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二十
以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以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的实践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75bc4fe9e31433239689336.png)
个既不 是全 民经济 , 也不是集 体经 济 的混 合体。
作者 : 谢育新 , 成都市委党校副校 长,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是统筹城 乡发展 问题 ; 蒋青, 成都 市委党校领导 科 学教研部副主任 ,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是农业经济 ; 康超光, 成都市委 党校教授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 主要研 究方向是 统筹城 乡发展 中的社会管理问题。邮编:10 1 608
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和国内外市 场的发展变化 ,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 新问题 、 新
要求。作 为特定历史阶段 的一项制度创新 , 家庭承 包 经 营责任制 不可 能一 劳永 逸地解 决 农 业增 长 中 的
全部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 础上 ,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改革 , 不断创新农村 经营体制和机制。就政策层 面而 言, 发展农村集体 经济是进一步完善 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 、 分结 统 合的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需要 ; 是提高农 民的组 织化 程度 , 推进农业产业化 、 规模化经 营的客观需要 ; 是
。谢育新等 : 以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发 展农 村 新 型集 体 经济 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成 都 发 展 新 型 农 村 经 济 的实 践 与启 示
口 谢 育新 蒋 青 康 超 光
摘 要: 在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 的实践中, 成都市把农村集体 经济作为重要 的抓 手, 进行 了 多方面的创新 。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农民共 同共有的产权制度改变为农民按份共 有的产权制度 ,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 ; 立足于以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来带动农 民生活 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 使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具有 明显的实效 ; 推进城 乡一体化与农村 集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 相得益彰 , 因而形成 了具有成都特 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 式。这一 实践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 , 当前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对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1234ee0e009581b6bd9eb6a.png)
M a n M e s r so t n t r s e Ha l o 嘲 增加 a d 硒 叩i i au e fO y a d Comly i i a d sf n
(col f elnreSu w sU i rt i neadE  ̄o i ,hnd 1 ' ,h a Sho oE ole ,ot et n e i o F ac n onmc C egu6( / C i ) / c l h v sy f n 8 D4 n
概述 了成都市推进 城乡一体 化的主要做 法 , 了它对我 国城乡统筹 的启示 。 探讨
关键词 : 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 二元体制
中图分类 号 :301 F2 . 文 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5 1120 )8 7 1 0 10 —84 (0 80 —03 — 3 3
QA e I OY
 ̄ : h i fC e g u p o td te ct d c t t s e a s b i e s ca s o n rsd , n d o i v x lrt n ti T ect o h n d rmoe i a omt i ln , ul a n w o il t u t i e a d ma e a p s ie e p oa o ,h s y h yn yd t i c y t i
就业机会提供了 良 好的空间依托。为了推进工业 向园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略论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略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63b08b02d276a200292e5e.png)
规律 ,认为城 乡一体化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
使城 乡 生产力优 化 分工 ,以取 得 最佳 的经 济效 益
等.上面的分析都从各 自的角度抓住 了城乡一体
化 的本 质 ,但 城 乡一体 化 本 身是 一 个 系统 性 的工
农村的宏伟 目标 ,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 出统筹城
乡经 济 社会 发展 原则 和 方略 后 ,为 实现 全 面 建 设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3期
成都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 a o h n d nv r t N trl c n e o r l f e g uU i sy( a a S i c ) n C ei u e
V 12 o 3 o. 5 N .
S p 2 06 e.0
20 0 6年 9月
文章编号:10 - 2 ( 0 6 0 -2 90 0 45 2 2 0 ) 30 1 - 4 4
成 都 推 进 城 乡一体 化 略论
钟 声 ,曾祥基 ,杨明娜 ,王 苹
( .成都市社会 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 02 ;2 1 16 3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 0 0 ) 116
会 、环境 效 益统 一 的前 提下 ,促使 整 个城 乡经 济
实现全体人 民的富裕安康 , 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具
和 深远 的历 史 意 义. 领 会 党 的十 六 大 会 议 精 神
后 ,成都就区域特点 作 出统 筹城 乡经 济社 会发
展 、推 进城 乡一 体化 战 略部署 ,提 出 “ 以县 城 和 有 条 件 的区域 中心镇 为重点 ;以科 学 规划 为龙 头
摘 要 :阐述 了城 乡一体化的核心 内容和 内涵 ,简析 了成都在 推进城 乡一体化 过程 中的重要举措 ,着重强调
成都将开展城乡医保一体化试点
![成都将开展城乡医保一体化试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12c1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f.png)
成都将开展城乡医保一体化试点
王德平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差异成都市今年将开展城乡医保一体化试点工作,截至去年底,成都市已先后建立并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等7项制度.基本实现了“人人都应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
【总页数】1页(P10)
【作者】王德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1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谋发展加快推进一体化——关于施秉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试点工作的调研
2.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市委常委牛有成谈推进北京市城乡一体化
3.敢为人先的城乡医保整合——基于成都市全民医保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4.成都将实施城乡统一“新医保”
5.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二季度工作情况积极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推进“三个集中” 力促“城乡一体”
![成都:推进“三个集中” 力促“城乡一体”](https://img.taocdn.com/s3/m/c54d21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2.png)
成都:推进“三个集中” 力促“城乡一体”
佚名
【期刊名称】《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成都在发展中一直坚持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
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正确引导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寻求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特别是在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方面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路子。
经过几年实践,中心城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县城和区域中心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参照城市社区标准建成城镇新型社区,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镇社区标准建成农村新型社区。
五年来,成都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2249.1万平方米,37.8万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55.7%提高到63%。
【总页数】1页(P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实施 "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新乡市为例 [J], 吴希
2.农村地区规划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重点--以成都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规划编制为例 [J], 杨丹宇
3.双流县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J],
4.加快推进“三个集中”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J],
5.深入推进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 [J],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探索
![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e6bd748336c1eb91a375d27.png)
指 以城 乡一 体 化 的发 展 路 径 来 破
解“ 二元 结构 ” 。摸索 出在西部 大开
发 过 程 中 最 大 限 度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农村 扶 贫开 发工 程 , 农村 发展 环 境 建设 工程 。“ ” 指六 句话 : 是 六 是 一 以县 城 和有 条 件 的 区域 中心 镇 为 重点; 二是 以科学 规 划 为龙头 和 基
维普资讯
省 9" 态 1 动
成都 : 乡一体 化 的模 式探 索 城
按 的大筹 化十 “现 经会,城 照 六统乡 农 济 展设 党发建代 业 社增
加 农 民收入 , 是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重 大 任 务 ” 这一 指 导 思想 , 都 成 市委 、 政府 在 充分 的调 查研 究 和 市 试 点 、 考 的基 础上 , 2 0 思 从 0 3年 开 始 , 全 市 实 施 了 “ 筹 城 乡 经济 在 统
以建 立 市 场 化 配 置 资 源 的 机 制 为 关键 ; 五是 以制 定 和完 善相 关 配套 政 策 为保证 ; 是 以农 民身份转 变 六 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 。“ 以一化 二” 是
因素 , 充分 发挥 西 部 区域性 经济 发
展 极 的 扩散 效 应 , 看 得 见 、 得 用 摸
4 t并-毫2. 8山t鼍_ 03 0 8
维普资讯
省 9 动 态 b
着、 享受 得 到的 具体作 为 来体 现工 业 反 哺农 业 、 市 带 动 乡 村 、 决 城 解 “ 三农 问题” 的办法 。 成都 市 推进 “ 乡一 体 化 ” 城 的 主要 特征可 以归纳为 : 政 府创 新制 度 环境 , 场活 化 市 经济 资源 , 乡统筹 和谐发展 。 城 可 以看 出 , 成都 市运 用 政府 和 市 场这 两 只手 , 以改革 旧体 制 去打 破城 乡分 治 的政策 环 境 , 活 生产 激 要 素 ,用 一体 化统 筹城 乡 同发 展 、 共繁 荣 , 是对 科学 发 展观 的具 体 落 实和 构建 和谐 社 会 的创造 性 实践 。 成都 市 的这 一实 践 , 在方 法 和路 径 上可 以作 出如 下的细分 和概括 : 政 府 规划 推 动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强化 产业 支撑 , 足 多元 特点 ; 立 创 新制 度 设计 ,促 进要 素 流转 ; 聚 焦公 共产 品 , 连结城 乡发展 。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c973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6.png)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一直致力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此,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主要的做法和特点,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一、统筹规划成都市制定了城乡统筹规划,明确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发展目标。
通过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布局城市与农村发展格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化土地利用成都市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同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建设交通互联成都市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乡交通要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缩小城乡间交通不便的差距。
同时,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城乡交通组织结构。
四、强化公共服务成都市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成都市积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乡产业融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水平。
六、加强环境保护成都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
七、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成都市积极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力有效对接。
同时,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看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包括统筹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建设交通互联、强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统筹的改革样本——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05c6074a7302768e9939f9.png)
体 化 的 龙头 和基 础 、 科学 发 展 的 引领 。 长 期 以来 重 城市 轻 农 村 的规 划 管理 体 制 随 之发 生 根 本性 改 变 ,城 市 规划 局 改 为
学 的城 乡 关 系? 已经 持 续 了近 7 城 乡 年
一
利 、发展 机 会 。
2 0 年 6 7 , 国 家批 准 成 都 市 07 月 日
体 化 改 革实 践 的 四J 省 成都 市 ,为我 I l
们 提 供 了一 个 全 方位 、趟 “ 水 ” 推进 深 的全 景式 改 革样 本 。
~
农 ” 问题 顽 症 ,推 动 发 展 方 式 根 本 转 变 ,推 进城 乡全面 现 代化 。
这 项 改 革 既要 让 农 村 人 口大 量 地
成 都 推 进 城 乡 一体 化 之 初 ,既
工 业 强 县又 是 人 口大 县 、 农业 大 县 的
转移 到 城市 ,从 生产 生 活 方式 上 真 正成
的试验 ,其 核 心就 是 要破 除城 乡 二元 体 制 ,让 农 民 享 有 和 城 镇 居 民 一 样 的权
中 、土 地 向适 度规 模 经 营集 中。 成 都 市 委 、 市 政 府 总 结 推 广 双 经 验 ,将统 筹 推 进 “ 个 集 中 ”确定 三
Z O G H UC N T U TO H N Z O O S R C IN
探 索创 造 了 “ 个 集 中 ” :工业 向集 三
发 展 区集 中 、农 民 向城镇 和 新 型社 区
因此 ,有舆 论 认 为 :成都 的城 乡一体 化
改革 ,其 主要 内容 、具 体 特征 和 深 刻 意 义究 竟 有哪 些? 记 者 进行 了调 查 。
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
![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a9f7204693daef5ef73dd3.png)
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2007-8-16近年来,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
并以此统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全局,将农民所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作为首要问题,突出“为民”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成都的进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城乡均衡的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科技和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保证了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均衡发展城乡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严重滞后。
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质量,已成为危及社会公平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为此,成都市坚持人财物“三管齐下”,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均衡发展城乡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城乡教育硬件的均衡配置。
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规范管理”的原则,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成都市打破过去教育投资、规划和建设的传统机制,将标准化建设的投资主体上移,由市政府投入10亿元负责学校的主体工程,按照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六个统一”要求统一实施;14个郊区(市)县政府筹措亿元配套资金,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和“三通一平”、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
截止2006年底,成都全市410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365所。
教育均衡发展之花正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春风,盛开在每一个村镇和每一所学校。
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关键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为此,成都市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信息化“校校通”。
创新制度机制 统筹城乡医保——成都市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纪实
![创新制度机制 统筹城乡医保——成都市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c83e7c3087c24028915fc3c3.png)
征地 农 民的医保 待遇 与城镇 职 工基本
医保 接轨 。2 0 0 8年 . 又将城镇居 民医保 制度 、 新型农村 合作 医疗 和大学生 医疗
保 险 归并为 城乡居 民基 本 医疗保 险制 度 ,打 破 了城 乡二 元分 割 的局面 从 2 0 年起 . 09 通过政策调整将全市基本 医 疗 保险 的参保 范围 、 费标 准 、 遇水 缴 待 平、 管理办法 全部统一
月 按 时 全 额 上 解 市 级 收 入 户 . 一 由市 统
卡 通 ” 目前 .全 市 参 保 人 员 达 到 。 l0 . 168 3万 人 . 其 中 城 镇 职 工 医 保 4 48 万人 ( 3 .3 含农 民工综合 社保 1 8 l 0. 5 万人 ) 城乡居 民医保 6 2万人 , , 7 参保率
了城 乡 居 民基 本 医 疗 保 险 待 遇 一 致 . 逐
步缩小 了城 乡医疗保 障水平 的差距 . 实
现 了 全 市 范 围 医 保 卡 在 医保 定 点 零 售 药店 、 医疗 机 构 购 药 、 院 联 网结 算 “ 住 一
高了 1 %以上 . 0 其差距 主要在于城 乡居 民人均筹资水平与城镇职工 的不 同 随
着 政 策 的 不 断 调 整 以及 地 方 财 政 补 贴 力 度 不 断 加 大 . 乡 居 民 与城 镇 职 工 之 城
一
医疗保 险基 金管理一 体 . 现市级 实 统筹 从去年起 . 成都 市城镇职工 医保 和城 乡居民 医保 实行市级统筹 . 全市 统 政 策 、 一经办管理 。城镇职工 医保 统 基金 实行市级统筹 . 通过 上解下拨 的方 式 .各 级经办机构 征收的 医保 基金 . 每
民 保障 生・
2 1/ 3 , 2 6 0 00 /  ̄第 9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和谐新农村——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和谐新农村——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c27404fb307e87101f69614.png)
.
度 。产 业是 城 市化 的基本 动力 ,也 是 推 进城 乡一体 化 的基 本支 撑 。成 都 市
亿 元 投 入 城 镇 建 设 ,加 快 了 城 乡 水 、 电 、气 、路 、通 讯 等基 础设 施 建设 步 伐 ,使城 乡面貌发生 了重大变化 。 以制定 和 完善 相关 配 套 政策 为 保
.
科 学 的思 想来 制 订科 学 的规 划 ,并
道 路 ,扶 持 发展 以电子 信息 、生 物 制 药 、机械 制造 ( 含汽车) 食 品加工 四 、
大 主导 产业 为重点 的新 型 工业 。在农
业 方 面 ,坚 持用 抓 工业 的理念 去 推进
破 城 乡二元 结 构 ,逐 步 消除 城 乡分 割
《 关于统筹 城乡经 济社会 发展 、推进城 乡一体化 的意 见》 ,确定 了推进 城乡一
体 化 的总 体思 路 、 目标任 务 和工 作 措 施 。 同时 ,还 相继 制 定 了城 乡一 体 的
农业 产 业化 经 营 、农村 发展 环 境建 设 和农村 扶贫开 发 “ 大重点工 程” 三 ,完 善农 村社 会 化服 务体 系 ,提 高农 业 综 合 生 产能 力 。在 第三 产业 方 面 ,充 分 发 挥 成都 丰 富的 旅游 资 源优 势 ,大 力 发 展旅 游 业 和农 家旅 游 ,积 极发 展 现
以产 业发 展 为 支撑 ,加 大扶 持 力
以建 立健 全 市 场化 配 置资 源 的 机
维普资讯
建设社会 主义 新农村 ・
・
Sei Rpr pcleo a t专 题 研 究
S
创新应用模式 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市农村信息化经验
![创新应用模式 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市农村信息化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034c2627e21af45b307a87b.png)
河南移动深得民心
文 /河南省信息产业厅
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 途径 , 为建设新农村的推动 力量。 成 作为主 导运营企业 ,河南移动把 帮助农村实现信 息沟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 命 ,义无反顾地 担起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
20 0 0年起 , 南 移 动 各级 企 业 就深 入 河
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 +农 户”的应
用 模 式 在 全市 4 家 龙头 企 业 中推 广 . 成 O 建
网多用”模式、“ 扶贫村 +学校 +网校”
模 式等 。 ” 企业信息化平台 +农业专业经济合作 组织信 息服务 +农户“模式的代 表产 品是
和完善了- ̄: l t 龙头企业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
厅 ,投 入 10 个 流 动 服 务车 .设 立 100 00 00
销售额的 6 %、中药材销售额的 7%都是 O O
通过农业信息网络 服务而实现的 ,直接为 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数千万元。 今年河南移动启动了 ” 欢乐新农村 ” 大 型公益活动 . 整合涉农机构 、 网站 、 信息服 务商、 手机 厂商 以及文化 、 科技教育部 门的 资源 ,推出了五项 重大措施 ,为农民 办实事 建立 河南
农业专 业经济合作组织 信息服务 +农户
的模式 . 利用互联 网、 内部局域 网和电话等
信息媒介 来构 建一个基础信息服务 网络 .
诊及住院管理 、 费用报销审核、 统计分析 、
2O 中国信息化 / 0 68 5 2 0 . .
维普资讯
信息富农
实现 .以及 龙头企业发展 与软件产业发展
的 共 同推 进 。 Fra bibliotek在农村信息化 建设应用为先的主导思
9、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9、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850e0d158f5f61fb73666d5.png)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三月的蓉城,春风拂面,生机盎然。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三化”“三集中”,推动XX经济发展。
3月28日XX党委组织乡党政领导、各村总支书记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赴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主要考察学习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乡镇集镇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行先后参观考察了成都市城乡规划展、蒲江县复兴镇国家级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新津县袁山社区、双流县合江中国冬草莓现代农业园区、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龙泉驿区大面街道龙华社区和蒲草村万亩葡萄园。
通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鼓足了干劲、坚定了信心。
一致认为,四川省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路子,值得认真总结、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借鉴。
一、有所获。
一是开阔了视野,拓阔了思路。
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的观摩,提升了我们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刻认识。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真正的内涵和目标就是不论居住在城市或农村,都能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生活,享受城市人所能享受的医疗、社保、养老等。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质就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取到了“真经”,解决了“困惑”。
成都的成功经验,最关键的是体现在牢固树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推进农村产权制度,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措施,实行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关键性难题。
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艰辛探索进程中,处处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处处体现了以群众参与为主体这种敢为人先,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我们以启迪。
三是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从三圣乡“五朵金花”、龙华社区、到郫县安德镇以工业为重点的“三化联动”,以及温江区万春镇的“幸福田园”,瑞泉馨城社区等等,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伟大的战略实践,在“天府之国”到处开花结果,让我们深感震撼的同时,看到了希望。
城乡一体化:成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意义
![城乡一体化:成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7756076c85ec3a87c2c554.png)
25 0 8 财 以不断创历史新高的速度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渠道来看, 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已经超过 1 万亿元, 万亿元 , 农业税收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 1 %左 但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 政收入突破 3 “
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这个“ 发展很不 右。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 所以, 在国家宏观经济大局和 国家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平衡 包括城乡差距。“ 城市如欧2 , l 农村如非2 ”这样的城 l l l, l l
的“ 城乡一体化” 由两个层次组 成 。一是面上 的的“ , 一体 ” 如 同发 达 国家 那样 , , 虽然 城市现 代化 水平和农 村现 代化 水平有不同的指标 , 都具 有现代性 。二是核心层 次的“ 但 一体 ”着 力于建立 健全支 撑乡村建 设和可持续 发展 的体制 , 和机制 , 努力构建 良性互动 的新 型城乡关系 。 关键词 :新 农村建设 ; 城乡一体化 ; 成都方 式 中圈分类号 :F0 . 32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220 】3 l—o 04 4 (06 0一 6 4
收 稿 日期 :20 -. - 1 06 0 ' 2 2 -
作者简介 :陈伯君(97 , 15 一) 成都市社会科学 院副 院长 , 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所 特聘研究员 。
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 95以上的速度增长。众所 统的“ . 工业化”“ 、城市化” 的经济增长方式, 都需要转变传统 周知 , 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工业化、 城市化。但笔者认为, 如 的“ 效率优先” 的发展观念 , 都需要把长时间处在发展大潮边 果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能够长期保持这样的速度 , 固然很好。 缘的农村建设推到优先考虑、 重点扶持的位置。何况, 在新
(修改)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
![(修改)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a20a78871fe910ef12df857.png)
赴四川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心得体会市委党校第十五期县干班何茂(2013年5月24日)2013年5月16日至22日,在铜仁市委党校第十五期县干班学习期间,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市委党校统一组织的赴四川成都市锦江区、郫县战旗村、农科村考察学习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活动。
考察学习期间,通过教授讲座、现场教学、讨论交流三位一体的学习培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又深感差距与压力、更倍增了动力与挑战,我感到受益匪浅,也深受启迪。
一是科学决策,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战略的气魄值得学习,二是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值得学习,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值得学习,四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求真务实、真闯实干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一、基本情况(一)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政策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成都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局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19个县、市、区全面实施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工作部署,旨在以“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统领城乡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难题,被国家确定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
经过历时八年之久的不懈进取,苦苦探索,真闯实干,位于改革前沿阵地的成都,已经成功走出一条用城乡一体化改革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其经验和作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
(二)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本做法。
可概括为“三三见六,以一化二”。
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启示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ab67b48336c1eb91a375dca.png)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 城市和乡村 于城 乡二 元户 籍分 割 , 城 务 工 农 民 总体 2 . %; 进 6 4 农村居民人均卫生事业费仅 为城 0 以一个整体出现, 城乡之间货物、 服务 、 人 上仍 无 法 融入 当地 社 会 , 受 不 到 同 城 同 市居 民的 1 5 。 享 / 0 1 员 和 资 本 等 要 素 自由流 动 , 城 乡 差 别 逐 待遇 , 国范 围 内的社 保 动 态 管 理 体 系无 使 全 所 以, 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对城乡一
经 济 与 社 会 的 发 展 均取 得 了显 著 成 效 。 但 成都市在近几年 的城 乡一体化实 践中 已 工 业 反 哺 农 业 、 乡 一 体 化 的 发 展 , 因 城 是 是 , 都市在城 乡一体化发展过程 中还面 经 得 到 了很 大 的 改善 。 成 都 市统 计 年 鉴 为 以前 经 济 发 展 水 平低 , 展 阶 段 要 求 我 成 从 发 临 一 些 问题 , 体 制 和 政 策 的制 约 、 金 中 得 到 的 数 据 可 知 ,07年 成 都 市 城 镇 们优 先 发 展 工 业 , 有 工 业 强 大 , 有 资 如 资 20 只 才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 难及启示
口文 /邢 淳
提 要 成都市开始城乡一体化的实
践以来 ,城 乡一体化建设有 了 巨大进 步。
一
、
二 元 结 构 的长 期 制 约
达 6 4 1 6元 , 幅 1.%, 长速度超 ,8 . 4 增 49 增
由于 各种 历 史 和 经 济原 因 , 国社 会 过 城 镇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 入 增 长速 度 我
B s n s e iw N v D c 1 9 . u e SR v e ,o - e ,9 8 i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 形成新城市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 形成新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a4832ae5aeaad1f346933f5e.png)
2020年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形成新城市格局-形成1个大城市6个边缘组团4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的新城市格局-2020年,成都总人口达1400—1500万人-二环路以外至外环路以内的城区内形成18个大区商业中心……100多年前的成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人恐怕很难凭空想像。
近10年来,成都相继实施了府南河、沙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大城建项目,全面启动了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建设。
如今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以及外环路为基本框架的环形城市区域,已经见证了成都的变化。
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这个城市变了。
其实,变化和发展是时代和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成都注定要变,并且还将继续改变,而这改变,又和城市整体规划密不可分。
多年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首次对外开放的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
新格局: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日前,记者来到成都城乡一体化规划展现场,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了解到,未来的成都,将依托放射加网状的道路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网络状城市群,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6个边缘组团(新都—青白江、温江、东升、华阳、龙泉、郫县),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4个小城市和30个重点小城镇及一般乡镇所构成的城乡一体新城市格局。
根据新的规划,成都市域内的城市规模将扩大,近期(2010年)总人口将达1110万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达1400万~1500万人。
以城市人口计,到2020年,成都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到2020年,成都将形成包括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以及包括市域内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东升、温江、郫县区域在内,面积3681平方公里的“都市区”,这意味着成都将以多中心组团式的扩张方式取代单中心圈层式扩张方式,城市结构由单一的特大城市向城乡—体化转变。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245ef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0.png)
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城乡交通一体化支撑成都温江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不断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3.温江区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计划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捷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温江区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中地铁和公交的出行比例分别达到了40%和60%。未来,温江区计划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进一步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4.温江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城乡一体化规划助力根据成都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温江区的交通拥堵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缓解。在实施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后,温江区的平均道路拥堵指数下降了15%,平均道路通行速度提高了20%。同时,规划还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通过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措施,将进一步降低温江区的交通拥堵指数。
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2. 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背景
01
03
02
04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0亿250405个
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10010
3.绿色出行比例提升1万
成都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启动
温江区十四五计划: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市温江区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以实现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构建温江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成都温江区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二十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探索及其普遍意义(二)
二、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和主要特征
按照党的十六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指导思想,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思考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部署。
成都市以“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来统领城乡发展全局,尝试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并致力于以此破解二元结构和“三农”难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地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公平的增长构建和谐的社会。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可以概约归纳为“三三见六,以一化二”。
这里,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六”是指六句话:一是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二是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四是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五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六是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一化二”是指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
摸索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西部区域性经济发展极的扩散效应,用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作为来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政府创新制度环境,
市场活化经济资源,
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可以看出,成都市运用政府和市场这两支手,以改革旧体制去打破城乡分治的政策环境,激活生产要素,用一体化统筹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性实践。
成都市的这一实践,在方法和路径上可以作出如下的细分和概括:
政府规划推动,市场配置资源;
强化产业支撑,立足多元特点;
创新制度设计,促进要素流转;
聚焦公共产品,连结城乡发展。
――政府规划推动,市场配置资源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必然首先要有定位,其次是规划,然后是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的选择。
关于定位,成都市委[2004]7号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探索西部大开发新路的有益尝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这一定位,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政府行为展开的城乡一体化工作中要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并且提出,到2007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2%以上,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政府规划推动”在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体现为:着眼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规和城市总规修编,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和特色,突出抓好县域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
成都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域内的乡镇行政区划、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关人员分流、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区域重点镇建设、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等着力点,形成了思路清晰、前瞻性强的系列政策,牵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来体现和形成政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图,对各类资源配置主体给出政府的信号。
规划实行了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和推进之后,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张旗鼓地在2005项目年工作中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办法,尤其是围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突出区域比较优势的项目,延伸价值链和关联度高的项目,能产生集聚效应,统筹“三个集中”的项目,目标明确地激励各类资源配置主体做出相对理性的预期和分散的决策。
从而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扭住不放,落在实处。
――强化产业支持,立足多元特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必须建立在不断做大做强的产业支撑基础之上,融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对此,成都市委、市政府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布署。
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成都市非常坚决地走工业集聚发展的道路,主要工业布局在成都高新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国家级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各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以两级工业发展区为载体,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六大工业基地,以期逐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三大工业经济区域。
与此同时,特别强调在中心城市和区(市)县政
富的现代信息手段(包括普及到每一个村的Internet 网络,以短信方式发布的包括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良种供应、化肥和农药价格、相关农产品供求行情等)成为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扩张了市场半径,使凝固在自然经济小生产方式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得以在社会化生产方式中流动。
对农民来讲,致富增收的前提,就是要素的流动。
在成都双流县、温江区、郫县等区(市)县,以“公司+农户”或“协会+农户”的形式,针对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些农林产业或经济作物,遵循样板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较有力度地进行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在流转过程中,一方面在土地集中经营中获得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使农民在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租金、保证正常生活收入水平的同时,还促使农民转变为规模经营大户或农业产业公司的农业工人。
这种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转变所引起的农民身份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影响深远。
成都市金堂县由政府牵头并构筑平台,形成组织化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该县与广东的东莞建成了劳动力供求的信息网络,专门运送农民从金堂到东莞的班车,政府出面组织的民工权益维护机制以及针对有效需求的人力资源培训,深得民心。
――聚焦公共产品,连结城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监管经济秩序。
在以政府行为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边界是以市场失灵的边际为止。
这一作为空间,在性质上主要不是竞争性资源配置,而是以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为特征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在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性约束为主要手段来创造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前置性条件时,政府最大限度并且没有歧视地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就成为政府的主要作为空间。
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政策资源组合配套、系列推出的方式,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针对“乡”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卓有成效地用“看得见的手”来聚焦和供给公共产品,其具体着手的切入点是:加强农村的教育工作,教育强乡(镇)建设工程,帮困助学工程(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农村普通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的管理,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两网”的建设,农村医疗救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农村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农村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中心城区农民新居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