书,聚在⼀起⼤声地朗读。
这种阅读习惯也伴随着梵⾼的⼀⽣,在他37年的⽣命当中,⼀直是⼿不释卷、笔耕不辍。
2幼年的梵⾼很多时候⼀个⼈在旷野⾥孤独的穿⾏,不和别⼈说话,去观察⼩⾍⼦,观察那些⾃然界⾥微妙的变化。
由于他在公⽴学校⽆法⽴⾜,⽗母就将他转⼊了⼀所根本没有情感隐私的寄宿制私⽴学校,这⼀次转学,对于梵⾼来说,就是⼀场灾难。
感悟梵高的一生——孤独,疯狂,燃烧的感情
孤独,疯狂,燃烧的感情如克罗齐所言,艺术的本质是直觉。
梵高终其一生都用绘画表达内心最真实和深刻的想法。
这种想法诉诸直觉,却应者了了。
当他将生活中的失意转向对内心的渴望,就有了画作中浓冽的孤独感与生命力。
艺术家的作品是个性的作品,艺术家的孤独却是群体性的孤独。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他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37岁——这是最官方的梵高的简介,却不会告诉我们他因何而伟大当患病的梵高的精神陷入极度的亢奋中,这些生命便在他眼前熊熊燃烧起来,飞腾起来,鲜艳夺目,咄咄逼人。
这期间使他痴迷并一画再画的丝杉,多么像是一种从大地冒出来的巨大的生命火焰!这不正是他内心一种生命情感的象征么?精神病非但没有毁掉梵高的艺术,反而将他心中全部能量一起暴发出来。
或者说,精神病毁掉了梵高本人,却成就了他的艺术。
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残酷的毁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处”。
他在神智上虽然颠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则却一点不乱。
他对色彩的感觉甚至都是精确之极。
这简直不可思议!就像双耳全聋的贝多芬,反而创作出博大、繁复、严谨、壮丽的《第九交响乐》。
是谁创造了这种艺术史的奇迹和生命的奇迹?倘若他病得再重一些,全部陷入疯狂,根本无法作画,美术史便绝不会诞生出梵高来。
倘若他病得轻一些,再清醒和理智一些呢?当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在画布上电闪雷鸣的梵高了。
它叫我们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一根电杆,核爆炸废墟中惟一矗立的一幢房子。
当他整个神经系统损毁了,惟有那根艺术的神经却依然故我。
这一切,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伟大的背后这篇艺术史的论文,我选择了写梵高,起初担心写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画家是否会太过流于俗套。
奇特的一生弗朗索瓦拉伯雷的艺术家灵魂与孤独
奇特的一生弗朗索瓦拉伯雷的艺术家灵魂与孤独奇特的一生弗朗索瓦·拉伯雷的艺术家灵魂与孤独当我们回顾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时,总会发现其中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作品风格而脱颖而出。
法国画家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奇特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他的艺术家灵魂与孤独也成为他的创作源泉和命运共鸣。
弗朗索瓦·拉伯雷,生于19世纪初的法国,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个人追求的艰辛。
他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却以其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闻名于世。
在创作中,拉伯雷注重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主题涉及自然、人物和社会。
他喜欢运用艳丽的色彩,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痛苦表露无遗。
他使用的颜料和绘画技巧与传统大相径庭,充满了创新和突破。
然而,尽管拉伯雷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在生活中却经历了巨大的孤独和挫折。
他身处艺术家的世界,却被社会的偏见和贫困所束缚。
他的作品很少得到认可和赏识,经济上的困难也让他深陷绝望的境地。
孤独是拉伯雷一生的主题之一。
他独自生活,几乎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他对人际关系的淡漠和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个极端孤独的人。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孤独的人物形象,例如独自行走的人、独自看书的人等等,这些形象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追求。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孤独和内心的追求,拉伯雷的作品才具有如此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他不追求时尚和潮流,不被外界的评判左右,而是坚持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自然和人性的独特理解,使观者在细腻的观察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家灵魂和孤独,使得拉伯雷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如今却被后人所珍视和推崇。
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种寻求内心自由和表达的象征。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艺术家的孤单
艺术家的孤单
“孤单”一词,让我想起了星汉的《一个人的夜晚》。
而眼前,飞蛾,路灯,轰鸣的列车,12点的钟摆的嘀嗒作响以及指尖落在键盘的声音,似乎是说,由环境引发的孤单分子正悄然爬向思想。
“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电影《梅兰芳》的上映,拉近了我等芸芸众生与这位京剧大师的距离。
孤单是他的灵魂,是他在时代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神韵,是他达到巅峰后旷世霏霏的寡漠凛然。
贝多芬在父亲的虐待下苦练钢琴,在战火纷飞、爱情受挫时,独自一人跑到野外,躺在软绵绵的草上,在花香鸟语中得到灵感,终于写出一首又一首万世称颂的曲子。
高跟在荒岛上与未开化的、不穿衣服的人类相处几十年,终于把岛上人们的生活画进画作《香啊香的灵魂》。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山水为伴,于是他放天长歌:“大江东去……”
李清照中年丧夫,饱受战乱之苦,却因此迎来创作的巅峰。
因为孤单,所以安静;因为安静,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彻悟,进而提高思想境界,迎来创作的辉煌。
孤单,造就了艺术家的伟大。
梵高——孤独的恒星
梵高——孤独的恒星1890年,37岁的梵高笨拙地用枪对准自己的腹部,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世界。
一声闷响惊起一片乌鸦,然而他却并没有如愿地立刻死去。
这个痛苦了一生的人,连死也不能痛痛快快。
梵高是孤独的,虽然他本人并不向往孤独。
作为一个落魄的画家,除了画笔,他没有更亲密的朋友。
梵高的晚年是他的巅峰时刻,也是他最孤独的时刻。
他疯狂的作画,数量让后人惊叹。
每幅画都包含了他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可惜啊,除了提奥,没人愿意去理解他笔下的一切。
孤独至极的梵高疯了,他幻想着能有人来找他谈谈他的画作,即使是向对同期的莫奈和雷诺阿那样地讽刺他几句,他也会很欣慰。
因为这样,至少能让他感到自己还存在,还没被这个世界抛弃。
只是终究没人愿意与他为伍。
也许恒星注定孤独,然而,在冷酷的双眼,瘦削的脸庞,以及凌乱的胡子之下的那颗心,是如此脆弱,它根本无法承受这比死亡还痛苦的寂寞,令人窒息的孤独。
在梵高最后的日子里,他可能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这点,我们从一张张充满生机的向日葵中就能看得出。
虽然他还没有被这个世界接受,但希望的火花,已经在混乱的精神中闪烁。
可是好景不长,提奥的破产,彻底浇灭了一切。
又是原来的那种痛苦,又是原来的那种黑暗,瞬间将梵高包围。
这一次,他只倾心于死亡:“厚厚的浓云挤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一条曲折的田间小路已近到了尽头,象征着死神的乌鸦翻乱纷飞,这个世界,死一般寂静……”梵高在握紧枪杆之前,还是握紧了画笔,恋恋不舍却又毅然决然地想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
从那开始,这颗孤独的恒星才开始真正的发光。
人们逐渐地愿意认识梵高,走近梵高,甚至是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梵高的画,抚慰了这世上一切不幸的灵魂。
海子在《阿尔的太阳》中这样写道:“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要画就画橄榄收获画强暴的一团火代替天上的老爷子洗净生命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烧吧”梵高先生,请你带上我们的寄托。
也许某一天,我会在梦里看到一颗孤独的恒星,看到他把星空烧成河流,把大地烧的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艺术家的孤独体验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有着深刻而持久的独孤体验。
艺术家的孤独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人格特征的必然性。
所谓孤独体验就是“一种深刻而强烈的智慧内省,是个体生命和与广泛联系的外部世界暂时中断联系而潜心考虑生命个体、生命意义问题时所意识到的与他人无法重合的个别感、特殊感,是人的自我意识深化的一种心理反应。
艺术一般是反传统、反世俗的。
艺术家常常与世俗传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紧张。
因此,在世俗的世界里,艺术家是孤独的,是独立于世的。
他们在世俗的传统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又以传统世俗作为基础。
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以自己的价值作为指导去感受去体会,他们是孤独的。
俞伯牙摔琴,因为再也不会有像子期这样的人来欣赏自己的音乐了。
正所谓“曲高和寡”。
孤独是不被理解的,当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圆的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他不可理喻。
越是超前的东西就越难被理解,而艺术家又不会为了得到世人的理解而降格以求。
所以他们在创造新世界中常常感到孤独,很少有人能够与他交谈,分享创造的欢欣。
如梵高、卡夫卡以及现代西方的伟大作家、艺术家生前都十分孤独。
孤独体验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家人格特征的独创性和超前意识。
任何有创造性的艺术都带有探索的性质,探索前人未尝涉足的领域,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真理,因此,艺术家的创造性又和超前意识结台在一起。
这样,艺术家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进行着开创性的工作,因无人理解而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
人类的艺术史表明,越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意识的艺术家往往越孤独,而平庸的艺术家没有或较少孤独体验。
另一方面,艺术家孤独体验的产生与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也直接相关。
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是独创性,离开独创性就无真正的艺术创作可言。
艺术家如果缺少自身的独立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表现出过分的从众倾向,就会导致丧失独创性,而丧失独创性等于自绝于艺术创作事业。
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都自觉地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保持强烈的自我意识,忠实干自己内心的情感。
“荷戟独彷徨”,是鲁迅的一个心理自画像。
鲁迅在麻木愚昧的人群中深切地感受了“众醉独醒”的精神孤独。
在《故乡》中鲁迅痛切地写道:“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
”在黑暗的现实中,鲁迅是一个精神的孤独者。
他的孤独来自对一个面临生存危机的民族的焦虑,来自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民族命运的力不从心和希望一次次变成绝望的孤寂感。
卡夫卡一生是孤独的,在他父亲的“阴影”下,浙渐成为精神压抑并极度自卑的人。
这种自卑情结作为他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原型,虽然在作品中衍化成不同的变体,但主人公的精神内质却有共通之处——孤独、麻木、罪恶感,在外界的挤压下走投无路且一事无成。
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卡夫卡的孤独性格是一种畸变。
当这种孤独体验和畸变的人格在艺术中完成某种投射时,人们首先感到惊异的正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特异性和由此而造成的令人悲悯的悲剧效应。
孤独作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为独立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对个体生命意志与强韧性格的考验。
每一个具有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的美都有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的感受力,特别适合于敏锐地捕捉那打动了他的某一种特殊的美。
这不但表现在不
同的艺术家各有其特别喜爱的取材范围,而且在同一取材范围之内,也各有其特别敏感的方面,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认识。
这种和艺术家的个性气质相连的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能力,就是构成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的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感受没有他自己独特的敏感性,他就不可能形成自己所独有的创作个性。
同时,艺术家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要求有独特的与它相适应的表现形态和方法。
我们总是说“自古圣贤多寂寞”,这是极有道理的。
有些艺术家的孤独还与他的超前意识是紧密相关的。
因为这种超前性是在涉足一个前人未曾进入的未知领域,因此这种探索往往是孤独的。
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极度的孤独中酝酿和创造的,是艺术家孤独体验结出的硕果。
艺术家作为先知先觉者必然是孤独的,但真正的艺术家虽见弃于社会群体,在深刻的孤独中体验着无人理解的悲哀,他们却不能忘却社会、抛弃人类。
艺术家的孤独体验是艺术创作极其重要的驱动力。
艺术家正是在这种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抑止的刨作激情,全身心地投人到艺术刨作中去,孤独体验对艺术创作的这种驱动功能使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一种高度自觉性的生命行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