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悯农)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悯农》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翻译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赏析的重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诗歌社会意义的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11 《悯农》简介111 《悯农》是一首反映农民劳作辛苦和粮食来之不易的古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
112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场景,引发了人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12 《悯农》作者121 《悯农》二首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13 诗歌原文131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 常见翻译版本141 其一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42 其二翻译: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15 诗歌赏析的重点方面151 语言简洁生动1511 诗人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
1512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仅用十个字就展现了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过程。
152 对比手法的运用1521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形成鲜明对比,田地丰收却仍有农民饿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152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人们日常的饮食与农民的劳作相对比,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153 情感真挚深沉1531 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诗中自然流露。
1532 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农民生活的悲惨和社会制度的缺陷。
16 对诗歌社会意义的探讨161 教育意义1611 教导人们珍惜劳动成果,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
悯农文言文翻译
耕夫昼出耘田中,绩女夜绩桑下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篱茅舍淡饭疏。
夏月汗滴禾下土,秋收暮宿还家去。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悯农》译文:
农民白天辛勤地在田间耕作,女子夜晚在家中绩桑。
雨中鸡鸣声此起彼伏,只有一两户人家;竹篱茅舍里,淡饭疏食。
夏日里汗水滴落在禾苗的土壤中,秋天收获季节,晚上才能回家休息。
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里人们更是加倍忙碌。
《悯农》原文文言文翻译:
农夫于日中出耕于田,织女于夜绩桑于室。
雨中鸡鸣声声,不过一二人家;竹篱茅舍,唯有淡饭疏食。
夏日汗滴禾下土,秋收时节暮宿归家。
农家少有闲月,五月之中人倍忙。
夫农夫者,日中出耕于田亩之中,织女者,夜绩桑于闺房之内。
雨中鸡鸣之声,或一二家而已;竹篱茅舍之间,惟有淡薄之饭,疏略之食。
夏日汗滴禾苗之下,秋收之时,暮宿于家,以待明日。
农家少有闲暇之时,五月之中,人倍加忙碌。
夫耕夫之劳,夏日炎炎,汗滴如雨,禾苗之下,辛勤耕作。
秋收之时,辛勤劳作,暮宿家中,以待明日。
农家之劳,少有闲暇之时,五月之中,人皆忙碌,日夜无闲。
此诗以简洁之笔,描绘了农家之苦,耕夫之辛,织女之劳,以及农家生活之艰辛。
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
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
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
因触怒权贵下,狱。
武宗即位,徙淮南。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辞位。
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
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
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
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
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
”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
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注释]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
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
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
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传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判。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以极其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锄禾”指的是给禾苗除草,这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酷热难耐。
在这样的高温下,农民们依然在田地里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融入到脚下的土地中。
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劳动的艰辛。
这两句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劳苦。
再看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发出了疑问:有谁真正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如此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是一种对人们不珍惜粮食行为的质问,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呼吁。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劳动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它以朴素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却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批判和抗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则是对人们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接描绘出农民劳作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及赏析
1.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赞美。
诗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是深入人心,让人对粮食的珍贵和对农民的敬意更加深厚。
3. 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诗风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劳动场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诗歌既有形象性又有抒情性。
同时,这首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美感。
4. 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悯农2首古诗
悯农2首古诗引言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农民题材诗歌丰富多样,其中《悯农》是首古老而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原作始终贯穿着对农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他们艰辛境遇的同情。
本文将对《悯农》这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方面揭示其内涵。
诗歌的结构分析1. 《悯农》第一首《悯农》第一首由四十五个七言绝句组成,每个绝句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出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整首诗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开篇,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赞美和敬意。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农民勤劳的种田生活和丰收的喜悦,以及他们在旱灾和洪涝中所遭受的苦难,深切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2. 《悯农》第二首《悯农》第二首共有二十四个七言绝句,整首诗主题依然是农民的艰辛生活。
第二首诗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开头,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
接着,诗人描写了农民在艰苦的农田劳作中所遭受的酷热和辛劳,通过对农民心理的描绘,表达了他们的辛酸和苦楚。
意象的分析1. 自然意象《悯农》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大地、天空、植物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农民的苦难和对自然的感悟。
例如,诗中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通过描绘农田生态和农民的劳作形象,展现了农民艰辛劳作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2. 劳作意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劳作意象,如“春种”,“秋收”,“汗滴”等,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现场,表达了对他们无私奉献和勤劳努力的赞美之情。
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形象成为了整个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
3. 苦难意象《悯农》中也描绘了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困厄,如“岁晏”、“旱魃”、“涝蚓”,这些苦难意象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展现了农民遭受病痛、饥荒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困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遭遇的同情和悲悯。
诗歌的主题与内涵1. 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悯农》以农民为中心,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劳作和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烈日当空、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
在正午时分,太阳高悬,酷热难耐,农民们却依然在田间挥舞着锄头,为了生计辛苦耕耘。
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滴落,浸湿了脚下的土地。
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农民劳作姿态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苦。
一个“日当午”,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一个“汗滴”,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程度。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和主题的深化。
从农民的辛勤劳作,联想到我们日常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份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呢?这两句质问,发人深省,唤起了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具感染力。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最真实的场景,却能触动人心。
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珍惜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写人们对粮食的不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农民锄禾这一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普遍意义。
再从诗歌的历史背景来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劳动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然而,农民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劳动成果也常常被剥削。
李绅的这首《悯农》,不仅是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
《悯农》诗意
《悯农》诗意
《悯农》有两首,均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1.《悯农・其一》
1.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注释:
1.“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
“子” 指粮食颗粒。
3.“四海”:指全国。
4.“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3.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
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悯农・其二》
1.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这里指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3.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
来的呀?
这两首诗反映了封建时期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第一首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却无法饱腹的残酷现实;第二首诗则通过对农民在烈日下劳作场景的描写,让人们体会到粮食的珍贵。
《悯农》其一李绅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简析】《悯农二首》(又称《古风二首》)是诗人年轻时的佳作,这是第一首。
诗人的思想较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诗歌创作也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
诗的前两句写农事耕作情况,农作物丰收了。
后两句叙述丰收后的农夫仍然吃不饱,仍然被饿死的悲惨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剥削阶段的憎恨,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注释】1.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
3.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5.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犹:仍然。
【赏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古诗两首之悯农
春种一粒粟,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
秋收பைடு நூலகம்颗子。
秋天收到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夫 饿死
四海
指四海之内 表示全国
无闲田
犹
没有荒地
还是
四海无闲田,
全天下没有一块荒地,
农夫犹饿死。
农民还是有活活饿死的。
春种
农民的辛苦
秋收 万颗子 犹饿死
一粒粟 无闲田
社会的不公平
我们要爱惜粮食,
不浪费农民伯伯用辛勤 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自学方法:
1、正确地朗读古诗,并画出节奏。 2、借助词语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3、你的疑问有哪些?
粒 ,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粮食的种子 子 成熟的庄稼
万颗子 万颗粮食
悯农两首(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粒 饿
夫
死
锄禾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两首(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 农
可怜 农夫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
悲惨生活,体会当时社会的不公平。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 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 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 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 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 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 《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 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四海无闲田,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诗句意思: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农夫犹饿死。
犹:仍然
诗句意思:农夫却仍然被饿死了。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禾苗 hé
上午 wǔ
下午 午觉 午休
辛苦 xīn
辛勤 qín
吃苦 kǔ
苦笑 苦瓜
农民 nóng
粒 粒 皆 辛 苦。
每一粒 都是
诗句意思: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 苦种出来的。
谁 知盘盘谁中知中盘餐餐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粒 粒 皆辛辛苦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什么时候 ,
谁, 用锄头给禾
火辣辣的太阳 当头照
苗松土、除草。
。
锄禾日当午,
太阳 正当 中午
诗句意思:中午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头 上,农民还在给庄稼锄草、松土。
汗滴禾下土。
诗句意思:头上的汗滴到了禾苗下的泥 土里。
锄 禾日日当当午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碗
饭
诗句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
2 1、
李绅:字公垂 772—846 ,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的创 作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写 过《新题乐府》二十首,一生最闪光 的部分在于诗歌。李绅的诗,感情朴 实、语言平易近人。
pán lì jiē
盘粒皆
hé wǔ xīn kǔ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以下是介绍悯农古诗三首的全文:
悯农古诗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绅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庶民深厚的苦难,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赞颂。
正因为这样,悯农古诗一经问世,就被广泛流传,成为传世经典。
以下是三首古诗的全文:
1.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一幕,展现出农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对其多加关注。
诗人以平实、朴实的文字,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农民精神力量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七律·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绝句·悯农三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的延伸,也是李绅在悯农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点滴描绘,反映出庶民艰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总之,“悯农古诗三首”的诸多版本,早已融入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历史悠久的民间经典,诠释着中国历史和文明中的千丝万缕。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悯农》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原作】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三、【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四、【赏析】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
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
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
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由临安(今浙江杭州)暂返故乡吉水,这首诗作于这年冬天。
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赶上这年闰十一月,因此才诗中才有“闰添长”之语。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字后边附着一“云”字,说明了稻田面积之大。
“不多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都没成熟,即收成极为不好。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翻译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两首。
其中第二首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1. 首句“锄禾日当午”,以农民在烈日下的劳作开篇,直接展示了农民的辛苦。
2. 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进一步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汗滴如同珍珠般落下,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付出。
3.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述,引出人们对食物来源的思考。
4. 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点出了每一份食物都包含着农民的辛勤努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唤起了人们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视,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描绘了丰收,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其二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悯 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万:一万 夫:农夫 午:上午 午休 禾:禾苗 农:农民 收:收到 辛:辛苦 闲:清闲 苦:辛苦
21、古诗两首 千山万水 成千上万 千军万马 渔夫 夫人 功夫 中午 下午 午后 正午 午时 午觉 午饭
农夫 农田 农村 农业 农忙 收回 收工 丰收 收听 没收 收本子 辛辛苦苦 千辛万苦 休闲 空闲 闲话 闲事 苦瓜 苦笑 苦力 苦头 吃苦 苦心
21
你看到了什么?
mǐn
nóng
悯 农
可怜
(唐)李绅
悯 农
唐
李绅Leabharlann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子
粮食的种子 成熟的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 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 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 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 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