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

合集下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

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的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传播先进文化开拓新的渠道。

目前看来,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大有作为的。

经过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利用,这将极大开拓他们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连续六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先后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卷发纲要(2011—2010年)>重要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

“十二五”时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在“十一五”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建成果,最大化发挥各级网点设备设施的服务能力。

以有效开展服务为重心,以打造精品、优化应用为重点,以全面推动共建共享为途径,以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到2015年,将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传播高效互动、服务便捷贴近、管理科学规范、体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实现“时时可看,处处可学,人人可享”,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政府主导的公共网络服务阵地,成为资源最丰富、服务最便捷、使用最安全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数字文化资源门户、数字文化网络培训学校,成为基层群众的信息中心、学习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市函[2010]458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经过多年发展,文化市场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渠道,管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管理工作仍不适应文化市场发展和新形势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研判文化市场发展管理的形势与任务(一)全面把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市场由分头管理、多头执法向统一领导、综合执法转变,管理范围迅速扩展。

文化与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市场分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文化市场管理理念、思路、方法和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创新。

(二)清醒认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大市场、小队伍的状况普遍存在,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趋繁重、难度逐步加大与管理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长期滞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设备装备、综合素质等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管理需要。

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市发[2013]11号

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市发[2013]11号

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市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西藏自治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为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现就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优化和整合文化市场信息化建设资源,提升文化市场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用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市场管理的规范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按照“一体化”的应用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合理安排,稳步推进;坚持统一管理、分级部署的原则,明确文化部和地方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持自主可控、综合防范的原则,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

三、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促进管理流程的规范与管理业务的衔接,通过网络化实现管理协同和信息共享。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支撑全国文化市场各门类业务的核心应用,形成全国文化市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的业务关联平台,统一的应用集成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全面推进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

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

闿#5孩舶2021年第1期-贯彻落实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公共数字文化9设研究-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度融合机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H19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01-07;责任编辑:胡刚陈慰"巫志南3(1.上海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上海200234)(2.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40)(3.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5)摘 要#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大致形成数字设施体系、数字资源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三大建设路径,这三大路径在打破文化信息服务#鸿沟”,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新时代推动公共文化高质 量发展的高度审视,原有&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值得质疑,过往路径也已疲态尽显、效能递减,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与时俱进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科学应用和综合集成,聚精会神深化內容创新和渠道载体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大跨越(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公共文化)数字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 D0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1006Research on the Basic Paths to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eAbstract The digit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e in China has roughly formed three paths: digital facility system, digitalresources system and digital service platform, which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breaking the "gap" of cultural infor ­mation servic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B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 ­moting 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he new era,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is gradually questionable and the past experience has exposed 让s weaknesses and reduced 让s efficiency, which is urgent for the guidance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 m i t tee. In the long run, the great advance of dig i t a l - ization of public culture cannot be realized without the scientific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block chain technology.Key words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public culture; digitalization;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推动公共文化 数字化建设”E&当今时代,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 技革命越来越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践行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实现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效益优先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的必然选 择,也是在更大范围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有 效途径”叫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最早实践可以追溯到2002年4月由(原)文化部和财政部以基层农村 为重点,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基本方式, 以打破 “数字鸿沟”、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联合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试点。

数字文化产业与国家文化安全——基于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思考

数字文化产业与国家文化安全——基于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思考

6数字文化产业与国家文化安全——基于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思考文/李林早在1995年,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就曾经预测:数字时代已势不可挡,无法逆转。

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

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1]。

今天,数字化推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已然到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正在改变世界社会经济发展格局,重塑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催生新的国家文化安全形态。

在国家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加强对数字化、数字文化产业及其所引发安全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数字化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理解数字化,必须先了解“比特”(binary digit)。

比特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是信息的最小单位,类似人体的DNA,它没有颜色、尺寸和重量,能以光速传播。

比特是一种存在状态,可用数字1和0来表达[1]。

从技术层面理解,数字化指“信息处理由模拟信号向0和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转换的过程”,即“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和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

由于二进制数字信号在表达和传递复杂信息上具有优越性,传统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通信等领域,纷纷使用数字方式加工和传递信息,从而形成了早期的数字化热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由信号或信息处理的数字转换,延伸至产业、行业、市场、社会的数字化。

今天,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数字化已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生产数字化、消费数字化、流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四大趋势。

我国自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信息化发展速度惊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名副其实的数字化大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探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探讨
l a y i f r t n s r ie i r n o ma i e vc . br o
Ke rs hr gPoet P bi Lbay Ifr t n Sri . ywod :S ai r c; u l irr ; noma o ev e n j c i c
国家《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 第 十个 五年计划 纲要 》 明确
建 立并正式 启 动。20 0 6年 国家信 息 产业 部组 织 实施 了 “ 综

合信 息服务工程” 。这些工程 的实施 都必须依靠 大量 的信 息
资料 , 图书馆正是这些资料 的聚集存 放地 。为促进社会文 而 化 和学 术的发展 , 图书资 料工作 者 必须 抓住 机遇 , 接时代 迎 的挑 战 , 加强资料 的收集 、 管理与共享 服务 , 为社 会最大 限度
信息服务工程用 健康 向上 、 形式 多样 的数字 产 品 , 满足农 民 群众多层次 、 多方面 的精神文化需求 。
“ 共享 工程” 的实施 , 通过 网络广泛传播 中华文化 的精 将 髓, “ 实现 以科学 的理论 武装人 , 以正确 的舆 论 引导人 , 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 , 以优秀的作 品鼓 舞人 ” 图书馆 信息化 是 。 社会信 息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 , 是社会信 息化 的应 用工 程。搞 好 图书馆 信息化 服务就 是直 接参 与社会 信息 化 的建设 。而 只有实现 图书 馆 的高 度信 息 化 , 使其 网络化 、 字化 、 拟 数 虚
地 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 不断提 高全 民族 的文化 素
活动时 , 远远达 不到读 者要 求。以庆祝 建党 9 0周年 开展 的

系列“ 红色活动 ” 为例 ; 六盘水市钟山区教育局要求各 中小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4.08.08•【文号】文产发[2014]28号•【施行日期】2014.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务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财政局: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精神,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传承文化,科学发展。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园区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突出传统特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毁坏古迹和历史记忆。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3月12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一、重要意义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解读近年来,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重要方向。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两个领域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国文化旅游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对文化部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进行解读,旨在深入理解政策的内涵和目标,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政策背景文化和旅游是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领域,文化对于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提升旅游软实力,打造文化品牌的必然选择。

二、政策目标文化部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资源开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和互惠共赢。

三、政策内容1. 加强资源整合政策要求各地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景点和旅游景点的有机结合。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充分利用旅游业的资源和渠道,促进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2. 推动创新融合政策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推出具有创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跨界合作,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策划中,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用户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和消费。

3. 提升服务水平政策要求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

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同时,政策还对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出了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4. 加强市场监管政策要求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合规行为,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监管和考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同时,政策要求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审批,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9.14•【文号】•【施行日期】2006.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各直属单位: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编制了《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年九月十四日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二○○六年九月)目录序言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二、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着力创造民族文化优秀品牌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六、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与水平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八、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法制九、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十、实施要求序言《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总结“十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我国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1)“十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十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文产发[2014]27号【发布部门】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日期】2014.07.11【实施日期】2014.07.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产发〔2014〕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务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局:近年来,我国小微文化企业迅猛发展,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小微文化企业在经营、成本、融资、人才、市场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高度重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一)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任务,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意见支持的小微文化企业,是指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等行业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企业中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小型和微型企业。

要充分认识发展小微文化企业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提高小微文化企业创新能力、扩大发展规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二、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二)培育企业发展优势。

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分析

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分析

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分析作者:范松楠任悦来源:《新闻论坛》2018年第03期【内容提要】今年4月份以来,因传播违法违规、低俗不良信息以及涉嫌发布售假视频,快手、火山小视频、抖音等直播短视频平台相继被监管部门约谈。

短视频因内容质量与格调遭遇严峻监管挑战的“新现象”,折射的却是一些“老问题”。

对此,本文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分析路径,在廓清短视频快速崛起的动力因素和批评其在文化公共性上的无作为与乱作为之后,指出通过强化联合规制和自我规制以实现短视频健康发展的新生态。

【关键词】短视频资本逻辑文化公共性规制今年4月份以来,因传播违法违规、低俗不良信息以及涉嫌发布售假视频,快手、火山小视频、抖音等直播短视频平台相继被监管部门约谈。

监管部门打出的这番“组合拳”,无疑给享受野蛮生长快感的各路短视频以当头棒喝,令其冷静思考未来何去何从。

对此,有必要把今天直播短视频在内容和渠道上的乱象置于网络视频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审视。

回顾web2.0时代以来,我国网络视频发展并不滞后于其他国家。

2005年美国YouTube诞生,2006年中国土豆和优酷相继上线。

在这些依赖用户生产、主打分享的视频网站的发展初期,UGC内容良莠不齐、版权意识淡薄、带宽成本压力、流量与收入不对称等问题一度令视频网站意兴阑珊。

土豆网CEO王微的“工业废水论”①就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中。

在美国HULU公司获得商业成功后,国内同行纷纷借鉴从而引发了一轮“版权烧钱大战”。

2013年,大洋彼岸的Netflix终结HULU数年风光之后,国内视频网站在饱受同质化竞争和版权烧钱压力下,试图取YouTube、HULU、Netflix三个模式的各家所长,主动向UGC+PGC模式转变。

目前,国内网络视频行业已经形成头部由正版高清长视频、腰部由专业生产的自制节目、尾部由直播、短视频等构成的内容供应链条。

可见,十多年间我国网络视频行业在不断地调适自身发展模式。

对于短视频而言,其所呈现的各类乱象看似“新”,实则在网络视频发展早期以及随后不同阶段都有表现。

2002年~2003年互联网大事记

2002年~2003年互联网大事记

1. 2002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数约337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7319个,WWW站点约277100个,国际出口带宽7597.5M。

2. 2002年3月14日,信息产业部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自2002年9月30日起施行。

3. 2002年3月2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该公约的推出为建立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提供了保证。

4. 2002年5月17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5. 200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 和ICP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链。

6.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

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7. 2002年6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于200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8. 2002年7月3日,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9. 2002年9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域名注册实施细则》、《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认证办法》等文件。

10.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63号令,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于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

11. 2002年9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12.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联网地址、域名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络名字与编号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举办会议,这是ICANN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2.02.03•【文号】文社文发[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通信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社文发〔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文化共享工程及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绿色电脑进西部”工程相结合,在城乡基层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

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是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占领新媒体阵地的客观要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文化部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文化部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文市发[2005]31号
52
文化部关于贯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通知
文市发[2006]7号
53
文化部关于对出国参加国际艺术比赛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通知
文外发[2006]17号
54
文化部关于完善审批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
文市发[2006]18号
55
文化部关于发布《古籍定级标准》等5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序号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号或发布日期
1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
文群发[1992]28号
2
文化部关于发布实施文化行业标准《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的通知
文教发[1993]50号
3
文化部关于发布实施文化行业标准《歌舞厅照明及光污染限定标准》的通知
文教发[1994]4号
4
文化部关于发布《调光设备常用术语》文化行业标准的通知
文市发[2002]46号
24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文计发[2002]50号
25
文化部关于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建设的意见
文教科发[2002]52号
26
文化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通知
文教科发[2002]53号
30
文化部关于印发《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审核公示暂行办法》的通知
文市发[2003]31号
31
文化部关于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专用章”的通知
文市发[2003]37号
32
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制止在公众聚集场所进行裸体的人体彩绘表演活动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资料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资料

文化部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资料文化和科技是当今社会两个重要的方面,文化部作为文化领域的管理机构,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文化部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相关资料。

一、背景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文化和科技日益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文化部认识到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和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支持为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法治保障,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鼓励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结合,支持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创新创意的产生和转化。

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融合发展的效益。

三、科技支持文化部与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支撑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一方面,支持科技创新,开展文化领域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

另一方面,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文化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文化市场需求等,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示范项目文化部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以促进典型经验的复制推广。

例如,支持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鼓励跨界合作,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深度发展。

同时,建立科技支持和资金支持机制,为优秀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产业发展文化部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目标。

通过支持创新项目和企业成长,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和科技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六、国际合作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合作机制与项目。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部门、科技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文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

文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

文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材料-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将世界带入一个多种媒体并存和竞争的时代,对文化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统筹规划,应用主导、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思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工作为目标,大力开展文化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我市文化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我市文化信息化发展现状(一)加强对文化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文化信息化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局把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在全系统形成了齐抓共管搞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

为确保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我局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文化电子政务管理规定》、《文化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和《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不断加强文化信息化硬件建设。

“十五”以来,全市**系统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逐年普及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局机关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余万元,配备了电子政务和文化市场管理专用电脑设备15台,初步实现了与政府电子政务内网的联网;在全市建立了“净网先锋”网络文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市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全程监控。

建设了《安阳文化》、《安阳市图书馆》、《文化兴市》、《一申四创》等网页,很好地服务了我市的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好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8.12.12•【文号】国办发[2008]127号•【施行日期】2008.12.1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发[2008]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于2008年6月由国务院印发。

全面实施《纲要》,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为推进《纲要》实施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现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作如下分工:一、关于战略重点(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1.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

适时做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方面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法制办会同相关部门负责)2.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

(知识产权局、公安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版权局、高法院、高检院负责)3.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网络文化传播力

提高网络文化传播力

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行业协会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来源:文化部)【智库评论】文化市场管理是一个难题,文化执法力量的不足和不到位,严重困扰政府部门。

采取分级分类的办法,可以将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有益探索。

中央深改组也强调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希望这样的探索能够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和信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提出,要繁荣网络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网络文化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等。

《纲要》表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 来源:中国经济网)【智库评论】提高网络文化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充分尊重网络内容原创,就是要做好版权保护工作。

影视、音乐、文学这些网络主要文化产品如果没有版权保护,就只会有提高网络文化传播力假故事和俗故事。

之前有人抄琼瑶的,举报到政府部门没人管,抄袭者嚣张地说罚款我马上给你但是我照抄不误;后来大量电视剧去翻拍和抄韩国故事,也没有人管;有个很红的郭某某明明白白地抄日本作家还是没人管。

政府部门成天忙着去查禁内容而不管版权保护的事,那是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网络内容审查可以是先播后审,但是盗版、抄袭、流量购买作假就是互联网的假冒伪劣行为,严重危害互联网原创内容,打击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更重要。

只有加强版权保护,高举打击互联网假冒伪劣之剑,才会有好的原创作品不断涌现,才能谈得上如何通过优秀的原创作品去引导文化发展。

文物、博物馆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58年7月经文化部部务会议通过

文物、博物馆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58年7月经文化部部务会议通过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0-10页
主题词: 博物馆事业;文物修复;技术革命;共产主义社会;走社会主义道路;文化革命;展览室;飞跃发展;发展纲要;文物保护单位
摘要: <正> 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作共产主义社会早日到来的设想。

贯彻群众路綫和总路綫,大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奋斗三年五载,把文物、博物馆事业沿着中国自己的道路飞跃发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一、博物馆,大中小结合,大量举办小型地志馆和革命纪念馆,1962年各种类型的馆,达到3,500个(展览馆或展览室数字未计算在内)。

做到县县有博物馆,社社有展览室,全国形成博物馆网。

1957年底全国共有72个馆。

1958年全国争取有四分之二的省,可以达到县县办馆、社社有展览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为指导全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文化部信息化建设,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编制本纲要,以明确文化部信息化2 013—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业务重点。

一、现状分析(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国内信息化发展迅猛,文化部信息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势头迅猛,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新媒体、新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传播渠道、传播秩序和传播内容的丰富与变化,并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模式。

在原有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新增“文化信息资源库”为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五大项目库之一。

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

(二)文化部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积累,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我国文化发展的业务需要,文化部信息化也呈现迅猛发展趋势。

文化部党组高度重视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1年文化部设立信息中心,部分文化厅局也积极筹建信息化管理机构。

文化部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日趋强烈,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化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公众参与、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国家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持续开展,资源不断丰富,国家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国家文物等基础数据累积增长,文化资源建设的规模化态势初步形成;文化部开发运行了多项应用系统,公文运转、数据报送、业务审批、行业管理、辅助决策、政民互动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文化部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偏低,大多数基层单位没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行业信息化工作渠道不畅;机房、网络、存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文化信息资源覆盖面不全,数据质量不高;信息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与广度,系统内部整合不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服务的内容和领域较为单一,尤其是文化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还不到位。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较差,人才、资金、技术等配套支撑不到位;二是对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存在重开发轻维护、重技术轻数据、重成果轻管理,甚至存在个别工程盲目上马、半途而废的情况;三是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长期缺乏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尚未形成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合理结构布局。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信息技术发展规律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以信息技术促进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文化部信息化建设,开展文化部信息化顶层设计,正确处理文化部信息化整体发展与局部建设、当前任务与远期目标、专项业务与整体布局、统一发展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

注重文化信息数据、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强化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实效,避免自成体系、各自为战。

开展信息化宏观战略、资源采集分类、业务流程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课题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体系,大力推动信息化与文化发展的高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2.政府主导,共建共享。

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有效提升文化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化部信息化建设积极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研究制定统一的信息化业务标准,打破壁垒限制,建立开放机制,实现地域之间、部门之间、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化共建与共享。

3.发挥实效,提升服务。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客观分析文化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社会需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有限的资源切实使用在文化部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

坚持技术应用创新化、信息服务社会化。

在确保涉密数据信息、工作秘密信息安全,保证资源采集单位、技术创新单位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文化内容和快捷的产品服务,推进文化惠民建设。

三、发展目标(一)2015年发展目标1.95%以上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80%以上的地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和70%以上的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工作,初步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信息化工作管理与运行的畅通渠道。

2.国家文化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基本形成,现有业务和管理数据的覆盖率不低于90%。

适合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群及数据综合管理与交换平台初步建成。

3.搭建起文化部信息化综合运行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在文化资源调查评价、文化行业管理和文化社会化服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基本实现文化部系统的政务办公自动化运行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优势初步显现。

4.基本形成系统开发、资源建设、运行管理、应用服务等文化部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和机房、网络、数据、安全、培训等工作管理规范体系。

完成文化部系统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工作。

5.信息化人才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合作等基础性工作纳入各部门日常工作范畴,文化部信息化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

(二)2020年发展目标1.文化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科学规范的文化部信息化管理与运行体系基本建立,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2.可持续利用和动态更新的文化信息资源库初步建成,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开发达到较高水平。

3.以国家文化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交换、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体系基本建立。

4.完成政务、资讯和服务的多平台建设,实现文化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文化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四、业务重点(一)文化电子政务建设牢牢把握电子政务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紧密围绕文化部的各项行政职能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际需要,建立起体系完整、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应用便捷、安全可靠、服务高效的文化电子政务体系。

1.分析发展需求,科学设计系统。

科学分析文化电子政务的基本需求和存在问题,合理规划设计国家层面和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综合考虑网络运行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开发具体的业务应用和管理系统,保证文化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机集成与高效运作。

2.完善基础支撑,提供安全保障。

研究制定文化电子政务各项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推进等级保护工作,建立文化电子政务的安全防护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文化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立安全稳定的文化部业务办公网;充分利用文化部已有网络专线、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公共通信资源等,构建文化业务信息专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的政务信息外网。

建设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满足政务管理对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应用支撑需求。

加强网络、机房、数据、应用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建设,保障文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部署业务应用,提升政府效能。

系统分析各项文化业务需求,打造标准统一的文化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模式。

在充分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梳理并适应核心业务工作需要,研发建设文化部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部署行政审批、业务监管、统计分析等各类业务应用,改善文化业务管理,提高文化行业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依法开展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形成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管理统筹、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服务一体的文化电子政务运行体系,提升文化行政部门的综合服务效能,为文化部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

寓管理于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政务信息服务。

依托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优化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以门户网站为核心,完善文化部政府网站群体系构架,围绕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的主体功能,构建文化政务资源共享和网站群整体发展的基础格局。

优化政务信息发布方式,突出关注热点、体现政民互动,加强移动互联、流媒体等新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发布的数量、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流程、全天候、人性化的网上办事和资料查询服务。

(二)文化资源数字化依照《“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对“文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要求,全面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

1.研究基础标准,规划建设模式。

开展文化资源元数据、信息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等各项技术标准研究,从部、省两级科学合理规划文化数据资源的建设目标、内容、工作重点、实现方式等,统一标准、加强协作,做好全国文化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的前期基础性工作。

2.采用多种方式,广开数据渠道。

统筹考虑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三类数据源,广泛开展普查、基础统计等工作,多种渠道充实、丰富文化信息资源。

依托重点工作,采集业务数据;结合行政管理,积累管理数据;围绕课题项目,丰富专题数据;整理资料档案,实现文本数字化;搭建共享平台,探索交换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扩充数据来源;创新采集模式,探索资源采集的社会化途径。

3.科学统筹设计,加强数据管理。

综合考虑文化资源数据建设所必要的政策、机制和管理手段,落实基础环境搭建、运行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具体措施。

加强国家文化数据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省级文化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部、省两级数据大集中,强化数据备份,保障数据安全,形成统分结合、运维有序的文化数据运行管理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