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主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详解内容:一、前言1.1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化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
二、课程设置2.1 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包括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 课程内容该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内容,内容丰富,涵盖了化学的各个方面。
三、教学要求3.1 教学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方法该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评价体系4.1 评价指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4.2 评价方法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实验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
五、课程实施5.1 教材选用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要求,要求使用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
5.2 教师培训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总结6.1 实施效果与问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6.2 展望未来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化学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课程标准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以上是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引发对化学教育的思考和探讨。
七、课程设置的优化2020年,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指根据中国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内容和标准。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整个高中化学课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规定,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验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化学在生活、环境和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每个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将化学课程分为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三个学段。
在高一阶段,主要学习基础化学知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计量等;在高二阶段,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溶液、电化学等知识;在高三阶段,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知识。
此外,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验探究,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最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明确了教学评价的要求和方式。
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试、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总之,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全面而系统地规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同时,它还强调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相信通过正确使用这一标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内容要求】1.1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1.2 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3 化学实验认识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1.4 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5 学生必做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完成各主题的必做实验(见各个主题)。
【教学提示】1.教学策略●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 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WORD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指导和规范文件。
该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目标和相关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评价等。
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必修的,而拓展模块则是选修的。
这种设置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化学知识,并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深入学习的方向。
课程目标是指在普通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根据该标准,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思维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思维与方法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根据该标准,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践和技术应用、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教学要求是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满足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根据该标准,化学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等。
通过这些要求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考核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检验。
根据该标准,高中化学教学的考核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作业等。
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实验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高中化学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文件,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化学与生活、科技和环境的关系;(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能够设计、执行和分析实验;(3)掌握化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
2.思维方法与素养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学生应具备以下思维方法与素养:(1)培养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培养科学探究创新精神;(2)培养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科学的人文情怀;(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价值观与态度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学生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1)树立化学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珍惜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求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
三、课程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元素与周期表:介绍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构成,以及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规律;(2)化合物与化学键:介绍化合物的基本类型和化学键的形成,让学生了解分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的关系;(3)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平衡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反应过程和平衡反应的能力。
2.物质的量和组成(1)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介绍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2)溶液的浓度和反应:介绍溶液的浓度、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3)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3.化学能和化学动力学(1)热化学: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热能的转化和利用;(2)化学动力学: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培养学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的能力;(3)电化学:介绍电解和电池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和电能转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课程的总体要求1.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其在学业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使其对化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为未来专业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2.课程内容化学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大部分,其中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3.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课程的具体安排1.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化学课程主要设置为三年学习。
一年级主要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二年级主要学习化学反应、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训练和应用研究,包括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
2.课程安排化学课程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和课时安排进行学习。
具体的课程安排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化学课程的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讲授、阅读、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原理、展示实验、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课、思考和讨论来学习化学知识。
2.实验教学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验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
3.论文阅读对于一些化学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论文和文章来进行教学。
通过阅读论文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化学的了解和兴趣。
四、课程的评价方法1.日常测验化学课程的日常测验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定等方式进行。
通过日常测验可以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高中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5)(一)设计依据 (5)(二)结构 (5)(三)学分与选课 (6)1.学分设置 (6)四、课程内容 (8)(一)必修课程 (8)(二)选修Ⅰ课程 (21)(三)选修Ⅱ课程 (41)五、学业质量标准 (51)(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51)(二)学业质量水平 (51)六、实施建议 (5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55)(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61)(三)教材编写建议 (65)(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8)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71)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73)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84)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总览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实验稿)进行修订的,旨在规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标准分为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内容、实验与技能、评价和其他四个方面。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学生应当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例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等。
2.理解化学定律和理论学生应当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定律和理论,例如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化学平衡定律、物质的量和比例等。
3.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应当能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析化学实验数据,解释化学现象和应用化学原理设计实验等。
4.培养化学实验技能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5.培养科学研究精神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归纳等科学方法。
三、课程内容1.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律等基本知识。
2.化学结构和性质包括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和分子结构,化学键和晶格结构,溶液和纯净物质的性质等。
3.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化学能量变化和化学热力学等内容。
4.化学物质的变化和利用包括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化学物质的性质改变和利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5.化学与生活包括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化学制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6.化学与科学研究包括化学实验和技术方法,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四、实验与技能1.基础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基础实验技能。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附录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2.评价目标(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流程1.宏观现象【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2.微观本质【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3.问题解决【学习任务4】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案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健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11-1 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能对常见物质(包括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认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1-2 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3 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实验;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如实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初步结论。
1-4 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成、生活实际结合,能主动关心并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作的贡献;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化学品使用进行风险评估的意识,能分析化学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发生的影响,能提出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建议。
44-1 能在物质及其变化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能根据物质的类别、组成、微粒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等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角度对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和表征;能基于物质性质提出物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的建议和意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送审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6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5)三、课程结构 (7)(一)设计依据 (7)(二)结构 (8)(三)学分与选课 (9)1.学分设置 (9)四、课程内容 (11)(一)必修课程 (11)(二)选修Ⅰ课程 (31)(三)选修Ⅱ课程 (64)五、学业质量标准 (80)(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80)(二)学业质量水平 (80)六、实施建议 (87)(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87)(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98)(三)教材编写建议 (104)(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08)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113)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116)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130)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化学学业质量要求的基木途径;化学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
教师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制订化学教学目标(1)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是从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揭示,是学生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综合表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分别是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是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是对化学科学价值取向的刻画,是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表现。
(2)科学制订化学教学目标应统筹规划化学教学目标。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发展水平、高中化学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学段、模块或主题、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例如,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思维方式的具休表现形式。
对于这一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必修阶段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要求认识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根据元素“位”“构”的特点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性质;在选择性必修课程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的学习中,要求能根据化学键的特点,解释和预测化合物的性质;在选择性必修课程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学习中,要求能解释和说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中,要求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点解释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普通高中送审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6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5)(一)设计依据 (5)(二)结构 (5)(三)学分与选课 (6)1.............................................................................................................. 学分设置.. (6)四、课程内容 (8)(一)必修课程 (8)(二)选修Ⅰ课程 (21)(三)选修Ⅱ课程 (41)五、学业质量标准 (51)(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51)(二)学业质量水平 (51)六、实施建议 (5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55)(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61)(三)教材编写建议 (65)(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8)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71)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73)附录C:学生必做实验索引 (84)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模块2 物质 结构与性质
模块3 有机 化学基础
系列1
• 实验化学
系列2
• 化学与社会
系列3
• 发展中的化 学科学
五、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 是什么?
是学生在完成本 科课程学习后的 学业成就表现!
共划分为4个 层次!
六、实施建议
• 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制定化学教学目标; • 把握学业质量标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 • 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 • 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 • 增进化学学课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4. 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 能较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课程结构
•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设计必修、 选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 借鉴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反映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设计课程 组织形式
• 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及核心素养内涵,确定课程主题、模块和系列
七、附录
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2 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 平衡思想
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
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1.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符号表示物质及其变化;形成“结 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 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全面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能 预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 提出假设,分析推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五、学业质量 六、实施建议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 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 • 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 • 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任务1.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掌握常见的化学知识和理论。
2.培养学生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一、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原理2.化学实验技术与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技术(2)化学实验方法3.化学应用(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3)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二、教学步骤1.理论教学(1)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讲解化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介绍化学在生活、工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2.实践教学(1)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参观化学工厂、化工园区等,了解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3.综合实验(1)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研究或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视频教学通过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化学反应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参观化工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五、学业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格观念的综合程序等进行划分的。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一共有4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表2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一1-1依据一定的任务需求,比较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知道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对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够判断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了解规避风险的方法,对于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
1-2针对典型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计算,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利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能编写简单程序用以解决问题;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简单的信息系统,知道计算机、智能终端与软件的作用,了解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以及网络接入方式、带宽等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因素,知道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
1-3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系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作用有一定认识,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协作学习;能对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与工具进行初步评估;针对特定的问题,能运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健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水平质量描述
1
1-1 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能对常见物质(包括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能认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
1-2 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说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转化,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3 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实验;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如实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初步结论。
1-4 具有安全意识,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成、生活实际结合,能主动关心并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作的贡献;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化学品使用进行风险评估的意识,能分析化学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发生的影响,能提出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建议。
4
4-1 能在物质及其变化的情境中,依据需要选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推断;能根据物质的类别、组成、微粒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等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角度对物质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和表征;能基于物质性质提出物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的建议和意见。
4-2 能从调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反应的条件,提出有效控制反应条件的措施;能选择简明、合理的表征方式描述和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能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预测物质转化的产物,确定检验所做预测的证据;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能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无机化合物制备和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能分析评估物质转化过程对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4-3 能列举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实验方法,能根据仪器分析的数据和图表推测简单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能在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实验探究课题,能设计有关物质转化、分离提纯、性质应用等的综合实验方案;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个,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描述实验证据并据此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探究的设想。
4-4 能说明化学科学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材料合成、环境保护、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推广应用和化学品使用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分析某些化学产品生产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或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案。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