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定律集合

规律定律集合
规律定律集合

生活实用法则集合

对“法则”一词的首次接触是我在接受高级中等教育时学《物理学》电磁学的“楞次定律”、“右手(抑或…左手??我记不太准了)螺旋法则”时知道的,那时的我正处在“烦恼的维特”的年龄段,对于《数学》和《物理学》里的那些“定理”、“定义”、“定律”再加上“法则”我都笼统地理解为“真理”,及至我接受高等教育时不仅又频繁地接触到“法则”而且还有诸如“规则”、“规律”、“效应”、“理论”等,真是越学越糊涂且时至今日依然糊涂,仅限于在此意义中与其说是我们的语言文字的博大深厚莫如说是概念的模糊混淆。从童年读闲书时开始我对我能看到过的当时乃至现在也很难说是准确理解的“黄金分割律”、“0.618 法”“二八律”、“马太效应”等说法我都好奇地记了下来,在经过这几十年间的“厚积”居然记了近百条的基础上再借助网络的便利按照我目前的水平进行了一番选择和加工而罗列出了以下诸多条目陆续发出,特供诸博友使用并匡正之:

壹,零和游戏定律源于美国博弈论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n)的“博弈论”中: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赢一输,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如果我们把赢者计为1分、输者计为-1分那么两人的得分之和就是1+(-1)=0。游戏者有输有赢其总成绩是没有亏和盈的永远是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各方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者的喜悦后面往往隐藏着败者的辛酸和苦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因此,不应该把目光一直盯在你的竞争对手上而花太多时间去抢他的资源,应该遵循游戏规则真诚合作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更多的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外来资源增加包括自己的财富在内的社会财富。

贰,奥卡姆剃刀定律是英国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正如爱因斯坦说的“事情应该越简单越好而不只是比较简单。”事物总是向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因而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只是其中通常隐含于复杂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忙忙碌碌地工作往往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

叁,帕金森定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o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后在他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个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但是会丧失他的许多权力,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但是这个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低的人当助手——只有这条路最适宜于他。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上行下效地分别再为自己找两个水平比自己低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的机构和人员都会像金字塔一样自上而下不断增多、不断膨胀,每个机构、每个人都日理万机然而效率却越来越低。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肆,爱情定律在双方都认定对方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的合适的人”之后爱情

与自由就呈反比关系了,当自由少的不能再少的时候女人就说因为爱所以我没有错而男人则说因为爱所以我错了,以后就是法国哲学家勒内·基拉尔(René Girard)说的那样——爱情不是欲望的产物而是第三者的结果了。

伍,蘑菇管理定律是来自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的创意,是由于当时许多人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所以年轻的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这也是许多组织像对待蘑菇那样对新人的一种管理方法:置其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很多人在当初一开始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应该说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新人很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使他们更加接近现实更加实际地看待问题。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在刚开始的时候无论你多么优秀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象蚕茧是羽化前的必经之路。所以,如何沉着地有效地走过这一段以从中尽可能地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值得信赖的

个人形象是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和经受的考验。

陆,巴莱多定律(又称二八律)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又译帕

累托Paredo)提出的下述大约的比率:“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的20%,其余的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即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如我们常说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用平面几何

表述为以同一长度分别作边长和直径画正方形和圆形,前者的面积比后者大1-π/4≈20% ,

正方形的面积少20%就是圆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多20%就是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我们在解决处理具体事物时应随时衡量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而分析出有哪些是最有效果的。

柒,木桶定律(又称短板效应)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长并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短于其它的木板或者下面有洞那么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因此,在一个良莠不齐的组织里往往是劣的部分决定了组织的整体水平,为提高组织的整体水平我们首先必须要做的不是改进组织里最强的部分或整体而应该是最薄弱的部分特别是个别薄弱的点。

捌,酒与污水定律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一个有趣的定律: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仍然是一桶污水,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里还是一桶污水。因此,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里盛的是酒还是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污水。中国的谚语“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道理与此相同。

玖,250人定律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Joe Girard)在历经商战总结提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有250名相互影响的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 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

拾,150人定律人类学家罗宾·丹巴(Robin Dambu)研究了二十一种不同形态的原始社会村落后发现每个村落的人大约都在150 名左右,他进而又发现现在的我们依然没有脱离这个概念——罗宾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份与其经常交往的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各自的名单上的人数也是大约都在150名左右。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每一人身后大致有150名经常交往的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1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150 个人。如:在求职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时应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快速积累人脉资源以扩大人脉关系网。

壹壹、马太效应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于1968年概括出了一种“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

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的。”他根据《新约全书·马太福音(二十五章)》里的这个寓言把这一现象定名为“马太效应”:主人远行出国前分别按各人才干高低分别依次交给三个仆人五千、两千、一千银子,主人回来后三个仆人都带着银子依次向主人汇报:领五千的仆人用以做生意又赚了五千合计是一万,领两千的仆人也是用以做生意又赚了两千合计是四千,领一千的仆人把银子埋在地里后来挖出来还是一千。主人赏前两个仆人享受主人的快乐,把最后一个仆人的一千银子夺了过来给了第一个仆人后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这一效应最明显的情况如:朋友多的人会因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而朋友少的人总是只有那为数不多的朋友。这一明显的不合理、不公平的作法却起着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巨大作用。

壹贰、黄金分割律由2500年前的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把一条长为1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该部分之比。我们可用两种数学方法求解:

Ⅰ据题意列方程组①a/(a+b)=b/a②a+b=1,得:a=(√5-1)/2=(2.2361-1)/2=0.618,b=0.382 Ⅱ用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发明的无限递增的斐波那契数列0,1,1,2,3,5,

8,13,21……(这个通项公式为a n=a n-1+a n-2的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它隐含在“杨辉三

角”中),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将逼近0.6180339887…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尺寸的造型等十分合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律。通过简单的数学算式和几何图形等我们可以发现0.618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1?0.618≈1+0.618;1-0.618≈0.618×0.618;在五角星中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也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对人体解剖很有研究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发现人体存在着人赖以生存的五个要害处脐、喉、膝、肘、鼻都处于黄金分割点上即人的肚脐位于身长的0.618处、咽喉位于肚脐与头顶长度的0.618处、肘关节位于肩关节与指头长度的0.618处、鼻子位于头顶与下巴长度的0.618处;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

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如黄金分割律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希腊雅典的帕撒神农庙以及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的脸、《最后的晚餐》等都应用了该比例布局;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采用0.618;舞台上的报幕员以站在舞台长度的0.618处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在植物界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的0.618法即优选法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和合适的工艺条件。

壹叁、丛林法则在种类繁多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两大类动物:一类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一类是处于食物链中间的食草动物。这两种动物显然是食肉动物过得较为舒适,如狮子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睡觉休息,用于捕猎的时间很少,因为肉类的营养丰富热量高吃一顿能顶好几天。而那些食草动物特别是那些体型大一些的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则是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它们辛辛苦苦吃了半天好不容易长了一点肉稍有不慎就成了狮子等食肉动物的盘中餐了。这是丛林法则中最基本的一点“弱肉强食”。但在食肉动物之间还有“划分势力范围”的规则,他们为争夺势力范围、消灭潜在的对手、提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进而获得优先进食权也会发生争斗,但这种争斗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除非鬣狗对它产生了重大威胁以外狮子再强壮也不会去主动攻击鬣狗,因为鬣狗也有利齿有自卫的能力,如果狮子为了一顿午饭而冒受伤的危险这成本就太高了。我们和丛林中的动物一样,强弱位置不可能永远不变,你只有抓住一切机会磨练意志、提高本领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壹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

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多米诺骨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牌九”,于18世纪流传到意大利后人们利用牌九上面的点数来做一些拼图游戏,后来一个意大利人好奇地把骨牌竖起来玩而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用木、骨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而依次倒下。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积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后轻轻推倒第一张就必然逐步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

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依次递增的确令人瞠目。

壹伍、苛希纳定律由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研究发现后提出: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类似的说法有出自《隋书·杨尚希传》中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故事:“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近期的一则统计资料说一个官吏,在汉代管理约八千人、在唐代管理约四千人、元代管理约二千六百人、清代管理约九百人,而我们现在的一个干部却仅仅管理约三十人。这些统计数字的可靠性也许值得商榷但官冗之患确实日见其甚了。

壹陆、破窗理论1982年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学家乔治·L.凯琳(George L. Kelling)提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其角度不同但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壹柒、彼得原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通过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提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上司都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造成了雇员总是趋向于由称职的位置晋升到高一层次的不称职的位置。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拔为校长后就很难说是一位称职的校长,如此的提拔使被提拔者不仅不再能够发挥他的作用反而阻止了能够发挥作用的他人的发挥其作用的机遇。

壹捌、刺猬-豪猪法则两只困倦的刺蝟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而使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又不得不离开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而豪猪则比刺猬聪明得多,他们能很准确地保持着一个在避免寒冷和伤害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让自己受伤又不会伤害别人同时大家都能借助他人的体温取到温暖。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学习的是豪猪而不是刺猬,与下属保持适当的关系,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下属而彼此不分。

壹玖、热炉法则当你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该法则向我们形象地阐述了执行纪律时惩处的原则:预防性——火炉火红时不用手去摸也知道它是会灼伤人的,必然性——每当你碰到火红的火炉肯定会被灼伤,即时性——当你碰到火红的火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公平性——不管谁碰到火红的火炉都会被灼伤,有效性——不管在任何时候碰到火红的火炉都会被灼伤。

贰零、21天效应行为心理学认为: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在21天里重复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我国成功学专家、著名的职业成功训练师易发久研究发现: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已无需意识控制。

贰壹、华盛顿合作定律你认真观察一番螃蟹就会发现:在筐子里面放上一群刚逮来的野生螃蟹不必给它们盖上盖子,不用担心螃蟹爬出来。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这个小例子证明了“华盛顿合作定律”: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会认真做事也有极少数的情况下的敷衍了事,而两个人就互相推诿,三个人则一事无成。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特别复杂,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01 那么十个人合作的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这与力学的力的合成一样:同向推动自然事半功倍,相向推动则一事无成。中国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说法与此相同。对一个组织来说,进行详细的职务设计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遏制“华盛顿现象”的发生。

贰贰、邦尼人力定律假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可以挖一个洞,但六十个人在一秒钟内却办不到。一般而言人数与效率呈反比。正如中国民间的同样说法“鸡多了少下蛋、人多了乱捣蛋”。该法则与“华盛顿合作定律”有些类似故大都把这两个法则合为一起,笔者认为“华律”是主要基于合作者的责任心来定义的,而这个“邦律”则是指团队的组织状态问题。

贰叁、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反映出人们的这样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的可能性小即使成功了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贰肆、手表定理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

时就无所适从地确定准确的时间。因此,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我们要做的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并校准它以此作为你的标准而按它的指引行事:“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

贰伍、牛蛙效应把一只牛蛙放在开水锅里它就会立马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再慢慢加热它不再跳出来:起初牛蛙出于懒惰而不想跳出来,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的时候它想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力气了。

贰陆、羊群效应(又称复制原则)一群羊是一个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的散乱组织,如果有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就在那里独自恬然地吃着新鲜的青草,后来所有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去大家都在争吃那里的青草而不再去寻找更为肥沃的绿草地,甚至全然不顾不远处的虎视眈眈的狼。

贰柒、最高气温效应每天最热的时候总是在下午2 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我们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只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而已。

贰捌、三明治效应是指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这种现象如同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受批评者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贰玖、金钱驱动定律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言不由衷的说法:“我这人对钱看得很轻,看重的是朋友交情”“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原则问题”,这种说法是有意地掩盖了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标志这种令人兴奋甚至疯狂的本质作用。致富对利欲熏心的人来说其实质是囤积和炫耀、是获得超过需要的需要而不是起源于生物学上的需要,金钱的驱动力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实力的真正体现。历史上和现在乃至以后,人类为金钱而互相的伤害大大地超过其它任何原因。

叁零、调节互补法则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种群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是自我灭亡的。在人类群体中各人有各自的性格、习惯特点和各自的利益,对此,人类只有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共同存在才能进而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叁壹、戈森第一定律(又称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由法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H. Gossen)提出: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其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自变量值的增加因变量的值在不断减小。例如:一.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递减的现象,即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二.饥饿的人吃馒头时,第一个馒头效用最大、第二个馒头效用次之,依次递减,如果第三个馒头刚好吃饱了第四个馒头就是负效用了,即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

叁贰、戈森第二定律(又称边际效用相等规律、边际效用均等定律、享乐均等定律)提出者同上。是指在物品供给有限和人的欲望无限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从而使各类被享用的物品的边际效用均等,此时的人能获得一定量收入下的最大总和的享乐。比如如果有几种可供选择的享乐物品并且消费它们所得的享乐个量是不同的,为了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最有利的享乐方法是在它们之间依次消费享乐个量最大的那一个直到各种欲望满足个量相等时为止。

叁叁、墨菲定律由美国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上尉于1949年在一个实验后提出: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容易犯错误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末发达事故都会发生。如:你爱上的人你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叁肆、史密斯原则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提出: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竞争使人进步最快而合作让人得到最多,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益。

叁伍、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芝加哥一家名叫霍桑工厂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美国的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尽管刺激因素确实能够将生产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但

是任何刺激因素(如薪金)总有效用饱和的时候因而都不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不能够完全指望霍桑效应提高生产效率,还应该辅以如工作再设计、工作扩大以及培育学习型组织等等。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注重努力营造良好气氛、切忌堵塞言路,畅通宣泄渠道使得群众得以“减压”和“出气”。

叁陆、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或他人对自己所

预期的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例如学生甲成绩比学生乙好仅仅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甲的预期如此。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的一位喜欢独居、擅长雕刻的国王,他天天与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的理想中的美女像相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都放在了这个雕像身上,后来雕像被他的爱和痴情所感动而变成了一位真实的少女从架子上走下,皮格马利翁娶了少女为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I)曾从一所学校的学生名单中随意抽取几个学生名子提供给校方一份学生名单,说他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罗森塔尔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而取得了好成绩。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叁柒、安慰剂效应最初是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现象: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

处理后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其原因仅仅是由于病人相信这种药能够发挥作用。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或崇拜的病人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而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

叁捌、叶-杜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R.M Yerkes)与杜德逊(J.D 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法则。他们认为因为动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作业表现具有促动功能,而其促动功能之大小将因工作难度与压力高低而异。在简单易为的工作情景下,较高的心理压力之下将产生较佳的成绩:在复杂困难的情绪扰乱认知性的心理活动时,凡是复杂困难的工作,在工作程序上必定含有多种因素的交互配合的关系,如果心理压力过高、思考稍有疏忽就难免忙中出错。简单工作多属重复性

的活动,此种活动日久便会形成自动化的连锁功能,至此地步不须认知思考,若有心理压力存在不但不致影响自动化功能的进步反而有可能使自动化的速度提升。

叁玖、亨利效应:被接受虚假的信息或其他刺激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或积极的态度,从而在反应上表现出异乎平常的正面效果。它源于亨利自身的一个故事:在他30岁生日的这天傍晚,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身材矮小、长相不漂亮、带有浓重乡土口音的青年移民亨利站在河边发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说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躯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指挥着千军万马他顿感自己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他竟然成了某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肆拾、蝴蝶效应是指这样一种非线性的混沌现象: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他改“海鸥”为更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因而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在社会学界来说,对一个哪怕是微小的坏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对一个即便是微小的好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相信做投资的人肯定都听说过二八定律

相信做投资的人肯定都听说过二八定律,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也叫做巴莱多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统称为二八法则. 现货市场中有80%的投资者只想着怎么赚钱,仅有20%的投资者考虑到赔钱时的应变策略。但结果是只有那20%投资者能长期盈利,而80%投资者却常常赔钱 20%赚钱的人掌握了市场中80%正确的有价值信息,而80%赔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心收集资讯,只是草率地通过小量媒体掌握20%的信息。 当80%人看好看涨时,价格已接近短期头部,当80%人看空时,价格已接近短期底部。只有20%的人可以做到在顶部时空,在底部时多,80%人是在价格处于半山腰时买卖的。

市场的80%佣金是来自于20%短线客的交易,投资者的80%收益却来自于20%的交易次数。因此,除非有娴熟的短线投资技巧,否则不要去贸然参与短线交易。 成功的投资者用80%时间学习研究,用20%时间实际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用80%时间实盘操作,用20%时间后悔。 价格80%的时间内是震荡整理,仅在20%的时间内是处于单边行情。成功的投资者用20%时间参与单边行情,用80%时间休息,失败的投资者用80%时间参与震荡整理行情,用20%时间休息 寄语: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 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管理学定律

管理学定律 管理定律A L续 安慰剂效应卢维斯定理 阿尔巴德定理蓝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蓝斯登原则 阿尔布莱特法则垃圾桶理论 阿姆斯特朗法则蓝柏格定理 阿什法则雷鲍夫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懒蚂蚁效应 阿罗的不可能 定理牢骚效应 艾德华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则拉图尔定律 阿伦森效应鲁尼恩定律 暗示效应拉锯效应 安泰效应M 氨基酸组合效应木桶原理 B 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马太效应 贝尔效应名片效应 保龄球效应米格—25效应布里特定理马蝇效应 比伦定律末位淘汰法则 柏林定律麦克莱兰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标置换效应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则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应美即好效应 波特定律马斯洛理论 布利斯定理曼狄诺定律 波特法则冒进现象 布朗定律毛毛虫效应 伯恩斯定律摩尔定律 布利斯原则木桶歪论 名人效应 拜伦法则N 冰淇淋哲学鲶鱼效应 比林定律南风法则 邦尼人力定律尼伦伯格原则

玻璃天花板效应凝聚效应巴纳姆效应纳尔逊原则 半途效应希尔十七项 成功原则 贝尔纳效应鸟笼效应 贝勃规律O 边际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菠菜法则奥格威法则 标签效应奥狄思法则 杯子理论奥美原则 弼马瘟效应欧弗斯托原则搬铁块试验P C 螃蟹效应 长尾理论帕累托法则 刺猬法则帕金森定律 长鞭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磁石法则破窗效应 磁力法则皮尔斯定律 蔡戈尼效应皮京顿定理 从众效应皮尔·卡丹定理权威效应披头士法则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攀比效应

超限效应Q 全球化链条定律群体压力 传染效应乔布斯法则 参与定律犬獒效应 成事定理青蛙法则 拆屋效应乔治定理 出丑效应秋尾法则 D 强手法则 多米诺骨牌效应齐加尼克效应达维多定律情绪效应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则热炉法则 大荣法则柔性管理法则 杜利奥定理儒佛尔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灯塔效应|锐化效应 达维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强鼎立法则 杜嘉法则手表定律 杜邦定律水坝式经营法 登门槛效应首因效应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题教学内容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 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七二法则双十定律

七二法则双十定律 理财中最重要的数字是多少呢?几乎所有的理财专家都会告诉我们,不是100%,而是“72”——也就是“七二法则”,一个与复利息息相关的法则。 中国保险报2月4日讯我们都知道,人生中很多事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理财也是如此,因为理财没有标准答案,其实是一种经验累积,投资理财中的常胜将军靠的往往是“反省与总结”式的智慧结晶。 那么,你是否又曾了解,在人一生不断地理财过程中,有一些数字是你必须了解,不能不烂熟于心的。 复利的魔力——“七二法则” 我们要明白,理财最大的奥妙在于何处,那就是利用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复利”投资的奥妙。“数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形容复利。复利听起来复杂,说穿了就是:除了用本金赚利息,累积的利息也可以再用来赚利息。 关于复利,美国早期的总统富兰克林还有一则轶事。1791年,富兰克林过世时,捐赠给波士顿和费城这两个他最喜爱的城市各5,000美元。这项捐赠规定了提领日,提领日是捐款后的100年和200年:100年后,两个城市分别可以提50万美元,用于公共计划;200年后,才可以提领余额。1991年,200年期满时,两个城市分别得到将近2,000万美元。 富兰克林以这个与众不同的方式,向我们显示了复利的神奇力量。富兰克林喜欢这样描述复利的好处:“钱赚的钱,会赚钱。” 而理财中最重要的数字又是多少呢?几乎所有的理财专家都会告诉我们,不是100%,而是“72”——也就是“七二法则”,一个与复利息息相关的法则。 所谓“七二法则”,就是一笔投资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的商数。例如你投资30万元在一只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约需6年(72除以年报酬率,亦即以72除以12)本金就可以增值一倍,变成60万元;如果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为8%,则本金翻番需要9年时间。 掌握了这其中的奥妙,就能够帮助你快速计算出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收益率关系,非常有利于你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比如你现在有一笔10万元的初始投资资金,希望给12年后大学的女儿用作大学教育基金,同时考虑各种因素,估算出女儿的大学教育金到时候一共需要20万元。那么为了顺利实现这个目标,你应该选择长期年均收益率在6%左右的投资工具,比如平衡型基金。 再拿比较保守的国债投资者来说,年收益水平为3%。那么用72除以3得24,就可推算出投资国债要经过24年收益才能翻番。 当然,想要利用复利效应让你快速累积财富,前提就是要尽早开始储蓄或投资,让复利成为你的朋友。否则,你和别人财富累积速度的差距会越来越远。 高风险产品投资比重=100-年龄 曾有人说过,家庭理财的综合收益率,90%决定于你如何进行投资资产配置。 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就可以让你离自己的理财目标更进一步。

企业管理十大定律

1、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2、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这条首领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 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记住经常使用,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3、沟通

人生定律大全

人生定律大全 人生定律大全 一、31 个生活中的定律 1、巴莱多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也叫二八法则)。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 2、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越怕出事,越会出事。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3、约拿情结:渴望成长却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畏惧心理拿情 结”( Jonah complex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 4、刺猬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5.青蛙效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6、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 《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金融学第六章托宾两基金分离定理

金融理论中的三个分离定理 (2009-09-02 01:19:35) 转载▼

标签:财经分类:经济学咖啡——先天下之忧 最近读文献,发现金融货币理论中有三个非常著名的分离定理(seperation theorem),不应该混淆。 第一个是费雪的分离定理,意思是指在完全的金融市场中,生产技术的时间次序和个人的时间偏好无关。这样,企业家可以独立的按照生产技术的时间约束来进行生产,而不用顾及消费问题,因为有完美的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借贷。 第二个是托宾的分离定理,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个人风险偏好无关。这样基金经理就不用顾及客户的风险偏好特点,只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即可(风险既定下收益最大)。 第三个是,法玛的分离定理(两基金分离),风险投资组合的数量和构成与货币(无风险资产)无关。这体现了法玛的“新货币经济学”思想——在经济体系中,货币是不重要的,物物交换的瓦尔拉斯世界可以在金融市场中实现。 这三个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费雪定理告诉了人们金融市场是重要的;托宾分离告诉基金经理不要在乎客户的个人差异;法玛分离定理告诉人们货币对风险投资组合本身没有影响,并且任意投资组合都可以用一个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表述: ?在均方效率曲线上任意两点的线性组合,都是具有均方效率的有效组合。 ?或:有效组合边界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代表两个不同的有效投资组合,而其他任意点均可由该两点线性组合生成 ? 几何含义:过两点生成一条双曲线。 ?定理的前提:两基金(有效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是不同的,即两基金分离。 ?金融含义:若有两家基金都投资于风险资产,且经营良好(即达到有效边界),则按一定比例投资于该两基金,可达到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同样结果。这就方便了投资者的选择。 ?CAL、CML实际上是在有风险资产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组合之间又进行了一次两基金分离。此时投资者仅需确定一个有风险组合,即可达到各种风险收益水准的组合。 资本配置更加方便。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也就是说,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如根据运算定律来证明运算的其他性质,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证明运算法则的正确性,等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课件 教学课时:1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1.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2.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板书:a+b=b+a 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备课 四2 廖晓萍 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连减中的简便计算;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括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总共也就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特点 (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支持。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理解定律内涵。 (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本单元在编排中,则有意识地改变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定律与效应

生活中的各种定律 墨菲定律 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羊群效应 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水桶定律 若个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 不值得定律 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要富有激情与动力;若现实所迫,不能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业,也不要消极对待或者直接放弃,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再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手表定理 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标准,自己才能成功。 80/20法则 一些关键的小的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劳。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华盛顿合作规律 团队一定要有合适的团队协助方式。而作为一名团队成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分工合作,共同取得成果。 酒与污水定律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减法哲学 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快乐,减出幸福! 奥卡姆剃刀定律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破窗理论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行动起来! 贝勃定律 理性的分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蝴蝶效应 防微杜渐,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马太效应 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晕轮效应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素养、统御、沟通、协调、指导、组织、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的经典理论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人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500+(407+0)= 3)42+(91+158+109)= 5)(246+387+154)+13= 7)255+(79+45)= 9)219+175+181+225= 11)(404+195+96)+305= 13)(106+45+94)+155= 15)25+(251+275+49)= 17)(83+33+17)+67= 19)41+(33+59)= 21)1000+499= 23)63+(82+137)+118= 25)76+(44+124)+156= 27)108+215+292+185= 29)108+(221+192+79)= 31) 56+(143+144)= 33)(198+252+102)+48= 35)434+238+66= 37)82+(78+218+222)= 39)254+(144+246+356)= 41)62+219+238+81= 2)386+382+114= 4)(87+103+113)+97= 6)49+(71+151+129)= 8)(169+39+131)+261= 10)14+498+486= 12)793+393= 14)433+(477+67)+23= 16)51+(5+49)= 18)196+97= 20)290+171+210+329= 22)226+(166+74)= 24)354+479+146= 26)270+(96+230+404)= 28)(89+89)+(11+11)= 30)257+60+143+340= 32) (259+349+141)+51= 34)80+(43+20+57)= 36)92+(34+108)+166= 38)(54+150)+(146+50)= 40)176+(236+124)+64= 42)(6+66+94)+3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幂次定律的创新法则—读《从0到1》

幂次定律的创新法则—读《从0到1》 美国硅谷著名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于2014年出版了风靡全球的创业教程《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于1998年创办PayPal并担任CEO,2004年投资Facebook并担任董事,后联合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先后向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几家出色的科技公司投入天使期资金。 在《从0到1》一书中,彼得·蒂尔提出了一个观点,传统行业中创业者的生存法则就是从对手口中夺食,抢占市场份额,在有限市场的红海中激烈竞争,但最终仍不免遭遇利润下滑甚至破产的命运,这就是“从1到n”的宿命;相比而言,“从0到1”更应被创业者推崇,从无到有创造新的价值,开辟并垄断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将蛋糕不断做大,持续获得丰厚的利润。“从0到1”的创新企业所获得的垄断地位并非依靠行政手段,而是解决了独一无二的问题,创造了独特的价值,相对而言,失败的企业则多数是在竞争中惨遭淘汰。 由于企业的当前的价值是由未来创造的利润总和的折现,因此可以创造大量现金流的垄断企业理应获得高估值,但中石化这样的依靠行政权力垄断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估值,相比之下,获得垄断地位的创新企业,高估值主要来自于专利技术、网络效应等带来的未来利润指数级别的增长。专利技术是企业最实质性的优势,意味着企业某个产品相对于市场上的可替代品做到10倍以上的改进,这就要求企业从一个小市场切入并持续专注研发,通过“破坏性创新”获得快速增

长并垄断市场,这里就涉及一个众人不易察觉的法则—幂次定律。 在统计学家看来,世间万物服从于钟形曲线,也就是高斯分布,即大部分观察值集中于平均值附近,越远离平均值,偏离的可能性就呈现指数化下降。从企业盈利增长的角度来看,如果服从高斯分布,就意味着从初创期开始,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应该在行业平均值附近,即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也不过是小概率事件,下一年度不大可能继续出现。然而现实的世界中,创新企业的增长率并不服从于“钟形曲线”,而是服从于幂次定律,一个高增长率之后紧接着一个更高增长率,也即高斯分布下的小概率事件一再发生。从企业的规模和盈利的角度来看,创新企业也服从幂次定律—或者说是80/20定律,即占行业20%规模的企业创造了行业80%的盈利(现实社会中甚至可能达到99/1)。彼得·蒂尔管理的Founders Fund的投资组合里,Facebook带来的回报比其他所有公司加起来还要多。 是统计学家错了吗?实际上未必。高斯分布具备理论基础,而幂次定律又符合现实情况,唯一的解释在于时间尺度的概念。以年度作为时间尺度进行衡量,企业的成长速度呈现指数级,但是以10年或者100年作为时间尺度时,企业的成长更接近钟形曲线。也就是说,创新性的企业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创造了惊人的增长或者市场份额,但是从长期来看,最终将趋向于高斯分布。这或许和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摩尔定律在人类社会的缩影,就如同《人类简史》中指出的,人类在250万年前诞生,到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到300年前的工业革命,以及100年前的电气革

经典定律、法则和效应

经典定律、法则和效应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前准备:自学卡,课件,纸条 [模块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研读文本,完成学案的第一个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示:画图、表格等形式。)(2)怎么样简便怎样算。 ①500÷25×4 ②54×99+54 ③8×(29×125) ④25×64×125 ⑤18×11÷18×11 ⑥273-(73-47)

⑦1430÷13÷11 ⑧1999+999×999 3)前测结果的反思 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直接出题给学生做个前测。面对前测统计出来的数据,真令我忧心:第一,为了凑整而凑整?学生对凑整法存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几乎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都想到利用凑整以达到简便的目的。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被学生滥用,误用,导致学生为了凑整而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第二,计算出错不在少数。 【模块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知识,自主分类】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分析 四年级组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3、简便算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

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册共八个单元,整册教材中最难教,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单元。其中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单元教学策略: 1、用好情境素材,为推导运算定律服务。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老师们要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7、28、但作为例题所呈现的有些情境过于有针对性,造成学生在这个具体情境中能推导出运算定律,而离开了情境进行纯粹的简便计算,却无从下手。最明显的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于它的灵活运用,很多学生有困难,更谈不上逆向运用了。(书36页)而乘法分配律又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所以一定要在练习中做适当的拓展。可补充如:98×101 97×6 + 97×3 + 97 2、要尊重学生差异. 不要过分强调用最优化的“统一”的简便方法,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慢慢达到最优化。因为一方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性较强,是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最简方法进行计算,而

数字理财法则大全

数字理财法则大全 1. 20/80法则。“20/80法则”认为社会上80%的效能来自于20%的活动。如:您80%的时间,只穿20%的服装;您80%的电话,来自于20%的亲友同事……如果您经营一家饭店,80%的客户是奔着那菜单中20%的特色餐点来的。故而,在家庭理财方面,对照20/80法则,我们最好把主要(80%)精力和时间放在少数(20%)高价值、高回报的活动上。 2. 72法则。“72法则”显示了时间和复利的威力。假定年收益率为r%,那么您的投资大约在72/r年后翻番。如果您的某笔投资的年收益率为9%,则每8年价值就会翻番,若年收益率提高到18%,翻番的时间会缩短到4年。您若每月进行基金定投1000元,假定年收益率10%,25年后就会积累1326834元,仅此一项就能成为百万富翁。因此,家庭理财不应该错过运用72法则的机会,因为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您,钱是怎样生钱的和怎样用钱生钱! 3. 100法则。“100法则”描述的是股市投资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度量问题。您投资股市的资金最好占全部存款的(100-年龄)%。如果您的年龄40岁,那么用于股市投资的资金应为60%,另外40%可投资低风险的银行储蓄和国债等。在投资界,100法则还可以灵活运用:如冒险型的投资者可依照年龄算出投资股票的比率基础上再加上20%,积极型的可再加10%,保守型的可减去10%,消极型的可减去20%。如果您是个40岁的积极型投资者,那么您投资股票的资金占比可提高到70%。 4. 35法则。“35法则”讲的是贷款和信用问题,即您的每月的归还贷款本息的额度,最高不要超过您的家庭收入的35%,一般以20%为宜。您不论是准备办理住房贷款,还是汽车或其它贷款,首先要考虑到和盘算好自己的还贷能力。如果每月的还本付息额度过高,超过了自己的归还能力,一是会挤占正常的开支造成您的生活质量下降,二是不能按时还款可能让您的信誉受损。 5. 1/10法则。一个现代家庭,如果连一份保险都没有,若从理财的角度来分析,那是非常不正确的和危险的。但是,购买商业保险,并非保额越高越好,也不是覆盖面越广越好;而是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需要什么险种购买什么险种,需要多大保额购就购买多大保额。专家认为,一个家庭的年保费支出一般占家庭收入年收入额的1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20%;所保保额即出险后保险公司的赔付额一般为不低于年收入的10倍为宜。 6. 20法则。“20法则”谈的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即从现在起您就要准备20倍于目前年花费额(年收入-年储蓄)的存款,留到自己退休后做日常生活开销用。当然,这笔20倍于目前生活花费的资金,并非完全由您自己筹集,它包括目前每月单位代缴的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和其它养老性质的基金等等,余下的差额就需要麻烦您从自己的“收入-支出”中每年筹集一点了。每年筹集的这一点资金,您最好也要进行投资,一来增加收入,二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7. 1、2、7法则。“1、2、7法则”的意思是,一个家庭的总收入(最好以年为时间单位来安排),10%的资金用来安排保障即购买各种商业保险,20%的资金用来投资再生财,70%的资金用来生活消费。当然,这里的“1、2、7”比例仅仅是个“指导性”建议,您完全有理由做出弹性调整,如10%—15%的用来安排保障,20%—35%的用来投资或还贷,50%—70%的用来生活消费。 8.“三一”法则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145+78+255656-164-3641+125+59+75 540+78+16013+46+55+54+87968-599 48+12-48+12656-164+36363-154-146 540+78+160363-154-146229-83+171-117 355+260+140+245645-180-245482-(182+5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368+156+344+132789-136-64363-199 355+260+140+245100+45-100+45157+99 423-76+77+76455-(155+230)865-202 505+257+43+295+400180+25-80+75567+301 383-100+17-42-58873-150+149-73+1787-(87-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25×31×4125×27×840×69×25 125×4×8×2532×16+14×32125×32 27×57+27×4328×25(6+8)×125

27×10183×9967×21+67×78+67 48×12555×25+25×45179×56-79×56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99+56125×56429+699 99×1673.8×18+6.2×18125×32×25 2.76+4.5+7.24+5.56.78+6.9-2.78256-399 78×10183×101-8367.7-15.3+20.7-4.7 36×25125×64×2588×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