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道法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全单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efa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4.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环境的细节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尚待培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环境,知道这些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生活环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环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道具和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生活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生活环境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生活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生活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知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bf0b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3.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部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课通过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对生活环境的描述,对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阐述,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保护环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等深层次的问题,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和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和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我们的生活环境。
2.新课导入:介绍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保护环境,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环保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附目录)共8课时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附目录)共8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c2d78a459eef8c75ebfb302.png)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共8课时13我爱家乡山和水14家乡物产养育我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6家乡新变化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共有四课,分别是:《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物产养育我》《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家乡新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
本课是第四单元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熟悉和亲切,但对“家乡”概念比较模糊,缺少对乡土文化的了解,更不懂得从乡土文化的建构中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白“家乡”的概念,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保护家乡名胜古迹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四、教学重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明白“家乡”的概念,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美丽富饶。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df4c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4.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家乡。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逐渐培养,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直观展示家乡的特色,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情感升华: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dc90127d3240c8447ef98.png)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的家乡在这里。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活动二:发现家乡的美。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把自己家乡动人的故事讲给自己同学听。
我要讲的家乡故事是……我搜集故事的方法是……我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三.总结: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道法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全单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道法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全单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56e9ed852458fb760b5620.png)
探究分享
想一想:是谁托起城市的脊梁?谁的正义渲染了城市的 善良?谁曾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又是谁让你热泪盈眶?
感动中国 南京江宁乞丐老人再次捐款339.01元!
他叫孙光有,23年来,他一人打5份工照顾残疾 的哥哥和智障的嫂嫂,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没有一句 怨言;他是退役武警刘成,工作期间曾先后救过10多 人的生命;他是意志坚强没有被压倒的“金刚法官” 史俊杰……
谢谢观赏!
再见!
第四单元 • 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十六课 家乡新变化
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 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 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 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 交流。
你知道这些古人吗?
探究分享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 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 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 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 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 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 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 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7817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1.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鲜活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家乡的地理、文化、环境等方面知识还不够系统,对于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等方面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家乡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以及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同时,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家乡的文化传统。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fad18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5.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课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探究我们生活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来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b1d3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5.png)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课文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家乡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教学用具:准备相关教具,如地图、图片等。
3.课外资料:搜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资料,以便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家乡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前搜集的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的资料,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环境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fd1a852d380eb63946daa.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归纳及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住在同一地方的人有共同的(家乡)。
2、家乡的田野里有好多开心的(故事)。
3、开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特产(介绍)出去。
4、家乡物产(丰富多彩),讨人(喜爱)。
5、可亲可爱的家乡人,为了家乡的建设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6、在我们身边,同样也有很多有(名气)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我要为他们点赞!7、我们小学生通过(剪贴报),把家乡的发展变化展示出来。
8、我们要(继承)传统,发扬家乡的传统特色,让它(代代相传)。
9、在我的心中,家乡是(最美)的地方。
家乡的田野里有好多(开心)的故事。
1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水养育了我们几代人呀!11、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苹果)。
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12、我国(藏族)的传统服装是藏袍。
13、我们一般调查、发现家乡物产的地方在餐桌上和(商场)里。
14、我最熟悉的身边人是(爸爸妈妈)。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很快乐。
15、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有很多,他们常常会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16、(起早贪黑)修路的叔叔伯伯们;被评为“诚信模范”的买菜叔叔,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也是可敬的人。
17、传说,从前,一位叫帕雅的傣族青年,按照凤凰的启示,终于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18、如果没有(家乡人)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我们的美好生活。
19、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没见过面的人,但他们却为我们的生活付出了辛劳,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20、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为自己家乡美好未来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
21、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少,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22、过去,人们(能吃饱)就不错了,现在人们还讲究营养搭配。
23、虽然家乡变化很快,可有些(味道)却一直没变。
24、(家乡的风味小吃)能体现家乡传统特色。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我们生活的地方 复习-人教部编版ppt(共13张)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我们生活的地方 复习-人教部编版ppt(共13张)](https://img.taocdn.com/s3/m/7e9dba6989eb172dec63b763.png)
•
7.生 活 中 个 体 的人 ,追求 “活得 丰富” 并不意 味着对 “活得 正确” 的放弃 ,仍应 体现出 对既有 规则的 尊重。
•
8.成 熟 社 会 的 成熟 公民不 必刻意 选择生 活,“ 活得丰 富”与 “活得 正确” 是自然 而然形 成的结 果。
•
9.中 国 人 对 自 然的 态度是 亲和、 “不隔 ”的, 对用具 器皿的 制作不 单是为 了控制 自然, 满足生 存所需 ,还希 望以此 表现对 自然的 敬爱, 反映自 然所给 予的启 示。
讲一讲 调查
你的发现 说说你家乡的特色
祝福
一、选择题。 1.以下内容不属于家乡美的是( A.
)。
B.
C.
答案:C
2.( )属于云南特产。
A.鲜花饼
B.馒头
C.面条
答案:A
3.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以下哪项不符合我的想法( )。
A.
B.
水更清
答案:B
C.
车更多
道路更平坦
二、判断题。
1.送快递的叔叔收了我的邮费,我不用感谢他。( )
三、填空题。 1.查一查。
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物产 家乡的歌曲
答案:邓超;瓷器;请茶歌。 解析: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来回答,答案不固定。只要符 合题意就可以。
2.我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我要为他们 ________。
答案:点赞。
解析:点赞这种心理认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 态度或认知倾向。
•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单元计划)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单元计划)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4319a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9.png)
机动(2课时)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学法
2.合作交流互学法
3.谈话法
4.讲授法、补学法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
课题
我爱家乡山和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教
学
重点
、
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自然与人文之美。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独特的乡土文化,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
难点: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在生活中懂得爱护家乡环境。体会家乡物产是家乡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课时比例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6-8课时)
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1-2课时)
第2课:家乡物产养育我(1-2课时)
第3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2课时)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活动三:画一画你的家乡
1.师:我家周围就很美。看!我把那里画下来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0ae6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学会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此外,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学会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PPT优秀课件-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复习PPT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PPT优秀课件-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复习PPT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5b7d994028915f804dc2b8.png)
解析:感谢,是一个人在获得他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给予的鼓励 或他人提供的方便、恩惠、利益,出于内心的感激之情,用言行 向对方表达谢意的行为。
2.没有农田的地方就没有物产。( )
答案:× 解析:物产包括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3.我的家乡很穷,所以我不爱我的家乡。( )
答案:×
解析:家乡是生育我们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以不爱我们的家乡。
三、填空题。 1.查一查。
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物产 家乡的歌曲
答案:邓超;瓷器;请茶歌。 解析: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来回答,答案不固定。只要符 合题意就可以。
2.我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人,我要为他们 ________。
答案:点赞。
解析:点赞这种心理认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 态度或认知倾向。
3.虽然家乡变化很快,但是有些______却一直没有变。
答案:传统。 解析: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 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四、作图。
拿起你的画笔,把我们美丽的家乡画出来吧! (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不少于十种)
谢谢
•
1.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 安全的 家庭环 境。和 谐安宁 的家庭 氛围给 他以心 理上的 安全感 与幸福 感。要 让孩子 全面发 展,和 谐家庭 至关重 要,建 立温馨 的家庭 。才能 让他们 有信心 、有兴 趣学习 。
讲一讲 调查
你的发现 说说你家乡的特色
祝福
一、选择题。 1.以下内容不属于家乡美的是( A.
)。
B.
C.
答案:C
2.( )属于云南特产。
A.鲜花饼
B.馒头
C.面条
2020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课件(附目录)
![2020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课件(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28bcc70a5e9856a57126009.png)
对,都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一、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活动设计
阅读教材P58。
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 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他们有的在夸亲戚,有的在夸自己的邻居, 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人。
分享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吧!
探究分享
你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说说你与家乡 人的故事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 法治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16 家乡新变化
13、我 爱 家 乡 山 和 水
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答:我的家乡在安徽淮北。
介绍家乡淮北的美景吧!
相山公园
东湖花海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 刘明昭, 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 中国 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 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 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 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 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 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 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 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7日 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 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 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 的贡献。
我见到过糖画, 还买过呢。
我听奶奶唱过戏, 奶奶还教过我唱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再见!
第四单元 • 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十四课 家乡物产养育我
歌曲导入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香 沂蒙(那个)果子(哎)堆满仓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道法上册 《第4单元 【全单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第四单元 • 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十三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美丽富饶。 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观,处处都有各自美丽的特色。
我们的家乡,小桥流水,池塘荷花,杨柳成行,也是一 样的美丽啊!你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
猜猜这是哪里?
活动小结
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 彩笔把它画下来。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活动设计
三、家乡的小故事
你们知道傣家竹楼的传说吗?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丽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 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 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 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玉帝 变成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 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 子。帕雅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探究分享
咱们家乡有这么多好东西,说家乡物产丰富一点也不吹牛, 我们一起来把它编成儿歌好吗?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河,万条渠, 荷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碧水荡清波。 家乡什么多?鱼多,蟹多。 千条鱼,万只蟹, 装满一箩又一箩。
探究分享
收割麦子
采摘鲜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祖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不同的环境物产不同。
探究分享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家乡能种植香蕉吗?为什么? 环境不同物产不同。
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们的生活息相息息相关。 阅读教材P56,说说家乡的物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 些好处? 小梅家靠卖家乡竹编发家致富 小华家乡的竹筒饭让他胃口大开……
探究分享
我爱我家乡的特产,不管是它的形状、滋味、 还是那一片片鲜嫩的鸭肉都全让人赞不绝口。
北京烤鸭不但我们北京人爱吃,而且全国闻 名,享誉世界。外国人一到北京都要吃一吃北京 烤鸭。难怪很多人都说到北京“不爬长城非好汉, 不吃烤鸭真遗憾。”
我家乡的特产是芝麻酥糖,它的味道是甜的, 冰冰的。吃起来没有一个人不说好吃的。说起芝 麻酥糖,我就想起在家乡第一次品尝的时候,那 味道啊……不说了,免得你们流口水。
探究分享
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我来表演家乡戏
课堂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 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探究分享
其他同学呢?你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一起来填写“家 乡物产调查表”吧!
调查地点 餐桌上 商场里
家乡物产调查表 发现的家乡物产
同学们的家乡物产真多啊!一起来向大家展示吧! 家乡物产博览会
投票评选: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特产?为什么?
活动设计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地图和以前我们认识 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懂些什么?
每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 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探究分享
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呀(wa) 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照呀(wa) 照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儿好月儿圆哪
探究分享
我来当导游
这片清澈澄明的湖水,仿佛就是其周遭那 个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的世界所捧出的纯洁的 心魂,那么安宁娴静,远离纷扰,永不干涸。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以天都峰、莲 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周围延展的连 绵不断的山脉,蜿蜒曲折,蔚为壮观。以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将各大名山 的特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 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 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活动设计
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 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
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 做领航员呢?
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女婿就叫“驸马”。故事主人公冯素 珍年少丧母,与父亲、后母生活在一起。冯素珍自小与李兆廷订婚, 但后母嫌李家太穷,将素珍另外许配给当朝尚书的儿子。“尚书”在 中国封建社会明、清两朝是政府各部门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政 府部长,可算是大官了。对后母这样的安排,冯素珍坚决不从。这时 候,李兆廷要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又苦于没有路费。为帮助李兆廷 取得功名,冯素珍偷偷把自己的私房钱送给李兆廷。这件事被素珍的 后母发现,后母勾结官府,捏造罪名,把李兆廷打入监牢。为不耽误 李兆廷的前程,冯素珍决定女扮男装,以李兆廷的名字进京考试,然 后回乡再想办法救出李兆廷。
活动设计
一、我的家乡在这里
欣赏教材P50图片。 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探究分享
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活动设计
二、发现家乡的美
阅读教材第51页。 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 景观和特色,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