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3. 二氧化碳被称作“温室气体”的原因。
4. 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5.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6. 大气的垂直分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热量来源、温度变化特点、空气运动状况、天气状况、与人类关系7. 分析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原因8. 逆温现象①逆温概念②辐射逆温发生的时间和原因③夜间山谷逆温的成因④逆温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熟练掌握下图数字代表的含义2. 两个热源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 大气的作用(两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 保温作用4. 为什么晴朗的中午天空呈蔚蓝色?而早晚呈红色?5. 冬雪覆盖有利于农作物越冬的原因?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入侵,起到保温作用6. 分析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7. 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1-2个小时,而不是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8. 阴天的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温度较高的原因。
9. 沙漠地区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10. 在晚秋和寒冬,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夜晚?11.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有何作用?12.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能丰富?但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13. 请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蔬菜大棚的保温原理。
14. 农田覆盖技术的作用(二)热力环流15.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16.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7. 常见的热力环流画法(1)海陆风(2)城市风(3)山谷风18. 在湖泊周围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及原因。
19.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季节最少,原因?20. 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21. 山谷盆地多夜雨原因。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称之为“逆温”。
如下图所示。
(2)危害
2.两个过程
(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知识点4:大气热力环流
3.常见形式: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
图示(北半球)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温压关系(甲、乙、丙三地):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①②③④处风向。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3)城市风
①成因分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四、风的形成与分析
五、等压面图的判读
1.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
如图中气压①=②=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寒冷干燥风带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寒冷干燥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季风环流成因风向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西北风;7月东南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位置的影响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为⼤家整理的⾼⼀地理必修⼀第⼆章知识点总结⽂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第⼆章地球上的⼤⽓;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的组成及氮、氧、⼆氧化碳、⽔汽、臭氧和固;氧--⽣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氧化碳--光合作⽤原料;保温作⽤臭氧--地球⽣;⽔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杂质:凝结核⼆、⼤⽓;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降低②⼤⽓对流;三、⼤⽓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第⼆章地球上的⼤⽓第⼀节冷热不均引起⼤⽓运动⼀、⼤⽓的组成及氮、氧、⼆氧化碳、⽔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低层⼤⽓组成:稳定⽐例的⼲洁空⽓(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汽、固体杂质氮--⽣物体基本成分氧--⽣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氧化碳--光合作⽤原料;保温作⽤臭氧--地球⽣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杂质:凝结核⼆、⼤⽓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度增加温度升⾼②⼤⽓平稳有利于⾼空飞⾏③包含臭氧层三、⼤⽓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的受热过程(⼤⽓的热⼒作⽤)--太阳晒热⼤地,⼤地烤热⼤⽓3、⼤⽓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三种形式及各⾃现象(⽤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点选择性⼩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的主要原因:太阳⾼度⾓(各纬度削弱不同) 4、⼤⽓对地⾯的保温作⽤:了解地⾯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的过程:⼤⽓强烈吸收地⾯长波辐射;⼤⽓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图⽰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温差⼤⼩的⽐较)保温作⽤的意义:减少⽓温的⽇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地势、⼤⽓透明度、太阳⾼度四、热⼒环流1、⼤⽓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环流(图⽰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垂直运动 4、⽔平⽓压差:⽔平⽓流由⾼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平压差(或⽔平⽓压梯度⼒)6、影响风的三个⼒:⽔平⽓压梯度⼒;地转偏向⼒;地表磨擦⼒风向的决定:1⼒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压指向低压.2⼒风(⾼空风)--平⾏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平⽓压梯度⼒的⽅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道⽆偏转③近地⾯受磨擦⼒(⽅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的风向是⽓压梯度⼒和地转偏向⼒两⼒共同作⽤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的风,受⽓压梯度⼒、地转偏向⼒和磨擦⼒三⼒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环流:⽩天(郊区→城市、海风、⾕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风)9.热⼒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冷热不均⽽形成的空⽓环流,成为热⼒环流。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距离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表面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距离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距离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生产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的作用:(白加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5.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较大。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6.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对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7.气温的时间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日变化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午后2时左右最小值夜日出前后(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年变化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 6月 7月 8月最低值 12月 1月 2月 8. 热力环流(1)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①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热低压)②地面冷却——气流垂直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冷高压)(4)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气压高低的比较:在同一水平高度比较;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构成:稳固比率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固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要的物质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 --地球生命保护伞,汲取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杂质:凝固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色:①随高度增添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明显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色:①随高度增添温度高升②大气安稳有益于高空飞翔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汲取 ( 选择性臭氧 - 紫外线、 CO2- 红外线 ) 、散射 ( 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 - 兰紫光 ) 、反射 ( 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一样)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认识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激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 --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合温度;保持全世界热量均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要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来源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由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惹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来源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 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 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 力风(实质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 1、风向-—风来的方向;2、依据等压线的散布确立风向①确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而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假如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立地转倾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日 ( 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 夜晚 ( 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色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成分作用含量干洁空气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合占干洁空气总体积的99%(25千米以下)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具有保温作用含量少-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因时、因地而异杂质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进行划分。
2.分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
3.大气的垂直分层4.臭氧集中在22~27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5.臭氧空洞: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臭氧层的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DU)。
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
6.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②,乙、丙、丁属于情况①。
(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
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现象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地球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中大气运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期读者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大气运动(1)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大洲、海洋以及热带、温带、极地区域的空气运动。
其中,由于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地球表面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科氏力,对大气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季节性气候变化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大气运动的常见表现之一,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地球自身轨道的偏移所导致的。
比如,赤道低压带由于太阳能的辐射,导致温暖的空气向高空上升,并形成雷阵雨等天气现象;而副热带高压带则相反,因为空气下沉导致地面干燥、晴朗。
此外,由于气压差异,空气受到地球自转和科氏力的影响,形成了持续数月的风,这种风被称为区域风。
二、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成为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高发的城市化地区。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是燃烧、工业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等活动所排放出的废气,同时,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1)大气污染物质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颗粒物和光化学污染。
(2)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破坏。
例如,二氧化硫能够刺激眼睛、鼻子等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氮氧化物会对大气中的臭氧、硫酸盐等其他化学物质的生成有一定影响,造成雾霾,同时也对人类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三、预防和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管理和控制。
(1)技术控制和治理技术齐全的工厂和机构可以采用当代的技术方法,如氧化还原过滤器、预过滤器、沉淀池和化学稳定器等,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
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
少雨。
2.3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中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
1、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2.4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气候变化—长时间大气状态变化一种反应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分类: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气候变化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1860年—升高0.6℃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
2. 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作物减产、高纬地区作物增产
3. 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强、径流减少、灾害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 影响人体健康——热带疾病向高纬度蔓延等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3、适应气候变化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