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理解分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上海专用)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理解分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上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1c6b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2.png)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理解分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上海专用)(2023·上海青浦·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我的戏剧老师曲信先①把我从一个彻底的白丁..带上戏剧创作道路的,是我的老师曲信先。
而我认识他,纯属偶然;他能收我为学生,则纯属我侥幸。
②1972年我在上海热处理厂当工人,此生头一次动笔,利用十个月长病假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政策》,36万字——其实开始是想写短篇的。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茹志鹃看后鼓励我“可以走这条路”,但是说我不懂创作,36万字居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建议我找个地方学习一下写作。
正好我有个同学宋厚生从农场上调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他告诉我文化宫正在招业余小戏创作训练班。
我说:我只想写小说。
他说:不是一样的?其实当时社会上也实在没有地方学习创作,我就有点勉强地去报名了。
③那时的曲老师也就三十岁,非常严肃,见了我只问:写过剧本吗?没有。
那你回去吧,我只收写过剧本的学生。
我写过小说,这里是前五章……拿回去,我不看小说。
④我转身要走,宋厚生把我拉住了,说:曲老师,你就帮他看看吧,这是我同班同学。
曲老师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勉强和不快:……那就搁那儿吧。
他甚至自己都不接我的稿子,从头到尾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我却想:我本来就不想写戏。
⑤过了一个星期,厂里传达室到车间里来叫我:电话。
拿起来一听,居然是曲老师。
他说:宗福先我收下你了,我看了你的小说,你的语言特别好,写戏第一需要就是语言!你来吧!电话里的曲老师热情洋溢。
⑥我就这么戏剧性地、幸运地拐了个弯,入了戏剧创作学习之门。
然而我更幸运的是,遇到的是曲信先老师。
⑦记得这个业余训练班有二十多个学员,每周两个晚上上课,我们下班后从各自的工厂赶到文化宫。
上了一些戏剧的基本概念课以后,很快,曲老师就要求我们自己回去编一个小戏提纲,而且一个礼拜以后要交。
这可让我们抓瞎了!一周后大家交上来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曲老师也不急也不气也不笑话,一个一个帮你们分析,这个好在哪儿,这个毛病出在哪儿,这个荒唐在哪儿……他用这种方式慢慢告诉我们:什么是戏剧,什么是能够在舞台上演出来的戏剧剧本。
2022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05_-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
![2022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05_-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0507e1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f.png)
冲刺2022中考记叙文阅读05-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知识链接思维导图】05开头段落的作用试题类型①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1段能否删除,为什么?③首段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④本文开头写的内容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能删掉吗?为什么? 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
②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③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⑥本文的主题是.......而开头却.......,欲扬先抑(或其它手法),更加突出了......主题(或情感)。
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
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答题格式内容+主题+结构作用。
注意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真题链接目录】◇01漓江情韵◇02笔下犹能有花开◇03刷子李◇04 何处是乡愁◇05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中考真题链接㈠】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b3df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a.png)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一、(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听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
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
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
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
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
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
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
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
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
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
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
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专题04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上海专用)
![专题04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上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dc94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5.png)
句子在阅读中的作用知识梳理一、某句话结构上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点明题意;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全文。
2、文中: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提示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引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独立成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内容上)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三、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提问方式: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某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表达效果)。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文中某个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XXX的手法+对具体内容的解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表达了...3、某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题角度:除了从修辞与描写的角度回答,还可以从句子中找典型的或特殊的修饰词。
修饰词角度答题格式:词语的语境意+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五.一段话或一句话的作用内容:思路上包括修辞手法、何种描写、人物内心或品质、文章主旨,甚至是叙述顺序比如插叙的作用结构:例题精讲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年初一两局棋胡延楣(1)大年初一,窗外的冬雨没完没了,白茫茫的一片。
前天武汉封城,这时候要静下心来做事,有点为难。
今日唯有围棋可助下棋人逆长江之流,西赴黄鹤楼。
(2)我打开弈城围棋网,问:“有武汉的吗?”一秒钟,出来了两个名字。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结尾段落的作用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结尾段落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1f40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7.png)
——记叙文阅读专题——结尾段落的作用试题类型①文章最一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②文章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③结尾段能删掉吗?为什么?作用①内容上: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②主旨上:点明中心(暗示中心)、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③结构上:照应题目或开头,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④艺术效果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答题格式内容概括结尾段写了……的内容。
人物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主题点明、突显、深化、升华……主题。
结构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艺术效果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中考真题链接㈠】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8da67e71fe910ef02df8e4.png)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二——句子,段落,题目在文中的作用一·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及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4·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了背景,②是否渲染了气氛,为后面内容做铺垫③是否奠定基调,④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⑤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⑥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5·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6·写景的语段: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②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③暗示社会环境,④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⑤深化主题,及开头形成照应,⑥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⑦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7·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二·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画龙点睛。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4·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题目的作用:1·记叙文题目点明了地点:如《钱塘江观潮》,还交代了主要事件是观潮,全文紧紧围绕题目的限制范围展开叙述。
2·题目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及〈山海经〉》;3·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一词就高度赞扬了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6·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7·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等。
考向24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重点)-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向24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重点)-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6498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e.png)
考向24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例:【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最后一次拥抱许树建①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
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
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就掉头大踏步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
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
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
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
有时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
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
这天林海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⑪林海一听,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⑬当他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开头和结尾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93671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e.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不清楚的考生赶紧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一、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这”、“它们”等指代什么2020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这3点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句段的理解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句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4481d00740be1e640e9a1d.png)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语段的理解与赏析(解析版)题型:第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018娄底)现代文阅读(17分)(一)父亲数钱李书霞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
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
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分币。
虽然工资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
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
母亲笑眯眯地接了,站起身来,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
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
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
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
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
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他的左手左脚仍然不灵便。
受此打击,父亲性情大变,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儿。
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好像脑梗让他的耳朵也坏掉了。
如何理解中考记叙文阅读中关键内容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中考记叙文阅读中关键内容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4f3da0d1f34693daef3eae.png)
的阅读 教学 效 率就 会 大大 提 高 ,新课 标 提 出的 阅读 教学 宏伟
目标 就 会早 日实现 。
( 宋金娣 江 苏省盐城 市 盐都 区张庄初 级 中学 240 ) 201
2Ol .0 0 9
悟 。而 这些 首 先必 须建 立在 读 懂 文章 的基 础上 。读懂 文章 ,
含 义 ,联 系 上 下文 ,借 助规 律理 解 把握 关键 句 段 的作用 。只 要 语 文 教师 注意 对学 生 加强 科 学 的引 导和 针对 性 训练 ,学 生 记 叙文 阅读 理 解 关键 内 容的 水平 和 能力 就会 火幅 提 高 ,我们
下 文 的方 法来 解释 词语 。 例 如 ,2 0 年 江苏 泰州 市 中考 语文 试题 第 2 题 , “ 系 09 3 联 不 仅对 所 表达 的事物 产 生鲜 明 的 印象 ,而 且感 受到 作 者对 该 事物 的强 烈感 情 。排 比的作 用 是能 突 出文 章 的中心 ,表 达 强
法 ,切忌 就词 解 词 。 二 、在 理解 词 语 的基 础上 理解 把 握 关键 句 段 的含 义 为… 体 :激 发 者 阅 读兴趣 :深 化文 章 主题 。
总而 言之 ,理解 关键 内容 的含 义和 作用 是 记叙 文 阅读 的
中考 语文 记 叙文 阅读 需 要考 生 整体 感 矢文 本 内容 ,更 需 重要 考 点 ,在 中考专 题 复 习 中要联 系 学习 积 累和 上下 文理 解 【 J 要 考 生精 读文 本 ,理 解文 本 的 内容 ,有 自己的 阅读体 验 与感 关键 词 语 的含义 ,在理 解 词语 的基 础 上理 解把 握 关键 句段 的
就 要读 懂 文章 关键 句 子 ,理 解 段落 的 含义 与作 用 。 在 记叙 文 阅读 中 如何 理解 关键 段 落 的意 思 ,认识 其 作用 呢 ? 理解 段落 应 该 从理 解 词 语 的 意思 入 手 ,理 解 了关 键 词 语 , 关键 句 子 的意 思 就 迎 刃 而 解 了 ,儿 个 关 键 句 理 解 了 , 段 的理 解 就 容 易 多 了 。 因此 ,理 解 某 段 话 的基 础 是 理 解 关 键词语。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_段落_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资料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_段落_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4b6d48aa00b52acec7ca11.png)
中考转专项训练——句子,段落,题目在文中的作用(附答案)一·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4·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了背景,②是否渲染了气氛,为后面内容做铺垫③是否奠定基调,④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⑤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⑥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5·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氛围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6·写景的语段: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②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③暗示社会环境,④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⑤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⑥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⑦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7·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二·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画龙点睛。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4·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题目的作用:1·记叙文题目点明了地点:如《钱塘江观潮》,还交代了主要事件是观潮,全文紧紧围绕题目的限制范围展开叙述。
2·题目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3·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一词就高度赞扬了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6·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7·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5c1a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4.png)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讲解
1.揭示故事情节:记叙文通常以叙述一个具体的故事为主线,段落和语句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转折和结局,揭示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变化。
2.展示人物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要承载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段落和语句可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人物。
4.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好的记叙文能够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引发他们对生活、人性或价值观的思考。
通过选择恰当的情节安排、写作技巧和富有启示性的语句,段落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总之,段落和语句在记叙文中起着承上启下、串联情节、展示人物、表达观点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7讲句段的作用(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7讲句段的作用(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e5186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7.png)
专题三现代文阅读第27讲句段的作用目录一、考情分析 (2)【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 (3)考向1:开头句段的作用 (3)考向2:中间句段的作用 (4)考向3:结尾段的作用 (4)三、方法总结 (8)中考记叙文阅读结尾的妙处 (8)四、考场练兵 (9)【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5.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6.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考查重点】1.开头句段的作用2.中间句段的作用3.结尾句段的作用【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解析版)
![2020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4a88ec84254b35eefd3487.png)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解析版)一、主要考点: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
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
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直接提问:(1)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二、提问变式:(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2)删去XX段可以吗?三、由以上的提问可以看出此题型的提问方式直截了当,那么段落的作用有哪些呢?该怎么答题呢?【段落作用】所处的位置——是结构作用具体所写——是内容作用1.段落在篇首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段落在篇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前后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内容(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段落在篇尾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结全文(2)首尾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2)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5)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04 分析句段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
![04 分析句段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d0a7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f.png)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4 分析句段作用【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①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②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xx”?这样写有何妙处?③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并入第13段,文意会更连贯。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句话独立成段?二、答题方法。
1.看写作手法。
①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设置悬念、照应等;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③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2.看所处位置。
①开头。
结构:开篇点题;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内容:记叙或描述……内容,表现……的特点;交代或点明渲染……气氛;突出……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②中间。
结构: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与前文……照应。
内容:揭示事件意义;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抒发作者/人物情感。
③结尾。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前文)。
内容:点明(突出、深化)……的中心(主旨);抒发……情感。
三、答题举例。
1.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一句在结构上既照应了上文中叔叔来信的内容,也为下文写叔叔沦为乞丐埋下了伏笔。
2.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既与开头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呼应,也表现出“我”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要乐观向上地面对新的生活这一中心。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一个拥抱的距离彭青①我曾一度认为,拥抱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因为不知何时从某本书上看到过,拥抱是一个很亲密的动作。
于是那段时间我总是喜欢去抱抱父母和妹妹,妹妹也有样学样。
只是我发现,无论我和妹妹闹得多么欢快,父母始终不曾给彼此一个拥抱。
②小时候不懂事,看过爸妈的结婚照,再加上受了电视剧的荼毒,我总是好奇地追着父亲问:“爸爸,你为什么从来不抱抱妈妈?”父亲则是有些恼地瞪我:“小孩子家家的,乱问什么?”我碰了个大钉子,摸摸鼻子再也不问类似的问题。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句段作用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句段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fe1c03482fb4daa58d4bc1.png)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句段作用知识点总结一、例题解析【2016·天津】19.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
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分)参考答案: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二、知识点讲解1.段落的作用(1)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
④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2)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了背景,烘托、渲染……的气氛。
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③表现人物……的心情、性格。
④暗示社会环境。
⑤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
⑥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2)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情感。
(3)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4)引用诗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思路开阔;还应结合文章语境分析其具体的作用。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bc7c983c4bb4cf6ecd1aa.png)
把握记叙文段(句)的作用逻辑顺序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某某中考“记叙文阅读【段(句)作用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首段(句)、中间段(句)、结尾段(句)、景物描写段(句)的作用。
分值2--4分。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段(句)的作用已有所了解,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问题,但是往往顾此失彼,对此类题的答题格式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开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中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结尾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一、知识点讲解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首段的作用,作为普通句子从结构内容上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误区提示】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经典范例】伟大的悲剧 (节选)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
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问题:说说《伟大的悲剧》末段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这一段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也是对题旨的点化:“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赞美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答案: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揭示文章的中心,赞美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2.有时候,结尾起到的是暗示主题的作用。
【经典范例】明月水中来(节选)我有一把小茶壶,宜兴出品的朱砂小壶,壶底刻着“明月水中来”五个行书字。
小时候,我每天都见到祖父用这把小茶壶冲出四杯浓浓的茶来……三十多年前我到泰国来,这把小茶壶即被带着同来。
这里喝功夫茶的人很多,就同故乡一样的普遍……我的茶瘾似乎越来越大……有时,我也要我的儿子喝喝茶。
可他只喝了小半杯,就把杯子放下:“哎呀!这么热,这么苦!我不要啦!”做个鬼脸跑开了……有一天,我外出访友回来,踏进客厅时,我大大地吃了一惊:我那个十多岁的儿子,恰好坐在我经常坐在那儿喝茶的地方,用他生硬的手法,拿着这把小茶壶,正在冲他的功夫茶喝……我这时心中的笑意比脸上的笑容还要强烈得多,我坚信这把小茶壶不会寂寞,它即将有小主人了!“明月水中来”这轮明月,我看得分明:她是故乡的那轮明月。
这明月我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
问题:分析“‘明月水中来’,这轮明月,我看得分明:她是故乡的那轮明月。
这明月我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这句话的作用。
【解题思路】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
心中的明月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文意可知应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心。
“将留给我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表明这种爱国心将会代代相传。
参考答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故乡的习俗会在海外游子中代代相传,爱国、思乡之情在海外游子中会永不泯灭。
3.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省;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经典范例】白苍鹭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撒满阴影的森林,西尔维亚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
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亚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里。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出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亚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
“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有多远?”西尔维亚发抖着低语道:“两里。
”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亚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④西尔维亚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回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亚的祖母。
“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她说:“我们并不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
”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亚问道。
“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
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
”“西尔维亚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⑥“那么,西尔维亚也许能帮助我。
”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我一直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过吗?”他问西尔维亚,但她沉默不语。
“它是一种高大稀有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
”西尔维亚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亚,“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
”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⑦第二天,西尔维亚和年轻人一起呆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亚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⑧但西尔维亚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深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
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
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亚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
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
西尔维亚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11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亚回来了。
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
○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亚却沉默不语。
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亚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她们需要钱。
除此之外,西尔维亚想让他开心。
12但西尔维亚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他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
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
年轻人(收集鸟类标本的科学家,西尔维亚暗恋的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
西尔维亚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
他再也没有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13鸟可能比他们的猎人更是西尔维亚的好朋友吗?谁知道呢?○问题:第13段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两个反问句,引起了读者无限的思考,语言含蓄,意义深远。
仔细揣摩不难理解:鸟与人相比鸟更重要。
参考答案: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热爱自然,保护鸟类,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三、中间段作用。
揭示文章的中心、铺垫、伏笔、渲染烘托、过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题目。
【经典范例】石缝间的生命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
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
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
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
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