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康熙时期外销五彩瓷艺术特色
论康熙五彩的程式化特征
论康熙五彩的程式化特征
朱辉球;刘惠之
【期刊名称】《中国陶瓷》
【年(卷),期】2007(43)9
【摘要】清代康熙年间,在明代五彩瓷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艺人研制出釉上蓝彩颜料,从此,"五彩瓷"才真正进入到釉上五彩的领域。
康熙五彩瓷是清代釉上彩的杰出代表,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
在器型、纹饰、构图、工艺等方面,康熙五彩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趋势,这种程式化形式,成为康熙五彩的特征。
【总页数】4页(P70-73)
【关键词】康熙五彩;程式化;特征
【作者】朱辉球;刘惠之
【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64
【相关文献】
1.康熙五彩仕女图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 [J], 李净仪
2.以釉色特征和人物画法鉴别康熙五彩(上) [J], 林亦秋
3.浅谈康熙五彩瓷及其技法特征 [J], 徐建建
4.浅谈康熙五彩瓷及其技法特征 [J], 刘盛田
5.大俗大雅古色古香——浅析康熙五彩花鸟图及民国仿品特征 [J], 曹淦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清三朝陶瓷装饰的艺术特点
Kyod e w r s:m d r o t r r , r di i n l o t r r , e e o m n , d a , r f r n e o e n p t e y a t t a t o a p t e y a t d v l p e t i e s e e e c
础上又有 了新的发展 。 熙 时期 的青花瓷 , 康 纹饰为求 繁缛 ,
浓淡 层 次全 用 “ 分水 ” 画法 , 有 “ 花色 泽 雅淡 。 故 青 画笔 柔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妇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W n X e i ag uqn
(h n sa n tt t f N n ig N n ig J a gu 2 0 4 ) Z o g hn I s iu e o a ]n a j n in s 1 0 9
A s r c : T e o e n o t r a t f C i a w s r g n t d r m h e d f h s v n i s n t e e i ni g f h btat h m d r p t e y r o h n a o i i a e f o t e n o t e e e t e a d h b g n n o t e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1 06 1期
( 19期 ) 第 1
佛 山 陶 瓷
3 1
浅谈清三朝陶瓷装饰的艺术特点
陈 健
( 景德镇艺 术瓷 厂 1
胡 文 峰
江 西 景德 镇 3 30 ) 3 00
江西 景德镇 3 3 0 2江西省陶瓷职业工艺美术学 院 300
清代康熙五彩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长达61年(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
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和五彩瓷器取得了尤为突出的成就。
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吏巡抚监管窑务,有驻镇督窑的,也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此时官窑民窑并举共兴,出现了一朝瓷业新兴向荣兴旺发达的新景象。
康熙五彩瓷素以其胎釉精细,色彩鲜艳纷呈,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丰富而负盛名,是继明代永、宣青花和晚明五彩之后,我国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这里说的“硬彩”即五彩。
一、康熙朝五彩瓷器的釉彩特征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赭等诸色剔透明澈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1)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行称“矾红彩”)制成。
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
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运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
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
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2)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蓝彩堆厚处色浓泛紫灰色,篮彩薄处色淡泛浅灰蓝。
明代的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3)黑彩:主要用于勾勒纹饰的轮廓线,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明亮,甚至带褐。
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4)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呈清新的鹅黄,色层透亮鲜明,与康熙之后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5)绿彩:一般都形似琉璃,光泽灿然,透亮明快,常用来衬托黑彩。
浅谈康熙五彩瓷及其技法特征
41
浅谈康 熙五彩 瓷及 其 技 法辅 征
( ) 洪 武 二 十 一 年 曹 昭 在 其 《 古 要 论 > 载 元 明 2明 格 记 之 际 “ 饶 器 ” “ … 有 青 花 及 五 色 花 者 … … ” 故 此 五 古 中 … 。 彩 应 当 在 明 洪 武 就 基 本 形 成 。 踞代 尤 其 是 嘉 靖 、 历 以 在 万 后 , 上 彩 瓷 得 到 了较 大 的 发 展 , 时 的 五 彩 称 为 “ 明 釉 这 大 五 彩 ” 为 康 熙 彩 即康 熙 五 彩 的 形 成 奠 定 了基 础 。 , ( ) 熙 五 彩 分 为 二 大类 。 别 是 康 熙 青 花 五 彩 和 康 3康 分 熙 釉 上 五 彩 ,釉 上 蓝 彩 发 明 后 结 束 了五 彩 瓷 以釉 下 青 花 和釉 相 结 合 的 的 历 史 。 而 代 表 康 熙 五 彩 的 主 体 是 康 熙 釉
面 上 , 在 窑 炉 里 再 次 焙 烧 而 成 的 一 种 工 艺 方 法 。 彩 大 再 五 致 始 于 唐 三 彩 , 过 宋 元 的 发展 , 明 万 历 年 间 工 艺 趋 于 经 至
烧 成 温 度在 8 0 9 0C 间 , 色 深 厚 堆 垛 , 明透 澈 , 0 — 0  ̄之 彩 鲜 后
彩 品 的优 点 上 ,还 发 明 了釉 上 蓝 彩 代 替 釉 下 青 花 五 彩 的 青 色。 彩总体上可分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 五 即古 彩 ) 康 。 熙 五彩 在形 态 、 材 、 饰 手 法 和 构 图 等 几 个 方 面 都 有 明 题 装 显 的技 法特 征 。 通 过 对 康 熙 五 彩 瓷 技 法 特 征 的 归 纳 与 总 结 , 以 为 康 熙 五 彩 的现 代 创 作 提 供 有 益 的借 鉴 与参 考 。 可
毕业论文(设计)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装饰艺术浅析
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1)引言 (2)一、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概述(一)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历史背景 (4)(二)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 (4)二、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装饰艺术特征(一)题材 (6)(二)纹样特征 (8)(三)釉彩特征 (10)三、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启示(一)对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思考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摘要清康熙时期瓷业发展辉煌,瓷器新品层出不穷。
在新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涌现并迅猛发展之际,原五彩瓷中的青花五彩瓷的光辉仍在千万瓷器中闪耀出来。
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就是其中的名品。
其器物表面结合绘画、诗词、款印等,是它装饰艺术的一大亮点。
小小的杯体呈现出“一花一世界”之意。
其装饰发扬民俗文化,承载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
本文通过研究其工艺、装饰艺术等方面,得出一些结论,并引发一些思考。
关键词十二月花卉纹杯青花五彩装饰艺术文化AbstractBrillian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porcelain, china new product after another. In the new five ceramic, Fencai Ci, an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enameled porcelain and other developments, the original five-five polychrome ceramics in the brilliant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hining still do it. Twelve Kangxi colorful Floral Cup is one of the famous. Surface binding of its objects of painting, poetry, India, and other models is that it is a major highlight of decorative arts. Emerged in a small cup takes the shape of "flowers and the world" means. Carry forward the folk culture of their decoration, bearing sprea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chnology, decorative arts, etc., draw some conclusions and triggered some thoughts.keywordsFloral Cup in December Colorful blue and white Decorative Art Culture引言中国陶瓷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清代外销瓷装饰艺术的形制研究
清代外销瓷装饰艺术的形制研究作者:马晨晨张毅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1期摘要:中国自唐代开始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销往国外的瓷器通常叫作“外销瓷”。
清代外销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一大特色,它生产于国内,却在海外扬名,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颇具时代色彩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征。
本文以清代外销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代外销瓷发展进行概述并对其装饰元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清代外销瓷装饰元素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外销瓷;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审美价值1清代时期外销瓷的发展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制造出标准的青釉瓷器,这不仅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精湛高超,更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
中国瓷器曾闻名天下近2000年,在此期间由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外销瓷,无不被世人视为无价之宝。
我国瓷器外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以陆路运输为主。
到唐五代时,海上运输航线开通后,我国瓷器从此进入了大量的外销阶段。
宋、元朝时,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销往东南亚一带为多,而到明代,外销瓷则大量的通过葡萄牙人销往欧洲及日本。
其中,青花五彩与斗彩装饰方法相同,釉上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装饰艺术逐步发展。
清朝是我国海上瓷器贸易的最繁荣时期,青花瓷、五彩瓷和斗彩瓷的烧造技术已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受西方珐琅器的影响,又发明了珐琅彩瓷、粉彩瓷,单色釉瓷也不断涌现出新品种,后在广州还产生了适应西方品味的广彩瓷。
各种装饰手法相互交错,搭配组合更使新品种成倍增加,实可谓色彩缤纷,花样繁盛。
清代外销瓷无隗为17世纪中叶以来200年间世界陶瓷艺术界的巅峰之作。
2清代外销瓷的艺术特质自海上陶瓷之路开辟后,清代瓷器的外销重心由原来的亚非市场开始向新兴的欧洲市场发展。
这一时期,外销瓷在器型、纹饰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
在明清之前,外销瓷广泛作为生活用瓷,提倡它们的实用性。
而到了明清之际,器型方面突破了罐、盘、壶、瓶等传统器型,研发烧制出西式生活用品及餐具,如咖啡壶、汤盆、高足杯等。
清康熙雍正五彩瓷烧制及特征
清康熙雍正五彩瓷燒制及特征清代彩瓷。
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仅有五彩、素三彩、斗彩,而且还出现了粉彩、珐琅彩、墨彩。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
康熙五彩。
突破了明代以釉下青花为主要色调的一种五彩瓷器。
常用的彩色除青花外,还有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若干种。
利用这些颜色,调配出各种不同浓淡和不同色调的彩色,施彩较凝厚,呈色效果光艳夺目,质感像宝石般坚硬莹彻。
彩绘技法多用单线平涂,笔力健劲。
烘烧温度达800℃,因此近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将康熙五彩称为硬彩。
康熙五彩的施彩特点为,釉上蓝彩能代替青花颜色,重用黑彩、金彩和矾红彩,釉上蓝彩在画面上起很重要的陪衬作用,可点缀花朵,填涂山石,绘人物的衣服,绘龙须、发、脊等,与其他色彩搭配,色调非常调和。
黑彩色质漆黑光亮,常出现在人物纹中的发髻、衣边、靴、鞋、帽,花果树木中的树干、花叶,动物中的龙睛、鸟羽、蝶翅,有时也用来书写诗句、题款或做画面的主要色调,衬托出五彩画面的艺术效果。
金彩和红彩在画面上主要描绘纹饰的线条,或大面积应用,如金色的太阳,红色的蛟龙,或用红彩绘画人物,线条精细,色泽鲜亮,使五彩瓷器更加富丽堂皇。
因此,康熙五彩瓷器较明代五彩瓷器具有新的特色。
其纹饰题材多反映现实生活,如耕织、捕鱼、放牧等。
此外以史书、小说、戏曲故事为题材的也相当流行,还有大量寓意吉祥福寿的纹饰。
康熙五彩瓷器的造型挺拔爽利,结构精巧,如棒棰瓶、葫芦瓶、将军罐、笔筒、茶壶、香熏枕及各式盘碗等。
康熙五彩瓷器还用许多种颜色釉为地,如豆青地、米色地、霁蓝地、洒蓝地、黑地、哥釉地等,这些色釉地五彩瓷器别具一格。
康熙豆青地五彩花鸟纹大圆花盆即为典型实例。
康熙素三彩。
比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品种有白地三彩、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
黄、白地者明快,紫、绿地者雅致。
施彩方法新巧,多数产品在素胎上刻划纹饰后,经火素烧,然后施彩上釉,再经低温火烧制而成。
论康熙五彩人物纹饰之具象内涵及色彩意境
论康熙五彩人物纹饰之具象内涵及色彩意境摘要:以分析法和归纳法为手段,在全面考察康熙五彩纹饰基本形态的基础上,探讨康熙五彩人物纹饰的具象内涵及色彩意境。
此纹饰虽为装饰语言,但深层次的研究文化心理语言,还是无几,所以,试图从具象艺术的主调及思想内涵,色彩意境的儒家观及写意化,分析其两角度的传统中国美学文化语言,以为研习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康熙五彩;人物纹饰;具象内涵;色彩意境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对艺术的狂热与追求可谓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尽管人人都有欣赏、享受艺术的权利和欲望,但非人人都能读懂艺术及感受其魅力,现节选五彩瓷器中具有代表性时期的康熙五彩人物纹饰加以分析,因此时段的陶瓷艺术品时间相隔久远而难以理解,这诚需我们研习者从多维视角来辅之分析,且又因现研究五彩人物纹饰者好从笔墨、技法出发,而多忽略了人物纹饰的内涵和色彩,故“拾骨以还父”溯本清源,对其纹饰的内涵和色彩的探究就是对康熙五彩画特点的再认识。
一、康熙五彩人物纹饰具象艺术的主调及思想内涵中国古代绘画因具象写实不单就为再现物体的真实性而创作,像西方的绘画“基督受刑”、“圣母谢世”等,多半以传神会意为主出现,因此其具象内涵不容忽视,虽现今有诸多文章阐述艺术内涵文化,可多以哲理角度分析,而从艺术角度论述多在绘画理论框架下呼吸,但从特定时期瓷器人物纹样的角度做陶瓷绘画艺术的中国文化分析却不是很多,为使大家对装饰在“五行”之艺形体上的一种绘画艺术语言有所了解,特从以下因素分析。
1.文人精神世界的阴柔主调按照通常习惯理解“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画者,从于心者也”,即武将善画者,应阳刚硬朗,可“中国画从无名的画工手中转移到文人士大夫笔下以后,客观事物的形的主导位置逐渐让位给创作主体内在的情,宣泄便成为绘画的重要功能了。
”[1]这种情的宣泄,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周易》的阴阳核心影响,逐渐在绘画领域演变成阴柔与阳刚成统一且阴柔唱主调的艺术效果。
那么在秦汉时期阳刚壮美,唐以后走下坡路,如若以国力和社会体制来考虑,那康熙时期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时期,为何人物纹饰也表现出一种阴柔,秀里秀气的效果,这与康熙时期的东方大国不相吻合。
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赏析
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赏析作者陶斋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在政治黑暗,战乱不断的年代,他们隐而不仕,常在山阳县(今河南博爱一带)的竹林下聚会赋诗,谈玄论道,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史称竹林七贤。
他们远离官场,淡薄名利的行为被后人广为传颂,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竹林七贤的形象在他们去世不久就开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宋后期大墓内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像画。
五代时,长沙窑瓷器上就出现了竹林七贤的纹饰,竹林七贤也是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陶斋收藏了一只清康熙五彩竹林七贤图瓶(图1-图4),图1图2图3图4该瓶高40.5公分,洗口,直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
整瓶用五彩装饰,口沿外绘一圈绿地皮球花,颈部绘二童备食图,肩部绘锦地四开光,开光內绘花卉,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瓶身绘竹林七贤图,底用青花书写“御赐纯一堂”双行六字楷款,圈足修成典型的泥鳅背。
这幅竹林七贤图,虽然出自昌江河畔民窑画师之手,完全具有大师风范,七位名士按3、2、2分为三组,沿瓶腹作横向布置,组内人物采用左右或上下结构。
名士身后工整细致的画满了翠竹,万竿幽篁,挺秀可人,反而更突出了竹林中的七位主人公(图5-图7)。
图5图6图7这种构图和布局,与二百多年以后傅抱石在重庆画的一幅竹林七贤图(图8)如出一辙。
图8故宫藏傅抱石1945年作人物的画法受明中晚期版画的影响,多为国字脸,大方嘴,腰肥体胖,凸显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色。
作者用笔简练,下笔准确。
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不再上色。
衣纹描绘流畅自然,填色有明暗,五色竟研。
人物十分传神,性格特征突出,描绘得有血有肉,这就是康熙五彩人物画的精髓,细视如下:阮籍(图9),阮籍在士人中的名望很高,总在竹林七贤中排名第一,好与与刘伶饮酒吃肉,醉在酒乡。
图9稽康(图10),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傲世不羁,终生不侍司马氏,琴艺超伦,以弹《广陵散》著名。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一、人物纹饰特征1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硕大,顶天立地,主体突出,笔法写意,生动豪放。
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
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也浓淡不一。
2 面部及五官的画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笔简练,但下笔准确,表现力强。
所以画面部及五官时,因人的身份、精神与个性不同画法也就不同。
但简练突出并不等于简单草率,因此画眼时,特别注重点睛,而这一点是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
至于武将,可用中锋点睛,使其看来圆而突,表情便显得不怒而威了。
嘴巴的画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人的当然是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
面部的画法,男的多为国字脸,女的当然是瓜子脸,老脸变成申字形,而童脸扁圆苹果样。
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脸形,肯定多是走样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显其表情万千的精彩。
3 人物及衣纹的画法五彩瓷器画人体,均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
康熙瓷器的彩绘,主要是以线条立形的陶瓷绘画,所以人体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
这种上色的情况还是到了乾隆以后才开始出现。
同样的在衣纹上,线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见影,行笔挺拔而流畅自然,绝不拖泥带水,没有衣纹纷纭纠葛的现象。
在康熙的彩绘里,男人往往腰裙宽大,裙头却短,显得腰肥体胖。
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员或书生,都挺着一个突出的肚子,展示其养尊处优的身份。
女人皆是衣袂飘逸而贴身,内外分明,绝不含糊。
衣裙连成一套,使其看起来更为窈窕,步履轻盈。
二、人物的意象造型1 人物比例站立时,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时则头身应是一比五;盘坐时则为一比三点五,这是画人体的黄金比例。
五彩瓷器的种类及特点
五彩瓷器的种类及特点五彩瓷器的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钴、锰等矿物元素,采用低温烧制成型。
五彩为二次成型工艺,彩饰色料分釉下与釉上两种,常用颜色有红、黄、绿、紫、赭、黑等。
所谓五彩并非是说五种色彩同时出现,而是多种彩色之意,但其中必须有红色方为五彩。
五彩也被称为“古彩”、“硬彩”。
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覆其上,微微凸起。
其施彩方法,是勾线后平涂填色,以水或胶水作溶剂,按纹饰需要,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种颜色进行再度创造,在770-800摄氏度的温度中焙烧而成。
烧成后的色彩呈现玻璃质状,有坚硬质感。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明代釉上五彩“五彩”一词,出现于明代晚期。
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
”1984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器底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碗,证明五彩瓷在宣德年间烧制已比较成熟了。
从宣德到成化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这三朝时局动荡,政权不稳,在制瓷工艺上毫无成就,还没有发现五彩瓷器。
直到成化年间才又出现了五彩。
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传世品也是极为罕见。
到了明弘治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更加成熟。
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现了较大的罐、瓶类等。
此时五彩的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境界。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生产青花、釉里红产品。
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
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案,只是明初才出现于景德镇。
宣德时期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五彩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成化时期的五彩是釉上五彩,其呈色以淡雅为主,色彩包括红、绿、黄、姹紫等,并开始使用孔雀绿彩。
此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纹饰绘画中使用了不少黄彩,而且主要图案都是以黄彩打底色,上面再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康熙五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追捧。
要进行康熙五彩瓷器的鉴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包括器物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首先,可以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入手进行鉴定。
康熙五彩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有盖罐、置物盒、碗、盘等多种器型。
其中,康熙五彩瓷器的罐形多为圆润饱满,盖与身相配合得当,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典雅的曲线美;碗的底足一般为直立足,底足部分略微翘起;盘类器物常常为浅弧形,胎体扁平。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康熙时期瓷器的一些特点。
其次,釉色也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釉色鲜艳丰富,并且细腻光亮,具有明亮的色彩。
常见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有黄、绿、紫、蓝等多种色彩。
鉴定时需要注意釉色的均匀性和与器物表面的结合情况,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应该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破损和剥落。
第三,纹饰和花式也是瓷器鉴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纹饰包括花草、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元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通常精美细腻,清晰可辨。
同时,要注意纹饰的构图和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
最后,胎质也是判断康熙五彩瓷器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胎质通常细腻致密,质地均匀,无明显的夹杂物。
同时,要注意观察胎质的颜色和质地,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通常呈现出细腻光泽的质感。
除了上述的鉴定方法,鉴定康熙五彩瓷器还可以通过对工艺和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康熙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高超,常见的工艺技法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
此外,康熙五彩瓷器上的款识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资料,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上通常刻有“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款识。
总之,鉴定康熙五彩瓷器需要综合考察器物的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工艺和款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方面的特征,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鉴定结论。
康熙时期中国五彩瓷中金彩装饰浅析
的 界 定 、 工 艺 和 技 艺 上 研 究 , 分 析 它 的 艺 术 特 征 ,形 成 一 系 列 有 条 理 的 理 论 和 事 实 依 据 , 使 人 们 了 解 康 熙 五 彩 中 金 彩 的 艺 术 特 征 和 价 值 取 向 , 这 一 指 导 意 义 不 仅 表 现 在 具 体 的 、 个 人 的 彩 技 艺 的 传 承 和 创 作 上 面 , 而 且 更 表 现 在 古 彩 艺 术 整 体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上 面 。 来 自 实 践 基 础 的 理 论 总 结 ,对 于 无 迹 可 寻 的 景 德 镇 五 彩 的 金 彩 运 用 有 着 非 常 重 耍 的 意 义 。
图7红绿 彩 描金 兽面 纹镂 空方 熏
图8广 彩希腊 神话 故事 图 盘
CERAMICS SCIENCE&ART l¨
图9五 彩加 金花 鸟纹 八方 花盆
图10红 绿彩 描金 兽 面纹镂 空 方熏
图11素 三 彩描 金飞 龙纹 执 壶
图 12五 彩描 金折 枝 花果 梅瓶
题 材 为 花 鸟 画的 轮 廓 勾勒 ,更好 的 凸显 出 五彩 线 描 的 神 韵 (图4)。 (图5)
3.2边 角 中 金 彩 的 艺 术 特 征 康 熙 五彩器 物 中 的边 角 ,在结 构 上 运用 二 方 连 续 或 四 方 连 续 为 主 , 也 有 器 物 轮 廓 为 准 的 边 饰 。 纹 样 的 装 饰 手 法 以 金 彩 和 红 彩 加 彩 为 主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作 为 衬 托 作 用 , 在 边 角用 金 彩填 充 ,体现 康 熙 时期 五彩 繁 满 的 艺术 特 征 。 3.3斗 方 中 金 彩 的 艺 术 特 征 斗 方 是 在 画 地 皮 纹 饰 之 前 , 用 较 浓 重 的 料 线 ,画 成 一 定 形 状 的 外 框 。 (图 9) 是 服 务 于 斗 方 中 的 画 面 题 材 和 内 容 的 , 所 以
清代陶瓷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制作技艺、艺术风格及创新成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通过对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工艺特点的梳理,总结清代陶瓷艺术的成就,并探讨其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陶瓷;艺术成就;工艺特点;代表作品一、引言清代(1644-1911年)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陶瓷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涌现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
本文旨在对清代陶瓷艺术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1. 康熙时期:康熙年间的陶瓷艺术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代表,工艺精湛,纹饰繁复,色彩鲜明。
2. 雍正时期:雍正瓷以精细、清秀、淡雅著称,造型规整,釉色纯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乾隆时期:乾隆瓷工艺更加精湛,造型多样,釉色丰富,尤其是粉彩瓷和珐琅彩瓷,达到了清代陶瓷艺术的巅峰。
4. 嘉庆、道光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在继承乾隆瓷的基础上,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有不少优秀作品问世。
三、清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1. 青花瓷:《清明上河图》瓷瓶、斗彩《山水人物》瓶等。
2. 五彩瓷:《百子图》盘、五彩《山水楼阁》瓶等。
3. 粉彩瓷:《仕女图》盘、粉彩《花鸟》瓶等。
4. 珐琅彩瓷:《福寿如意》盘、珐琅彩《山水人物》瓶等。
四、清代陶瓷艺术的工艺特点1. 造型多样:清代陶瓷造型丰富,既有传统器型,又有创新设计。
2. 釉色丰富:清代陶瓷釉色繁多,有青釉、白釉、红釉、黄釉等。
3. 纹饰精美:清代陶瓷纹饰细腻,有山水、人物、花鸟、神话传说等题材。
4. 工艺精湛: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精湛,如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
五、结论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其成就不仅体现在工艺制作上,更体现在艺术价值上。
清代陶瓷艺术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的特点
清代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盛,其特点是:
康熙瓷器胎质细润洁白,造型新颖别致,纹饰图案清秀优美,色调淡雅宜人。
釉下彩瓷器多用青料渲染,发色青翠浓艳。
釉上彩瓷以五彩、斗彩、釉里红为主。
其中五彩瓷器使用的色料是孔雀绿,又称孔雀蓝;釉里红使用的色料是宝石红。
另外还有月白、粉青、灰青等釉下彩瓷器,在康熙时即已出现,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青花瓷中的一种——珐琅彩瓷器也开始出现,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图案花纹,色彩鲜艳华丽。
雍正瓷器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实,胎壁较薄。
纹饰图案清秀流畅,绘画工整细腻。
色彩浓艳华丽,以粉彩居多。
此外还有很多青花釉里红品种和彩瓷品种。
乾隆瓷器的特点是:
造型端正秀丽、胎体厚重、釉水细腻、色彩浓艳华丽、纹饰线条纤细柔美、胎体薄而坚硬、釉面细润如玉。
乾隆时期的瓷器多为陈设用品和生活用瓷,还有一部分是官窑瓷。
清代的瓷器以“康熙”“雍正”为代表,也有少数为“乾隆”和“嘉庆”。
—— 1 —1 —。
清代外销瓷传承中的创新——以巴达维亚瓷为例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No.142April.2021清代外销瓷传承中的创新一以巴达维亚瓷为例王瑶(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摘要:清代外销瓷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其精品迭出远销海外。
一方面满足西方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
巴达维亚瓷作为清代前期的外销瓷,结合青花瓷与酱釉瓷,运用内壁绘青花外施酱釉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传承中的创新,独具特色。
本文通过以清代外销瓷的历史发展概况为背景,来分析巴达维亚瓷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其原因及意义,这对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巴达维亚查;青花;酱抽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1)04—088—(02) Innovation in the inheritance of export porcelain in the Qing Dynasty —Taking Batavia Porcelain as an exampleWang Yao(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403)Abstract:The ejqiort of p orcelain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the golden age of China's export of p orcelain,and its fine products were sold overseas.On the one hand,it satisfies the aesthetic needs of the West,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promot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onstantly introduces the old to the new.Batavia porcelain,as an export porcelai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combine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with sauce—glazed porcelain,and uses the decoration technique of painting the blue and white on the inner wall and applying sauce glaze.It can be described as an innovation in inheritanc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Batavia porcelain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orcelain sold abroad in the Qing Dynasty,and explores its reasons and significance.Thi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 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Batavia porcelain blue;white porcelain;sauce—glazed porcelain1清代外销巴达维亚瓷之源明代前期,朝廷严格对对外贸易进行规范管理,实施海禁政策,对其发达的元代对外贸易造成了重创,但是对于瓷器的出口却并未停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 火龙
330 ) 3 0 0
330 ;、 3 0 0 2 景德镇 冉 艺轩 , 西 景 德镇 江
摘 要: 五彩瓷是中国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 宋金 对期 , 源起 至康熙时期达到巅峰 状态 , 衰退。康熙五彩 瓷在 艺术 其后
上达到 空前绝后 的卓越 水平 , 成为当时中国瓷器外销 浪潮 当中最为著 名的品种之一。康 熙外销五彩 瓷在 纹饰 、 造型等各
橡胶里 , 然后 掺人铅 粉。金 子与铅 粉 的配 比为十 比~。在 瓷 胎上上金 的方法 , 同上彩 的方法一 样。 康熙金 彩达到 以前 所 ” 未达到 的工艺高度 , 历经数百年仍光亮辉煌。
1 康 熙五彩 瓷发展 状况概 述
五彩瓷通常是指一种釉 上彩瓷, 起源于宋金 时期 , 最初主 要为红绿彩形式 , 明代 时在景 德镇达到成 熟 , 被称 为“ 明五 大 彩” 。明代五彩瓷至嘉靖 、 万历时期 达到极盛 , 色彩方 面已 在 经具备红 、 、 、 紫等 , 绿 黄 赭、 只是尚未 出现釉上 蓝彩 , 上黑彩 釉 亦不够纯正。进入清代 , 顺治时期五彩瓷一度 陷入低谷 , 但至
海禁 , 与世界各国的大规模 瓷器 贸易重新拉开序幕 , 欧洲许多
康熙五彩还特别注重使用黑彩 , 大明五彩 中, 在 釉上黑料 为浅淡的灰黑色 , 缺少 光泽 , 熙五彩的釉上黑料呈 漆黑发 而康
亮的色调 , 具有深沉 效果。由于纯 黑料 的发 明使康 熙五 彩十
分注重黑色线条 的运用 , 人物 、 花鸟 、 山水等 形象往 往 以漆黑 的线条进行勾勒 , 笔法流畅 、 劲挥洒 。 道
在绘制技法上 , 康熙五彩更加注重融 入中国画表现手法 ,
不少作 品采用 中国画章法 和构 图, 、 、 、 诗 书 画 印俱精 , 现出 表 较大 明五彩强得多的绘画技巧。康熙五彩还大量融 入西洋绘 制技 法 , 生动细腻 , 富有变化。在题材方面亦 相当丰富 , 山水 、
人物 、 花鸟各种题材应有尽有 。康熙之后 , 五彩 瓷随即出现急
方 面都 作 了适应 性 调 整 , 因而 显现 出别 具 一 格 的 艺 术特 色。
关键词: 清康熙时期 ; 外销 ; 五彩瓷 ; 艺术特 色
中图 分 类号 : Q 146 T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8 85 (0 0 — 04— 2 1 — 482 1)2 07 0 0 1
清康熙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 一个 辉煌灿烂 的黄金
发展 时期 , 从胎釉工艺 、 原料制备至彩绘装饰 等都达到 了新 的 高度。五彩瓷是康熙时期 最具特 色的一代 名 品, 由宋金 时 其
一
。
康熙时期来到中国的法国传教 士殷 弘绪在写给法 国教会
的信 中曾详细介绍了康 熙金彩 的使用 方法 : 要想 上金彩 , “ 就
第2 6卷 第 2期 21 0 1年 6月
景 德 镇 高 专学 报
J u n lo ig e h n Colg ora f ndze l e J e
V0.2 . 】 6 No 2
Jn 0 l u .2 1
论 清 康 熙 时 期 外 销 五 彩 瓷 艺 术 特时期 时 , 但 东南抗
清势力与满清展开 了空前惨烈 的拉锯 战 , 沿海 贸易 被迫停滞 ,
的釉上五彩世界 , 而是 以青 花五彩 为主。釉 上蓝 彩 的发 明使
康熙五彩在釉 上彩料工艺方面真正做到了五色兼备 。
景德镇也一 度陷入 战 火 中而瓷 业萧条 。进 入 清康 熙时 期 以 后, 清政府逐渐平定 了东南 沿海抗 清势 力 , 于 18 并 64年解除
2 9  ̄ 热 潮与康 熙外销 五彩瓷 的兴 盛 1i "
早在 明代 晚期 , 明五彩瓷 即成为 著名 的外 销瓷之 一远 大 销至 日 、 本 中东及欧 洲各 国, 不过 还未引起 海外 的很大 关注 , 青花瓷是当时最引人 注 目的外销 品种。从 晚 明开始 , 世界各
绿彩 的运用 , 而康熙五彩则是 以红、 、 蓝 、 、 等各种色 绿 黄、 赭 黑 彩交错运用。釉上 蓝彩 的发 明是康 熙五彩 的重要 成就 之一 , 在明代时 , 由于釉上 蓝彩 的缺 失使得需 要使用 蓝色 的地方就 用釉下青花来代替 , 因而 , 大明五彩实际上并未真正 步入缤纷
剧衰退现象 , 新兴 粉彩 瓷大量 生产并取 代五 彩瓷成为釉 上彩
瓷主流 , 一代名品从 此罕见 , 以致 当代人将这种 传统 彩绘形式
称之为古 彩。
清康熙时期 , 五彩瓷在工艺上取得 了许多 重要突破 , 入空前 进
绝 后 的 发 展 时期 。
与明代嘉靖 、 万历 五彩 瓷相 比, 大明五彩更注重 于红彩与
作者简介: 占剑文 (9 8一) 男 , 17 , 江西景德镇人 , 助理工艺美术师。
・
7 ・ 8
景 德 镇 高专 学 报
将金子磨碎 , 倒入 瓷钵 内 , 之与水 混合 , 使 直到水底 出现 一层
金 为 止 , 时将 其 保 持 干 燥 , 用 时 取 其 一 部 分 , 于 适 量 的 平 使 溶
期历元 明至康熙时期 发展至巅 峰状态 , 随后 即盛 极而 衰。康
熙五彩瓷不仅风行国内各地 , 且还大量远销海外 , 并 成为外 销 瓷中独具艺术魅力 的重要 品种之一 , 其精致 绝伦 之品质 至今 依然为人所称道 ,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均视为珍品收藏 。
国家甚至被允许在 广州 设立专 门贸易机 构 , 得瓷器 贸易变 使
得更 为便利 。明末最大的中国瓷器客户 “ 荷兰东 印度公 司” 重
返中国沿海 , 其至康 熙三十 四年时 , 共购买 中国瓷器高达两千
( 转第 7 下 8页 )
金彩工艺的成熟与大量使用亦是康 熙五彩的显著特 色之
①
收 稿 日期 :0 1— 3—1 21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