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环境行为理论 第1讲 人和环境(研究生课程)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环境工程学硕考研科目

大连理工环境工程学硕考研科目

大连理工环境工程学硕考研科目
大连理工环境工程学硕考研科目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两部分。

专业课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
污染与净化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原理等。

2. 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学习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
理和噪声与震动控制等内容。

3. 环境化学:学习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源、迁移转化规律以及
环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4.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类、功能、数量与动态变化,并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

5. 环境生物学:学习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物种适应机制、生态系统功
能与稳定性等内容。

6. 环境工程与规划:介绍环境工程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公共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等内容。

在考研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专业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熟练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公共课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以提高综
合素质。

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体工程学研究最 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的工作实际 上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人体工程学有 “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虽然 本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50年的历史。
一、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数据 人体构造;人体尺寸;人体作用域
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简称 IEA,创 建于1960 )会章中定义:这门学科是研究 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 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 人——机器—— 环境系统中的交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 (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条 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环境里,如何达 到最优化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尺寸对比表:

不同年龄和性别尺寸对比表:
(二)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为确定人在环境中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 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 有那些设施和设备需要要占用多少面积等等。

2、确定家具等设施的形体、尺度及使用 范围
在室内环境安全设计中,由于光亮处容易引 起人们的注意,故设置灯光,可起“防范”的作 用。在安全出人口作光导向设计,这比安全标志 更起作用。 在商业橱窗和室内景观设计中,利用向光性 特点,美化商品,点缀景点。
4、行为习惯:
1)抄近路: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置时, 总是有选择最近路程的倾向。
2)识途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行为—环境

人离不外环境,不论是 工作,家庭事务还是休息, 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否 则将会影响工作和休息效率 与质量,影响身心健康。因 此人体工程学的任务之一就 是要使人与环境协调。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7讲-行为与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7讲-行为与空间环境
34
2、行为要求的空间与知觉要求空间的“容积”
知行 觉为
其空其间空要间求的的““容容积积””基是本变是化不的变,的不,只习
要要 是惯用称空为间使大用小功来能适的应空其间要尺求寸,,而主且要可是通根
求求 空的 间空 的间 容容
过据物使质用技要术求手来段调来整调空节间其的空形间态大,小无,法如通 满过大足小其听。他觉如物的满质听足技觉大术空多手间数段即人来电行“声走压系要缩统求”。的其即通空使道间, 是最视小觉宽空度间是,60也0,可最以小利高用度错是觉2等00原0,理太来小
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
环境行为的起因; 环境行为的特征; 人的行为习性; 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空 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
2
一、环境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 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境行为。
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行为、人际 行为、娱乐行为、
行 为 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 多 行为、餐饮行为、 样 性 体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 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 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 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 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
环境利用的可行性。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
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我们就可根据基地环境、展览要求、展
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解析环境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其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本文还将关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环境行为学及其拓展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这一学科主张,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因素的结果,而且是由其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认知理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环境应激论等。

环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类通过感知、理解和解释环境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这种认知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对环境进行选择性注意、解释和记忆,从而决定如何与环境互动。

环境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可能论则提出,环境提供了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决定行为。

换句话说,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人是否利用这些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能力和选择。

环境应激论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压力源(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和不适,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健康。

因此,环境行为学也关注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感知、体验和影响他们的物理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环境行为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领域:
1.环境感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感知环境信息。

2.环境认知:探讨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环境信息,包括空间认知、环境记忆和地图使用等。

3.环境情绪:研究环境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4.环境行为:分析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如空间使用、运动、休息和社交互动等。

5.环境健康: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空气和水质量、噪音水平、温度和光照等。

6.环境设计和评估:探讨如何设计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及如何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效果。

7.环境心理学应用:将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教育和公共政策等。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
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_环境心理学_第6讲(1)_个人空间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_环境心理学_第6讲(1)_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六讲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1. 1.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2. 2. 私密性私密性33.3. 领域性领域性人居环境研究所空间行为()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空间行为(SB)关注→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模式了解使用者对空间的心理需要→ 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概念个人空间p p私密性(privacy)领域性(territoriality)人居环 境研究所11.1.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的度量个人空间的功能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人际距离人际空间定位人居环 境研究所人与人的交往→距离、语言、表情、身姿→具有微妙的调节作用接近或热情过头→会把别人吓跑过分冷漠→使别人尴尬这种现象→心理空间or 空间关系学人居环 境研究所1)个人空间鸟儿停落在电线→恰好的距离公共场所→座椅两头忙所头人居环境研究所展开双臂→通常意味着独占包含生物性的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人居环 境研究所人 居 环 境研究所2)个人空间的度量研究者普遍认为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位为圆柱形腰以的气泡,腰以上部位为圆柱形,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

这种气泡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是个人心理上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人居环 境研究所→度量个人空间的方法→ 模拟法现场研究实验室实验剪纸图形摆放模拟法:剪纸图形摆放给被试者些预先准备好的剪纸图形给被试者一些预先准备好的剪纸图形,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

结果发现,被试者对图随规形的摆放并不是随机和无规律的,对于谁与谁靠近,都有特定的反应,而且相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往往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反应。

人居环 境研究所摆放差异摆放差异:妇女与儿童距离的摆放比男人的更近;狗与男人的亲密度比女人强;人居环 境研究所实验室研究要求被试者从前后左右等八个方向接近三个不同象被试停前时被试的对象,当被试者停止前进时,记录被试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

人的创造力与环境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个人生理的子系统 文化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个性子系统 物质环境
领域性定义与争论
定义包括以下几种: 单一个体,成对或群组控制着一块领地 领域是针对同种族的,其他种族可以自由进入。 有领域就有入侵,因此有防卫的问题 既是一个较弱的个体,在其领域内能强有力地唬住入侵者 站在领域边界以外。 领域可能与生育有关,虽然控制领域只是控制地区,而非 控制雌性 保卫领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入侵。
2。环境可能论 视环境为一种介质,由此提供人们以机会,这些机会 可能被人所了解,也可能不被发现,重要因素是人的 选择与主观能动性。
3。环境忽然率论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 气候、与生理等并不主宰一切,任何地点都存在着大 量的潜在机会与供选择的可能性,可以发现肌体、行 为与环境之间的持久关系。
4。基本图示构成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体现。 层次是指地理、风镜、城市、建筑细部与部 件,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杂 的结构。
5。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型化
• 刺激来自环境,为肌体感知。 • 知觉在大脑中得到释译,是来自过去积累的经验。 • 找到相关事物,即被理解,直觉变成认识。 • 根据认识,可能会做出反应,也可能没有外显行为。
设计方法方面
60年代是对近代建筑理论进行检讨的年代,批评来 自多方面:业主、建筑师、使用者、社会科学家。 空间缺乏生机,原因来自多方面。心理学家和建筑 师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从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 确模式,使设计过程科学化。把社会科学数据、观 点综合到设计中去。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环境管理)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环境管理)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含义—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需要层次论: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高级需要是人特有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是归属的需要;二是友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自尊);外部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2、ERG理论:阿尔德弗尔1969提出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得到满足,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也可能没有上升趋势,当较高需要受挫后可能会降求其次;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强度不仅不减弱,还可能增强,这与马斯洛理论最大不同(1)、生存的需要:关系人的肌体存在或生存(2、)关系的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3)、成长的需要: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3、莫瑞的需要理论(1)、需要的特点和作用①、需要与需要之间的关联②、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思维意向以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③、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2)、需要的分类①、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②、第二需要:也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莫瑞认为心因性需要是通过童年的经验获得的,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三)、需要类型1、按起源:生物性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实现理想的需要2、从对象角度:物质需要:个体对物的需要,包括生理性和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对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3、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的需要,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直接需要:指随着间接需要产生而产生的具体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含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建筑环境学-第4章_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建筑环境学-第4章_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厚 大 衣 , 长 袖 衬 衫 , 保 暖 内
衣 , 长 内 裤
1.34
厚 三 件 套 西 衣 服 , 长 内 衣 裤 1.5
厚 毛 衣
0.37
厚 长 大 衣
0.63
厚 裤 子
0.32
工 作 服
0.2
夹 克
0.4
13
服装的热阻Icl
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 会降低服装的热阻。 Icl = 0.504 Icl + 0.00281Vwalk – 0.24
食物分解氧化热量 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
维持体温基本恒定! 代谢率(Metabolic Rate):
人体新陈代谢反应过程 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2
人体的热平衡
热平衡方程 M W C R E S = 0
皮肤表面积 AD = 0.202 mb 0.425 H 0.725
身高1.78m 体重65kg AD为1.8m2
to
hr tr hr
hcta hc
9
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象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 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 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k
k
tr
(Fnjtnj)/ Fnj
j1
j1
=
10
热质交换系数的确定
对流换热系数:专门针对人体的实验数据
受迫对流
hc= C v n
潜热散热量 Eres = 0.0173 M (5.867 Pa ) W/m2
24
人体的辐射散热
人体与外界的辐射换热方程
R fclfeff(Tc4lTr4)
0.8 0.4 0.7
0.78 0.72 0.7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应激反应 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反应是相互关
联并同时发生的。生理反应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最先提出的,一 股称系统应激。行为和情绪反应是由拉扎勒斯提出的,一般称心理 应激。
• (一)生理反应
塞利的研实证明,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 他将这些反应概括为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总称为—段适应症候群,简称GAS。
• 2.抗拒(或适应)阶段
应激状态下的警戒反应是一个迅速而短暂的过程。之后,主体 对刺激重新评价,并准备面对任何可能的危险。此时在副交感神经 的作用下,心率呼吸速度和内泌均恢复正常,食物消化重新开始以 便贮备大量的体能维持身体的高警觉状态,同时为进一步的应对作 好准备。
• 3.衰竭阶段
如果应激持续过长时间,超过了个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体能 衰减:感觉、知觉能力下降,肌肉力量降低,最终体能消耗殆尽以致 死亡。

在抗拒阶段,许多应对过程也包含认知过程,开始阶段仍伴有自主反应。这
时,个人要全力以付、随机应变,选择自认为恰当的对策和行动:如信息探索,
进一步评价应激物;排除、制止应激物;或采取逃避行为。

如果抗拒阶段的应对未获得成功,则加剧了“把刺激评价为威胁”的倾向,
这种认知应变过程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不良的情绪
波及范围广,影响人数多。 导致的问题 (1)焦虑 (2)退缩或麻木 (3)抑郁 (4)与应激有关的身体症状 (5)无泄愤对象的气愤 (6)回归 (7)梦魇
灾变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浩劫,
但同时也对人类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促使人类反省自己的行为,重新 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之子而非自然之主。人类必须用广 义的道德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只顾我们这一代的生存.还要考虑后 代的生存;不仅只顾人类的生存,还要考虑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环境的承 受力。自然灾害表明:自然环境出现了过分的不平衡,这其中有我们人 类的过错,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交流,时时根据自然反馈的信息修正我 们的行为。我国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与嫩江百年一遇的全流域特大洪 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它使我们认识到改变对自 然的态度.维护环境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82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82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82 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结构为:
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判断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案例分析1小题,共26分
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2009年版),陈景文、全燮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下册,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需要参考全部复习资料。

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环境行为与人居研究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ies and Design Methodology李斌LI Bin摘 要 论文介绍了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着重阐述了相互渗透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区别,比较了工具性观点和精神性观点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差异以及高度技术增长和人与环境研究的差异。

基于相互渗透论和精神性观点,论文提出了的综合的设计方法论和动态的设计方法论,并结合研究案例说明了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关键词 环境行为理论;相互渗透论;设计方法论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ies that are based on person-environment relation, which are free-willing approach, deterministic approach, possibilistic approach,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nteractionalism and transactionalism, and focuses on the viewpoint of transactionalism and its differences from the othe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i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and the spiritual views of people-environment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wth of high technology and people-environment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comprehensive design methodology and dynamic design methodology that are based on transactionalism and the spiritual views,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 methodology by the research cases.Keywords: Environment-behavior Theory; Transactionlism; Design Methodology0 引 言“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在北美地区也被称为“环境设计研究”(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在日本,被称为“環境行動研究”。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人和环境交互是指人类与周围环境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人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和适应环境。

人和环境交互的基础知识有许多方面,包括环境心理学、环境建筑学、环境社会学等。

本文将概述人和环境交互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常常受到环境的刺激和条件的影响,而环境也可以通过色彩、光线、音乐等因素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间明亮的房间可以增加人的积极情绪和工作效率,而昏暗的环境则会让人感到沮丧和疲倦。

研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更适宜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

其次,环境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学科。

建筑环境可以通过设计、材料选择和布局来促进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

例如,在设计办公室时,要考虑到光线的充足性、空气流通和噪音控制等因素,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研究表明,宜人的建筑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减少疲劳和压力。

此外,环境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人类的社会行为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活动常常导致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研究环境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除了上述的学科,人和环境交互还可以涉及到人类行为、认知科学、生态学等领域。

人类行为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决策。

人的行为往往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以及环境的条件来做出的,而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认知科学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揭示了人在与环境交互中是如何进行感知、理解和决策的。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依赖。

总之,人和环境交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一、行为-场所理论(一)场所与空间行为“场所”的有关理论是目前西方建筑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是建筑环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代表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追求以人为中心的建筑主流。

只有当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

场所理论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借助于旁系学科,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文化、人的活动等因素,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狭义的场所论即“行为场所”的概念是以心理学及行为学家为主体,研究具体的微观的场所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试图为广义的场所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广义场所论的发展及流派广义的场所论起源于50年代的“十次小组”,随后发展成各种理论和流派。

(1)场所结构理论(2)亚力山大的模式语言(3)支撑体的分析法(4)建筑人类学的场所论(5)形态与类型学的城市分析理论2.狭义的场所论—-行为场所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的概念。

与传统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同,巴克等人用现场追踪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并且将人的行为模式与物质场所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研究,为进一步突破“环境决定论”作出了贡献。

(1)行为场所的概念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这组界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通常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活动,用环境设计的术语来定义,就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

行为场所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它包含下列因素:①重复出现的活动--一组固定的行为模式;②一个特定的环境设施;③上述两者之间适当的联系。

一般地,相同的物质场所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行为,将成为数个行为场所.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可能包括许多同时发生的行为:①明显的感情行为;②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④物体的操作.(2)行为场所的边界场所的边界就是行为停止的地方,理想的边界是墙,阻止了相互通过的行为。

大连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科学《环境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科学《环境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环境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环境效应2.热岛效应3.水体富营养化4.固化/稳定化5.环境基准6.循环经济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城市垃圾的类型、危害、常见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2.简述污水处理生物除磷原理并举例典型生物除磷工艺。

3.土壤胶体的种类有哪些?4.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影响?(正面的和反面的)5.试说明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12分,共36分)1.人居环境舒适的内涵?2.试根据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论述如何减轻我国普遍存在的雾霾问题?3.生态入侵的途径及其主要危害和防治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1.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环境效应按起因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2.热岛效应是指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

一般大城市年平均气温会比郊区高0.5~1℃,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包括:①城市蓄热量较大,水的径流快,蒸发量少,失热也少;②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人口集中,由人体发出的热量较多。

3.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后,水体会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称为赤潮。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2
一、前言
(一)概念、特点和作用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交互关系 的学科; (1)特点 A、其从成为一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不过三十余年的历史; B、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B、它以整合之整体观点研究人们在实际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行为与经验, 将人类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相互定义的整体; C、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与形塑环境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 激; D、不将人类的行为与经验孤立,考虑行为发生的脉络。 (2)作用 A、影响了环境设计与公共政策;
4
率性之猜测加以评估。此外,他并且提倡代表性设计,强调对各种不同 之具代表性的环境进行抽样以研究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3、行为—场所理论:巴可认为人类行为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整体。要了 解人类的行为应至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研究。他提出行为 场所(behavior setting)作为研究人类行为之单位。行为场所乃一具有时 间与空间边界,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它由实质物体或环境与可替 换的人所组成,此二者以一特定的关系进行互动以完成场所的计划。
(2)社会心理学者索莫也在1958年发表[老人病房之社会互动],阐明领 域感之观念。
(3)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也在此同时进行精神病房之研究并分
5
别于1961年与1966年召开[建筑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会议,与会人士来自 心理学、建筑与精神医学等不同专业。
5、人类学界
(1)霍尔研究空间人类学,出版了二本极为重要的书籍,[无声的语言] 与[隐藏空间]。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 差异。

第3章 人和环境(5第4节“空间与视觉”)

第3章 人和环境(5第4节“空间与视觉”)
第二章 153
(四)空间视觉特性 根据图形的视觉特征,物质空间则具 有大小、形状、方向、深度、质地、明暗、 冷暖、稳定、立体感和旷奥度等视觉特性。 空间的这些特性,主要是依靠人的感 觉系统,尤其是视觉系统,它几乎能感知 空间的所有特性。人的听觉、肤觉、运动 觉、平衡觉和嗅觉,对空间知觉也有一定 的作用。
第二章 171
151
三是色彩空间构成: 即“母空间” 与“子空间”或“明亮空间”与“暗淡 空间”的色彩组合关系 。 形体空间构成、明暗空间构成与色 彩空间构成三位一体,相互制约,对处 于室内环境中的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 心理反应。
第二章 152
空间分为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三个 部分,即行为空间、知觉空间和围合结构 空间。 行为空间:包含人及其活动范围所占有的 空间; 知觉空间:人及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要所 占有的空间; 结构围合空间:构成室内外空间的实体。
第二章 168
①旷奥度随着虚实视觉界面的数量而变 化。 ②长方体(或方向性强的形体)的室内 空间旷奥度,其虚的界面(门窗洞口) 设在短边方向(或形体指向性强的一 面),或在墙角(二个墙面交界处,即 转角窗,或在顶墙交接处设高窗),其 室内空间开放性,要比虚的界面设在长 边更强。
第二章 169
③室内容积不变情况下,减小顶面的面积 (相对则增加墙的高度),室内空间显得 宽敞,反之则显得压抑。 ④室内空间尺度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顶 棚的分格大小,旷奥度也随之变化,分格 比不分格,其室内空间显得宽敞。 ⑤室内空间尺度不变时,如果在顶棚或或 地面挖一孔洞,形成上下空间的贯通,则 室内显得宽敞。
第二章 154
1.空间大小 空间的大小包括几何空间尺度的大 小和视觉空间尺度大小,前者不受环境 因素的影响,几何尺寸大的空间显得大, 相反则显得小。 视觉空间大小包含两种观念: 一是围合空间的界面的实际距离的 比较; 二是人和空间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讲人和环境
1人类的环境1.人类的环境
2人类的环境观点2.人类的环境观点
人居环境研究所
111.1
1.1 人类的环境人类的环境●人和外界人在环境中生存
环境包围在人的周边人从环境中得到各种刺激和信息从环境中接受感觉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居环境研究所
如果人类脱离了环境会怎样?心理学有一个实验叫做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让被试者获得不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温度感让被试躺在一间恒温房间里的舒适的床上眼睛也被遮挡住光线,没有时间感觉被试在这样的房间里用不了多久就会心烦并产生幻觉大脑也不能正常思维了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脱离了环境会怎样?人
居环境研究所
感觉剥夺实验人居环境研
究所
人需要来自外部的刺激
刺激带给人各种信息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温度感
相互作用,赖以生存
人是环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人类不仅需要一个阳光明媚、温馨的居所有时还需要寂寞和孤独片刻人居环境研究所
生活和人的变化这样的环境就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研究所
建筑创造的环境——●建筑创造的环境环境中建筑的意义
木材、混凝土、钢铁木材混凝墙壁、地面、屋面、天棚、柱子
人居环境研究所
使用的
使用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单一建筑组群建筑围合→街道→领域领域→聚落→城镇城城镇
→城市空间接近与人类生活的环境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创造的空间
人自身也可以创造空间说明空间与人也有关系
适当的台阶高度可以提供人们休息人的聚集形成了热闹的场所
这是因为台阶和人同时起到了作用



境研


如果人能创造场所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创造出空间
这种空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围的空间不是“空”的人周围的空间不是“空”的而存在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关系



境研


●设计的意义
环境行为理论下的设计含义:
拓展人的生活行为→行为的空间设计
自由自在地啄食
环境限制啄食



境研


活熊取胆事件
人居环境研究

建筑空间作为环境
提供给人们各种信息建筑空间作为环境,提供给人们各种信息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环境即可制约人的行为,也可拓展人的行为
行为艺术家的空间
人居环
境研究

所谓空间设计
墙壁、地面、天棚→限定出适合人的尺度到环境关系
遮蔽风雨遮挡视线→遮蔽风雨、遮挡视线、限定行为环境带给人的影响根据空间设计而改变
当空间发生变化时,人的行为也可能发生某些变化如何拓展这些可能性,就是空间设计的意义
盗梦空间



境研


●设计中的环境要素
空间的大小、形状、布置、功能家具、室内设计光、音、热素
街区居住者价值观时间性街区、居住者、价值观、时间性创造建筑就是在构筑环境→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人-环境体系设计
作为个整体来看
将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


境研


1
2
人对环境的认识1.2 人对环境的认识空间设计→创造生存环境
→为人所用
→提供环境信息



境研


与传统和现代主义建筑不同
与传统和现代主义建筑不同:支撑人们舒适丰富的生活空间上的差异
空间上的差异:人居环
境研究

●构成环境要素的感觉
人类根据各种感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明“明--暗”、“冷暗”、“冷--热”、“噪热”、“噪--静”
人如何感知构筑环境的光、空气、温度、声音?人怎样接受光和声音等物理刺激强弱?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环境工学
环境要素受时间、季节的变化所左右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建造方法就是如何控制这些变化就是变







●知觉知觉··认知的环境
境作人的视觉在感知环境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眼睛接受光信息→感觉物体→判断→知觉和认知对象是背景的一部分人的视力存在最大范围的界限
在视力范围内感觉信息解读空间特性在视力范围内感觉信息,解读空间特性。

如何认知空间,记忆空间,想象空间?这些问题与空间的形状和构成有关联。

人居环境研
究所
●人体占有的空间
空间的大与小的根本差异在于比例关系譬如,人体的大小比例关系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居环境研究

人体可以采取各种姿势占据空间人体可以采取各种姿势,占据空间空间和家具的大小、形状均与人体姿势有关
侧视俯视人居环境研究所
●行为环境
当人看到地面就知道可以先行当看到适当的台阶就可以坐下来当斜面适度倾斜又有定的材质感就可以攀登当斜面适度倾斜,又有一定的材质感,就可以攀登人对环境的大小、能干什么具有判断和认识的能力环境提供给人具有一定价值的行为人居环境研究所
●空间设计和行为
墙壁天棚地面墙壁、天棚、地面→界面→限制人行为当空间发生变化→ 影响→人的行为变化空间设计的意义→ 空间功能与行为的吻合入口,因为它是入口,才可能有这样的空间形状,因为是,才可能有这样的人居环境研究所
家具布置的方法对聚集在这里的人的行为有意义平面的意义影响人的行为平面的意义:影响人的行为判断使用是否便利可改变生活形态人居环境研究所
●行为特性
境行日常生活中,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多样化空间和人的行为一一对应有时空间反映出与设计者愿望不同的行为过街隧道、天桥的而功能和行为人居
环境研究所
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人群→→一个人相同的行为聚集→ 膨胀→ 流动每个人的行为不同人或人群的行动特性应给予关注人居环境研究所
●使用方法的调查
了解平面设计与人的生活相对应的调查方法把握使用者潜在的需求、行为和意识寻找平面和人的行为间的问题点发现平面设计中的可能法则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居环境研究所

空间的心理学研究知觉、认知心理→ 将人性作为原理来研究重视客观性和普遍性探索人和环境的对应关系的普遍性方法→实验室法、田野法、SD SD法、法、POE POE法、微分法法、微分法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居环境研究所
●评价的观点
根据调查的结果→空间怎样设计设定条件,特定的评价尺度“开放感”,“压迫感”“好“好--不好”,“舒适不好”,“舒适--不舒适”这些概念好不好,舒适不舒适这概念怎样的空间是好的呢?流水别墅的层高比较低人居环境研究所
-●人环境关系的要点
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场所空间时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投影居住区、街道、生产基地相互交融与渗透城市环境积蓄了历史城市是文化投影的产物城市反映人的不同文化行为起居方式城市反映人的不同文化、行为、起居方式城市环境反映了人类的价值观个人差别到年龄、属性的变化如何设计城市和建筑,需要认真思考人居环境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