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内容摘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伦理的较量,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偏离,并引发激烈冲突。

文章重点对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特点和内在成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图寻求和揭示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在发展中追求的内在价值和新的平衡点。

【关键词】生命科技发展伦理价值冲突一、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1.生殖干预技术遭遇伦理困惑。

一般意义上的生殖干预主要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在生命体诞生过程中对生殖各环节实施有目的行为影响,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设立精卵库、代孕技术、避孕技术等。

一方面,因为”这种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自然生殖规律,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人们关于生育模式的思维方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它还冲击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给父母子女亲情的严格定义带来疑问,对”血缘“亲情关系定义直接构成挑战,还关系到各种社会权益保障问题,引发夫妻关系、夫妇的权利与义务、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可见,生殖干预技术不仅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要以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为前提。

2.”克隆技术“引发伦理价值的反思碰撞。

从克隆人体胚胎,然后到克隆人,克隆技术的不断突破,生命科技不得不面对社会价值的两难反思,引发科技与人性的深层次的争论。

就目前来看,世界宗教界、民间和政府大都不反对用于医疗治病的胚胎克隆,但绝大多数明确反对克隆人。

3.”安乐死“面对的生命伦理的质疑。

人没有选择生的权力,有没有选择死的自由呢?怎样面对安乐死不仅是一个医学话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人们从伦理、道德、法律等不同维度去思量。

4.器官移植掀起道德争论的波澜。

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展了人类各种同种器官移植以来,移植数量逐年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移植学出现突破性进展,器官移植日益成为常规手术,器官移植无疑是医学上的一大进步,也为患病者带来了福音,但面对带来的伦理问题却经常难以给出合理答案。

一方面社会大力提倡遗体、器官捐赠的风气,以造福别人,但同时捐赠器官必须出于自愿,不得强迫,才是合理的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生命有形,梦想无限”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生命有形,梦想无限”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有形,梦想无限——赵玉著20092609 生命虽有形,梦想实无限!梦想精彩,人生才能精彩。

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一条鱼,再到一个人,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细胞集合体。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都是大自然的一个个奇迹。

然而在每一个生命诞生前,都已经被大自然赋予了特殊了形。

鸟儿在天上飞,鱼儿生活在水中,猎豹天生就拥有神速,蝙蝠天生就是昼伏夜出,狮子天生就注定是万兽之王……他们都是可贵的生命,都被打自然赋予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性,无法改变,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形。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尤其如此,可人类天生就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无法用四肢行走,只有五官而不会有六官。

人类虽然会说话,会思考,懂得运用智慧去创造生活,可是人类没有腮,不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在;没有翅膀,无法像雄鹰一般在空中翱翔;没有强健的四肢,跑起来又不堪猎豹的神速……尽管人类受到生命本身的诸多限制,可是人类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奇的生命。

因为人类会思考,会用大脑,人类有梦想。

没有千里眼,人类发明望远镜,一样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东西立刻近在眼前;没有顺风耳,人类发明电话,大洋彼岸的声音依然可以清晰可闻;没有天生神力,人类发明机械,顶上十个大力士……纪伯伦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梦想。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有了梦想,人的生命也就有了追逐的目标,人生就也就不再拘泥于昏昏噩噩的活着。

追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倘若人生少了梦想,那人类和飞禽走兽又有何分别呢?还不如做一颗小草,永远只做装点大地的那一抹绿,或是做一束花,去点缀大自然的缤纷。

有梦想的生命是多彩的,绚丽的,神奇的。

人生的旅程有限,可是人类的梦想却是无限的。

不能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可我们发明了轮船,一样可以漂洋过海;不能在天空翱翔,我们发明了飞机,照样可以直击长空;没有猎豹的神速,我们发明汽车,依旧日行千里……生命之形,在于躯壳,可生命的价值,却在于对梦想的追逐。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姓名:学号:《生命科学导论》这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作为一个理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主要讲述的内容与高中所上的内容极为相似,可以说是我们高中所学习的一个延续,同样的介绍了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成的元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基因工程、遗传与变异、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常识。

如在生物的多样性中,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学习它们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我们学习它可以对我们自身了解进一步加深。

生命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研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紧急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说不是本专业学了就没用,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

任何知识既然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传下来的道理,学习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事业,也可以在我们今后研究我们的产品以原生态为主,将污染降到最小。

合理安排膳食现代人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够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而导致身体健康的缺损,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大的。

通过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第二节课生物化学的组成,我从本质上了解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C、好、O、N是每个都不可少的,是常量元素,约占99.9%,还有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还有必须的八种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也不利。

我们日常食物大体分为粮食类、肉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

常量元素一般都不缺,主要是微量元素的摄入。

本人从网上查了一下科学安排的合理膳食如下安排:(一)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克谷类食物,这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

(二)人每天应食鸡蛋或鸭蛋1个(40—60克),鱼肉100—200克。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llll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llll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研究动物细胞融合是从细胞水平来改变动物细胞的遗传性,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特定的生物制品,改良培育动物新品种,缩短动物的育种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已广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虽然细胞杂交属于理论生物学范畴,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研究细胞分化、基因定位、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方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药物定向释放系统、细胞治疗以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个人认为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基因定位和绘制人类基因图谱JP2 杂种细胞中某一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存在与否与细胞的某一性状表达与否相联系,从而可以实现把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或某一区段上。

1967年Weise和Green发现在人和鼠的融合细胞中,人的染色体优先丢失,并证明利用这一特点有可能对人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定位。

1970年Ruddle等开始系统地用融合细胞作为实验系统来绘制人类基因图。

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是医学上一场革命的开始,但这场革命的成功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中国科学家承担了这个工程1%的工作量。

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给即将广泛推行的全新基因医疗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使人类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又迈进一步。

2)用于生产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一般认为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不能诱导强的免疫应答反应,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够有效地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无论是在动物研究还是在人体早期临床试验中都证明这是一种方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并且由于融合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因此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免疫应答,有利于诱发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肿瘤抗原可以肽段或完整蛋白的形式与集散控制技术结合,或者将肿瘤抗原基因转化进集散控制技术中,使其内源性地表达抗原,这两种方法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均有效,但适于免疫的肿瘤抗原及其基因难以鉴定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有实验证明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及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直接融合的异核细胞,融合细胞保持了集散控制技术和肿瘤细胞的特性,并且能高效地将未知的肿瘤抗原提呈给免疫系统,今后肿瘤疫苗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疫苗的纯化上,以期用高度纯化的杂合细胞来激发更为有效和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使得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实际。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人类基因技术及其伦理》作者:***学号:**********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141班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

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伦理道德问题正文: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

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

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这两大特点正是遗传和变异的发生基础。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优秀3篇)【摘要】在人类的历史上,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计算机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会带给社会巨大的推动。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的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限,不可能再提高了。

所以,寻找另一个提高的方向已十分必要。

现在,生物计算机理论的提出和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的希望。

如果有朝一日生物计算机能够普及,那这将会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关键词】生物计算机DNA神经元芯片【正文】一、计算机的发展自冯·诺依曼设计的EDVAC计算机始,直到今天我们用芯片制作的多媒体计算机为止,电脑一代又一代,都没能够跳出“诺依曼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随着生物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发展,“诺依曼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2】二、生物计算机的诞生1994年,一位加州科学家首次使用试管中的DNA来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从而产生了利用DNA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创意。

这一创意也为计算机带来了新的课题与发展方向。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仿生学同样可以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

通过对生物组织体的研究,发现组织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细胞由水、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组成。

而有些有机物中的蛋白质分子像开关一样,具有开与关的功能。

因此,人类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仿制出这种蛋白质分子,用来作为元件制成计算机,科学家把这种计算机叫做生物计算机。

【3】计算机工业在近几十年内飞速发展,然而目前,晶体管的密度已经达到当前所用技术的理论极限。

所以,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计算机结构。

另外,人们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同时,借鉴生物界的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了一些生物计算机的模型,部分模型已经解决了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4】三、生物计算机的优良特性生物计算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物分子或超分子芯片;自动机模型;仿生算法;生物化学反应算法。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生命科学的论文篇一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

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

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

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

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

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

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

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其中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

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正是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曾经世界上最凶猛的熊--堪查加棕熊,1920年灭绝了;新墨西哥狼,1920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的人是看不见它了;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之“长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长生不老”总有着无限的追求,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雍正嘉靖,从海外求仙到制丹炼药,不论这些主宰者是否有丰功伟绩,他们对于“长生”的诱惑却没有一丝丝的抵抗力,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劫。

记得在一部虚幻小说《哑舍》中,虽然含有非常多的想象,但我见到了另一种长生。

小说的主人公老板是秦朝天才丞相——甘罗,老板的长生不死是由于他身体细胞的改变,一种类似癌变的变化,不断增殖生长、衰老死亡,没有变异,永远像是新生的细胞,并且,他身上的衣服始终带有一条龙,一条似乎有生命的可以在不同衣服间游走的龙,以他神奇的能力在老板体外阻止细胞的扩散,使细胞不至于不断地产生,让生命消失。

在现实中,与细胞生命活性有关的是一种叫做端粒的DNA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

每当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端粒就会变短,直到端粒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时细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

所以端粒是随着细胞个体的衰老而变短。

控制端粒的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链末端。

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

但每个细胞的端粒长度是天生的,并非一开始就相同,并且之后的缩短速度也各不相同。

端粒损耗的速度是衡量“生物衰老”的一个方法。

大量实验说明端粒、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及永生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一个提供衰老细胞中端粒缩短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观察,当细胞分裂到50代左右时,分裂繁殖就完全停顿,最终死亡,这被称为细胞分裂的海弗利克极限,并且通过对不同年龄供体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及有丝分裂能力的关系观察到随着增龄,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有丝分裂的能力明显渐渐变弱;Hastie 发现结肠端粒限制性片段的长度随供体年龄增加逐渐缩短,平均每年丢失33bp的重复序列;植物中不完整的染色体在受精作用中得以修复,而不能在已经分化的组织中修复,这在较为高等的真核生物中也证实了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抑制;精子的端粒要比体细胞长,体细胞缺失端粒酶活性就会逐渐衰老,而生殖细胞的端粒却可以维持其长度;转化细胞能够通过端粒酶的活性完全复制端粒以得永生。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环境之于生命科学的分析【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已经取得迅速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际,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

当然,这里的环境并不是单纯的指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也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就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

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

一、环境现状的分析(1)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健康。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元素之间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现在的社会,环境所遭受的损害愈来愈大,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例如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

(2)社会环境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人类的生存必然要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内,处于一种社会结构当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当前的社会环境风气日益低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众多的不和谐现象。

前几年出现的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孩子出现各类生理疾病;餐馆里尽是实用劣质的食物油-地沟油;近来工业原胶用于医药的药物、胶囊。

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给广大的消费群体带来了恐惧和焦虑。

(3)人文环境时风日下。

当前的社会形态下,人文社科部的风气是值得深思的。

当然,这也是与经济发展脱离不了干系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越来越追求物质的充裕,更追求经济的现实性,人文环境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其中一个受害品。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科学与自动化》班号:学号:姓名:序号:联系方式: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虽然我的专业课程里没有一门与生物相关的。

但一直以来我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一种迫切的求知欲。

我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在到大学之后一直停留在高中所学的生物阶段,所以我一直都期望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

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明白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

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也经常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关键字】论文生命科学导论阅读报告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

人类身处其中,享受着生命之美,探求着科学奥妙。

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走近了生命科学这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了解到了很多。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科学?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生命奇妙复杂,科学普适严谨。

作为一门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用科学的来阐释生命,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与人类的迷惑不解、不断研究使这门学科在帮助人类了解和欣赏自然世界的同时充满梦幻与神奇。

此外,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十大主题:自然特征,细胞,可遗传信息,结构与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反馈,一致性与多样性,进化,科学需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它为生物技术、医药、生物医学技术,生命系统技术、食品加工、环境、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技术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又是一门很苛刻的学科,除了因为生物系统的庞大复杂,还因为生命科学是交叉学科,要求很多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现象和复杂严谨的生命科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由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它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

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观察与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其科学方法步骤为:观察现象,利用归纳推理建立假说解释现象,进一步观察来测试假说,进而建立更为深入的理论解释现象,利用演绎推理从理论预测现象,然后测试理论。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纳米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大幅前进。

而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端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主要以纳米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若干应用为切入点,来简单阐述纳米技术对生物学研究的重大作用。

关键字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a new technologywill alwayspromote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anewhigh-endtechnology,Nanotechnolog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Biological researches. And, that is also self-evident. In this paper,I have introduced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and want to use thi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rolenanotechnology plays in the biological research.KeywordsNanotechnology; Molecular biology;Application;Research正文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

但同时也存在另一种说法,称“纳米”一词源自拉丁文“NANO”,是“矮小”的意思。

在科学领域,纳米是一个度量单位,1纳米相当于10亿份之1米。

若举个形象的例子,可以说1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宽度的千分之一,足可见其“微不足道”。

所谓的纳米技术,是利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它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命的进化生命,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

我想说,每个男孩小时候一定都是好奇的,而我把这份好奇保留到了现在,也许这就是我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好奇一切,有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为了捍卫它愿意做出努力,这就是我成功的所在。

从高三起开始对生物感兴趣,并且选择生物这门学科作为我自己的目的与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生物,但是我希望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生物作为我的学习方向。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一个很工科的专业,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硬件的进步,虽然这并不一定绝对,但是至少是我现在安心学习这个专业的理由。

受当时科技风气的影响,我对于生物体的基因更感兴趣,也许这和当时各种新闻报道有关,人们一味的崇拜基因,认为基因就是人类自我的至高神,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基因。

科学家们也祈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上帝的存在,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就这样让我喜欢上了人类基因。

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究竟何者更像一个生物?我们多细胞生物究竟算不算是纯粹的生物?还是仅仅只是什么?意识和肉体究竟是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我,让我狂热的投身其中,也许为来我不会成功,但是我一定不会屈服于命运,我会始终记着我的梦想的。

进化究竟什么才叫进化,是基因的改变?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在高中学到的知识说,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人类基因的保留是因为选择,选择掉一部分,剩下的人中他们的基因的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的理论确实十分可行,但一定是这样的吗?人类有可能自己改变自身的基因吗?这样的改变能被叫做进化吗?或者说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自然的选择已经很难再让我们的人群发生大面积的被淘汰了,那么,我们的进化会不会逐渐减慢到无限趋近于零呢?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现在的社会是不是确实很少能淘汰人,或者说有很多自然选择的淘汰换了一种方式,更平和,更不能让人发现,如经济实力弱的人更难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稳妥的延续下去,这里的稳妥包括数量的多和对子女的保护的好,那么,进化的平衡要继续维持,是不是要有一种用进废退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进化以不那么慢的速度进行下去,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人类自己改变自己的基因的原因,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改变自己的基因吗?还是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不全部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生物,它能够将我们拥有的能力通过改变基因保存下来?那么,我们通过人工的手段是否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呢?二、这也是我所怀疑的,进化就一定有好处吗?什么叫做进化,如果进化一定就是好的话,那么这个宇宙中就一定有绝对的好和坏的差别,超级耐冷、超级耐热可以共存,也就是说进化是一种生存的能力的提高咯?那么是不是在一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技能的意思)一定可以和在另一种环境中的能力共存咯?这些多是对前面一个固定假设“进化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有一种一定好的变化叫进化”的推理,如果说这些推理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上面的假设就是不完全正确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特意地钻研,还参加了学科竞赛。

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在其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我虽然选择了文科,但是,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

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

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是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的全球性规则和约定无法有效的遵行,这直接使得生命科学技术在全球引发伦理困境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某一国取得飞速发展。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无论重技术还是重伦理都不能真正解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唯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契合点才能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基因工程又称作 DNA 体外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 DNA 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

基因工程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现在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技术来改造生物的本性,这样就大大的扩大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杂交障碍。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与人体健康这学期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使我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尤其对人体健康方面。

下面我就谈一谈生命科学与我们的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科学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举动,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微生物、遗传、食品和生态环境这四类。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广泛存在着一大群微生物。

他们体积微小,常不为我们肉眼所见,然而正是这些小生命却深远的影响着比他们体积大几亿甚至几十亿倍的人类,影响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让我们人类不得不对它们刮目相看。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拉肚子;穿衣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家里买的蔬菜水果保管不好会烂掉、夏天的饭菜容易馊掉;花生和玉米贮藏不好就会着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

自然,吃了这样的东西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

然而微生物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奶酪、烹饪中用到的酱油、醋、各种酱料味精以及平时喝的酒、酸奶、果奶等都是微生物赐予我们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更不可能有我们对于食物色、香、味、形、器的追求。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

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因此,很多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微生物是有害的,我们人类要想方设法消灭它们这个层次上。

然而,单就细菌而言,在我们已知的几千种细菌中,只有约10%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我们的体表、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是各种组织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或者还有寄生虫等,我们的细胞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感染有病毒(或许是生而有之)……虽然健康的人类组织是无菌的,但是我们的体表栖息有很多微生物,如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以及汗腺等分泌物含有角蛋白、脂类及脂肪酸等,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因此皮肤上可以发现很多的微生物,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虽然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受伤或烧伤等),有些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成为病原菌。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2)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2)

从生物物质组成及功能论述均衡营养的含义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单位,许多单细胞的微生物,如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就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因此,体积愈大的生物,细胞数量也就愈多。

人体大约由1800万亿个细胞组成。

细胞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单位,具有惊人的复杂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细小结构。

所有的细胞都有一层细胞膜,它包围了细胞内的物质。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还多了一层在细胞膜外面的细胞壁。

任何进入或离开细胞的物质规必须通过细胞膜,这些物质包括糖类、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及细胞活动的其他物质。

物质在细胞之间通过各种特有方法;进进出出,组成了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

生物体是由一定的物质成分按严格的规律和方式组织而成的。

人体约含水55-67%,蛋白质15~18%,脂类10~15%,无机盐3~4% 及糖类1~2%等。

从这个分析来看,人体的组成除水及无机盐之外,主要就是蛋白质、脂类及糖类三类有机物质。

其实,除此三大类之外,还有核酸及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核苷酸等。

若从分子种类来看,那就更复杂了。

以蛋白质为例,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据估计不下100000种。

这些蛋白质分子中,极少与其它生物体内的相同。

每一类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质;它们都是些大而复杂的分子。

其它大而复杂的分子,还有核酸、糖类、脂类等;它们的分子种类虽然不如蛋白质多,但也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大而复杂的分子称为“生物分子”。

生物体不仅由各种生物分子组成,也由各种各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所组成,足见生物体在组成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并供给热能,缺乏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循环血容量减少、贫血、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迟缓,严重缺乏时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命科学对社会的杰出贡献
本学期选修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让我重新拾起已一年多没有接触的生物内容,也让在一年之后将学生物医学的我提前感受了专业的神奇。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当然,这只是一个宽泛的定义。

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现代生物技术揭示生命之谜造福人类。

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为首的研究小组, 应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2种不同质粒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重组到一起, 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 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质粒的遗传信息。

这是人类进行的第1次DNA重组实验, 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开端。

重组DNA 技术的诞生, 对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构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迄今,DNA重组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在医药方面,包括活性多肽、蛋白质和疫苗的生产,疾病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新基因的分离以及环境监测与净化。

许多活性多肽和蛋白质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它们都是由相应的基因所产生,但在组织细胞内产量极微,使得采用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足够量供临床应用,基因工程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大量生产这类多肽和蛋白质,迄今已成功地生产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干扰素(抗病毒剂,对血癌和某些实体瘤有疗效)、人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等百余种产品,其中许多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有力武器,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是, 由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的重组的DNA数量有限, 其筛选难度较大, 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1971年卡若那率先提出了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 与合适的引物杂交, 用聚合酶延伸引物, 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基因。

1985年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技术。

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便捷、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优点, 它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10万至百万倍, 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 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过去几天或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 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

PCR 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克隆技术是推动生命科学飞速前进的又一强力发动机。

克隆是英文一词的clone音译, 本意是无性繁殖系或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 这门生物技术就叫克隆技术。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汉斯· 施佩曼首先提出了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

1952年科学家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蟒鲜和成体蛙。

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 以金鱼为材料, 研究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 英国科学家伊恩· 维尔穆特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 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 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 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

克隆羊诞生以后, 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牛、猴等哺乳动物, 动物克隆技术日渐成熟。

成熟的动物克隆技术,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发展经济中有着巨大威力,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用于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和医学实验,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可用于复制珍奇濒危动物,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可使野生动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

能够生产转基因动物, 可克服有性繁殖难以稳定遗传的基因缺陷。

还能生产人胚胎干细胞, 克隆皮肤、血液和心、肝、肾、肺等组织或器官,可从根本上解决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

在20世纪,器官移植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供移植的器官数量总是满足不了等待做移植手术者的需要,接受手术者不得不长时间等待,有的人往往尚未等到就死去了。

另一方面,直到目前机体组织的排异性仍未被攻克,尽管现在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药理学家与外科医生仍在寻找完善免疫抑制的方法。

21世纪,人类将迎来人体器官更换的新时代,异种器官移植、干细胞再生、人造器官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祉。

以干细胞为核心的替代或再生治疗,为束手无策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慢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了希望。

同样, 以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则为各种遗传性缺陷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

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类, 其中生
物法应用最为普遍。

在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

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解特点的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 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 已培育出分解性能高并在混合系统中能够占优势的菌种。

如利用DNA重组技术把甲苯质粒中的甲苯降解基因和蔡质粒中的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 获得的多质粒细菌降解石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的新细菌, 可以把污染物中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 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 同时回收金属汞, 从而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再如, 细菌浸矿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 经生物技术改造的细菌, 不但对金属的亲合力强, 耐酸、耐热和抗金属毒性能力都得到提高,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 将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 或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 来造福人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以上只是就生命科学造福人类的某几方面的泛泛探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极大的引起了我对生物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在这条路上我会脚踏实地的走下去,争取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