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

合集下载

蜱传斑点热健康宣教

蜱传斑点热健康宣教

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剂对 叮咬部位进行消毒,避免感
染。
用镊子或尖头钳子夹住蜱虫 头部,轻轻向上拉,以避免
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
取出蜱虫后,观察蜱虫是否 完整,如不完整,需立即就
医。
观察叮咬部位,如有红肿、 疼痛、瘙痒等症状,及时就
医。
蜱虫叮咬后,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感染。
蜱传斑点热的预防疫苗
01
疫苗种类:目前有多种疫苗可用于
x
目录
01. 蜱传斑点热的基本知识 02. 蜱传斑点热的预防措施 03. 蜱传斑点热的治疗方法 04. 蜱传斑点热的社会影响
蜱传斑点热的定义
01
02
03
04
蜱传斑点热是 一种由蜱虫传
播的疾病
病原体:立克 次体
传播途径:蜱 虫叮咬
症状:发热、 头痛、肌肉酸
痛、皮疹等
蜱传斑点热的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蜱虫叮咬是蜱传斑点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后,病毒通过蜱虫唾液进入人体。
预防蜱传斑点热,如灭活疫苗、减
毒活疫苗等。
02
接种时间:建议在蜱传斑点热流行
季节前接种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
效果。
03
接种剂量: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者
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
适的接种剂量。
04
接种效果:疫苗可有效预防蜱传斑
点热,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
05
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
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热、头痛等,
加强卫生研 究:开展蜱 传斑点热的 病因、传播 途径和防治 方法的研究
01
02
03
04
蜱传斑点热的防治需要全社会 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社会关注度高,政府、媒体和 公众都关注蜱传斑点热的防治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

5 O ・
《 上 海畜牧 兽 医通讯 》 2 0 1 3年 第 5 期
蜱 虫和 蜱 传 疾 病 的预 防
汪才侠 胡 方成 雷呈祥。 易建 中。
(1河 南 省 信 阳市 商 城 县 人 民 医 院 4 6 5 3 5 0 2海军 医学 研 究 所 3上 海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研究 所 )
吸血时腹背扁平 , 背面稍隆起 , 干 瘪 绿 豆般 大 小 , 也 有 细 如 米 粒的 ; 吸血 后 可 增 大 数 倍 至 赤 豆 或 蓖 麻 籽 状 大 小 , 大 者 可 达
方、 四腿 内侧 发 现 蜱 虫 , 有 时 还 会 聚集 成 群 , 且 不 易 剔 除 。野
方 面 可 防止 血 液 凝 固 , 另一 方 面 也 减 少 受 害 人 的 痛 感 。蜱
虫 的 唾 液成 分 复 杂 螯 肢 、 口下 板 等 一 同 刺 人 宿 主 皮 肤 , 因 此 可 造 成 宿 主
皮 肤局 部 充 血 、 水肿 , 有时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 甚 至 引 起 继
发 性感 染 。
外 蜱 虫则 多蛰 伏 在 浅 山丘 陵 的草 丛 、 植 物 或 山地 泥 土 中 。蜱 活动范围不大 , 一般为数十米 。
1 . 2 性 状
2 . I . 2 蜱 瘫痪 : 部 分 雌 蜱 的 唾腺 还 可 分 泌 一 种 神 经 毒 素 , 该
韩 国等 , 其 中美 国 每年 报 告 的病 例 约 6 0 0  ̄8 0 0人 。
2 . 1 直 接 危 害
2 . 1 . i 局部炎症 : 蜱 虫 的 叮 咬及 吸 血 是 个 复 杂 的 过 程 。蜱
甘肃、 新疆 、 西 藏 等地 , 除 传播 人无 形 体 病 和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夏季寄生虫之——蜱

夏季寄生虫之——蜱

夏季寄生虫之——蜱蜱虫对于人类的危害,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那么蜱虫对于爱宠的危害也很大,尤其是在夏季,对于蜱的预防应该是怎么样的?又也有那些注意事项?一、蜱虫的危害1.贫血蜱附着在宠物身上吸血时,同时将麻醉剂和抗凝剂注入体内,造成吸血口出血不宜被察觉,血液不凝固,同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吸饱血后,体积会变到原来的几倍至几十倍,造成宠物失去过多的血。

血涂片可见的巴贝斯虫,是其中一种虫媒病,侵蚀红细胞2.传播疾病蜱附着在宠物身上吸血,蜱虫唾液里的病原就会进入犬的体内和血液中,导致发病。

通过蜱传播的疾病成为蜱媒病,每年有都会有很多宠物因感染由蜱传播的疾病患病,比如巴贝斯虫病,艾利希体病,无形体病及莱姆病。

秋田犬,当时因为其它疾病入院治疗,进行体格检查时,在其身上发现了蜱虫尸体和跳蚤粪便。

找到的蜱虫尸体在另一宠物的耳朵内发现蜱虫,箭头所指为饱血后的蜱虫,有黄豆大小。

在耳朵内的蜱虫体积略小进一步用检耳镜检查耳朵内部,中耳部分二、病原简介1.分类蜱虫又名草别子,有硬蜱和软蜱之分。

硬蜱有坚硬的角质层,雄性的角质层覆盖全身,而雌性的盾片仅覆盖前三足部分,腹部有褶皱,以供其吸血时扩张。

软蜱有皮革样的柔软的角质层,这些蜱一般仅在安全的环境中活动,如动物的耳道、洞穴等能提供稳定环境的场所。

不同的蜱,在不同的宿主,存在宿主更换现象。

在不同的地方,蜱虫的种类会有差别,传播的疾病也不尽相同。

其发育阶段分为卵,幼蜱,若蜱,成蜱。

蜱还可以根据完成一个生活史需要宿主的数量来分类,可分为一宿主蜱,二宿主蜱,三宿主蜱。

一宿主蜱即为从幼蜱至成熟保持在一个宿主身上,二宿主蜱为从第一宿主身上掉落,从幼蜱蜕化为若蜱,然后寻找第二宿主,三宿主蜱每次吸血后均脱离宿主,在环境中蜕化,每次蜕化后寻找新的宿主。

2.寄生部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三、蜱的生殖力和感染力雌蜱可吸取自身体积200倍体积的血液,雌蜱完成充血后,脱离宿主,在环境中产卵,幼蜱孵出后会爬到植物高处,泥土上感染小鼠或者在草丛里玩耍的动物。

【医学课件】蜱

【医学课件】蜱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概述形态与分类蜱传疾病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与预防
概述
01
蜱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寄螨目。
它们以吸取脊椎动物身体的血液为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简介
蜱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
蜱的习性包括隐藏在树叶、草丛、石缝等阴暗处,等待宿主经过。
早期诊断
确诊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一般治疗时间为2~4周。
抗生素治疗
避免蜱虫叮咬是预防莱姆病的关键,应尽量减少进入蜱虫活跃的地区,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预防
莱姆病治疗与预防
病毒性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乏力、喉咙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病毒性疾病治疗与预防
早期诊断
诊断标准:病毒分离培养或抗原检测阳性。
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不同疾病表现差异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蜱传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与预防
06
莱姆病早期可能会出现疲劳、头痛、发烧、肌肉疼痛和皮肤损伤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莱姆病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病例报告。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病毒性疾病
蜱虫叮咬可引起多种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如登革热、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但都较为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蜱虫叮咬是病毒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出没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三篇)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三篇)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蜱虫叮咬人后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xx年在国外被发现。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

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xx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

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

蜱虫、莱姆病等传播途径、感染临床表现及正确移除蜱虫方法和预防措施蜱虫蜱虫,俗称草爬子,是小型的节肢动物,夏秋季节活跃,多在草地、树木生存,蜱虫不会飞、不会跳,而是在植物上等待着,当人或其他动物经过时爬上去,叮咬皮肤,吸血并注入涎液。

蜱虫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以及原虫等)从而导致蜱媒传染病,如莱姆病、森林脑炎、斑点热、回归热、Q 热病、埃立克体病等。

图1 吸血后肿胀的蜱虫以及红斑莱姆病莱姆病的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主要传播媒介是蜱,特别是硬蜱,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林区是莱姆病的主要疫区。

临床早期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主,播散感染累及神经系统和心脏,晚期主要是关节炎。

早期感染包括Ⅰ期(局部性游走性红斑)、Ⅱ期(播散性感染)及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间歇性症状。

晚期感染或Ⅲ期(持续性感染)多在疾病发生1 年以后开始。

Ⅰ期:局部皮肤病变期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表现为在蜱吸血后1~20 d,叮咬处出现红色小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皮疹,外缘鲜红边界,中央逐渐褪色,呈牛眼状(图1、2),可出现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儿童多见于耳后发迹及颜面部,有时伴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Ⅱ期:播散感染期伯氏疏螺旋体通过血液或淋巴液播散。

常见临床表现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畏寒、衰弱、肌肉关节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可出现全身多发性红斑(继发性红斑较原发红斑形态小)、面神经麻痹、脑膜脑炎、神经根炎、心脏病、脊髓炎;可引起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持续数天,最常见是颞颌关节疼痛。

Ⅲ期:持续感染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还可有慢性萎缩性肢皮炎、进行性脑脊髓炎、周围神经炎。

图 2 莱姆病的多发性游走性红斑,腹部为典型的原发病灶,大腿上部有较小的继发病灶正确移除蜱虫某些蜱媒传染病的传播与蜱附着时间有关,一般来说在皮肤爬行或可以轻易移除的较小蜱虫尚未开始吸血,不会传播疾病,如果紧附于人体时间较长,随着叮咬时间延长,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

如何预防蜱虫

如何预防蜱虫

如何预防蜱虫引言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主要生活在草丛、森林和草地中,以动物的血液为食。

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蜱脑炎和布鲁氏菌病。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蜱虫的侵袭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蜱虫的有效方法。

预防蜱虫的方法1. 穿着适当的衣物穿着适当的衣物是预防蜱虫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以下是一些建议:•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尽量把皮肤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最小化。

•穿紧身衣物,这样可以减少蜱虫进入衣物的机会。

•选择浅色衣物,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蜱虫。

•在裤腿和袖口处用橡皮筋或领带封口,阻止蜱虫进入衣物。

2. 使用防蜱虫剂使用适当的防蜱虫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蜱虫的侵袭。

以下是一些建议:•使用含有DEET(N,N-二乙基对甲苯胺)的防蚊液,因为这些防蚊液对蜱虫也有一定的效果。

•尽量涂抹防蚊液在皮肤上,特别是在脚踝、腰部和颈部等易受到蜱虫侵袭的部位。

•对于儿童,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防蚊液,可以选择含有LEMON EUCALYPTUS OIL或PMD的防蚊液,这些成分可以有效地预防蜱虫的侵袭。

3. 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检查身体是及早发现和移除蜱虫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天在露天活动后,全身仔细检查,特别是头发、耳朵、脖子、腋窝、脚踝和腰部等易受蜱虫侵袭的部位。

•使用镊子或专用的蜱夹,小心地将蜱虫从皮肤上取下,尽量保持蜱虫的完整,避免蜱虫的头部掉入皮肤中。

4. 注意植物园区的防蜱虫在植物园区、草地或森林中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蜱虫的侵袭。

以下是一些建议:•尽量避免进入长草、灌丛和草地等蜱虫密度较高的地方。

•在活动后,注意清洗衣物,特别是裤腿和袖口等蜱虫容易附着的部位。

•在进入室内前,摇身一下,将蜱虫从衣物上拂落。

5. 给宠物做防蜱虫处理宠物是蜱虫的主要宿主之一,给宠物做防蜱虫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定期使用防蜱虫的洗浴液给宠物洗澡。

•使用防蚊液给宠物喷洒,特别是在宠物外出活动时。

•定期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并及时移除。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 的一 生包 括卵 、幼虫 、 一 若 虫和成 虫4 阶段 ,其 中成 个
蜱、 若蜱 有8 条腿 , 而幼蜱 只有 6 条腿 。 、 春 秋季 是蜱 的活 动 高 峰 , 天 较活 跃 , 天 基 本 不 夏 冬

活动 。 蜱一 般寄 生l 动物 的皮 在
肤 较 薄 、 易被 搔 动 的部 位 , 不 游 离动物 体后 附着在草 上 , 可 叮 人 、 血 。 虫吸 饱 血膨 胀 吸 雌

蜱 的简介
蜱俗 称 壁虱 、 虱 、 扁 草爬 子 、 豆子 等 , 狗 牛活 在深 L 区 , 喜欢 阳光 , 欢阴暗潮 湿 , 不 喜

经常 出没 高密的草 丛或 是茂密 的森林 。 硬蜱
森 林脑 炎、 出血 热 、热 、 Q 蜱传斑 疹 伤寒 、 野兔
多 生活在 森 林 、 木 丛 、 阔的 牧场 、 原 、 灌 开 草
防护。
不 要 生拉 硬 拽 , 以免拽 伤 皮 肤 , 将 蜱 的头 或
部 留 在皮 肤 内 。 出后 , 取 再用 碘 酒 或 酒精 做 局 部 消毒 处理 , 随 时观 察 身体 状 况 , 出 并 如 现 发热 、叮咬 部位 发 炎破溃 及红 斑等 症状 , 要 及 时就 诊 , 断 是否 患 上蜱传 疾 病 , 免 诊 避
2 01 0.E 1 o
蜱 日特点及预昕控制知识 g

针对21 年9 0 0 月媒体 报道河南省发 生多人被蜱虫叮咬
致死 事件 ,月 9 9 日国家 卫 生部 网站发 布 “ 的特 点及 预 防控 蜱 制知 识”现 将相 关 内容 刊发 如下 : 。
蜱、 微小 牛蜱等 。
于 查找 ’ 蝉 爬 ~ ; 织 农 物 丧 而 尽 量光 l 针 二 滑 , 样蜱 不 易 附 : 助 这 ‘ 后 f 细 检 查 f

(2023版)常见传染病预防(新版)

(2023版)常见传染病预防(新版)

近期,河南省的蜱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 年,中国疾控中心发现并证实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要引起此类疾病, 2022 年中国疾控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部份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并无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证据近日,根据证据分析认为,一种布尼亚病毒也可以引起此类疾病。

蜱传疾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蜱可以携带不少种病毒、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其中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

目前发现蜱虫叮咬可能是传播这种疾病的主要途径。

1、传播途径有哪些?(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者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2、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潜伏期普通为 7-14 天(平均 9 天)。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可伴乏力、纳差、恶心,部份病例可浮现黑便、牙龈等部位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肉凝血,甚至死亡。

3 .发病季节特点是什么?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多集中在浅山、丘陵地带,采茶、下地干活等户外活动受到蜱虫叮咬致病的比较常见。

发病时间多集中在每年的 4 月到 8 月, 5、6、7 月比较多。

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者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 5-10 月。

4、预防措施是什么?(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期坐卧,避免被蜱叮咬.如需进入这些地区,需做好个人防护,尽少裸露身体:例如穿紧口长袖衣裤.(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即将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者用手指将蜱捏碎.控制媒介传播与宿土动物(即蜱、鼠、宠物等)和妥善管理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4)一旦浮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医学ppt课件】蜱的预防及控制

【医学ppt课件】蜱的预防及控制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
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 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或是蜱 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
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北京地区蜱虫疫情
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 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 现,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 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 亡。
蜱传播的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 亚病毒。
新布尼亚病毒显微照片
蜱预防控制 环境处理
✓ 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 ✓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
蜱传播的疾病
✓ 在我国,蜱媒病毒性
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等。蜱媒螺旋体病有 莱姆病、蜱传回归热 等。蜱还传播斑点热 和蜱传Q 热立克次体 等。
蜱传播的疾病
✓ 发生在河南、山东等
地多人被蜱虫叮咬致 死的疾病被定义为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临床表现:
✓ 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
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 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 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 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
肤内。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
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 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 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 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 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活动风险。

蜱虫是寄生在动物皮肤上的一种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吸食动物的血液来获取营养。

蜱虫叮咬可能会传播疾病,如莱姆病、蜱传脑炎等。

了解如何预防蜱虫叮咬以及如何处理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蜱虫叮咬的宣教小知识:
1. 避免在草丛、灌木丛和高草丛生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尤其是在春天和夏天的蜱虫活跃期。

2.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戴上帽子,避免皮肤暴露在蜱虫可能藏身的地方。

3. 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驱虫剂,遵循产品说明书,涂抹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

4. 穿浅色衣物,以便更容易发现附着在衣物上的蜱虫。

5. 检查自己和家人的衣物、头发、耳朵等部位,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后和洗澡前要仔细检查。

6. 回家后,立即将外出穿过的衣物放入洗衣机清洗。

7.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请使用细头镊子轻轻地抓住蜱虫的头部附近,尽量靠近皮肤表面,然后垂直向上拔出。

避免挤压蜱虫的身体,以防止更多的病原体进入皮肤。

8. 不要使用火柴、烟头、香薰等方法来烫蜱虫,这样可能会导致蜱虫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的风险。

9. 将拔出的蜱虫放入酒精或密封袋中保存,以便在出现症状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10. 如果出现蜱虫叮咬后的症状,如红肿、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请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了解并遵循这些宣教小知识,可以降低蜱虫叮咬带来的风险,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蜱虫是一种很小的节肢动物,也叫作蜱螨,主要生活在森林、草丛和灌木丛中。

它们是寄生虫,主要以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宿主,还有少数种类寄生在人类身上。

蜱虫会利用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食,因此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

一、蜱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蜱虫体型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长,形状像梨子或椭圆形,颜色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蜱虫一般都在植物的叶子或树枝上等待宿主。

一旦宿主经过,蜱虫会爬上宿主身体,寻找适合吸血的位置,然后用它们的口器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并开始吸血。

蜱虫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使宿主不易感觉到疼痛,从而更长时间地吸取血液。

二、蜱虫的传播疾病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1. 腱膜炎:主要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病症包括关节痛、发热、疲劳等,严重者可能导致骨髓炎等并发症。

2. 莱姆病:是由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症包括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

3. 俄罗斯春夏型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感染病,病症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腹泻等,严重者可以导致脑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4. 重症热带斑疹热:是一种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出血性热带病变和多器官衰竭等。

三、如何预防蜱虫感染1. 减少前往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的频率,特别是在蜱虫活动旺季。

2. 防蜱服:包括长袖长裤、袜子、帽子等防蜱面料。

此外,可使用一些含有蜱虫驱除剂的防蜱喷雾剂或防蜱霜来预防蜱虫叮咬。

3. 检查身体:进行全身检查以确保身体没有蜱虫叮咬,尤其是在皮肤较细嫩的地方,如腋窝、腰部、耳后等区域。

4. 防蜱灵:这是一种杀虫剂,可以喷洒到衣服、行李、床上等物品上,用来防止蜱虫繁殖。

总之,预防蜱虫感染需要我们注意环境和自身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蜱虫叮咬有助于避免疾病传播。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蜱虫防护的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蜱形纲,蜱科。

蜱虫的体形呈扁平状,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口器,可以钻入宿主的皮肤中吸血。

蜱虫的生活史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蜱虫的寄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它们可以在寄主身上寄生数天甚至数周,吸取寄主的血液,然后掉落到地面上,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蜱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播者,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布鲁氏菌病、萨姆山病、莱姆病等。

蜱虫传播疾病的方式是通过吸取感染病原体的宿主的血液,然后将病原体传播给下一个宿主。

预防蜱虫叮咬和疾病传播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减少进入蜱虫栖息地的机会,如草丛、灌木丛等。

2. 穿着长袖长裤,尽量避免暴露皮肤。

3. 使用驱蚊剂和防蜱虫喷雾剂。

4. 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头发、腋窝、腰部、膝盖等易被蜱虫叮咬的部位。

5. 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
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蜱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蜱虫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摘要:在我国每年4~10月,是蜱虫大量生长和繁殖的时段,5~7月为蜱虫引发疾病流行高峰。

蜱虫是某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1]。

蜱虫叮咬人后,除会引起皮疹、溃疡、炎症等局部症状外,还可传播一些重要疾病,给人类带来更大危害。

关键词:蜱虫危害预防1.概述:蜱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

全世界已知的蜱虫种类有近900余种(亚种),主要分为硬蜱和软蜱两大类,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有100余种(亚种),软蜱科10余种。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

卵在适宜条件下经2~4周内孵出幼虫。

幼虫饱食后经1~4周蜕皮为若虫。

若虫经1~4周蜕皮为成虫。

蜱虫的体型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小不等,主要靠吸食血液为生,蜱虫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

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爬附到人和动物的身上吸血。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可吸血,吸血量很大。

吸血部位常在宿主,皮肤较薄,较隐蔽之处。

吸血持续的时间较长,可达数天之久。

蜱虫吸血后体积可增大几十倍。

2.蜱虫的危害2.1直接危害:2.1.1吸血: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口器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2.1.2蜱瘫痪:有些蜱虫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在叮刺吸血时神经毒素注入人体,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2传播疾病:蜱虫可传播病毒和螺旋体等多种病原生物,引起各种人类传染病。

2.2.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导致。

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

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蜱虫是什么虫?如何预防被蜱虫咬伤?

蜱虫是什么虫?如何预防被蜱虫咬伤?

蜱虫是什么虫?如何预防被蜱虫咬伤?蜱虫是什么虫?如何预防被蜱虫咬伤?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

目前国内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有好多种,主要分硬蜱与软蜱两种。

硬蜱主要生活在山林或是杂草中,而软蜱主要生活在动物的身上或是动物生活的地方。

吸血的一般都是雌性蜱,因为它只有在吸足了血以后才会繁殖后代。

而雄性的是不吸血的。

被硬蜱叮咬后最容易传染的就是森林脑病和莱姆病。

而且危害极大。

死亡率也比较高。

主要是以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所以有的人就算是治好了,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癫痫、肢体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等后遗症。

所以危害性是极大的。

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导致人或动物被叮咬后,难以直接取下。

所以,被叮咬者,最常见的后果是对应部位的皮肤感染。

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不过,它们具有吸血为生的特性,专业除虫公司提示如果蜱虫生活的环境恶劣,它们就可能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

一、蜱虫能传播的疾病1、螺旋体病(主要是莱姆病):为细菌性感染,症状为咽痛、关节痛、肌肉痛、畏寒发热等感冒类似症状,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和斑疹。

症状轻微,无死亡病例,一般用抗生素治疗,10日内痊愈。

2、病毒性疾病(森林脑炎):为病毒性感染,症状为突然发病和高热、头痛目眩,3-5天后出现神经症状,如:颈直,克氏症及上肢麻痹等。

病死率高,无特效治疗药物,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

二、怎么预防蜱虫叮咬1、专业除虫公司提示避免去森林和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2、专业除虫公司提示城市居民要当心宠物或其他动物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3、专业除虫公司提示如果要去野外的话,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4、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草扒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我国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

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二、蜱及蜱传疾病的危害
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如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野兔热、无形体病等。

蜱能长时间保存病原体,并经卵传递,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多发生在3~11月,有较明显的地域性。

其中,森林脑炎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蜱媒回归热流行于我国新疆地区;莱姆病分布广泛,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毗邻本市的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报道在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Q热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自然感染Q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

此外,蜱还能传播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土拉杆菌病)。

三、临床表现
1、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

有时可发现蜱。

2、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3、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4、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
四、蜱及蜱传疾病的预防
1、防虫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

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2、蜱螫伤预防治疗
(1)、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

可用罗浮山百草油、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2)、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3)、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4)、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5)、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3、切忌:
(1)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
液,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民间还有些诸如用火烧蜱虫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