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教学设计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A.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B.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1.1 古代农业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古代农业是指人类在古代时期,以耕作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形态。
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技术简单,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1.2 古代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地资源: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劳动力:奴隶和农民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体。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古代犁的形制有木犁、石犁等,逐渐从手工操作发展到畜力牵引。
肥料:古代农民使用肥料,如动物粪便、绿肥等,以提高土地肥力。
水利设施:古代农业注重水利建设,如灌溉渠道、水车等,以应对干旱和水灾。
2.2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制度:轮作和连作是古代农业常见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种植:古代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粟等。
农业技术革新:古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如耕作工具的改进、水稻育秧技术的出现等。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3.1 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古代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男性为主要劳动力。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中存在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村庄、乡里等,农民之间有互助合作的关系。
3.2 古代农业管理与经营土地制度:古代农业中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出现。
农业生产计划:古代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农业市场:古代农业市场中,农产品交换和贸易逐渐发展,形成了初级市场。
第四章: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古代农业对人口的影响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生活资料,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农业劳动分工: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特定的社会阶层。
4.2 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支撑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4.3 古代农业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掌握本课程的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自然环境、社会背景。
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课程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掌握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
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耒、耜、耙等。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播种技术、收割技术等。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3.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集体农业、封建庄园等。
古代农业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土地制度、农业税收制度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讨论其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四章:古代农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掌握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产品贸易等。
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等级制度、乡村社区、农民生活等。
4.3 教学活动:数据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和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五章: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5.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思想和实践。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土地制度。
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生产力的发展史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劳动者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农业从什么时候就出现的么?我国的传说非常多,农耕的出现也与传说中的一位人物有关,他就是神农氏。
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体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物坠落在地上,神农氏把谷粒捡起来,种在地里,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有了农耕。
神农氏因此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有人会说,这只是个传说,不可信。
那么实际上考古学家也给我们带来了我国早期农业产生的证据。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一万年的稻谷。
这说明了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
我国的农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为什么说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整体来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大家可以结合书本内容了解以下,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与后来出现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刀耕火种。
它与精耕细作的农业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不同。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原创4: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新课导入
感受古代农耕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三个中心之一,它的生产 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 领先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 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新课讲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 农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 来的。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看一看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具吗?
曹魏 龙骨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小农经济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 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①③④
思考讨论
分析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 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 握和提高等。 影响:反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 耕细作创造了条件。
谢谢观看!
伏羲(包牺氏)
神农氏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出土)
河姆渡遗址
碳பைடு நூலகம்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
早期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呢?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耕作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种植作物: 粟、水稻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刘理衡要点: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导入新课】:——————5分钟师:大家都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
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我们可以想象的了解我国古代自足自给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当然一句话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首先我们学习农业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发展一、早起农业的出现——————10分钟1、农业的起源(气候、工具)农业起源的原因有两方面,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3次大冰期,大约距今1.1万年,即公元前9000年左右,最后一个冰期结束,气候逐渐表暖,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即由狩猎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农业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栽培方法。
这时也是旧石器时代向新时期时代过渡,这时期的工具经磨制更准确、合用、锋利,这也为农耕准备了条件。
当然书上的神话传说——找到食物和尝百草的神农氏,由于不经意间他发现谷穗可以种植食用,便教人砍到树木,用斧头、耒耜等工具,开垦土地种植五谷:麻(稻)、麦、稷(白谷长——谷神,社稷)、黍(黄米)、菽(豆的总称)。
值得一提的是,五谷中最初无稻,因为古代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在南方,而北方有限。
示范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南宁九中李湘玲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地位:《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必修二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开篇之章,也是第一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的切入点,从内容上说,古代农业的发达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开篇之章处理得好对普通中学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是否掌握学习必修二经济史的方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培养自主学习、理性思维、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实物体验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会学生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体验,认识古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与勤劳的劳动人民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据】既是课标要求,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归纳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依据】现代学生的感恩意识、主人翁心态淡薄,德育教育是当今历史课堂上的必修课。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作为普通中学学生,九中高中生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观点,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基础较弱,知识面窄,表达能力有限,思维分散,记忆力不佳。
(二)教法与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让历史有“趣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
俗语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必修一政治史内容,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经济史。
经济史主要介绍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史,共分八个专题来介绍。
现我们来了解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构(呈现幻灯片)——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个部门和一个政策。
呈现幻灯片——2014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问题,这充分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从历史上看,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与当前“三农”问题有着密切联系。
呈现幻灯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大亮点——解读亮点。
之后呈现图片——“2014年2月关中坝建成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景”,“塘头镇关中坝2013年12月建成高规格的休闲观光长廊”。
过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十一年以每年的一号文件形式发布关于“三农”的政策,可见当今政府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农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知道这些问题,现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板书课题)(呈现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阅读教材“前言”,第一部分第一段及“历史纵横”中的材料, 思考:①传说中的农业始祖是谁?②农业起源的时间?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发展概况:自主阅读教材第一栏目第二、三、四段文字材料完成表格——见幻灯片略。
呈现幻灯片:【思考】刀耕火种对人类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耕作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
呈现幻灯片:【想一想】房屋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提示:人们生活由迁移走向定居。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教案:探究古代农业——培养学生历史关怀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农业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2.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理解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关怀意识,理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改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古代农业?2.农业诞生和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3.农业的发展历程4.农业技术的进步5.农业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多重影响三、教学方法1.讲授2.多媒体展示3.小组合作探究4.展示讨论四、教学过程1.引入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人类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让学生自由思考,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发展中都离不开农业,农业在我们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导入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代农业,古代农业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选取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为研究重点,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每个小组应该提供一份探究报告,包括报告的目的、探究的方法、发现的重要内容和不同的意义。
4.检查并汇报学习成果每个小组一边汇报探究成果,一边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应该提出一些问题,以便其他组员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5.讨论农业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多重影响安排一些小组,让他们探讨农业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影响。
让每个小组汇报和呈现自己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学生讨论,以得出共同的结论。
6.总结和评价带领学生回顾探究过程,总结本次学习,让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历史关怀意识。
五、教学评估1.认真听取和评估学生在小组探究、个人呈现和大规模讨论中的表现。
2.通过小组汇报和个人呈现的方式,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最后带领学生进行评估,以确定和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3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3【复习要求】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试说明》: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本课主要内容】1、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本课能力要求】解读材料,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一、发展概况——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已经有较发达的原始农业。
(参见教材P“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4;2、生产工具:(1)原始社会: 石刀、石犁、石斧;(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4)两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时期: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5)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3、农作物品种:(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4、耕作方法及技术:(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3)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4)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出现播种用的耧车(5)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5、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6、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 :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不仅满足了人类温饱需求,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古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工具、农田规划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古代农业产生兴趣和好奇。
2.理论讲解(30分钟)a.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技术发展,从原始农业到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强调古代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b.古代农业的重要性解释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讲解古代农业在人类温饱需求、人口增长、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地考察(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农业遗址,如中国的汉代农田遗址、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农田遗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农田规划、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并记录和总结所见所闻。
4.模拟实验(4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如古代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指导,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古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Lecture notes on history of junior high school "developed ancient agriculture"
初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A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
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
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讲述内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
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
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
隋唐曲辕犁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
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本课小结】【随堂练习】【作业】:《学海导航》
E教学反思:
现在,新课程有一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深,很难处理。
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通过图表来归纳知识,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工具、概况及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应重点阐述,然后解决几个问题: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小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最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