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涉及哪些道德问题分析
伦理道德知识: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伦理道德知识: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在团队合作中,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团队成员们可能会面临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如诚实、公平、负责、诚信等等。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和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1.诚实问题在团队合作中,诚实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些时候,成员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夸大或夸大别人的能力。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还会对团队的整体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2.公平问题公平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如果有些成员比其他成员获得更多的机会,这将导致不公平,并可能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恶化。
3.负责问题成员应该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如果有成员没有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多次,其他成员可能会质疑该成员的能力和可信度。
4.诚信问题成员应该保持诚信。
如果有成员不遵守承诺或在团队成员之间传播消息,这将有损团队内部的信任关系,进而导致团队的合作效率低下。
二、解决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方法1.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解决团队合作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这些渠道可以让成员之间更好地交流,并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2.确定团队目标和价值观为了解决伦理和道德问题,团队成员必须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价值观。
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可以帮助成员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建立更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
3.承诺诚信和负责成员应该承诺诚信和负责。
这包括确保承诺的事情能如期完成,并始终保持诚实和透明。
4.建立团队内部的奖励和制裁机制建立奖励和制裁机制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道德和伦理行为。
举办公平的选举,获得奖项,可以激励成员为团队付出更多努力。
制裁机制可以确保成员负责,保持诚信。
5.接受尊重和多样性最后,团队成员应该接受尊重,并尊重他人的多样性。
这可以帮助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差异,并更好地相互支持。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性、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有三个分析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
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生产率缺勤流动和工作满意度是四个最重要的因变量霍夫斯蒂德的五种文化维度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个体测量中问卷测量法大五模型:外向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责任心:对信誉的测量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经验的开放性: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组织情境中的个性(补考名词解释)控制点内控型外控型A型人格典型特征是不断努力,希望通过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效,但缺点是缺乏创造力态度三要素:P34认知成分(cognitive):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是态度的基础成分。
情感成分(affection):指个体被态度对象激起的情绪情感,如爱憎好恶等,是态度的核心成分行为意向成分(behavior)。
指个体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
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性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指任何情况的不和谐。
导致认知不和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存在与主体认识不一致;二是思维逻辑不正确。
学习理论:凯尔曼的三程序理论顺从阶段:表面上接受,但在认知和情感上拒绝个体在外在的社会力量影响而产生的同化阶段:自觉地接受他人或群体的观点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在情感方面与他人一致内化阶段:将新观点与原有观点或态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信息沟通法/劝说情景模式(出问答题)沟通者的特点可信性。
包括专长性和无私性。
受欢迎程度。
说服者的外表和相似性沟通方式和内容恐惧唤起。
恐惧唤起与态度改变之间的影响因素:事件的有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处理的有效性。
劝说者与被劝说者态度的差异性。
中等程度的差异性有助于态度的改变。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1、组织的涵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根据该界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二、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行为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组织的行为,也就是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其本质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两大支柱,而组织行为学则集中了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提要: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国内现已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
考察相关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内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动机与激励问题;领导有效性问题;工作设计和工作满意度;劳动力流动与员工忠诚度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劳动力构成多元化的问题;职业胜任特征问题;组织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组织行为管理的问题;工作团队建设的问题;知识型组织员工管理问题;工作压力问题;创新型组织文化的建设;积极组织行为与心理等。
今天我主要探讨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关键词道德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学科一样,研究的对象本质上是人的活动。
这与以物为研究对象爱的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不同,那就是道德问题。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认认门共同生活及行动的准则和规范。
组织作为人们社会群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一定历史条件呢下人类道德活动的必然结果。
这是因为,任何组织的出现,都是人与人之间一定责任关系的合成,而责任关系是道德的应有之义。
道德规范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决定了组织中人际关系、权责关系的进化,推动了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家庭作为最古老的组织之一,它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无不打上了道德的烙印。
同样企业管理从过去的“大棒子加萝卜”到现在的有效激励,都与一定的道德标准相联系。
可见任何组织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中,守到道德的制约。
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涉及道德内容。
组织成员的角色是很多的,他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
一次组织成员纪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遵守组织规范,又要符合社会伦理。
当两个角色冲突时,组织成员就面临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协调问题。
这正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道德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个人的本能需要,还要受到社会伦理标准的制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自由、权利、荣耀、人格尊严。
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组织行为学从两个方向构筑起基本概念体系:(一)人的特性方面:1.个体差异。
人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共性,但世上的人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个体差异要求对待每一雇员个人能做到公平和正义决不可千篇一律。
2.完整的人。
尽管一些组织只希望雇佣一个人的头脑和技能,但他们雇用到的却只能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个功能。
某人的技艺同他的知识或背景分不开,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发挥作用的。
3.行为有因。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正常行为都有其原因。
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或者还同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有关。
就需求说,人的行为受他自己的需求的激励而不受别人认为他应该有的需求所激励。
4.人的价值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自己的价值观念做出任何决策。
(二)组织性质的描述(组织与组织特征)1.组织的涵义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特征⑴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⑵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⑶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与环境◆环境包括了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不同组织对这些要素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能适应环境。
◆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的利益相关者。
◆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
◆组织必须正视环境的变化,同时,组织也影响环境。
但一般说,组织对环境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组织与管理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是第一项管理职能,它是制定组织未来期望以及明确如何实现期望的过程。
组织行为分析问题与方法
激励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
目标设置的原则
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 Agree to:员工愿意接受并要忠诚于所确定的目标(如何提
高员工对目标的接受程度?) Realistic:现实 Time bound:时间限制 挑战性 绩效监督与反馈:监督和反馈表明对员工工作的重视,并能避免员 工 “working in the dark”,并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自我总结(反馈)
激励
公平理论
比率比较
O/Ia < O/Ib
O/Ia = O/Ib O/Ia > O/Ib
感觉
回报过低产生不公平 公平 回报过高产生不公平
O/Ia:员工A的回报/投入比 O/Ib:参照对象B的回报/投入比
激励
公平理论(J. Stacy Adams, equity theory)
感觉不公平时的员工行为
需要的多样性
激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braham 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任何人都存在五种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 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满足存在层次性,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个 需要就成为主导需要
激励推论: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进行激励时,应努力发现那些尚未满足或尚未很好满足 的需要
激励
建立员工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不要暗示员工是无能的 不要居高临下地与员工讨论工作 不要对员工的工作吹毛求疵 不要在同事面前批评员工的工作 不要贬低员工工作的重要性 对员工的恰当努力要加以肯定 邀请员工的参与 认真倾听员工对改善工作的建议 与员工分享来自同事的积极反馈 对员工成就予以正式确认
从企业道德危机领悟组织行为学道理
从企业道德危机领悟组织行为学道理从企业道德危机领悟组织行为学道理摘要:企业道德关乎企业形象与声誉,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有过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企业经营危机。
本文主要从企业道德危机入手,通过重点分析肯德基“苏丹红一号”事件,联系组织行为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看法,总结企业摆脱道德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道德困境;肯德基“苏丹红一号”事件;价值观;企业文化正文:企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但一些企业却忽视了它的作用,因而陷入道德困境,以至最后自食其果。
一、道德困境(一)定义企业道德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积淀升华形成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
本文中的企业道德主要指企业的组织道德。
而道德困境则顾名思义,即企业在追寻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没有遵守道德原则,因而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引发经营危机。
(二)企业道德重要的原因企业道德可以说是企业对集体利益的一种态度,而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事物所特有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成分。
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是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成分,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是态度形成的核心;意向成分,指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态度的重要外部表现。
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密切,价值观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系统。
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对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企业的组织道德对企业各项措施的制定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也关乎到企业在社会舆论中的声誉形象。
(三)摆脱道德困境的措施企业要建设高效团队而非群体,加强内部凝聚力建设,减少组织内部冲突,形成统一正确的价值观,正视道德问题;同时重视组织文化对其自身的导向、辐射作用等,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
下面就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体验企业是如何摆脱道德困境。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组织行为学》期末试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组织行为学争辩从三个层次生疏与分析组织的人的因素问题,它们是〔C 〕。
A 心理、行为、绩效B 心理、个体、绩效C 个体、群体、组织D 个体、群体、绩效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B )A 试验法B 调查法C 数量统计法D 案例争辩法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D 〕。
A 知觉防范B 定型效应C 首因效应D 晕轮效应4、假设职工A 认为和职工B 相比,自己酬劳偏低,但他并无怨言,依据公正理论,A 为了增加酬劳会实行以下哪种行为〔A〕。
A 增加自己的投入B 削减自己的投入C 出去兼职D使B 削减投入A 心情表达B 心情感受C 心境D 心情治理二、名词解释〔每题3 分,每题15 分〕1.组织行为学:争辩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治理人员推测、引导和把握人的行为的力量,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3.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标准,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4.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5.群体的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商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1.简述组织存在的三个必备条件。
答:〔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1.请论述组织行为学争辩中的道德问题。
答: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一样,争辩的对象本质上是人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张德部分)
行 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 组织行为学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 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 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 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
第七节 意志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一、意志的内涵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 意志 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意志品质可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
第八节 情感与行为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 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知觉、 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伴随着认识过程, 人们还会产生喜、怒、哀、惧、爱、恶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情 感。 二、情感的形态
一、态度的内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 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 二、态度的测量 主要有三种方法:调查、专业测量和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 施。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结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5、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三、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 (二)激励的三种模式 1、模式一 刺激(内外诱因) 个体需要 反馈 2、模式二 需要(愿望、动机、动力) 反馈 行为 目标 动机 行为 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
2019/11/21
沟通、 组织结构、文 化影响、组织发展
组织与环境动力
4.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 心理学
人类学
学习、动机、人格、知觉 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 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 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个体
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 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
2019/11/21
2. 组织行为
组 织 行 为 分 析 和 研 究
2019/11/21
个体: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人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知觉、
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
微
观
理
群体:小组、部门等的行为和绩效
论
(角色、规范、压力、决策、
凝聚力、冲突、竞争与合作)ຫໍສະໝຸດ 组织:整个组织的行为和绩效
宏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组织效率、 组织与环境、组织变革和发展)
2019/11/21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 一次跨学科讨论会上,“行为科学”正式形成。 20世纪 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的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人和 群体的行为。 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 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 行把这个学科称为“OB”。
2019/11/21
人力资源学派
2019/11/21
背景
•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人 际关系学派片面强调搞好关系的观点,迫切需 要修正
• 心理学界对动机、需要、群体动力等的研究也 趋于深化
•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美国成功地实现了轰动世 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员工的需要和期望正起 着深刻的变化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十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l 复习笔记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三种道德决策标准
组织行为学中有三种道德决策标准,它们分别是:
1. 功利主义标准:这种标准认为,一个决策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
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利益。
功利主义标准强调结果,认为一个决策的道德性取决于它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决策本身的道德性。
2. 义务论标准:这种标准认为,一个决策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符
合某些道德原则或规则。
义务论标准强调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认为一个决策的道德性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某些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而不仅仅是它的后果。
3. 相对论标准:这种标准认为,一个决策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符
合当地文化、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
相对论标准强调文化和个人的差异,认为一个决策的道德性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当地文化、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某些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这三种道德决策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适用性,因此在进行道德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最合适的标准。
组织行为学涉及哪些道德问题分析
精选ppt
3
•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决策 受到批评和指责。许多行为是符合功利主义标准 的,如:提高价格、出售不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 关闭工厂、大量裁员等,但这受到其它标准的挑 战。一项好的决策不能仅使用一种标准就作出判 断。
精选ppt
4
• 组织中为什么会有不道德行为?是不道德 个体还是工作环境助长了不道德的活动? 答案是二者均有!事实表明,个体的活动 是否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的个性特 点以及他所工作的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一 个人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则越少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在决策时,也更倾向于采取 道德方式的行为。
精选ppt
5
案例分析中年人的失落
• 俗话说,四十不惑,可是对A科长来说近来却是 常常有很多困惑埋在心头,不知该如何面对,自 己该各何处理。A科长今年四十又六,在这个国 营大企业里已经有二十二年的工龄了,没有大起 在落,一切按部就班。从实习生到科员再到副科 长干了十年,副科长任上六年,如今在科长任上 又是近六年了。虽然算不上企业元老,却也是将 青春奉献给了企业。A科长本以为按资历可以向 副厂长的职位作点想象,没想到上级的精神却是 要年轻化、高学历,新提拔副厂级以上干部年龄 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学历不得低于本科。
• 科室工作真的开始马马乎乎了。
• A科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厂......”没有了,经常说 “他们......”科里的小年轻则更进一步,常说“管他们怎 么怎么”,“关他们怎么怎么”。
精选ppt
8
思考题:
• 1.A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3.A科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精选ppt
10
• 2、企业的改革不是革命,改革,只是在变 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 和效果,尽可能避免损失既得利益者的利 益,否则就会阻力重重。
组织行为学(张德) 知识重点
技术技能:用专业领域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任务能力; 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理解、激励共事)有关的能力; 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环境影响之复杂性-------关联性关键的能力。 3. 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了 10 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 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 混乱驾御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4.管理者的成功中人的因素: 费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对 450 多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升速度来 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 相径庭: 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最大而社 交的贡献最小。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及其重要,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就,就必须培养管理和应对人事 因素的能力。 在管理上,通常用来表述这一研究领域的术语就是“组织行为” ,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称“为组织行为学” 。 二. 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 行为最原始的含义是指生命有机体的运动和活动。从组织的意义讨论行为的含义是把组织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 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组织行为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在组织内部,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中也包括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杂性,所以对组织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就必须分层次进行。一般我们的研究是分三个层次 进行: 组织行为三层次 个体 :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 ;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 程:知觉,归因 群体 :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 组织: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 使我们了解了组织行为的含义, 也是我们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可以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我们对上述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后,就有了组织行为学 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第二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第三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努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从个体的角度对人的行为作出微观的解释和说明。 社会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不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律,同时 也详细地对人的交往行为作出为什么和怎样发生的合理解释。 人类学:人类学通过研究社会来认识人及其活动。它通过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阐明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的形成对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了解了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内人们的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一、引言《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思政设计1. 系统思维导向在《组织行为学》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采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去分析问题。
通过引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强调个人责任感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与责任,并明确个人在组织中应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调个人责任感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3. 打造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组织行为学的核心之一是组织的公平性。
在思政设计中,我们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公平的内涵,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中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组织行为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公平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公平原则。
三、教学反思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还可以引入团队项目、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课程中的知识。
2. 强化实践环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可以通过企业访问、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组织行为的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组织行为学概述 PPT
(4)调查法
这就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相联系得方法。她主要就是了解被调 查者对某一事物得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一般采用下面三种具体得调查方法:
面谈法
电话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常用得问卷调查法有四种形式:
(a)选择法 (b)就是否法 (c)记分法 (d)等级排列法
(5)实验法
(a)实验室实验法 把实验对象得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得实验范围内进行,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得出现。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行为学形成 组织文化研究得兴起 。——组织行为学得深入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IT应用:ERP,CRM,BPR,速度,准确性;成本,创新; 网络化,竞争,变化快。 扁平化,中间层,决策集中。 员工素质:“知识工作者”,授权,灵活性,结果导向 。 经济得全球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工作安排,福利,培 训) 。
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等。
中介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她会削弱自变量对因变量得影 响,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关系更为复杂。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得发展阶段
(1)组织行为得早期研究与实践 (2)“管理运动”时期组织行为研究 (3)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得产生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案例研究法 (3)
(1)观察法
观察者以自己得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 接观察人们得行为,并通过对外得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得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做观察法。
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得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 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
按照观察情景得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 制观察法两类。
组织行为学中的道德决策研究
组织行为学中的道德决策研究道德决策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而道德决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道德决策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组织内部个体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表现,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道德水平和员工之间的道德认同。
1. 道德决策的定义和研究背景道德决策是指个体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做出的决策。
不同的行为标准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决策,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对于组织来说,员工的道德决策可能会对组织的道德形象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早期的道德决策研究多主要关注于识别道德决策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和失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道德决策的内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2. 道德决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道德决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正义取向、有利取向和利他取向。
正义取向认为道德决策应基于道德制度和规则;有利取向认为道德决策应能够影响个体自身的福利;利他取向认为道德决策应考虑他人利益。
另一方面,影响道德决策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包括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意识、结构条件、组织文化和大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正确辨识和判断能力;道德意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敏感程度和内在的道德标准;结构条件则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作任务、压力和奖惩机制等方面;组织文化则涉及到组织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最后,大环境则包括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多方面。
3. 道德决策的实践意义道德决策的研究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组织中员工的道德行为表现,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它也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道德学习和体系建设,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整体的道德水平;另外,在组织决策、人才管理等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道德决策的研究成果,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之企业道德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公司会变得过于道德吗?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推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的道德标准也随之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关于企业的道德标准为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该公司的行为我持支持的态度,做事先学做人,讲道德,讲信誉的公司,生产的商品消费者才会买的放心,用的踏实,及时是利益受损也是暂时的,品质可以决定一切,我认为,企业不是不需要道德,而是要把我好这个度,需要在一定的道德区间内去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因为如果当企业超出道德区间,在非道德区间去经营的时候,由于丧失道德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远远的大于其收益。
而如果企业变得过于道德——也就是说超过道德区间最右端的话,过于道德会让企业为此失去了更多追究合理利润的机会,因此,企业只有在一定的道德区间内营区最大的利润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和遵循社会道德的行为。
——36081212朱汇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的行为规范特别是道德一方面处于模糊和紊乱状态,另一方面一些早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标准又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导致商业主体在实践中产生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在很多企业中出现不择手段的牟利行为,如弄虚作假、行贿受贿、侵犯职工和顾客的个人权利,这些现象的大量出现,与商业主体及其成员的道德水平较差、自律能力不强有很大的关系,而这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没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只为赚钱而忽视道德问题!道德问题在社会多方面体现。
应该从学生时代树立道德观念,强化自身意识。
随着经济开放我们与国外企业有许多商业合作机会,就更应该注意商业道德。
当然我们也不能被别人欺骗。
——36081217刘志强组织行为写案例分析—公司会变得过于道德吗?细读本案例后,一,我首先认为判定道德问题只能对一件事或者说一个单体时间而言,只能说公司在某一件单体事件中存在不存在不道德的表现,而并非是总结性的给某一个公司在当遇到某一个事件中所表现的态度或做法而给公司下一个过于道德或者很不道德的定义,二,我很赞同文中“道德的主题涉及的是原则—对或错的标准。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浅析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姓名:丁素班级:营销111学号:016111118浅析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面临空前的挑战。
外部环境系统出现了变化性的增加、稳定性减弱和复杂性增加,确定性减弱的趋势,要求组织确定新的效益观和生态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必将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历史变革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挑战;新组织;人性;激励;一、问题的提出根据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A.J.Dubrin)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因而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重点是组织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的行为关系,如何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高公司的管理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激发个体的工作潜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然而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二、“新组织”的兴起带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组织如团队型组织、虚拟组织、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组织,多元化组织,无边界组织,网络组织等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相对于比较固定的传统组织结构,在新型组织结构中,网络化大大优化了信息流程,使得组织结构也越来越灵活多变,这样很有利于加快上下左右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利于组织中个体之间的沟通,还推动了组织从构筑明确性的组织边界转变为无边界管理或渗透边界管理。
这些新型组织结构形式通过企业的组织重构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正式组织结构,弱化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
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竞争激烈,必然带来劳动市场流动率的提高、临时性增加和员工忠诚的减弱等,这样就必须要通过组织学习与界线管理,保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变革和创新;在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改善其道德行为.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领导者的权威意识较之前有所淡化,员工的相对权利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是指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 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 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 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第二,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 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 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的 目标
案例分析中年人的失落
• 俗话说,四十不惑,可是对A科长来说近来却是 常常有很多困惑埋在心头,不知该如何面对,自 己该各何处理。A科长今年四十又六,在这个国 营大企业里已经有二十二年的工龄了,没有大起 在落,一切按部就班。从实习生到科员再到副科 长干了十年,副科长任上六年,如今在科长任上 又是近六年了。虽然算不上企业元老,却也是将 青春奉献给了企业。A科长本以为按资历可以向 副厂长的职位作点想象,没想到上级的精神却是 要年轻化、高学历,新提拔副厂级以上干部年龄 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学历不得低于本科。
思考题:
• 1.A科长失落了什么?A科长的年龄是不是 一个尴尬的问题? • 2.组织在机构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3.A科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分析
• 1、A失落了的,是源于一个他自己认为不可解决 的矛盾:“厂子任职需求、晋升标准和他自身现 状的一个矛盾。”失落了的,正是A感觉自己这 把老枪企业已经不需要了。 • 我们先看企业的人事晋升原则:“上级的精神却 是要年轻化、高学历,新提拔副厂级以上干部年 龄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学历不得低于本科”;A 科长的现状是:“正规本科(刚刚达标),不年 轻,年龄超过45岁”。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发 现A科长的现状,和人事晋升标准的冲突点恰恰 就在年龄上,所以A科长的年龄无论对工厂还是 对他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为何会涉及道德问题?
• 决策者,尤其是在组织中以效益为目标的决策者, 对功利主义标准感到合适。当以组织和董事会的 最大利益作为标准时,可以对很多有争议的活动 作出裁决。随着整个社会在人权和社会公正方面 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决策者的这种观点需要变 革,管理者也需要提高非功力方面的道德标准。 今天的管理者面对着强大的挑战,在使用人权和 社会公正等标准进行决策时,远不如运用功利主 义标准(如效率和效益方面的影响)那么明确。
•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决策 受到批评和指责。许多行为是符合功利主义标准 的,如:提高价格、出售不利于顾客健康的产品、 关闭工厂、大量裁员等,但这受到其它标准的挑 战。一项好的决策不能仅使用一种标准就作出判 断。
• 组织中为什么会有不道德行为?是不道德 个体还是工作环境助长了不道德的活动? 答案是二者均有!事实表明,个体的活动 是否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的个性特 点以及他所工作的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一 个人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则越少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在决策时,也更倾向于采取 道德方式的行为。
• A科长倒是正规本科毕业,倒霉就在于年龄问题。最后, 经过考察,另一位年轻的拥有硕士文凭的五年工作经验的 B同志被上级看中并得到提拔。 • A科长忿忿不平,认为自己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 A 比B同志强,凭什么被他领导? • 然而A科长没有想到的是,更倒霉的事情在后头。上级的 年轻化精神要贯彻到底,科室负责人似乎也要年轻化,A 科长甚至还听到谣言,说他的这个科长是肯定要被别人取 代了。A科长有些坐不住了,连夜去找厂长,没想到厂长 也是含含糊糊,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安心干好工作,厂 里暂时不会调整人事,即使有调整也是微调。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不就是冲我来的吗?A科长 想到自己上初中的小孩、在车间三班倒的老婆、在农村的 老母亲;想到自己经常为工作加班加点,吃了晚饭还常到 办公室里转悠;想到前几年有机会跳槽到外资企业而被自 己放弃;......A科长困惑不解,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办? • A科长开始经常不按时上班,常出去很久也不回办公室, 有时甚至不来办公室,只是打两个电话问问科里的情况。 科员向他请示工作,他总是马马乎乎就行了。 • 科室工作真的开始马马乎乎了。 • A科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厂......”没有了,经常说 “他们......”科里的小年轻则更进一步,常说“管他们怎 么怎么”,“关他们怎么怎么”。
• 2、企业的改革不是革命,改革,只是在变 动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 和效果,尽可能避免损失既得利益者的利 益,否则就会阻力重重。
• 1)定位自己: • 我不是一个人,我代表一群人,一群曾经为企业的成长付出过努力, 现在即将被企业抛弃但是还没有被抛弃,人心惶惶的一群人。所以, 他需要把他的担心和想法说出来。 • 2)积极建议: • 在领导模棱两可的时候,积极反应建议,那就是两个字:“坦诚”。 坦诚是一切沟通的基石,。 • 3)摆平心态: • 人已经活到四十多岁了,还折腾什么呢?奔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 积极的建议了企业,奔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定位了自己。想到 了企业,想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员工,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是领 导的决策,要摆平心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否则,又能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