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随新型城镇化步伐,由速度优先转向协调可持续经营

----地方投融资平台未来转型方向初探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数量与规模均呈现膨胀之势。在三十多年快速城市化后,原有“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明显,中央政府适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这必然对以服务地方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投融资平台产生深刻影响。“新型城镇化”到底有什么内涵,地方投融资平台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呢?

一、中国城镇化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中国城镇化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造成很多“空城”,占地过多。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

“人的城镇化”滞后。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数字是51.27%,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却只有35%,前后相差的16个百分点。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这些已进城和将进城的农民并未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诸多方面与城镇户籍居民相差甚远,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处于“半市民化状态”。

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我国的城乡之间严重不平衡,比如2009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3.33比1,考虑到各种福利差距,这个差距可能达到6比1或更多。我国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同样严重,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

“城市病”困扰城镇化。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

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二、新型城镇化的涵义

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不健康的问题,中央极力提倡“新型城镇化”,并于2014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

总结《规划》以及中央领导层在不同场合对新型城镇化的阐述,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具有明显的区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实现城镇化推进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城镇化成果充分惠及人民群众,在强调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改进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实现质量提升。

大、中、小城市及农村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以损害乡镇利益为代价而保城市经济。新型城镇化要求城镇乡统筹发展,总揽发展全局、兼顾各方利益、有序安排时空、协同推进进程。在城乡关系上,既发挥城镇的拉力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又通过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来协调城乡关系,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在城镇化推进的道路选择上,发挥不同规模城镇的优势,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

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发展主体更加多元。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和各类社会组织,以“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方式为主,同时以“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方式为辅地推进城镇化。政府主要在宏观层面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作用,而其他主体则主要承担城镇化的建设投资和产业发展等微观层面的任务。

更注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注重城镇功能提升、历史文化传承、个性品位塑造,力求高效、可持续、协调发展。

总结来说,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新型城镇化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影响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向上,事权向下”导致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分配的不合理,地方投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的背景下,对各地的城市建设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过去急速膨胀的城市建设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普遍存在“大干快上”的现象,重速度轻精细管理、重主体工程轻配套工程、重建设轻经营维护。由于基础建设存在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本身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地方投融资平台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存在依赖土地经营、过于依靠政府信誉(银行借贷、发债等)等问题,再加上工程前期评估不到位、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足等因素,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差,可持续经营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及中央“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地方投融资平台必须适时转变经营思路。

1、围绕城市定位,明确发展策略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不同城市应根据其所处城市群的状况、其自身在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产业结构特色及历史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确定其城市定位。城市定位及城市发展目标不是越大越大,也不是越时髦越领先越好,而是要结合其实际。长三角是国内较发达、内部协调相对较好的城市群,主要的十六大城市都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如上海市(长江经济带龙头及中国经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