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
《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
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
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
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
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
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
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
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
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
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明、.doc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1——1937)
30年代电影是指32年左翼电影运动到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年。由于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局势,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电影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外先进电影理论的传入,使这段时间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日军的侵华行为,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厌恶那些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电影,希望电影能够传达抗日救国的意念。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很具有代表性,田汉把电影看做“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这种宣泄的主张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因素。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电影作者论的开始,在某些方面,电影就是展示一种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必须要引起观众们的共鸣。电影在创始之初就注定要有他广阔宣扬的一方面,巨大的观众市场,再加上电影能够带给人的影响,使电影有了教化的功能。
左翼电影的迅速兴起。《姊妹花》、《渔光曲》直接反应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甚至有些人成1933年为“中国电影年”。《神女》、《桃李劫》通过以同情的笔调深入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热情歌颂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中国电影史重点
●中国电影史●第一代:郑正秋、张石川等,是中国电影的拓荒者;●第二代:蔡楚生、孙瑜、吴永刚、费穆、沈浮等,他们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有声片时期。
●第三代: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他们最辉煌的时代是五六十年代。
●第四代:吴贻弓、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等,他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
●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等,他们大多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第六代:张元、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管虎、王全安、吴文光、路学长等,1990年代以后,他们试图在“第五代”电影霸权的王国里寻出一条出路,将结束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使命放到自己肩上,他们就是中国电影“第六代”。
一、第一代:郑正秋、张石川等,是中国电影的拓荒者,活跃于中国电影的开端时期。
郑正秋、张石川:《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
“明星”公司的资深创作人员。
影片多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封建因果报应。
与“影戏”传统有着不解之缘。
他们的影片,尤其是张石川的创作中,非常注重商业性,因此改编了许多鸳鸯蝴蝶派的作品。
同时期,在香港,还有黎民伟的作品屹立于影坛,其代表作品是《庄子试妻》。
(一)“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1896年,上海徐园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剧院。
独特的放映方式:与戏曲相结合,类似戏园子。
中国第一部影片: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里,由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的实录。
中国故事片的开端: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难夫难妻》,固定机位拍摄。
三大电影公司:明星,天一,联华。
(二)影戏的特点(1)这些影片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功能的外衣,鼓吹所谓“含有褒善贬恶之意义”的主旨。
以此为依据来编演故事。
(2)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讲故事”,善恶的较量。
(3)时空表现上,以较大的叙事段落的戏剧性场面中展开的故事来完成影片主要的表意任务,并把影片镜头语言的时空构成主要用于展现这种戏剧性的段落场面。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一、中国电影的奠基——“影戏”(1896年~1932年)最早的故事短片: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摄《难夫难妻》香港第一部短片:1913年,黎明伟拍摄《庄子试妻》,并第一次被带到国外去放映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长片)、《海誓》、《红粉骷髅》(第一部侦探片)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18集)最早的演员:谭鑫培(代表作《定军山》)、严珊珊(代表作《庄子试妻》)最早的民族电影制作机构:商务印书馆(1917年开始经营,次年成立“活动影片部”)1920年,梅兰芳拍摄《天女散花》(第一部特技片)三大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张石川,郑正秋等创办,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以神怪类题材为主)“天一”影片公司(《白蛇传》)“联华”影业公司(新派电影)二、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导演编剧:蔡楚生联华公司连映84天在莫斯科电影节获奖现实主义符合民众在九一八事变后的需求,宣传好,声音开始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有目的的加以利用)左翼电影第一个高潮:1933年,“中国电影年”特征:1、反帝反封建的口号2、现实主义3、高峰(质、量)4、表现形式主旋律变革:首先,他们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其次,党组织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第三,他们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经验第四,注意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通过电影评论影响和指导创作欣赏运动的第一部影片:《狂流》(夏衍创作,1933年3月上映)带有比较明显的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春蚕》(夏衍创作于1933年,根据矛盾小说改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的电影:《风云儿女》(编剧田汉、夏衍,导演许幸之,国歌诞生的电影)开始涉及从叙事和造型的不同方面结合的综合效果尝试电影民族文化意蕴的影片:《神女》(1934年,吴永刚编导,联华公司,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的三阶段:《野草闲花》(孙瑜第一部有声电影的尝试)《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桃李劫》(袁牧之第一次较全面地有意识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影片)软性电影:《马路天使》(袁牧之世界观和艺术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30年代电影明星:上官云珠三、战时(1937年~1945年)与战后(1945年~1949年)抗战时期电影的四个区域:国统区(武汉、重庆):《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应云卫导演、阳翰笙编剧),《胜利进行曲》(史东山导演、田汉编剧),《中华儿女》(沈西苓编导)《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沦陷区(几乎全中国):1937年,日本人在长春建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拍“娱民电影”,《春江遗恨》《万世流芳》孤岛(上海):《木兰从军》(欧阳予倩编剧)《花溅泪》(于伶编剧)《孔夫子》(费穆编导)解放区(陕北):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38年10月袁牧之、吴印咸等开始拍摄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部影片)战后:国统区:《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云和月》《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乌鸦和麻雀》(“昆仑”公司出品)《小城之春》(非主流电影“文华”公司出品费穆导演)战后电影:特点:1、电影走向全国2、继续发扬影戏,叙事为主,政治加入3、艺术形式粗糙,但仍在探索4、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5、电影理论走向成熟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联合导演,是中国电影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影戏传统成熟的标志,把电影艺术技巧的运用和影片的内容表现成功的结合在一起,视觉细节和蒙太奇结构原则的运用《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编导)《希望在人间》(沈浮编导)《丽人行》(田汉编剧、陈鲤庭导演)《松花江上》(金山编导)现实主义电影:《万家灯火》(阳翰笙编剧,沈浮导演)喜剧电影:《幸福狂想曲》根据《三毛流浪记》改编,陈白尘和陈鲤庭合作,实则为一部悲喜剧《乌鸦与麻雀》40年代后期作品,成功把讽刺和隐喻结合,在艺术风格统一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旧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四、“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发展特点:艰难曲折、大起大落。
影视赏析——精选推荐
影视赏析电影艺术欣赏电影的制作过程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影⽚的构思通常由书⾯形式开始发展。
在此阶段,⼯作⼈员还必须开始筹募电影的制作、宣传及发⾏资⾦。
⼀、制⽚⼈制⽚⼈的⼯作包括由剧本发展出整个制作计划、筹募资⾦、安排⼈事等。
制⽚⼈的职务主要与财务及组织有关。
⼆、电影⽂学剧本⽂学部——电影导演1、⾃编⾃导式2、介⼊式3、接⼒棒式三、分镜头剧本:对未来的影⽚拍摄作出详尽的总体设计,为各部门创作提供依据。
四、选择外景与演员1、景外景的选择,往往会对导演的形象思维产⽣决定性的影响。
2、演员“明星制”“本⾊演员”、“性格演员”群众演员拍摄阶段拍摄阶段:在此阶段,就进⼊影像及声⾳的制作。
更明确地说,⼯作⼈员此时即开始拍摄“镜头”。
⼀个镜头是⼀系列连续拍摄的画格组成。
同时,摄制⼈员还记录或制造声⾳。
⼀、各项准备阶段美⼯布景:内景、外景⼆、实拍按场景分次,颠倒情节流程。
场记:写下每个镜头的场次编号、记录细节、“拍板”耗⽚⽐、抢拍、偷拍后期制作⼀、剪辑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2、粗剪:依顺序将影⽚串接起来,不含任何声⾳效果或⾳乐。
定剪3、三度创作a、减法b、加法c、挪位《⿊炮事件》4、节奏⼆、混录1、录⾳⽅式:a、先期录⾳b、后期配⾳c、同期录⾳2、混录是最末⼀道⼯序:三条声带——⼀条声带——双⽚(审查)——拷贝电影的历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的诞⽣第⼀节卢⽶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电影诞⽣的基本原理:“视觉滞留”——“⼼理认同”⼆、电影诞⽣⽇:1895年12⽉28⽇卢⽶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路14号⼤咖啡馆⾥,⽤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次售票公映影⽚——《⽕车到站》、《⼯⼚⼤门》第⼆节乔治?梅⾥爱的“银幕戏剧”⼀、创造了戏剧电影:固定摄影机⼆、创造了特技摄影:停机再拍特效电影的“开⼭⿐祖” ——《⽉球旅⾏记》1902 年特技摄影和镜头的组合全⽚分30场,共15分钟不同的风格:卢⽶埃尔:“再现⽣活”,⾃然、模拟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是记录⽚的先驱。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介绍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着重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中外电影的历史,以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帮助学生在将来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并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成果,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2、适合本课程的工学结合项目:根据所学内容,写国产片、进口片影评各一篇、中国当代电影、欧洲当代电影现状分析文章各ー篇。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配合主要影片的重点段落分析。
重点讲述各个时期的电影流派与产生原因、特点。
着重分析蒙太奇学派、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中国新时期电影(第五代、第六代、新生代)。
结合写作作业安排,影评与现象分析各两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基本观点正确。
(四)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三次以上)与考试(命题写作)相结合,平时成绩乘以40%考试成绩乘以60%合计为学期成绩。
第一单元(一)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2) 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3)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4)“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一1966年)(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年一1976年)(6)“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一1989年)(二)实训教学内容1、目的和任务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以及课后影评或论文的撰写,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2、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中国历代导演及代表作品
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 先后拍了十八集 ) 。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小
结
1、“热闹型” • 张石川、郑正秋的创作为代表,拥有数量最为众多的同时代观 众。 • 作品以浅显的形式灌输社会改良思想。 • 以注重故事性为突出特征 • 场景安排集中、以场次带动镜头、以表演区为画面中心、以中全 景为主要景别类型、以大量字幕承载对话和主观议论。 • 重“快的动作”(即能够产生戏剧性效果的外部动作)轻“内心 表情”(即以生活化为依据的心理表现)
思考:早期的放映方式有什么影响?
3、1908年意大利商人A·雷玛斯建起了一 座可容 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上海正式修 建的第一座电影院。
4、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 影戏公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是美 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
二、1913年 《难夫难妻》 和《庄子试妻》 1、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的电影 • 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标志着中国电影制片业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经营的开始
• • 风景片:《南京名胜》、《西湖风景》、《浙江潮》等。 时事片:《东方六大学运动会》、《约翰南洋比赛足球》、《军舰 下水》等。 • • • 教育片:《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 古剧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1920年)等。 新剧片:《得头彩》、《死好赌》等。
2、 “冷隽型” • 以洪深、史东山、但杜宇等人为代表,指一种“淡 而有味”的银幕美学形态。 • 重抒情表意轻事实铺叙、重心理描写轻情节传奇、重 哲理意蕴轻善善恶恶、重画面展示轻字幕说明。 • 创作者带有更多的个人情趣
4、私营制片业的创举——三部长故事片的摄制 • 1920年《车中盗》——中国最早的类型片 • 1921年《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情节 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探索期的结束。 • 被视为中国类型片的滥觞,影片讲究剧情的紧张、新奇和场面的热闹 、刺激,调动多种剧作元素吸引观众的好奇心理。 《阎瑞生》——第一部情节长片,并且从此开始中国电影的拍摄已经 成了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 《海誓》——新派浪漫爱情片的开端。 《红粉骷髅》 ——侦探片的鼻祖。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1922年
•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 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组 建。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
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电影史(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随着电影在中国的诞生,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代导演”。第 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 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 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郑正 秋。而郑正秋与张石川的几十年的合作被影视圈的人所津津乐道。 正是由于俩人的密切合作,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中国电影史(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三大公司”和新旧两派
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指明星(郑正秋、张石川,旧派)、天一 (邵醉翁,商业路线)、联华(洪深、孙瑜,新派)。 新旧两派比较: 1、新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激进与空幻),旧派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内容多为权世与改良)。 2、新派多取材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重人物心理和性格塑造;旧派多取 材农村或基层市民生活,中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3、新派注意电影语言的运用,旧派习惯与对戏剧的模仿。
中国电影史(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 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 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 电影艺术之长。 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 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 和斗争的影片。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 己独立的价值。
中国电影史1
市场效益,以娱乐片为主,寓教于乐。 ❖ 导演作品: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 第一部爱情片《劳工之爱情》, 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
3、1908年意大利商人A·雷玛斯建起了一座可容 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 一座电影院。
4、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 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是美籍俄裔 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第二节 萌芽与探索(1905—1926)
❖ 1905年,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 ❖ 1913年,中国最早的故事片《难夫难妻》; ❖ 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期,重要影片有
《阎瑞生》、《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 《火烧红莲寺》。
❖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中国传统的经世 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美国叙事的连续性、苏 联的对立冲突原则,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意融 贯一体。
❖ 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吸取创作养料 的传统;
❖ 1922年与张石川等人组成了明星影片公司,制作的影片多数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教化功能。
❖ 代表作品:《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玉梨魂》;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第三节 “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第一章 第三节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一、影戏传统的建立
❖ 影戏:3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强调电影与戏 剧艺术的联系和共同点。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电影史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
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徐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
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上海第一座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以中国为题材的第一部纪录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拍摄的《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国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后》。
第二节中国摄制电影的开始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
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1909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严姗姗《庄子试妻》1920年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影戏杂志》1921年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摄制的《阎瑞生》,第三节:电影产业化1923年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孤儿救祖记》中国早期著名的三大电影公司:三十年代形成了“明星”、“天一”、“联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1928年中国第一部武侠片: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1929年中国最早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出自电影《野草闲花》。
“鸳鸯蝴蝶派”电影:主要来源是以鸳鸯蝴蝶派文学为主的剧本,以言情、社会、家庭、武侠、军事、历史等为题材并有鲜明的类型意识,同时在内容题材和影像叙事上受到文明戏、古典戏曲、古代小说与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的共同影响的商业电影。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目录分析
二、选择题
一、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0 11 章 “影戏”— —中国电影 的奠基 (1896 年~1932
年)
02
第2章 30 年代电影 (1932 年~1937 年)
03
第3章战时 与战后 (1937 年~1949 年)
04
第4章 “十七年” 中国电影 (1949 年~1966 年)
05
第5章 “文革”时 期的中国电 影(1966 年~1976 年)
06
第6章 “新时期” 的中国电影 (1976 年~1989 年)
第2章 30年代电影
第1章 “影戏”— —中国电影的奠基
第3章战时与战后
第5章 “文革”时 期的中国电影
第4章 “十七年” 中国电影
第6章 “新时期” 的中国电影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 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校
电影史
答题
部分
论述题
教材
习题
题库
真题
中国 中国
模拟
习题
第章
时期
电影
名词解释
影戏
试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师生参考。钟大丰编著的《中国电影史》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影视学权威教材之一, 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影视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 参考书目为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 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3D电子书]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送手机版]2.[3D电子书]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 下载,送手机版]本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 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 本书参考大量中国电影史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 行了延伸和归纳。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 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 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 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及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第一节最初的尝试
一、电影传入中国
1、最初的电影放映
(1)电影的发明,通常是从__年__月__日法国人____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开始算起的。
(1895,12,28;卢米埃尔兄弟)
(2)__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玩意儿,人们管它叫做“西洋影戏”。
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
(1896)
(3)__年,西班牙人__首先将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短片拿到中国来放映。
后来他成了在中国第一个经营
(4
(5、。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三、课程教学目标: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
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
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
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
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
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
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
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
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
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
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
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
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影戏”是电影在中国的嫁衣——浅谈早期中国电影的理论观念
“影戏”是电影在中国的嫁衣——浅谈早期中国电影的理论观念熊珩妤(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摘 要】在电影还未诞生之时,中国便早已有了幻灯和活动影戏。
在电影传入中国之初,这样的活动幻灯被我们叫做“影戏”。
由于是西方的舶来品,那时的影戏,也被称为“西洋影戏”“外国影戏”“西法影戏”“西人影戏”“东洋影灯”,再到随后的电子化机械设备“电光影戏”“机器电光影戏”。
①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影戏”也逐步被“电影”一词所代替,而“影戏”停留在中国电影史上之时,则正好是电影及电影理论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时光。
【关键词】影戏;形式;内容;本土化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109-02“影戏”在不同阶段的热度不一,本文简要梳理学界几位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试图进一步阐释“影戏”在当下电影理论研究中的必要性。
一、从“影戏”的“影”说起——中国电影形式篇罗艺军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开篇提到早期“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影戏观,是将戏剧的一整套结构、叙事方式,诸如冲突律、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剧作经验和戏剧场面调度、造型、表演经验搬到电影中来”。
②这指电影是对戏剧的复制,只是这个复制把戏剧的立体现场换成了平面荧幕。
陈犀禾教授认为“影戏对电影的基本认识是:戏是电影之本,而影只是完成戏的表现手段”。
③当初的中国还一度按照洋务运动的政治意识在看待舶来品,“师夷制夷”“中体西用”都是国人面对“洋物”的态度,按照这样的心理机制,电影摄影机的作用就只是完成再现“戏”的一个形式手段。
从1913年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张石川、郑正秋将文明戏演员“搬”到摄影棚来出演戏剧,并用摄影机摄制的电影《难夫难妻》开始,叙事电影就在传统“影戏”观念下生长。
早期的中国电影人逐步将完整抑或片段的中国戏曲以及文明戏的创作方法直接嫁接到电影的摄制中,“影戏”就是“影”是完成“戏”的表现手段。
关于电影的一百个中国第一及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你弄清楚了吗
关于电影的一百个中国第一及中国电影导演代际与作品总结,你弄清楚了吗一百个中国第一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中国人是林祝三。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中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A·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
(1913)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侍女。
9、中国第一位导演是郑正秋。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影戏院》(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2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 矜苹等五人(号称“五虎将”)创办了明星影片 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中国资格最老的老牌影 片公司。从1923年至1937年,张石川在“明星” 导演了七十部影片,成为大名鼎鼎的电影大导演。 • 张石川拍片崇尚“票房价值”。鸳鸯蝴蝶派 影片赚钱就拍鸳蝴片;武打片卖座就拍武打片; 左翼电影兴起,他也拍了《脂粉市场》、 《前 程》 、《压岁钱》等片;为了配合国民党剿共, 他又拍了纪录片《剿匪纪实》……
中国六代导演
• • • • • • 第一代导演:诞生于民国初年 第二代导演:创作在国难关头 第三代导演:受命于社会主义政权 第四代导演:亮相在文化浩劫之后 第五代导演:弄潮于启蒙洪流 第六代导演:生逢商业时代莅临
中国六代导演
• 肇始于八十年代对第五代电影的鉴定与评价,不同的成长背 景和心理结构,使他们对电影创造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路径, 在电影形象的建构中清晰地记录着几代人的思想印迹。中国 电影代际划分大致如此: • 第一代:建立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 • 第二代: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孙瑜、蔡楚生等。 • 第三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水华、谢晋等。 • 第四代: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谢飞、郑洞天、吴贻弓等。 • 第五代:1985年后塑造了中国影像寓言的陈凯歌、张艺谋等。 • 第六代:90年代后开始刻画新城市青年的张元、路学长、王 小帅、贾樟柯等。
中国六代导演
• 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田汉、洪深 • 第二代导演: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 沈西苓、史东山、袁牧之、沈浮、孙瑜 • 第三代导演:谢晋、谢铁骊、北影四大帅(成荫、水华、崔嵬、 凌子风) • 第四代导演:吴贻弓、郑洞天、谢飞、张暖忻、黄蜀芹、黄健中 •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军钊、黄建新、吴子 牛、李少红、顾长卫、吕乐、侯永、胡玫、宁瀛、周晓文、刘苗 苗等 • 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章明、管虎、陆川、 王全安、宁浩、霍建起、何建军、张扬、刘奋斗、刁亦男、蔡尚 君等
• 雷玛斯在1903年接办加伦白克的放映业务后,开始仍在乍 浦路跑冰场内放映,后迁至大马路同安居茶馆内,后又迁 往四马路青莲阁。雷玛斯极善经营,他在青莲阁租房一间, 挂起照片,贴出广告,还雇用了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 大门口吹吹打打,以招徕行人。营业收入很好。 雷氏的 青莲阁电影放 映点是上海的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 当时,利用公园放映露天电影,也是一个主要的经营手段。 最早的露天电影放映场所是处在南市的西园和新园两个消 遣性花园。1906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这两个花园曾公开 售票放映电影。露天电影场所吸引观众的特点是兼娱乐和 消暑而为一。之后,每年夏季,都有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
《阎瑞生》取材于昔日上海滩一个真实的案件,其电影故事基本上保持了 生活原貌:1920年,毕业于震旦大学的洋行买办上海人阎瑞生是洋场恶少, 嗜赌成性,挥金如土。赌场失意,他想翻本,向妓女题红馆借了一枚价格昂 贵的钻戒,抵押给典当行,换成现金,用来购买赛马彩票,未中,本金输光, 无力偿还,懊恼不已,焦急万分。一日,他在好友朱老五(上海闻人、巨商 朱葆三之子)家里,邂逅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阎见她满身贵重饰物, 顿起谋财害命之念。苦思冥想,想出一条毒计:暗地购买麻醉药和绳索,同 时向朱老五借来一辆高级轿车,邀约王莲英出游兜风。王莲英被骗上车后, 阎瑞生驾车急驶,直奔郊外。游至半夜,车停上海郊北新泾,由早已等候在 那里的好友吴春芳相助,两人用麻醉药棉花将王莲英闷倒勒死,抢走她身上 的饰物,移尸麦田后,逃匿青浦阎的岳丈家。事发后,警方追查极严,阎瑞 生惶惶不安,东躲西藏,先后遁迹江苏松江、海州和山东青岛等地,最后难 逃法网,在徐州火车站被包探抓捕。经上海租界房审讯,阎瑞生与吴春芳双 双招供,一起被处死刑。此案在报纸上披露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上海 创办“新舞台”的著名京剧演员夏月姗、夏月润(“京剧大王”谭鑫培之婿) 被这则社会新闻深深吸引。兄弟俩认为此血案大可炒作,迅速将它改编成文 明戏(话剧)取剧名《阎瑞生》,久演不衰,历时半年之久。
生平经历:
• 1913年,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佛到上海办起了亚 细亚影戏公司,他们很赏识张石川,就聘请他担 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这年他才二十一岁。张 石川在“亚细亚”导演了一些短故事片,其中 《难夫难妻》一片算是中国故事片开山之作。
• 1916年,“亚细亚”早已宣告结束,张石川 又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 《黑籍冤魂》搬上了银幕。
• 1898年5月20日上海《趣报》上发表的《徐园纪游叙》一文,提供了 徐园放映的情况和节目。“……堂上烛灭,方演影戏。第一出为《马 房失火》,第二为《足踏行车》,第三为《倒行斛斗》,第四为《酒 家沽饮》,第五为《广道驰车》,第六为《瞻礼教堂》,第七为《左 右亲嘴》,第八为《春度玉门》,第九为《扑地寻欢》,第十为《空 场试马》,第十一为《水池浴戏》,第十二为《造铁击车》,第十三 为《执棍腾空》,第十四为《秋千弄技》。以上各出,人物活动,惟 妙惟肖,瞩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从这篇记叙看来, 这些短片的内容,也都只是一些事物片断和情景的纪录而已。 • 此后,徐园内就经常放映电影,一直延续了好几年。放映的多为法国 影片。
第11讲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电影传入中国
•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8月11日,上海闸 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 徐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 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 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 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 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 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 “人物活动,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 有人,呼之欲出也。” • “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 状而纷呈”
• “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
• 自1896年上海出现电影放映活动后的一二十年间,电影放 映大部分由西方商人作流动性质的营业放映,放映场所一 般都利用园林、茶馆、酒楼为据点。看电影必须隔绝光亮, 使观众置身于黑暗之中,必须在茶楼、酒肆内另辟单间, 在公园中的夜晚放映,另售门票。 • 西方电影商人来上海从事营业性放映的有:美国电影放映 商雍松1897年7月来上海,先后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二 马路(今九江路)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的天华茶园、奇园、 同庆茶园等处放映。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于1899年来到上 海,先在四马路升平茶楼、乍浦路跑冰场和湖北路金谷香 番菜馆放映。后因影片陈旧,营业不佳,遂将放映机及影 片等全部转让给他的朋友西班牙人雷玛斯。
《定军山》(1905)
《西洋镜》(1999)
《定居山》(2006)
1909年
•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 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位于香港路5号。 它是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 办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最早的电影 制片机构。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拍摄《不幸 儿》,在北平拍摄了《西太后》和在香港 拍摄了《偷烧鸭》等几部短片。1912年, 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 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 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电影事 业家。他少年丧父,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 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学英语,熟 谙经营之道。 •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 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 部武 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 魂》,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 育片《二对一》等等都 是他的作品。
• 雷玛斯经过几年经营电影放映,积累了一些资金,于是在 1908年租赁了乍浦路海宁路口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了一 座有 250个座位的简陋房子,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人称 “铁皮房子”。当时的地址门牌是乍浦路112号。1908年 12月22日开幕,首映西片《龙巢》,一时观众十分踊跃。 这是上海第一家正式的电影院。 虹口活动影戏园不久进行了改建,改为钢筋混凝土砖木结 构,座位增加到710个。1913年由日本人租赁经营,改名 为东京活动影戏园。1915年5月1日又复称虹口活动影戏 园。1919年后改为虹口大戏院。
• 张石川驰聘影坛三十多年,总共编导了一 百五十多部影片,粗制滥造的片子固然不 少,但也有一些是拍得比较认真的。 • 张石川导演的影片故事性强,有头有 尾,剧情发展过程交代清楚,通俗易懂, 很受小市民观众的欢迎。
1922年
• 3月,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 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 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 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 剑云等人发起组建。公司并建立了 “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 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 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张石川(1890—1954)
1913年
•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 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亚细亚影 戏公司出品,通过叙述一对互不相识 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办下结婚的经 过,描绘了广东潮州一带的婚姻习俗。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以嘲讽的笔触抨击了封 建婚姻制度对人的摧残。
1921年
• 2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报刊《影戏丛报》在上海创 刊。 • 7月,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 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 死妓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 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 成功,同时也遭到社会舆论“有伤风化”的批判。 • 《阎瑞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影响深远,打破了有声洋片对故事片的垄断,启 迪中国电影走出拓荒境地,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 时期的起步。
1913年
•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 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 人联合组建,专为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 电影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 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 妻》、《脚踏车闯祸》、《活无常》、 《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 故事片,是中国人第一次成规模地拍摄故 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 歇业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