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微课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现如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形式的要求也不再仅限于面对面教学、拘泥于教室这个地点,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获取知识,随心所欲的学习。
所以,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微课出现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中地理微课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一、课题研究背景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微课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概念相伴而生。
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制作了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后来,他创立了“可汗学院”,在网站上放置免费视频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
2007年,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课外观看视频提前学习,课堂则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因这种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操作步骤,因而被称为“翻转课堂”。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首创了“Microlecture”这个概念。
2011年,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并定义了“微课”概念,获得了佛山市教育部门的认同。
2011年4月,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首次征集微课作品。
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评选大赛。
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生活艺术、中华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领域,满足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
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小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小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初中地理自主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背景:传统教育遵循一定的程序模式,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教” 的内容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实际“学”的情况,课上45分钟机械式地将安排好的内容讲完。
所以我国的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
这就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弊端,老师在课堂上追求“讲清楚”,要求问题答案的唯一化;学生想“听清楚”,就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任何想法。
这样,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就慢慢退化,其创新的意识自然就萎缩了。
所以,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
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研究的变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研究。
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成为研究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题目解读:自主研究研究是与传统接受研究相对应的现代研究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研究是以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本研究从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9-20xx.11)准备阶段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XX.12---20XX.4)实验阶段一、实验策略或方法(一)课堂教学1、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积极性2.精心设计地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基于GIS技术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2. 课题背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GIS技术的引入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支持。
3.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将GIS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空间思维能力。
4. 研究内容1.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GIS技术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2. 研究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教学策略。
3. 设计GIS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案例,进行教学实验。
4. 分析教学实验结果,评估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
5. 提出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GIS技术应用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5.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GIS技术在地理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师生对GIS技术的认知和需求。
3. 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GIS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其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GIS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
6. 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高中地理教学GIS技术应用方案。
2. 提高高中地理教师对GIS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7.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设计并实施GIS技术教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地理科组织申报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经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为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第二批课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7)。
根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及厦门市中等教育教研室有关通知的要求,今天召开课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福建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的地理高中新课程来看,并剖析我市地理课程改革情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避免走弯路、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新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新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高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地理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创新和研究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种新颖的地理作业,以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新颖的地理作业,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高中地理教育的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当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索有效的地理作业设计模式和方法;3. 设计一套创新的地理作业,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4. 评估新颖地理作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分析当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相关研究成果;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3. 实地调研:参观一些优秀的地理教育案例学校,了解他们的地理作业设计经验;4. 设计实验: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设计一套新颖的地理作业,并在实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5. 数据分析:收集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反馈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达到以下结果:1. 发现当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提出一种有效的地理作业设计模式和方法;3. 设计一套创新的地理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4. 评估新颖地理作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高中地理作业的研究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探索有效的地理作业设计模式和方法,为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3. 促进高中地理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一个月):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2. 第二阶段(两个月):实地调研和设计实验;3. 第三阶段(一个月):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4. 第四阶段(半个月):撰写论文和准备答辩。
优秀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优秀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加引人关注。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球关系的学科,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展初中地理小课题研究,可加深学生对地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既能了解地球的自然景观,也能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深入探究城市化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掌握减缓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次小课题的研究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
2.收集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研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成因和效应。
4.探究如何减缓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研究方法和内容为了完成以上任务,我们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法:从相关书籍、期刊、文章等资料中获取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实践经验和案例。
2.实地考察法:选择目前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化的具体情况。
3.数据分析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公开数据等途径,收集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的结论。
本次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介绍城市化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与空气质量:介绍城市化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城市化与水资源:介绍城市化过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1.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并利用学生展示以及社会宣传的机会,将研究成果向更广泛的人群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
2.学生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重视环保事业,自觉行动起来,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题旨在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内容1.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本部分将研究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的意义、乡土地理资源的内涵和特点等。
2.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部分将探讨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1)设计原则:遵循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2)教学内容: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题,设计系列实践活动。
(3)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3.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本部分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地区的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4.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本部分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成绩分析等方法,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实地考察法:深入家乡,了解当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状况。
4.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5.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技术路线:(1)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初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探讨地理环境及其相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本报告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成因及影响,从而提高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研究内容本报告主要针对初中阶段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探讨,内容包括:1.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2.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3.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4. 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分析。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方法。
2. 实证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
3.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学生和教师对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需求。
4. 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地理环境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其差异和共性。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周):确定研究主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阶段(第3-4周):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选取实践案例。
3. 第三阶段(第5-6周):开展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地理教学也需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题旨在探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题目的1. 分析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依据,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3. 提出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和策略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地理教学理论体系,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探讨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实践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为地理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推动地理教学改革。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许多教育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索尔(Jerome Seymour Bruner)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主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地理教学领域,国外研究者广泛关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初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初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题目:初中地理教师合作学习有效组织能力提高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世纪,中国教育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当前各种教育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学教育教学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自己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地理课堂教学。
借鉴杜郎口中学的“兵教兵”“兵强兵”模式,先保证课堂学习有效进而追求高效的课堂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一)研究的意义虽然现在针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成果显著,尤其不乏在理论层面的剖析,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落到实处,并取得理想效果的是少之又少。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虽然在课堂上也都以不同形式尝试着合作学习,可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造成这种境况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教师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地理)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16名成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危害,分析了污染原因,并初步提出治理构想。
希望能够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谏言献策,让城市的明天更美好!一、大气污染: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中国目前共有668个城市,容纳36.1%的人口,贡献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的税收。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47个重点城市的2009年的工业污染物单位增加值排放强度比2010年均有下降,而且污染增长速度小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空气污染最主要原因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看见的,以下这三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分别为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其他是一些空气中不好的气体,会影响身体健康。
(一)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火力发电厂及各种类型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燃料所排放出的废气、烟尘等,若不经适当处理,会严重的污染空气。
交通污染源汽机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其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铅等污染物。
这些交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相比,是比较小型、分散、流动的,但是因为数量庞大,所以排出的污染物的总量,也是具有相当的破坏力。
生活污染源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如二手烟、炒菜的油烟,以及由冰箱、冷气泄漏出的冷媒等,都会污染空气。
二氧化氮具有刺激性,会刺激眼、鼻及肺部,而引起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甚至会降低呼吸器官的抵抗力,使其容易受到感染。
二氧化硫:工厂使用含硫燃料,如燃烧重油、生煤,及柴油引擎车所排放。
长期吸入二氧化硫,会影响黏膜或细胞的正常功能。
它常与悬浮微粒狼狈为奸,会使气管炎、气喘、肺气肿的病患增加及病情恶化。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机动车辆排放不完全燃烧的废气,炼焦场、电石工厂及家庭瓦斯泄漏所致。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本课题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具体任务包括:1. 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2. 调研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 探索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4. 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和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2. 调研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和影响;3. 探索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4.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与效益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出以下成果:一是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二是揭示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和影响;三是探索出有效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四是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实践经验和案例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同时我们将根据研究进展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和安排。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1一、研究课题: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
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
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
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
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
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引言地理学研究是关于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地理开题报告的范文,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有效的地理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地理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在进行地理研究时,我们通常需要从一定的研究背景出发,确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现象的普遍性:介绍研究对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说明该现象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指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社会背景:介绍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社会背景,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说明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需求。
研究目的和问题在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现象的原因和机制:通过对地理现象的研究,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2. 缺乏的知识和信息:确定研究领域中缺乏的知识和信息,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研究地理现象,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研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环境变化对地理现象的影响:研究环境变化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2. 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3. 地理现象的演化过程:研究地理现象的演化过程,如城市扩张的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在进行地理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收集相关的数据。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有关地理现象的实际数据和信息。
2.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模拟特定的地理现象,获取相关数据。
3.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观测:通过实地观测,收集有关地理现象的实际数据和信息,如通过测量和记录的方式获取。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
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
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
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
地理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

地理开题报告可行性分析1.引言地理开题报告是为了确定一个地理研究项目是否可行而进行的初步分析。
在进行任何地理研究之前,对研究主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地理开题报告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投入进一步的研究。
2.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某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将重点考察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并分析这些要素对当地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我们将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
首先,我们将亲自前往研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地理特征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们将收集该地区的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等,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最后,我们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得出关于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结论。
4.数据来源我们将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数据来源进行研究:地方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该地区的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等。
实地考察收集的样本数据: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将采集一些样本数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特征。
相关研究文献和报告:我们将参考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报告,以便加深对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
5.可行性分析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5.1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已经确保所需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获得的。
地方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是我们得到的主要数据来源,这些数据一般是可靠且全面的。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本数据,我们也能够获得更具体和准确的数据。
5.2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选择的研究方法是相对成熟和可行的。
实地考察是了解地理特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可作为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
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是经过验证的,可以得出相对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5.3研究的实用性和意义该地理研究项目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1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教学无效和低效的问题。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
具体地说,是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
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校从中等师范向普通高中的转型,在分析为我校办学传统、师资优势和生源的质量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把“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突出学校在文科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以艺术类学生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地理成绩不高,成为我校文科学生和艺术类考生成绩不够理想的重要障碍。
可以说,学生地理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成绩的好坏,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学。
为此,真正吃透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法学法研究,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要使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学习地球科学、掌握地理学习与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目标,确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从调查分析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入手,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薄弱知识点”,找准学生学习地理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
(完整版)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完整版)地理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表面和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地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对某个特定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研究内容和方法我们计划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收集相关的文献和数据,以了解该现象的背景和现状。
然后,我们将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能够深入理解所选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改善和解决该现象的建议。
这将有助于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计划开展研究:1. 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背景了解;2. 研究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分析做准备;3. 进行系统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 总结研究结果,撰写最终的研究报告。
预期时间表我们计划在以下时间内完成研究:- 第一阶段(收集文献和数据):XX月-XX月- 第二阶段(研究理论和方法):XX月-XX月- 第三阶段(分析和总结):XX月-XX月- 最终报告撰写:XX月-XX月预期研究限制我们预计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限制:1. 数据的不完整性和不准确性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 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会限制研究范围和深度;3. 学科知识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方法和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XX). "地理学研究方法". 《地理学杂志》, 12(3), 45-60.2. Johnson, A. (20XX).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地球科学评论》, 18(2), 123-140.3. Wang, L. (20XX).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前沿》, 25(4), 67-80.以上为开题报告的初步内容,具体的研究细节和结果将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展开和完善。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高中地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地理科组织申报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经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为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第二批课改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7)。
根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及厦门市中等教育教研室相关通知的要求,今天召开课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展开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实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福建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展开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实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重,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持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注重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实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水平,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的地理高中新课程来看,并剖析我市地理课程改革情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避免走弯路、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升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
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
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
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
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
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x年6月—10月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1x年11月—20XX年5月.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③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④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⑤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⑥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3、总结阶段201x年6月。
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预期结果及表现形式: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成果形式:论文、学案、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