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标准化 基本情况和基本原理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运行情况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运行情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并提高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就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
1.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了一套覆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多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在教育领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师资培训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在医疗领域,政府大力推动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这些举措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运行情况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运行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 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各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领域在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医疗领域在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的实施和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2 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多个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就业领域加大了对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员的全程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领域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标准体系,为全民提供全方位保障。
2.3 公平性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运行逐步加强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七项国家标准(GBT32168~32170)使用导读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七项国家标准(GB/T32168~32170)使用导读作者:李桂星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09期摘要:GB/T 32168《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GB/T 32169《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和GB/T 32170《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国家标准是我国在政务服务层面推出的首批国家标准,开创了我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主要对GB/T 32168~32170的制定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别进行了阐述,有利于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实践者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七项国家标准。
关键词:政务服务中心 GB/T 32168 GB/T 32169 GB/T 32170Abstract: GB/T 32168~32170 are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s i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serves level, and it creates a new situation i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serv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grasp and apply the seven national standards better for users of each level Chinese administrative serves, the enacting purpose, content and structure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serves centre, GB/T 32168, GB/T 32169, GB/T 321701 引言自政府产生以来,人们便不断地在探索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政府应该在政治生活中担任什么角色?二是政府应该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其中第一个问题探究的是政府的本质,第二个问题探究的则是政府的运作方式。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3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对于确保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开展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下面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一、试点范围试点范围包括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涵盖公共安全、社区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住房与城乡建设等方面。
二、试点目标通过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试点内容1.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试点工作的标准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
2.编制和修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包括制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社会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标准。
3.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规范,明确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推进机制和工作流程。
4.开展标准化宣传教育,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5.加强标准应用与监督,对试点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检查和评估,推动标准化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四、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由国家统一确定,涵盖各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以确保试点工作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五、试点工作组织1.国家相关部门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2.各试点城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整体协调、组织实施和成果评估等工作。
3.试点城市建立标准化试点工作机构,担负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推进工作。
六、试点工作推进1.制定试点工作计划,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组织编制和修订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3.开展标准化宣传教育,提升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4.建立标准应用与监督机制,对试点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检查和评估。
我国公共服务制度数据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公共服务制度数据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旨在对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概况进行介绍,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撰写: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公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健全的公共服务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特点之一是覆盖面广。
从基本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到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公共服务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此外,我国公共服务制度在保障公平公正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府积极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缩小城乡地区、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导致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居民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另外,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在服务品质、技术水平、服务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和改革。
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共服务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对公共服务制度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个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
最后,在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即探讨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数据表,并提出对该制度的建设思考和建议。
Therefore, 1.2 "文章结构" section of the article can be written as: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上述定义,尽管文字表述不同,但内涵基本一 致,即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 益,是一个包括制订标准、实施标准等内容的 活动过程。
在古代标准化中,标准化已呈现出以统一化、简化、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及互换性为内容的形式,而 且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
8
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
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具的标准化,如: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用政令统一中国的度量衡; 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兵器的铁器、铜 器制造工艺、材料 4、建筑业标准化:如木制砖模生产砖坯 5、交通运输标准化:各种马车、战车制造工 艺、材料
24
强制性标准的范围:
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 2、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
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以及国
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8、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分为: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8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审定、 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
国家标准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GB、 GB/T)、 发布顺序号(7718)、发布年代号(1994) 如:GB7718-1994、GB/T1.1-2000等。
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始标准化阶段。
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措施
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措施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社会的快速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上升到新的高度,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要。
公共文化馆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
为此,本文通过介绍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的意义与当前文化馆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从而引出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关对策,供有关人士借鉴学习。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服务效能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
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质、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的意义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现数量指标化、质量目标化、方法规范化、过程程序化,保障公民享有优质与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
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但均等化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和单纯的等额分配,它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和过程均等。
且均等化是在尊重人们自由选择权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
《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
《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的修订,是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制修订的项目(计划编号:20080392-T-469)。
本国家标准项目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二、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公共服务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
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对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公共标准化工作能进一步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水平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开展公共标准化工作,政府可以对公共服务供给者的生产经营资格、能力、条件等进行审查,能有效地防止不具备该项生产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的单位去从事公共服务生产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
(二)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质量,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方面,公众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另一方面,现实可得的公共服务又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因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质量以及供给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开展公共标准化工作能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向,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提供充足的动力与压力来满足公众的有效需求。
(三)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的合理与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共服务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难易程度,影响着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影响着广大人民对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的享受,影响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我国现状来看,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以相关标准为基础,参照国际惯例,遵循公开、合法、必要、效能、责任的原则,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加强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培育和规范市场主体,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有关收入分配标准的讨论
有关收入分配标准的讨论收入分配标准是标准研究领域中最敏感又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某种意义上,它已经超越了“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范畴。
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标准问题:一、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与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这些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工资水平的标准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
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工资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因素、政府法律法规因素、企业经营状况及决策层等因素的影响。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
工资指导线制度其实施方式为,有关地区结合当年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调控目标,综合考虑本地区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地区当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企业根据国家的指导意见,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本企业当年的工资增长率。
2022年6月19日,全国已有10个省份发布了2022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
其基准线大多在14%左右,其中新疆和天津基准线最高,达16%,北京基准线最低,为11.5%。
实际上,我国部分法律对工资分配做了一些限定。
如《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广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路线与标准框架
基金项 目:本 文 是 国家 社 科 基金 青 年 项 目 《 村 公共 产 品 与公 共 服 务 的供 应 与生 产——从 公 共 治理 的 视 角》 ( 号 : 农 编
0 C Z 1 )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 7 Z05 十一五”规划青年项 目 《 广东省 “ 简政强镇 ”改革 的实现机制和发展模 式研
产 出状况 ,将公 共资 源投 入最有 效 的地方 。第 三是外 部性 范 围标 准 。一般 公 共 服务 都有 一定 的正 外 部效 应 ,但程 度有所 差 异 ,如 传染 病控 制 的外 部 正效应 就大 于基本 医疗 ,所 以在优 先 顺序 上 传
染病控制应居前。这三个标准都各有偏重 ,反映了不 同的价值取 向,可使用加权平均法将这三个 标准综合应用 。根据广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九大项 ,对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先顺序做 出排 列 ,对每个标准赋予不同的权重 ,同时赋予不同的分值 ,以得到一种可能的排序结果 。 表1 .各类公共服务的综合评价值 按 照 加 权 平 均 法 的规 则 ,
— —
技术 标准— — 指标 体 系 的建 设逻 辑 。
一
、
基本 公 共服 务均等 化 的推进 路 线
( ) 基本 公共 服 务 优 先 序 列 的综 合 评 价 指 标 。 《 东 省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规 划 纲 要 一 广 (0 9 22 ) 将 基本 公共 服 务 的范 围确定 为两 大类 八项 内容 ,包 括公 共教 育 、公 共 卫生 、公共 20 - 00 》
标准 F ;
权 重
效率 公共利益 外部性范围 综合评价值
Wl W2 W3 i
w 、w 、w 三项 标 准权 重 总 和
标准化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篇标准化1、什么是标准?【答】: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2、什么是标准化?【答】: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编制、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3、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什么?【答】: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
4、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答】:标准化的对象是指需要标准化的产品、过程或服务。
产品可以是原材料、元器件、设备、零部件、系统等;过程可以是管理、实践或工程过程;服务包括生产、信息、邮电、金融等服务。
5、标准的适用性指的是什么?【答】:标准的适用性指的是: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具体条件下适合规定用途的能力,它特别强调了标准内容必须适合生产、管理、贸易以及技术的进步,环境的需要。
6、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名称及相应的英文缩写是什么?【答】: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
7、我国标准分为几级?【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另外,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于1998年通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出台了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即在四级标准之外,又增设了一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为对四级标准的补充。
8、什么是采用国际标准?【答】: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11月21日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动态阶段性解析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动态阶段性解析■ 罗怡然(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 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中包括了表达、研究、评估、制定、发布、执行、监管、评价、调整标准。
本文简述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表达,分析了其研究和评估、制定和发布、执行和监督、评价和调整等各过程的重要因素,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动态阶段性分析,发展过程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2.005Dynamic Phase Analysis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StandardizationLUO Yi-ran(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is dynamic, which includes the expression, research, evaluation, development, release,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revision of standard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and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Keywords: basic public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dynamic stage analysis, development process学术研讨公共管理过程中包括多个环节,分别为: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效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逐渐凸显,民众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急需面对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智慧治理的建设现状与需求,从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人力资源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探索并提出了标准化推进智慧治理建设有关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推进,为建设文明健康的现代化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
新时代,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社会保障体系数据整合、系统共享等方面进行改善与创新。
本文基于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所产生档案的便民利民情况进行分析,期望能为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1 人社保障标准化建设原则一是创新性。
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相关标准的建设,以标准化引领智慧治理体系构建。
二是通用性。
分析人社智慧治理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标准化重点工作,提供标准化发展思路及建议,并在数字规划建设、实施、验收、运行中加强标准的实施。
三是融合性。
考虑人社智慧治理所涵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搭建、服务与管理配合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确保标准间协调一致,衔接配套。
四是可持续性。
人社智慧治理标准体系根据其发展实际情况、试点验证以及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完善,确保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时效性。
2 存在的问题2.1 财政保障不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足够的人才资源探索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充足的政府资金保障服务平台的运行以及人员的奖补激励和培训提升,才能确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良性发展。
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情况
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情况导语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社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一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为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公平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1.1 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和意义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福利和保障服务,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这些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1.2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公平公正、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工作可以规范服务内容、程序和流程,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适用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推进情况综述2.1 标准化体系建设我国人社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体系。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形成了一系列涵盖了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2.2 具体标准化工作进展在社会保障领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初见成效,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就业服务领域也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包括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力市场信息等方面。
2.3 地方实践探索在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些地方探索性地开展了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例如某省将劳动关系协调服务纳入标准化范畴,逐步推进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4 挑战和问题尽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不平衡,标准执行不到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作为强烈批判传统政府模式及其官僚集团的角色而出现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原理,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官僚制国家和政府失灵的传统模式进行考察。
对传统模式的批评建立在对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模式”与现实中公共行政系统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更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见Minogue,1997):1.在很多系统内,政策和行政没有清晰地划分,甚至在决策过程,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的回应性角色都混淆在一起;2.很多情况下,决策过程并非遵从技术原则和经济理性,而是受到来自官僚集团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冲突、妥协和交易的影响;3.科层制和集权化对正式规则及程序的服从(有时是盲从)会导致腐败、僵化、缺乏责任心、以及对公民利益和需求的漠视等过失;4.官僚机构以“自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为显著特征,而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些不恰当的决策和不良后果;5.现代的政府行政体系中,无论是内部各部门之间还是与系统外部的组织和利益集团的事务接触都异常频繁和广泛,这超过了传统政府模式所能承载的复杂性。
当现代福利国家通过“纠正市场失灵的需要”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时候,上述特征的横行也导致批判性观点的出现:1. 僵化而强入侵性的政府对个人生活的过多干预限制了人们管理自身事务的自由,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不是独立自主;2.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却不能及时有效地履行这些承诺。
3.在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里,政府精英和特权集团利用各种国家行为提供的机会为自己牟取暴利和隐性收入。
这些批评的综合(官僚机构的无能和传统政府本质上的无能)就产生了一种通常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假设:政府庞大的官僚机构本质上是有缺陷和无效率的,市场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彻底的改革需要引入一种企业家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1. 通过私有化方式重构和缩减公共部门。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学习,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了解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发展问题。
进一步了解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发展问题。
同时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内容:通过对农村一些现状的了解,通过对农村一些现状的了解,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观察,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观察,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观察,以及对农村以及对农村公共政策的了解,加上与一些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交谈及“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问卷调查的填写结果,综合以上,对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些基本的了解。
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共有两部分,本次实习共有两部分,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调调查各有四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
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
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
急躁冒进。
我们必须谨记,我们必须谨记,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
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方案
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是指为了规范公共服务行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保障公共服务安全、促进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指南的集合体。
因此,制定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2.推动公共服务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3.提升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4.增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三、实施步骤。
1.制定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明确公共服务标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2.建立标准制定机制,组建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组成,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3.推广应用标准,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教育,让公众和公共服务机构了解和应用公共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4.监督检查和评估,建立公共服务标准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评估,确保标准的执行和效果。
5.持续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使其与时俱进。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应出台支持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为标准制定和实施提供保障。
2.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用于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3.人才培养,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服务水平。
4.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标准的动态管理和共享。
五、成效评估。
1.服务质量提升,通过对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评估,检查服务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2.社会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否提高。
3.标准执行情况,通过监督检查和评估,查看公共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如何。
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政第粕斛I Statute Intf'rpretation・■「■・・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文I本刊记者施京京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的分阶段目标。
《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中央与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支出责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是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方式,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有效衔接,以标准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力争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融入政府治理,标准化手段得到普及应用,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指导意见》将标准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创新工具,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标准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路径,是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创新工具,以技术理性的形式传达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价值,为公共服务的提供给出价值指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基础。
公共服务标准化基本情况和基本原理(ppt)
盖管理和服务的各个 环节 第三阶段 建立效果评估、持续改 进机制
三、基本原理
展望大亚湾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
➢ 查缺补漏 ➢ 健全体系 ➢ 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理
问题
➢ “大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背景下, 标准化治理体系是个什么位置?“工业区—新城 区—行政区”发展路径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安 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在这个转型中,是什么位 置?
公共服务标准化基 本情况和基本原理
(ppt)
公共服务标准化基本情况和基本 原理
内容
• 国家政策精神 • 基本情况 • 基本原理
一、国家政策精神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务院2012年7月)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十二五行动纲 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改委 等27部委 2012年8月)
✓ 其他
二、基本情况
3-3 广东省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包括《行政审批事项 编码规则》、《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 范》、《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编写规范》
✓一些地市党政机关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如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江门市市直机关等
✓深圳市龙岗区推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等等 ✓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 ✓花都区党建工作标准化探索等等
➢ 2013年商务部关于开发区评价指数,分为总指数 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体制创新”5大类子指数。安全 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是什么位置?
➢ 政府监管的责任在哪里?要不要承担无限责任? ➢ 标准化监管体系与监管机制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 2012年8月 国家27部委发布
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
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在当前社会建设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 1. 试点方案的背景和意义试点方案的背景以及对于人社领域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我国决定开展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
这一方案的实施对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 2. 试点方案的内容和指导思想试点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机制;二是推动形成一批覆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三是加强标准宣贯和应用示范;四是完善标准检测和认证机制;五是建立健全标准监督管理制度。
试点方案的指导思想还包括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灵活应用、逐步推进的原则。
这些内容和指导思想将为人社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指导。
### 3. 试点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试点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
自试点方案实施以来,各地区和部门在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水平,还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还加强了标准宣贯和应用示范,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规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 4. 个人观点和启示在文章的我想共享一下自己对于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方案的个人观点和一些启示。
试点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化工作的推进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这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内容
• 国家政策精神 • 基本情况 • 基本原理
精品课件
一、国家政策精神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务院2012年7月)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十二五行动纲
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改委 等27部委 2012年8月)
精品课件
✓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包括《行政审批事项 编码规则》、《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 范》、《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编写规范》
✓一些地市党政机关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如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江门市市直机关等
✓深圳市龙岗区推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等等 ✓肇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 ✓花都区党建工作标准化探索等等
精品课件
二、基本情况
2、台湾的情况
精品课件
二、基本情况
3、国内基本情况
3-1 从区域分布看 ✓ 4000家左右公共部门获得ISO9000认证,还有
许多建体系但不认证的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天津市2011年开始建设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山东省2010年开始,聊城、泰安等市建设公共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 2012年8月 国家27部委发布
精品课件
一、国家政策精神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 规定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指导
思想、重点领域、保障措施、标准体系等, 主要目标:制修订标准800项以上,实施11
项重大工程,重点开展200项左右重大科研 项目,建设300个左右国家级公共服务标准 化试点,培养1万左右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人 才等等
✓ 民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在民政范围内推进管理 标准化建设的方案(试行)》的通知(2010)以及 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 公室等《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 见)(2014)
✓ 其他
精品课件
二、基本情况
3-3 广东省的基本情况
精品课件
问题:公共服务标准化要解决什么?
➢ 天津:廉政、效率、质量 ➢ 北京:质量、公平、和谐 ➢ 河北:效率、质量 ➢ 山东:质量与效率 ➢ 大亚湾开发区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要
解决什么问题?
精品课件
三、基本原理
标准化管理体系模精型品课件
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三个层次(阶段)
精品课件
一、国家政策精神 • 广东省需要建立的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基本情况
1、国际社会
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应用标准化管理工具,促进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如ISO9000、卓越绩效 标准、逻辑模型、CAF框架、项目管理等
➢ 2013年商务部关于开发区评价指数,分为总指数 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体制创新”5大类子指数。安 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是什么位置?
➢ 政府监管的责任在哪里?要不要承担无限责任? ➢ 标准化监管体系与监管机制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精品课件
三、基本原理Leabharlann ➢ 建设一流的监管体系,有多长的路? ✓ 全面研究国外石化园区的管理经验,如美国墨西
第一阶段 建立公共服务的标准,
改变任意行为 第二阶段 建立标准体系,全面覆
盖管理和服务的各个 环节 第三阶段 建立效果评估、持续改 进机制
精品课件
三、基本原理 展望大亚湾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
➢ 查缺补漏 ➢ 健全体系 ➢ 持续改进
精品课件
三、基本原理
问题
➢ “大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背景下, 标准化治理体系是个什么位置?“工业区—新城 区—行政区”发展路径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安 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系在这个转型中,是什么位 置?
哥湾石化区,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湾、伊势湾和 濑户内海、大阪湾,比利时安特卫普、德国路德 维希港,韩国蔚山、丽川等,泰国马塔保,印度 加姆纳加尔等 ✓ 全面研究国内石化园区的经验 ✓ 全面研究大亚湾的特点,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化 监管体系,并且持续改进
精品课件
谢谢!
精品课件
服务标准化体系 ✓浙江省杭州市如上杭区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
设 ✓其他如江苏、福建等省都有典型经验
精品课件
拜访北京市东城区质监局 2012-11
精品课件
拜访山东省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2012-12
精品课件
二、基本情况
3-2 从系统与部门划分看
✓ 教育部: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考评方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