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章节一:科学探究章节二:观察与实验2. 生物与环境章节三:生物与环境章节四: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 人的生理与卫生章节五:人体的结构章节六:人体的功能章节七:健康与疾病4. 物质与能量章节八:物质与能量章节九: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的适应与进化。

3.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提高健康意识,关注健康与疾病。

4. 让学生了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巧生物适应与进化的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概念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健康与疾病的预防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模型:人体结构模型、细胞模型等图片:生物适应与进化、人体器官等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题、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生物与环境(3)人的生理与卫生(4)物质与能量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生物与环境3. 人的生理与卫生4. 物质与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列举三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说明其原因。

2. 答案:(1)生物通过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适应环境。

(2)答案合理即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3)物体从高处落下,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越来越快。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方法2. 生命与遗传3. 物质与变化4. 力与机械5. 电与磁6. 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如下:1.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表达与交流。

2. 生命与遗传:基因、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

3. 物质与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4. 力与机械:力的作用、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5. 电与磁:电路、电流、磁场、电磁感应。

6.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了解生命与遗传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理解物质与变化的现象,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4. 学习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5. 掌握电与磁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实验能力。

6. 认识地球与宇宙,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遗传与变异、质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电路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实验器材、电路元件。

2. 学具:实验报告、练习册、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案例、新闻、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分层次书写,清晰明了。

3. 图表:绘制相关图表,形象直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3)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4)力的作用有哪些?(5)简单机械有哪些?(6)电路的组成是什么?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家的故事。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教案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教案

小学生的科学探索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让小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习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
2. 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3. 科学探索实践案例
三、教学步骤
1、引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科学家正在做实验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2、提出问题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夜晚看到的月亮比白天看到的月亮亮?
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3、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4、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中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5、引导学生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不同的想法,并从中找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6、输出课堂知识
老师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让学生们了解科学
探索的实践案例。

7、实践探索
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科学探索实践,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
用所学习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四、教学评价
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究科学
问题。

同时需要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探究能力,并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了解学生的反馈,根
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初中 探究课教案

初中 探究课教案

初中探究课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2.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方法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三、探究步骤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

四、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沟通交流技巧,如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合作等。

五、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2. 学生根据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探究。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科学探究案例。

2. 科学实验器材。

3. 小组讨论模板。

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行为3. 物质科学水的性质与循环简单机械与能量4.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及适应性。

3. 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及能量转换。

4.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了解天气、气候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物质科学中的能量转换、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例,引出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为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记录植物、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5.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科学原理,观察天气变化,制作地球仪模型。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关键点3. 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示意图4. 地球与宇宙运动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性,写下观察报告。

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性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的能力1.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探究1.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2.2 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蚯蚓改良土壤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3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培养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球体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推理的方法认识地球的形状3.2 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培养学生解释地球运动现象的能力3.3 宇宙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宇宙现象的能力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1 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4.2 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4.3 物质的用途引导学生学习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氧气供给呼吸、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5.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摩擦起电、影子、惯性等培养学生观察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5.2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交通工具等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科技发展的意识5.3 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第六章:植物与生态环境6.1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特征的能力6.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现象的能力6.3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植被覆盖率等培养学生分析植物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能力第七章:人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如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能力7.2 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7.3 常见疾病与预防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近视等培养学生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第八章:声音与光8.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如振动、空气传播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解释声音现象的能力8.2 光的性质与传播引导学生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如反射、折射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光的现象的能力8.3 光学仪器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显微镜等培养学生认识光学仪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能源与环保9.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培养学生分析能源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9.2 环保意识与行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9.3 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第十章:科学思维与创新10.1 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比较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创新意识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10.3 科学探究与创新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与创新的关系,认识科学探究在创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这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来逐步建立和丰富。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等。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表达和倾听他人观点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科学实验器材、课件等。

2.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材料。

3.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在探究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分享。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课堂讨论。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理
论的实践基础。
2.进行实验时,要如实地、及时地将观察
到的

记录下来。
3.实验的一般规程包括:





2021/8/27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7:4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事实 和 证据 。
2021/8/27
4
【理解】
1.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①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③伞边观察边思考
2.用放大镜科学观察天竺葵的叶, 用图或文字描述你的观察结果。
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2021/8/27
5
活动二、学做实验
【识记】
阅读课本P8-P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1.亚里士多德通过仔细的
指出有翅的蚁
和无翅的蚁属于同一类动物。
2.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 和

3.在科学探究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等基本环节。

3.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 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

2. 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2. 学会用观察、触摸等方法区分不同物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类。

2. 区分不同物质的方法。

3. 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特点,了解物质的分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触摸等方法区分不同物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经验。

三、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活常见的科学现象。

2. 科学解释方法的学习。

3. 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些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周围环境的特点,如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保护环境。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周围环境的特点。

2. 调查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3.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其特点。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要素设计实验与数据分析2.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与星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增进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识,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设计与数据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参观动植物园、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等。

2. 教学新课:(1)科学探究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要素,举例说明实验设计方法。

(2)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地球与宇宙: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展示宇宙的探索与星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实验设计要点。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图、生态系统平衡图。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微观结构图、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对比表。

4.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与公转图、宇宙星系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设计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实验。

(2)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

七年级科学课教案

七年级科学课教案

七年级科学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年级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观察法- 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法的定义和作用。

-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实验法-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法的定义和作用。

-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法- 引导学生了解探究法的定义和作用。

-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科学探究的常用工具1. 显微镜- 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能力。

2. 试管- 引导学生了解试管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运用试管进行实验的能力。

3. 电子天平-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天平测量质量的能力。

第三节科学探究的实践操作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来检查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全面检查学生对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实验仪器和设备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基本方法。

2. 《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生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光与影》: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探索影子的形成原因。

4. 《电与磁》:学习电流、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对光与影、电与磁现象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光与影、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生物分类与特征的记忆;光学和电磁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标本、实验器材、光与影演示装置、电流和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生物分类卡片、光学和电磁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a) 展示生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b) 演示光与影、电与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b) 学习生物分类和特征,进行生物分类游戏。

c) 探索光与影、电与磁现象,进行实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

2. 生物分类表格。

3. 光与影、电与磁现象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生物,绘制生物分类表格。

b) 利用光与影现象,设计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

c) 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2. 答案:a) 生物分类表格见附件。

b) 影子游戏示例:利用手电筒和纸片,制作动物影子,进行故事表演。

c) 电磁铁工作原理: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吸引铁质物体。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36课时,覆盖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4课)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2 观察与实验1.3 收集与分析信息1.4 猜想与假设2. 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58课)2.1 物体和材料2.2 天气与季节2.3 动植物的生长2.4 人类与自然环境3. 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912课)3.1 简单的机械3.2 声音的世界3.3 光和影子3.4 地球和天空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信息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够运用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身边的物体和材料,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探索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与实验、收集与分析信息、猜想与假设等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身边的物体和材料的特点,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规律,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 收集与分析信息: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并进行信息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 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6.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困惑。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课时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1.2 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生物世界2.1 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基本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自然现象3.1 天气与气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雨天、四季等。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特点。

3.2 自然界的物质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如水、土地、空气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第四章:人与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资源消耗等。

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2 生活与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饮食、健康、安全等。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5.1 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提、压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2 简单机械培养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探究物质6.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培养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元素、分子、原子等。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构造、气候等。

2024年浙教版“科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第一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3. 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分类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宇宙的探索与认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知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3. 帮助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性质、变化和组成,培养物质观念。

4. 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与关联性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微观解释地球与宇宙的探索过程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物质性质、变化与分类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天平、烧杯等)模型(细胞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教学挂图(生物分类图、物质性质图等)2. 学具:学习资料(教材、实验手册等)作业本、练习册绘图工具(彩笔、直尺、圆规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科学探究方法:讲解探究过程,举例说明。

生命世界:介绍生物特征、分类,讲解生态系统与环保。

物质世界:讲解物质性质、变化,介绍物质组成与分类。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结构、运动,讲解宇宙探索与认知。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科学”第一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科学探究方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3. 板书结构:采用树状图、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态系统与环保案例分析物质性质、变化与分类练习地球与宇宙知识问答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提供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探索教案

科学探索教案

科学探索教案引言:科学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探索,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科学探索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科学探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

2. 建立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训练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确定适合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科学主题,如动物、植物或环境等。

2.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整理相关的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4. 确定适合的教学时间和地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或提问引发学生对科学主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展示生物标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探索活动:分组或个人活动,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的方向和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图表、表格等形式整理数据,并帮助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来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4. 知识巩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和观察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和原理,帮助他们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 总结与评价:学生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和发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和报告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STSE教案课程设计

STSE教案课程设计

STSE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学生掌握本章节核心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讨论。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对STSE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搜集和整理与STSE相关的信息,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章节为基础,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 科学探究方法: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

2. STSE案例分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垃圾分类、可再生能源、环保出行等,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

3. 词汇学习:学习与STSE相关的核心词汇,如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减排等,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导入STSE概念,介绍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内容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究活动中。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资料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2)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4. 课堂实践:(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3)小组汇报,分享实验成果。

5.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答其他科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2. 实验设计步骤: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3.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树叶变色是由于季节变化,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显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浦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3.识别常用的实验器材。

4.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5.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科学探究是人类解开生命世界无尽奥秘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我们将再次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框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六个步骤:一、提出问题,二、作出假设,三、制定计划,四、实施计划,五、得出结论,六、表达交流。

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常常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器材,同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本节内容知识点还是挺多的,主要有以下五个: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3.识别常用的实验器材。

4.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5.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过这几年的会考考题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中第1、4、5是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试题难度比较大。

【考点分析】考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用来探究肉汤变质原因的鹅颈瓶实验。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都遵循这个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科学研究或学习中提出有关问题。

例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探究结果的预测。

它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例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它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你的探究活动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实验器材,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一些设计原则。

这些我们将会在考点2、3、5中重点进行复习。

4.实施实验:进行观察、实验。

收集证据、数据。

5.得出结论: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

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写出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假设。

得出结论的同时往往会使你发现新问题,并做出新的假设,设计新的探究方案来继续寻求答案。

【例题解析】1、实验中,若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的方法是( D )。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B. 依据实验结果下结论C. 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D. 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在制定计划中,通常要根据实际的探究活动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实验器材。

接下来我们先来罗列一些生物探究活动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考点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1、观察: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技能。

人体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

观察是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感觉进行的。

进行观察时,要有目的、有条理、仔细进行,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特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例如,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我们将在考点4中重点进行复习。

2、实验:实验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进行实验时,要如实的、及时的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

3、调查:调查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比如人口普查就是一种调查。

调查要根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需要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和数据统计。

4、测量:探究活动中不仅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而且要收集一些数据,供实验后期分析。

而测量是获取科学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测量往往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

由于工具、操作者、测量时间、地点等原因,测量结果会有误差。

进行测量时,重复测几次,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收集和分析资料:资料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和问题的答案。

资料可以是图片和文字,也可以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

对资料进行分析,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发现新问题。

这些常用方法是根据探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的。

【例题解析】2、为掌握苏南某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该市的东山、西山、渭塘等地,考察养殖基地,走访相关养殖人员。

这种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属于( C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考点3:常用的实验器材生物实验探究中常见的器材主要是这些,如ppt图。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同学们要在平时做实验中进行积累和总结经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进行复习。

【例题解析】3、在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中,我们不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D )A.马铃薯块茎B.毛笔C.刀片D.解剖剪解析:实验仪器的选择,主要考察同学是否真正做过这个实验。

比如这道题中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这个实验是观察蚕豆叶横切面的实验。

是一个徒手切片实验,其中马铃薯块茎是将叶片夹紧,起到固定的作用。

其中不需要用到的是解剖剪。

在生物学实验中,显微镜是探究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或生物体的微小结构。

下面我们将要重点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考点4: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关于显微镜,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知识。

1、构造和功能:请同学们对照显微镜的构造图,进行复习和巩固。

2、使用方法:①取镜、安放②对光:注意目镜、物镜、大光圈一定要在一条直线上。

③观察:注意粗细准焦螺旋的调节、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问题。

④收镜3、常见问题:①物象大小问题:a.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b.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小。

②物象方位问题:a.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

载玻片上物体形态与镜中物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

b.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要找到目标物体,采用的方法为“同向移动法”,即目标物体在哪里,就往哪里移动。

③物象明暗问题:a.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b.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c.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④污点排除问题:a.由目镜、物镜、玻片标本逐个排除的方法进行判断。

【例题解析】4、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

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3个B.5个C.7个D.9个解析:显微镜放大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或宽,即: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体积的放大倍数。

此题中,当目镜换成15倍时,比原来放大了3倍,所以,视野缩小3倍,直径缩小3倍,所以细胞数目应该是5个。

考点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探究活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

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比如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光就是实验中的变量,而且是唯一的变量,此实验的其他变量(如:温度、湿度等)都应相同。

2、对照实验原则:实验常需要设置对照组。

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组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准备研究的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3、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即要求所做的实验在条件相同的基础上重复几次,以排除出现的偶然现象,使实验结果有说服力。

【例题解析】5、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请思考:(1)每组选用多少种子较为适宜?( C )A. 2粒B. 20粒C. 200粒D. 2000粒(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C )A. 种子品种B. 温度C.溶液酸度D.种子数量(3)1号培养皿属于( A )A.对照组B.实验组(4)如果把1号组实验条件中的温度改为0℃,你认为实验 不能 得出准确结论,因为这样不符合 单一变量 的原则。

【回顾总结】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复习的内容。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六个步骤。

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4、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这部分内容需要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希望大家多做习题,巩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