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第一节从广义上讲,凡是由一定的主体制定的、同时对一定的客体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要求、希望、规定、强制等都可以被视为主体的某种政策。
政策、决策、对策、决定具有共同或共通的含义。
当主体被限定为公共权力机关时,所谓政策指的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是公共政策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过程,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的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第二节一政策的产生与阶级、国家的起源紧密★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形成②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二、当代公共政策的发展1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趋势2从单一型到综合型政策的变化3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变化4资本主义国家从消极政策向积极政策的转变★三、公共政策的本质①阶级本质: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与表达。
②社会本质:公共权力机关为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③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与合法性。
政治性,是指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及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它是公共政策的灵魂。
合法性:即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政府统治是否具有合法性应基于民众的“同意”。
2权威性和强制性 3公共性和偏好性的4认识论上应然与实然的统一5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三节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分类改造型与调整型创新型与重申型鼓励型与限制型原生型与派生型二、公共政策的层次分类元政策(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处于支配地位(总路线,总方针)。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而制定,对该领域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又被称为纲领性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根本政策)具体政策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为解决特定时期和范围的某类或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
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公共政策概论: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公共政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对人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意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执行和调整的旨在管理社会经济、调控社会行为、解决公众问题的原则、目标和行动方案。
它是政府与社会之间互动的结果,旨在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利益冲突和资源分配等多个因素。
它涵盖的领域广泛,例如教育、卫生、经济、环境保护等。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依据科学的研究、广泛的民意参与和实际的经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公共政策的意义1. 引导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管理和调控的框架,引导社会发展朝着更加稳定、公正和繁荣的方向前进。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促进公平正义:公共政策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正义感。
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3. 保障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目标是最大化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和公众需求,确保公众利益不受侵害,并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保障。
4. 降低决策成本: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可以避免私人行动造成的低效和决策成本。
政府的干预可以协调和整合各方利益,实现基于整体利益的社会最优化。
5. 提升治理能力: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政府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为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基础。
三、公共政策的实施问题与挑战1. 制定过程的参与与透明度: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民意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需要建立合适的机制,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公共政策有哪些
公共政策有哪些公共政策有:管理政策;分配政策;再分配政策;立法政策。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
”二、公共政策的内容1.管理政策。
以实施罚款、奖励、禁闭等规章为重点,保证公众对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
2.分配政策。
通过安排、部署各种公共计划,达到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国家天然资源及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津贴和保险来分配财政资金。
3.再分配政策。
以满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为目标,把各种赋税收入引向各种援助计划。
4.立法政策。
注意力在于运用它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来改变整个环境。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价值相关性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可。
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面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目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利益,提高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议题确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确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利益。
这些议题可以是经济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可能通过调研、咨询专家和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议题。
2.政策制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确定的议题。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会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限制、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实施。
这包括资源分配、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可能需要与各方合作,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来实施政策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政策评估:政策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1.社会公正:公共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贫困和歧视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提高社会公正。
2.经济稳定:公共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
3.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公共政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利益冲突:公共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目标。
什么是公共政策?
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并实施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公众福祉的规划和行动计划。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什么是公共政策,其特征是什么,又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呢?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1.1 定义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公众福利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和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民生质量,实现社会公正和发展。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2 特征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公共政策的对象是公众。
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公众福利而制定和实施的,因此它的对象是公众,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公共性。
(2)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福利和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政策的核心是提高福利水平,实现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3)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承担主导作用。
政府是公共政策实施的主导者,在整个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经过制定、执行和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程序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能够保障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1 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由政府主导,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政策议题的确定2制定公共政策前,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政策议题。
政策议题的确定需要参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和公众福利状况。
(2) 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设计主要包含方案目标、适用范围、执行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制定。
(3) 政策实施的程序设计政策实施的程序设计包括方案公布、资源配置、行动计划制定等过程。
(4) 决策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政策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是政策的最后一步。
只有通过评估和监测,才能够确定政策是否取得预期成果,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政策措施。
2.2 公共政策的实施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最后一环节,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节,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资源配置和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公共政策前,需要先确定政策所需的资源和经费,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条例和措施,它是实施公共事务管理和治理的重要部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法律、规定、行政指令和政府办法,来满足公众期望,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既可以是法律性的,也可以是政府及其有关机构提供的服务,还可以是政府采取的调节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司法管理、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可以有效地平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以期达到最大的社会利益,从而提升社会的效率和水平。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设计策略、政策论证、公众参与等,它是一个系统性、复杂的过程。
首先是调查研究,政策制定者需要收集、分析、研究、评估多方信息,了解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有效的政策。
然后是设计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方案,以求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接下来是政策论证,这一步的目的是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最后是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到社会组织、专家、行业以及普通民众的意见,让公众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利用多方智慧完善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促进
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需要对多方信息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在公众的参与和协商中设计出客观、合理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公共政策的种类
公共政策的种类
公共政策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问题导向政策:根据政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来确定政策方向,例如环境保护政策、健康政策、教育政策等。
2. 执行导向政策:重点关注政策的执行和实施过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3. 分配导向政策:旨在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4. 制度导向政策:通过制度建设和改革来推动社会变革,如法律与法规政策、行政管理政策等。
5. 预防导向政策:采取措施预防与应对潜在问题,例如灾害防范政策、危机管理政策等。
6. 促进导向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就业政策等。
7. 国际导向政策:关注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如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发展援助政策等。
这些分类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实际上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可能涵盖多个分类。
政府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目标,可以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分类方式和政策类型。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领域的行动计划和决策。
它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目标和价值观:每个公共政策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旨在达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些目标和价值观通常反映在政策文件中,并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目标和价值观:每个公共政策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旨在达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些目标和价值观通常反映在政策文件中,并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2. 政策制定:政府或公共机构根据社会需求、政策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制定具体的公共政策。
制定政策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可能的影响。
政策制定:政府或公共机构根据社会需求、政策目标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制定具体的公共政策。
制定政策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可能的影响。
3. 实施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指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的执行由政府、公共机构或其他相应的机构负责。
实施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指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的执行由政府、公共机构或其他相应的机构负责。
4. 监督和评估:公共政策实施后,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监督和评估是公共政策完善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监督和评估:公共政策实施后,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监督和评估是公共政策完善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引导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并提供公正和公平的服务。
它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和福利、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公共机构为了实现社会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计划和决策。
它是引导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需要在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过程中保持透明、公正和有效。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
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公共政策的内涵
公共政策的内涵简介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有关公共事务和公民利益的规划、决策和行动。
它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层面,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特点1.公共性: 公共政策关乎整个社会或某个特定群体的公共利益,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2.政府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
3.目标性: 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而采取的。
这些目标可以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
4.多元性: 公共政策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包括经济、教育、环境、健康等。
因此,公共政策需要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协调。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首先需要确定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
2.政策制定: 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这包括设定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措施和资源分配等。
3.决策和实施: 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进行决策,并将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合作。
4.监督和评估: 政策实施后,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的影响和作用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1.社会效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资源优化: 公共政策可以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正义: 公共政策可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权益的保护。
4.社会改革: 公共政策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结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方案。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旨在满足公众利益的要求,以实现共同和长期目标。
它可以是关于政策的计划、规定、法律、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取的行动。
政府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工作可以分为认识论和实践论。
公共政策的认识论以调查为基础,总结、分析、解释、推理、叙述等,认识到各种关于公共政策的知识,勾勒出公共政策的概念、原则、发展趋势和体系,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基础阶段。
公共政策的实践论涉及动作和活动,也是形成公共政策的基础,例如,政府要实施公共政策,就需要形成相关规章和政策,制定预算,审计账单,把各种项目和规则应用于实践,管理、运用和维护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
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公众的福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和考虑多重利益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公正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施措施,以实现公众利益的诉求,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战略,从而达到良性的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的福祉。
它不仅注重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和有效性,而且非常重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工具,对政府实现辉煌的职责和使命至关重要。
- 1 -。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8.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9.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10.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1.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12.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13.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14.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规划、法律和行政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并推动社会发展和改进公共利益的行动计划。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如下:1.问题解决:公共政策的首要功能是解决社会问题。
政府通过调研和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减少教育不公平;通过环境政策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2.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维护和改进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例如,社会保障政策通过提供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手段来保障公民的权益。
3.社会发展:公共政策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同时,科技政策和创新政策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4.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政策有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将公共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群体和领域。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可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防范风险和危机:公共政策也能帮助政府应对风险和危机。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减少社会风险和危机的发生,提高对外部冲击的应对能力。
例如,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政策可以减轻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并加强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6.社会治理:公共政策还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例如,刑事政策可以惩罚违法行为,减少犯罪发生;文化政策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传承。
7.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主: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
政府通过公民参与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制定出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总之,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防范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主。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达到这些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态发展。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政策是一种为解决公众问题而制定的规则、计划和行动方针。
它是政府通过具体的政治过程和决策来应对社会挑战和问题的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定义、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重点讨论公共政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众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决策和行动的体系。
它是一种广泛的行动指南,旨在解决社会经济、环境、教育、医疗和其他领域的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政治过程和决策来寻求达成一致。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通常会进行问题诊断、制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政策工具、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府的智力、决策能力和资源,同时还需要与民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公共政策的重要性1. 问题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帮助解决社会中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能够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扶贫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有助于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
2. 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障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共服务,并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3. 社会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调整资源配置、解决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4. 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引导和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政策,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健康服务,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问题鉴定、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公共计划、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发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2.“趋前倾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的政策科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趋前倾向”,即在政策研究中强调政策咨询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3.多源流框架:由约翰,金盾提出,将政策过程看作由如下三股源流所构成的过程: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所组成的问题流、包含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支持者的政策流以及由选举和民选官员所组成的政治流。
4.公共政策环境:就是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5.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而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政策才能加以解决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
6.政策目标群体:泛指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即公民个体所构成的共同体。
7.公共政策议程:政策议程设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沿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议题、系统议程到制度议程的路线发展的,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8.约翰,金盾的政策模型当中,“溪流”:是指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以及决策机会,该模型强调的是影响议程设定的问题流和政治流与影响力备选方案的政策流,以及三股源流合一时所形成的“政策窗”开启。
三股源流指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9.问题流:问题流包括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问题的感知,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组成。
在问题流方面,指标、焦点事件和反馈不仅是那些官员借以了解状况的手段,而且也是状况被界定为问题的途径。
10.政策流:11.政治流:独立于问题的识别或政策建议的提出,政治事件是按照它们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向前流动的。
12.政策评估:从广义上将,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专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并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针、原则、目标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可以理解为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制定并实施的方案和措施,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并提高社会福祉的工具。
公共政策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政策制定者: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他们通过立法、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等方式制定政策。
2. 目标和目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解决公共问题、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社会进步,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3. 内容和措施:公共政策的内容和措施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出、法规制度、社会福利措施、行政管理措施等,旨在实现政策目标。
4. 影响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对象包括全体公民、特定社会群体、企业组织等。
不同的政策可能涉及不同的受益者和责任主体。
二、公共政策的作用公共政策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调节功能:公共政策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2. 问题解决功能:公共政策通过针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众关注的各种问题。
例如,环境保护政策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3. 公共利益维护功能:公共政策旨在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例如,消费者保护政策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4. 社会发展推动功能:公共政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例如,产业政策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
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制定、实施和管理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广泛涵盖范围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环境、经济、能源、国防等等。
本文将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
1.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弱势群体和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
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
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目的而制定的政策。
经济政策的主要领域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3.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指政府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环境政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主要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
4.安全政策安全政策是指政府为保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民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安全政策主要涉及国防、外交、反恐等领域。
安全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5.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科技政策主要包括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引进等领域,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政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教育政策主要涉及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等领域,对于提高国家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7.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外交政策主要包括对外政策、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领域。
国家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安全等都需要进行外交互动,外交政策对于国际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总之,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制定和执行的各种措施和规定。
它们覆盖了社会、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等方方面面,为民众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保障。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公共利益被充分保障和实现。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并借助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达到解决这一问题所指定的方法和措施。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政策的主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关。
在我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主要代表,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力量。
公共政策的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也可以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
2. 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行政程序、行政机制、行政方式来推动政策的实施;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立法、司法活动来规范、指导、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公共政策的目标:公共政策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始终。
4. 公共政策的对象:公共政策的对象主要是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系统中,由于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矛盾运动而引起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并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因此,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和特征,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公共政策含义与内容的简要介绍。
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现状
摘要:政策科学作为一门以端正社会发展方向、引导社会全面进步为己任的新
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至今,在我国已走过了10多年的光辉历程。
它的兴起与发展,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政策执行
中国政策科学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又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
怎样把握机遇、如何应对挑战,以推动和促进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已成为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本文试图在对政策科学及其在中国10多年来的发展状况作一简要回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情况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以实践为研究基点,并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政策科学的理论成果,逐步确立了一个以公共政策及政策问题、政策功能、政策类型、政策结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政策价值等基本概念为基础的,以由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构成的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为中轴,以政策科学方法论为重要内容的政策科学理论框架。
中国公共政策学界除了在译介国外政策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
此外,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跟踪研究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专题政策研究报告,如中国社会科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合编的中国公共政策年度分析报告《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编辑出版的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的年度政策研究报告等。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些理论本土化,并迅速而有效地普及这些先进的公共政策理论,使得各级掌握实权的地方领导,能够学习、掌握并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各级政府决策的实践中去。
关键时要坚持创新,包括方法论上的创新、政策过程理论体系的创新以及在西方政策科学和中国政策思想的结合点上进行创新。
二、学科教学开展情况
(一)大学开设课程状况
一门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是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经过十几年探索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不仅许多党校和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开设了政策科学课程,而且绝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管理及其相关专业院系中都开设了公共政策及其相关的课程,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大学均在行政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中设置了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方向,在新近启动的中国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项目中,公共政策也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
(二)学术资源积累
学科发展的学术资源积累来看,公共政策研究的外文资料翻译比往年有所增加。
主要有华夏出版社“21世纪高校教材译丛·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中的《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际社会科学论丛”中的《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等。
有的研究者认为,我国政策科学的学科分化程度还相当低,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理论和方法(总论)的研究上。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必须全面展开对政策科学的各分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比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加强学科分化步伐,建立健全中国政策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实质性公共政策的分析状况
我国实质性公共政策主要涉及了工业政策、农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一)政策分析过程存在的问题
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价值取向失之公正与公平,导致公共政策违背“公共性“原则。
(2)政策分析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对中央政策的认同、理解的问题和对中央政策运作规律缺乏准确把握;对中央政策采取对策或有选择的执行;寻找借口拒不执行中央政策。
以山西省煤改为例。
山西煤矿产权改革基本上是沿着以下路线进行的:在国有(集体)的基础上先私有,到再次回归国有。
近10年山西省进行了两次煤改。
国家的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效益和保证安全生产。
山西省对本省煤矿资源进行整合最初的动机并不是要进行煤矿的整合,而是希望国家能够延长对于山西煤炭基金征收年限。
从这个最初动机出发,山西省各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开始对本省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近30年来的煤炭产业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上呈国务院。
2004年10月,全国人大评审通过,温家宝总理也专门做了批示.对中央政策采取对策或有选择的执行;寻找借口拒不执行中央政策,同时也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矛盾体现。
另一方面,山西省作为一个产煤大省,煤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煤矿资源进行整合关闭小煤矿在一段时间内必然给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山西省各级官员面对上级的压力和下面煤矿主的不满,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出现问题,政策的制定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平衡这一矛盾,山西省采取了如下政策,2005年进行了“资源有偿,明晰产权”的改革,个人只要上交一笔资源费,而矿井的储量和生产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合法拥有煤矿的开采权,拿到20年期限的采矿证。
资源价款有偿转让的尝试,实质煤矿的所有权还是归煤矿主所有,而且此次煤炭资源整合中,国家按照这些煤矿主原来实际缴纳价款的1.5倍或者2倍给予额外赔偿.部分省级领导坚决不同意以1.5倍或者2倍的价格补偿煤老板原来已缴纳的资源价款,因为拿全省人民所属的资源让少数人暴富,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政策制定者认为:整合之后,主体少了,资本的集中度更高了,山西的煤矿会更加现代化,煤矿管理大大加强,安全事故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第一次改制,并没有解决山西煤矿“多、小、散、乱”的问题,而安全事故频繁一直是山西挥之不去的梦魇,临汾,2007年三起瓦斯爆炸,都是30人以上的事故。
中央部门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冲突与调适问题,认为首先要承认地方利益和中央部门机构利益之间的冲突的客观性,在承认中央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基础和前提上,努力寻找和获得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均衡点。
四、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中国公共政策科学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即理论上的不成熟、体系上的非制度化、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和方法上的单一与落后。
中国公共政策科学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勇于面对现实,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科学。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张金马:《公共政策:学科定位和概念分析》,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李景鹏:《政策制定的两个维度: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刘溶沧主编:《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公共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胡宁生:《公共政策执行中公众参与分析》,载于《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2期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现状
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李净雅
年级:2009级
学号:1021409069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李净雅
年级:2009级
学号:1021409069
资本主义社会
契约论
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李净雅
年级:2009级
学号:
1021409069
对叙利亚问题
的分析
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李净雅
年级:2009级
学号:102140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