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古代汉语练习教学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文学]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
一、之
“之”原是动词,当“往”、“到……去” 讲,如“将之荆……”(《贾谊论》),以后虚 化演变为代词和连词。
(一)代词“之”
分析代词从以下方面: 一是词性;如:《诗经》“之子于归”中, 指出“之”作代词。 二是指代、称代对象;如:《张释之传》 “张廷尉繇此天下称之”中,“之”指代张廷 尉。 三是在句中充当什么成份,即语法作用; 四是今译。
P331例18:“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 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以木为之 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 粘,不可取。”(《梦溪笔谈·技艺》)
“不以木为之”是和前面的“用胶泥刻字” 相对成文的。“之”字称代的是前面所说的 “字”。
又如: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 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贾谊论》)中, “之”代“王猛”。
“之”的称代作用,略同于现代汉语的 “他、她、它”,但又有区别(这是学 习“之”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代词“之”有两个主要的语法功能: 作宾浯。“之”既可作动词的宾语,也可 以作介词的宾语。如:P328①“张廷尉繇此天 下称之”(《张释之传》)、P328③“一时皆 慕与之交”(《柳子厚墓志铭》)。 作定语。如P328⑥“之子于归”(《诗·燕 燕》)。
二、通论课的内容
通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语法:分实词、虚词、句子三大部分 内容。 2、文字:包括文字的产生、流变及文字 的结构,还包括古人对于汉字结构分析的“六 书”等理论等。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形体问题。 3、词汇:包括古今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 引申及同义词的辨析、解释词义的方法等。
4、音韵: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的 历史,古代的声母、韵部等的归纳探讨推测及 通过声音解释意义等内容。其中文字、音韵、 词汇这三方面内容和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 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大体相当。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下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优秀教案
(2)多媒体展示口字旁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叶、唯、味”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口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口”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三撇儿旁边的文字,思考:三撇儿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单独写时有什么变化? 不同字的三撇儿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三撇儿的书写,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演示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5)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摩。
3.学生自主研究皿字底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评补栏
四、展示评价
小组内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
班级内展示,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皿字底的写法要点。
板书:
孟盛监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巾字底
评补栏
教学目标:
1.掌握巾字底和含此偏旁结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时、晖”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日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日”字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自主研究书法园地《摩崖》,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多媒体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08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古代汉语授课讲义对外汉语教学班次:2008基础强化班姓名:第一章语法第一节虚词(★★★:理解、掌握、运用、重点、难点、必考)一、之1、代词: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指事代词“这”: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
(这个姑娘出嫁了)2、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领有关系: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
(这样的)同一关系: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的)。
修饰关系:此五霸之伐也。
连接的是主谓关系,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之”字本意:动词“到(某地)去”:之次所旁丛祠中。
二、其1、代词代人:其妻归,告其妄代物: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2、语气词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表反问,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表示劝告、祁使、命令。
可译为“就”、“要”、“一定”等,或不译。
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
“其”字本意:箕三、是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作:“这/那”等,或将所代的对象译出来。
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
(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和这个相反)天下皆是也(这样的)作指示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四、或1、代词只能做句子主语: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2、副词作状语,表示不敢肯定。
“大概、也许、可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
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3、连词位于句首,表示所连接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
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作数句留院中。
五、莫1、代词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奏刀然,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了)2、副词作状语,表示不施行或否定某种动作行为: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表示劝阻或禁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汉字
汉 字 构 意 的 演 变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金文较多 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小篆以后的汉字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义 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会意字部件的形合与意合 形声相益构成形声字
早期古文字的构意直接、具体,甲 金文不少是靠直绘物象来构形
沫 洗 网
目
州
初 吹
客
浴
盡
益
射
小篆以后象物性淡化和部件意化 义符的意义信息可以从系统中归纳出来
第二、由于书面语与口语可以即时互相转化,在此过程 中,语音信息一时之间会变得异常强烈,加之有些抽象意 义的词因义构形又比较困难,因此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产 生了一批同音借用字,即,不再为某些词构形而借用同音 字为符号。例如:“戚”的本义是“斧子”而借作“悲慽 ”字,“舍”的本义是“房舍”,而借作“捨弃”字,“ 辟”的本意是“刑法”而借作“逃避” 、“嬖宠”字等等 。但是,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这些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 排异”作用,为时不久,它们便加上了相关的义符,分别 写作“慽”、“捨”、“避”、“嬖”等,再度义化。正 因为如此,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 。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2.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 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汉字总要最大限地在符形上增加意义信息,来坚持自己的表意 特点。 第二、表意的汉字群体对脱离意义的音化符号有“排异”作用,假借 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一种规律。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并利用声符作为 别词手段的。 第三,汉字简化一般是在不影响表意与别词的前提下进行的。汉字不 论怎么简化,都不会把应有的意义信息全部舍弃,决定简化程度的下限, 一般是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19
赤——公西赤,字子华。 能——动词。 之——代治国之事。 愿学焉——焉,代治国之事。愿意在这件 事情上学习。 宗庙之事——古人大事“唯祀与戎”(祭 祀和战争)。宗庙之事即祭祀。祭祀祖先,是 盛大的典礼。
会同——诸侯见天子曰“会”(春天相见 叫“朝”,夏天相见叫“宗”,秋天相见叫 “晋”,冬天相见叫“遇”)诸侯相见曰 “同”。也泛指朝会。 端——本指玄端、礼服。这里是名词用作 动词,穿玄端。 章甫——本指礼帽。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 戴章甫。 相——本义是盲人的引路棍,引申为辅助。 这里指司仪,即辅助朝会的人。 冉有和公西华都回答地非常谦逊,与子路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居则曰:‘不吾知也。’——居,跪坐。 平时随便的姿势。引申为待着、闲着,再引申 为未出仕。不吾知:不知道我、不了解我。在 否定句中,代词“吾”作宾语前置。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无定指代词, 表示肯定,有人。尔,你,第二人称代词。古 代的第二人称代词还有“汝(女)、若”。何 以哉:何晏集解:“何以为治”。即使用什么 办法来治理国家。以,用。何,疑问代词作宾 语前置。哉,表疑问兼感叹语气。
侍 坐
一、题解
《侍坐》是《论语· 先进篇》中的一章。 《论语》共二十篇,本无篇名,后人把每 篇皆以开始两个字命名(“子曰”不计)。 “侍坐”是后人加的题目。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学生)及再传弟 子编的。它辑录了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言行, 是一部语录体(当时口语)。它在封建时代有 相当大的影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1、《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收在《十三经注疏》中)。 2、《论语集注》:(南宋)朱熹注。 3、《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正义 以上为古注 4、《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此为今人注
二、课文分析
古代汉语(北师大精品课程)22
分析
谨——“谨”和“恭”都有“敬”义,但 不同。谨:内心的严肃。恭:外表的敬,如恭 维。 庠序——《孟子· 滕文公》:“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 之”。 教——名词,教育。 申——再三重复地。 孝悌——也作“孝弟”,指孝敬父母、尊 敬兄长的伦理道德。《论语· 里仁》:“孝悌也
分析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引进比较的 对象。 不违农时——指不在农忙时节征调劳力服 役。违:违背。农时:指春播、夏耘、秋收。 胜——胜食、食尽。如:数不胜数、不胜 枚举。 数——音cu去声,密。 罟——音gu平声,鱼网。
洿池——池塘。统言,“洿”和“池”没 有区别;析言,“洿”是小池。 斧斤——都是砍伐工具。从古文字形看, “斧”是纵刃,“斤”是横刃。 以时——按时。赵岐注:时谓草木凋零之 时。 养生丧死——“生”、“死”是动词名物 化,指生者、死者。丧:本指亡,此指送葬、安 葬。《货殖列传序》中的“奉生送死”意思相 同。 憾——怨恨。
寡人之于国也
一、《孟子》简介
《孟子》是一部专门记录孟子言行以及他 和门人、弟子、时人互相问答的书。 孟子(约公元前395—前305年),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子思 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 表人物。他生活在战国中期,比孔子晚一百多 年。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实行 王道、仁政,反对暴君,反对兼并战争。这种 主张是时代的产物。
畜——音xu去声,饲养。 无失其时——不要耽误了家畜交配繁殖的 时间。 夺——侵占、耽误。 数口之家——有几口人的家庭。 以上是关于民生,是物质方面的。孟子认 为还不够,以下他提出还要向百姓进行教育, 是精神文明方面的。
原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 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 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主讲: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 词汇
一、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中的字和词 三、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附:关于汉语词汇结构的一般知识 四、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五、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六、同义词 七、同源词
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语法、语音 就没有实体来承负。语法中心是西方的习惯,不 适合汉语。 • 母语的习得是以词汇积累的速度和质量为基准的, 语言的贫乏主要是词汇的贫乏。 • 语感的产生与人的心理词典直接相关。 • “通语法”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初级层次,增加词 汇量”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高级层次。 • 不通古汉语,无以丰富现代词汇。
连绵词
连绵词的语音结构模式 •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 “仓卒”、“流连”等。 •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 、“慌忙”等。 • 只有少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 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如“迷阳”等。
关于词汇和意义的一般知识
• 词组(短语)、合成词、单纯词(单音词、连绵词) • 语素: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走麦城”——“走狗” “(他盗之)出入”——“(与事实有)出入” “ 西南隅谓之奥” (《尔雅· 释宫》)——“奥秘”“奥妙” • 单音词、复音词(合成词、连绵词) • 构词法——语法类型(非现行语法)漆黑、油绿、雪亮、血 红(名+形——状中), 流畅、溜圆、滚烫(动+形——状 中),雷鸣、口服、笔谈(名+动——状中), 绕行、跃进、 渴望、封存(动+动——状中);语义结构:燃烧、焚烧— X焚燃;消费、花费、花消、费用 — X消用、花用 • 汉语词汇结构方式演变的三个阶段——原生、孳生、合成 • 义项、义位和词项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1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1古代汉语导言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是指1919年“四五”运动以后所形成的、汉民族通用的、口语与书面基本一致的语言。
但是,并不是1919年以前的汉语都是我们这部书里怕要教学的古代汉语。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伤口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一是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
这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前一种,我们称作文言,后一种,我们称作古白话。
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文而不包括古白话。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典章制度及史料,用文言撰写的文学作品,多到不可计数。
由于时间跨度大(上下三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言作品,其语言特点有很大差异。
最能反映文言原貌的,莫过于先秦两汉的作品,其次是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所以,我们认为,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既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
一方面,它要较系统地讲授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通过对这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它要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练习第一套1 .填空:( 1 )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商代的甲骨文、▁▁▁▁▁▁▁▁、▁▁▁▁▁▁▁▁、▁▁▁▁▁▁▁▁。
( 2 )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
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2 .简答:( 1 )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 )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 )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A .《说文》:“从,相听也。
从二人。
”《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 .《说文》:“顛,顶也。
从页,真声。
”《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
”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 .顧许慎:“顧,還视也。
从页,雇声。
”《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 .《说文》:“彫,琢文也。
从彡,周声。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 .:“習,数飞也。
从羽,从白(白即鼻)。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 .《说文》:“宵,夜也。
从宀——宀下冥也,肖声。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
G .《说文》:“術,邑中道也。
从行,术声。
”《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 .《说文》:“本,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 .《说文》:“辨,判也。
从刀,辡声。
”(许慎:“判,分也。
从刀,半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
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
3. 讨论与思考( 1 )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 2 )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汉字练习第二套1 .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 )、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A 、颖颇颠项B 、裏哀裸裳C 、栽载戴哉D 、徒造迎违( 2 )、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 、莫步末向B 、门表冠暴C 、安涉秉兼D 、而监集寇( 3 )、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 、刃日除鱼B 、象朱牧闻C 、集日信暴D 、山河旦车( 4 )、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欣斯析近B 、宝牢宇室C 、胜功勤营D 、杞采案材( 5 )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A 、雞鶏,线線B 、蚓螾,勝剩C 、俯頫,袴裤D 、软輭,时旹( 6 )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A 、嶽岳,野埜B 、淚泪,惭慙C 、岩岩,和咊D 、襍雜,渺淼( 7 )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遊游,酤沽B 、礙碍,卻却C 、傑杰,寘置D 、蚤早,哲喆( 8 )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A 、内纳B 、尉慰C 、然燃D 、泪淚( 9 )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A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B 、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C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D 、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3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发射()经历()借贷()辛丑()猎获()理发()历法()凭借()丑恶()台风()出征()饥馑()回复()干枯()楼台()征兆()饥饿()重复()树干()4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无庸,将自及。
C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E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F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G .宣子田于首山。
H .惜也,越竟乃免。
I .请曲县、繁缨以朝。
J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词汇练习第一套1 .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 1 )《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 )《许行》:“后稷教民稼穑。
”稼:穑:( 3 )《晏子春秋》:“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齐:济:( 4 )《礼记·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
”道:開:( 5 )《晋灵公不君》:“犹不改,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骤:贼:( 6 )《齐桓晋文之事》:“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莅:( 7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 8 )《鞌之战》:“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次:( 9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 10 )《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 11 )《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 12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中:( 13 )《桀纣之失天下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就:走:( 14 )《齐桓晋文之事》:“对曰:‘将以釁钟。
'”釁:《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国: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A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B .犹不改,宣子骤谏。
C .仲尼闻之,曰:“惜也。
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D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E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F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G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H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I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J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3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指出它在本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 1 )、子倍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倍:( 2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比:( 3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三日不食矣!”饿:( 4 ).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赋:( 5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昏:( 6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饥:( 7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竟( 8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 9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10 )、问者曰 :" 徒术而无法 , 徒法而无术 , 其不可 , 何哉 ?徒 :( 11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
闻:( 12 ).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 13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益:( 14 )、解狐乃引弓迎而射之。
引:( 15 ).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月:词汇练习第二套1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A 、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乃筑诸侯之馆C 、寡君闻命矣D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2 )、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 、憔悴经济颁发B 、仓卒参差流离C 、匍匐辗转男女D 、琵琶清静组织( 3 ).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 .犹豫、参差、蝉娟B .扶摇、磅礴、逍遥C .霹雳、窈窕、徘徊D .纷缊、荒忽、萧瑟( 4 ).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A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B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为同义项的是A 、①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②不许楚言,是弃宋也B 、①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②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C 、①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D 、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②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A 、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B 、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C 、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②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D 、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7 ).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A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B .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C .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D .斩一首者爵一级( 8 ).下列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A .楚师薄于险B .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C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D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2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A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C 、是社稷之臣也D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2 )、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A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B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C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D 、平原君乃免冠谢( 3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A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