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下列各组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学须静(也)②贤哉,回(也)!B 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
C ①静(以)修身②可(以)为师矣。
D 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用法与“温故而知新”的“新”用法相同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非学无以(广)才D.非宁静无以致(远)3.下面句中“以”字用法与“静以修身”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非宁静无以致远。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强调只要能做到“淡泊”“宁静”就可以“明志致远”。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出放纵懈怠、轻薄浮躁带来的恶果将使人追悔莫及,警示儿子不要浪费光阴。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的“静”不是单纯的安静、沉静,而有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摇的意味。
5.阅读《颜氏家训·勉学篇》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能力】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16 诫子书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 (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诫子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曹操C. 王羲之D. 陶渊明答案:A2. 《诫子书》主要告诫子女什么?A. 要勤奋学习B. 要谦虚谨慎C. 要诚实守信D. 要孝敬父母答案:B二、填空题3. 《诫子书》中提到“________”,意在告诫子女要谦虚。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 《诫子书》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子女的期望。
答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三、简答题5. 请简述《诫子书》中提到的“三戒”是什么?答案:《诫子书》中的“三戒”是指戒奢、戒躁、戒骄。
诸葛亮告诫子女要戒除奢侈、急躁和骄傲,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四、阅读理解阅读以下《诫子书》的节选,回答问题。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 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修身养性的方法?答案: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修身养性的方法。
7.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放纵和懒惰不能激励精神,而轻率和急躁不能培养性情。
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不良行为,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精神。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诫子书》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诸葛亮对子女的教诲和期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一、填空每空1分)《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6、非学无以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年与时驰.()9、将复.何及()10、诫.子书.(诫:书.:)四、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五、阅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15《诫子书》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训练题一、默写1. 夫君子之行,,。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3.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
5.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7. 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8. __________________,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
10.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1. 《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是______时期蜀汉的丞相。
2.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______的一封家书。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4.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5. 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6. 诸葛亮辅佐的君主是______。
7. 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有______、______等。
8. 形容诸葛亮智慧超群的成语有______、______等。
9. 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______”广为流传。
10. 后世常用“______”来称赞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三、字音字形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淫慢()励精()险躁()遂成枯落()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接世()(2)穷炉()(3)明志()(4)治性()(5)静至()(6)广才()(7)驰去()(8)复及()四、解释加点字1. 夫君子之行()2. 静以修身()3. 俭以养德()4. 非淡泊无以明志()5. 非宁静无以致远()6. 非学无以广才()7. 淫慢则不能励精()8. 险躁则不能治性()9. 年与时驰()10. 意与日去()五、通假字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16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下列各组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学须静(也)②贤哉,回(也)!B 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
C ①静(以)修身②可(以)为师矣。
D 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用法与“温故而知新”的“新”用法相同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非学无以(广)才D.非宁静无以致(远)3.下面句中“以”字用法与“静以修身”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非宁静无以致远。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强调只要能做到“淡泊”“宁静”就可以“明志致远”。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出放纵懈怠、轻薄浮躁带来的恶果将使人追悔莫及,警示儿子不要浪费光阴。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的“静”不是单纯的安静、沉静,而有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摇的意味。
5.阅读《颜氏家训·勉学篇》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词语。
(2分)
(1)广才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
9.翻译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0.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3分)
1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
1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案:
8.解释词语。
(2分)(1)广、:增长.(2)复:又.
9.翻译句子(4分)(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10.淡泊立志惜时(3分)
11.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考点1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考点 2 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2016 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 课《诫子书》word 练习题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淫慢( ),则不能I i,精,年与时ch 1,险 _____z(0,则不能治性SU 1,成枯落,悲守穷_____I d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诫子书》随堂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随堂练习及答案
1.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案:
1.解释词语。
(1)广、:增长.(2)复:又.
2.翻译句子
(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淡泊立志惜时
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5.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切忌怠惰险躁。
阅读时,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等文言语法知识;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仔细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bó) 淫.慢( yín)lì(励)精险zào(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B.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多或过甚)C.年与时驰.(迅速逝去)D.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解析】B项,淫:放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B.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C.才须学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D.意与.日去(连词,却)【解析】D项,与:动词,随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君子之行.日月之行.B.年.与时驰江春入旧年.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D.遂成枯.落枯.藤老树昏鸦【解析】D项,枯:枯萎;A项,行:举止行动/运行;B项,年:年纪/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C项,时:时光/当时。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淡泊/无以/明志B.夫君子/之行C.险躁/则不能/治性D.将复/何及【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是:夫/君子之行。
部编语文七上第16课诫子书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上第16课诫子书课时练习含答案16、诫子书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4)淫慢不能励精______ (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6)年与时驰__________ (7)意与日去___(8)悲守穷庐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礼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下列关干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贵右贱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B.宋代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诸葛,字孔明,号卧龙。
在我国历史上,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区别,比如“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教材核心考点读课文,完成题目。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类文拓展特训(2024·浙江宁波江北区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5%(每空1分)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5%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24分(每个解释1.5分)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五、阅读32%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5%(每空1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5%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24分(每个解释1.5分)
1、静.以修身(1、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淡.泊.无以明志(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非宁静
..(3、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的目标)..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4、立志)
5、险.躁则不能治.性(5、险:轻薄治.:修养)
6、非学无以广.才(6、使……广博,增长)
7、淫慢
..则不能励.精(7、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8、年与时驰.(8、疾行,指迅速逝去)
9、将复.何及(9、又)
10、诫.子书.(10、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立下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
6、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五、阅读32%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
对比论证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宁静的力量;“俭以养德”是节俭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超脱(淡泊名利)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
)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本句话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和宁静看似无所作为,实则为了将来能有更大的作为。
本句话表明诸葛亮对儿子很高的期望。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立志、学习、惜时。
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习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云,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有”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2、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1.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习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云,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有”
3.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只有内心世界如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动力,才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静又是学习的前提,摒除杂念,安宁专一才可以心无旁鹜地学习。
要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淡泊才能使志向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