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语对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成语对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保存

摘要:成语作为古代汉语遗存的活化石,在对古代汉语词汇的保存这一方面,已日益凸显出其作用和影响。从语言发展的轨迹来看,双音节词的出现是古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成语的凝固作用下保存下来的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确实存在,且保存下来的双音节词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别丰富,已经可以概括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主要类别,语法特征也比较明显和固定。因此可以认为,古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作为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在成语中得以完整且全面的保存。

关键词:成语;古代汉语;双音节词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⑴。“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即语言中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⑵。成语作为古代汉语形式最明显同时也是数量最大的遗存,无论从语法还是词汇的角度,都可管窥其对古代汉语的保存和继承。成语中保存了大量的单音词,这是构成成语生动简洁的重要特质。而随着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出现,成语也作为忠实的记录者,开拓出双音节词的一片天地,从而也就自然会影响到成语的语法和词汇的构成。本文试就成语作为古汉语的遗存,以双音节词在成语中的保存情况为切入,通过对成语中双音节词的遗存进行举例分析,从中看汉语词汇发展的继承性。

众所周知,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上的主要区别之一。古代汉语字词不分,较之单音词,双音节词的数量确实少着很多。古代汉语特别是文言文一向以简洁凝练为特点,即使是白话较之现代汉语,也仍显简练。字词不分更增大了汉字的使用范畴和使用强度。从我国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双音节词从少量存在,逐渐发展演变的一个过程。上古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而以双音节为代表的复音词也少量存在的状况十分显著;至中古汉语时期,文章中仍多为单音词,但也出现了双音化的表现,也就是不太稳定的双音节词,在双音化的词面前,词组和双音节词的界限在这一时期并不是很清楚的;到近古汉语阶段,特别是市民文学和白话小说盛行之后,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固定的双音节词,有些至今还相沿习用,而也有一些看似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其实在这一时期并不是以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或语法功能而存在

和应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双音节词在整个古代汉语的进程中是不断发展壮大,由少变多的。古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以联绵词、重言词、附音词、复合词等最为常见,下文就以此为依据展开论述。

一、双音节的联绵词进入成语

联绵词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一特殊的双音节衍声双音节词。其实“联绵”一词就是一个典型的联绵词,也还可以写作“连绵”。其音节与音节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关联,纯粹只有声音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记音标义”。其显著的特点在于,首先必须是双音节词,两个字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可分训,不可望文生义,要因声求义;其次,必须是描绘语音的词,与用字没有直接关系,其用字是后来才慢慢加以固定的。“连绵字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连绵字的运用,往往能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在《诗经》和《楚辞》中多用联绵词来描绘事物,使得诗歌不论是在声韵、色彩或是形象上都取得夺目的艺术成就。比如“蹇产”,“崎岖”、“踟蹰”、“蟋蟀”、“婆娑”、“崔嵬”、“逍遥”、“缱绻“、“荒唐”都属于这类词。

(一)双声的联绵词构成的成语

双声的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不齐”中的“参差”便是一个双声的联绵词。此成语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参差”原义指长短、大小不齐。后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参差”和“不齐”即为近义词,又如“颠沛流离”,它出自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其表示动荡不安,居无定所,困顿窘迫。其中的“流离”则是一个双声的联绵词,表示离散,流落,属于偏动词性的状态形容词。与表示遭受挫折或困难的“颠沛”又是近义词,再如“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得意的样子。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其中的“踌躇”一词是指从容自得的样子,也是一个双声的联绵词,属于状态形容词。而“满”是满足之义,为动词;“志”则指心意,为名词。

(二)叠韵的联绵词构成的成语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属于叠韵,此处的韵不同于韵部,韵头不同也

算叠韵。例如,“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它出自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其中的“从容”是一个叠韵的联绵词,指的是不慌不忙,镇静的样子。“不迫”则是不急促的意思。又如“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奈何。它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其中的“望洋”一词最容易被人误解为望着海洋,其实它是一个叠韵的联绵词,又作“望阳”、“茫洋”或“望羊”,是指仰视的样子,仰望着海神而兴叹。再如“孤苦伶仃”中的“伶仃”也可作“零丁”,亦是一个叠韵的联绵词。它出自晋代李密的《陈情表》:“臣少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个成语典故流传很广,日韩也都在使用。还有就是“所向披靡”出自《梁书·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惮之。”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其中的“披靡”也是一个叠韵的联绵词,原指草木被吹倒,引申为溃败。

(三)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构成的成语

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可综合双声和叠韵的特点,即是两个音节声母相同,韵也相同的一种联绵词。例如,“落英缤纷”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出自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此处“落英”为初开的花。一说为“落花"”。其中的“缤纷”为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指繁多杂乱。又如“辗转反侧”出自妇孺皆知的《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的样子。其中的“辗转”亦是一个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指翻来覆去。再如“优游自得”形容悠闲如意,出自汉代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自得,玉润而金声。”其中的“优游”是最明显的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四)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构成的成语

联绵词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代有些双声或叠韵的联绵词,现在念起来却不是双声,也不是叠韵,这就和汉语的语音系统有关。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的还完全相同,有些字的读音存在着古今差异。例如,“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它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中的“扶摇”即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指的是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属于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