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onda 语)
coconut 1SG-to VCL:ROUND-GET-BENEFACT-IMPERATIVE
give me a coconut (lit. “coconut to-me round one-give) 还有一些极少见的分类词系统,如分类词出现在表示方位的附置词上,和指示词或冠
(1)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书经·洪范》) (2)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言皮)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孟子·滕 文公下》) (3)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五楼,以候神人於执期。(《汉书·郊祀志下》) 第二种格式,数词位于名词后,即“名+数”式。例如: (1)越翼日戍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书经·如诰》) (2)齐为卫故,代晋冠氏,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 (3)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史记·高祖本 纪》) 第三种格式,数词与量词组成数量结构,位于名词之后,即“名+数+量”式。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2)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战国策·秦策》) (3)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史记·留侯世家》) (4)令民入米六百斛为郎。(《汉书·王莽传下》) 第四种格式,数量结构位于名词前,“数+量+名”式,例如:
词一起出现。
根据类型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给名词分类在世界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着,数-分类词只
是分类词的一种,世界上象汉语这样的数-分类词型语言很多,形状是分类量词系统特别是
数-分类量词普遍使用的语义分类标准,它以人类用形状给事物分类的认知机制为基础,并
不反映汉民族的独特思维。
2.汉语量词演变史简述
在甲骨文、西周金文中出现了两个名词同型的“名 1 数名 2”格式。这被认为是汉语量
传统汉语语法书上的“量词”包括:度量衡量词、集体量词、个体量词、借用量词或临
时量词。都是和计数有关。语言学中有 quantifiers 和 classifiers 两个术语,所指是不同的,
后者才有区分语言类型的意义。
类型学上“分类词(classifiers)”指语言中的名词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类和性系统(noun classes and gender),如印欧语中有性的区分的语言。
4)领属结构中的分类词(classifiers in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分类词出现在领属结
构中赋予被领属物或领有者以具体特征或是表明领有者与被领属物的关系。如:
(1) na
me-qu
yaqona
(斐济语)
ART
CL:DRINKABLE-my kava
My kava (which I intend to drink)
(2) na no-qu
yaqona (斐济语)
ART CL:GENERAL-my kava
My kava (that I grew, or that I will sell)
5)紧临动词的分类词(verbal classifiers)系统,分类词加在动词上,但却是对名词的
分类。
(1)sa ka-m put-ra-ho-o
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世儒先生《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量词作了非常详尽地描写,
他把量词分为泛用陪伴词、次泛用陪伴词、专用陪伴词和陪伴·称量词四类,分三十三组分
别作了描写,提出汉语的量词体系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形成了,特别是名量词在这一时期进入
完全成熟时期。我们把汉代的量词和《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的量词进行比较,发现
策》(1392)
《论
222
17%
1098
83%
衡》《淮南
子》(1320)
佛经
31
10%
290
90%
文献(321)
简帛
801
80%
196
20%
文献(997)
总计
1449
36%
2580
64%
(4030)
可以看到汉代一般文献中基本不用量词,但是在简帛文献中量词的使用占优势,而简帛文献
中基本是“名,数”小句或“名,数量”小句,这与简帛文献的簿帐文体有关。这一情况持
3.数量短语和中心词语序的演变
3.1 已往研究的回顾
对这一历史演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3.1.1“数+量+名”式成为优势语序的时间
王力《汉语史稿》中指出上古汉语里表示事物的数量有四种格式。第一种格式,数词位 于名词前,直接修饰名词,即“数+名”式。例如:(注:以下例(1)-例(25)均引自《汉 语史稿》,例句后的出处同原书。)
2)紧临名词的分类词(noun classifiers),这类分类词出现在名词上。如
Baidu Nhomakorabea
(1) Xil [naj
xuwan] [no7
lab’a] (Jacaltee 语)
Saw CL:MAN John CL:ANIMAL snake
(man) John saw the (animal) snake
3)紧临数字的分类词(numeral classifiers),分类词以专门的语素形式存在并只紧临数 字或表数量的词语出现i。汉语、泰语、缅甸语等语言中的分类词都是这一类。
表 1:汉代文献中量词使用情况
带 量 词 短 语 (phrases with
不 带 量 词 短 语 (phrases
classifiers)
without classifiers
用例数
百分比
用例数
百分比
quantity
percent
quantity
percent
《史
395
28%
996
72%
记》《战国
(1)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3)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孟子·告子上》) 四种格式中“数+名”式最常用,“名+数”较少见,“名+数+量”式主要见于量词是度量 衡制量词时,也很少见。 王力先生还对这几种数量格式使用情况作了进一步说明。他指出上古时期量词还很不发 达,名量词主要是度量衡制量词、容器量词和少数集体量词,个体量词还处在萌芽期,数词 不需要量词作中介可直接修饰名词,而汉语的修饰语一直位于中心语前,基于这两个原因, 上古时期“数+名”式成为表示事物数量最自然、最常用的方式。“名+数”式比“数+名” 式少见。“名+数+量”式中量词是个体量词的用例非常少,如: (1)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左传·襄公二年》) (2)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3)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例(1)“马牛”与“百匹”之间有“皆”字,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认为这说明数量短语与 名词的关系并不紧密,“百匹”作谓语,所以可受副词“皆”的修饰。而数量短语位于名词 前时形成“数+量+名”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密切起来。王力指出先秦时这一格式主要见 于量词为容器量词时,但到了汉代各类量词都可以用在名词前面了,如: (1)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陆地…千足羊,泽中千足彘。(《史记·货殖列传》) (3)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艹 秋)。(《史记·货殖列传》) (4)越使诸发以一枝梅遗梁王。(说苑) “到了中古时代,单位词移动位置的情形更加普遍了”(王力 1980:239) 可见,王力认为汉语的“数+量”短语从主要位于中心名词之后逐步移到中心名词之前, 时间是汉代到中古时期。王力之后,刘世儒(1965)、黄盛璋(1961)、柳世镇(1992)也都 持这一意见,都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名”式已经普及,比“名+数+量”式常用。 贝罗贝(1998)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数+量+名”到中古时期(3 世纪)以后才 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量词开始普及时期,此时量词仍主要处在名词后,“数+量+名” 式在汉语中普及是唐代以后的事。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举出《史记》中已有“数+量+名” 用例,如“千足羊”、“千树枣”,贝罗贝同样考察了《史记》,却得出汉代没有“数+量+名” 的结论,这与他认定的量词有关,显然他没有把“足”、“树”这样的词当作个体量词,因而 认为“数+量+名”式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由于贝罗贝所说的量词仅指“个体量 词”,而国内学者一般所说的量词是较宽泛的量词,所作的有关的统计和数据不只是关于个 体量词的情况,所以对他们的看法,需要在对从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短语与名词 的语序作统一标准的调查后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对还是错。 讨论这一问题的学者还有不少,基本是持这两种意见。 注:关于“数+量+名”式的出现时间,黄载君(1964)举出金文就有两例用例,大约 是这一格式最早的用例: 公命事,(田每)(贿)贤百(田每)粮。(《贤愚经 ,西周器》两周 264.225) 侯锡赭 臣二百家剂。(《麦尊,西周器》两周 20.40) 但所用的量词都不是个体量词。 虽然很多学者都注意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是“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语序发生演变的 关键时期,但在其著述中提供这一时期“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语序具体情况和数据的并 不多。据我们所见,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庄正容(1980)统计了《世说新语》,“名+
第八讲 量词
刘世儒,1965,《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Alexandray. Aikhenvald. 2000. Classifiers—A Typology of Noun Categorization Dev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什么是“量词”
词最初萌芽,第二个名词开始只用于和它同形的事物名词,以后扩展其使用范围,用于其它 事物名词,发展成为量词,如“人”。
(1)牛十牛。(殷契粹编 190) (2)羌百羌。 (3)玉十玉(见《汉语史稿》234 页) (4)人十有六人。 (5)羌十人。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有个别用例可看成是量词,但是对其性质,学术一直有不同意见, 如果把这些用例看成量词的话,这也是极个别情况。这一时期已没有名 1 与名 2 同形的“名 1 数名 2”式。 (1)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左传·襄公二年》) (2)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3)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汉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量词,根据我们的调查整理汉代有 53 个量词,有通用量词:枚、 个,有使用范围较广的量词:果、合、具、口、片、条、物、只,有专用量词:把、通、本、 裁、策、称、乘、牒、发、方、封、家、间、件、茎、炬、卷、块、两、领、领衣、名、皮、 匹、篇、骑、区、曲、树、驷、所、梃、头、袭、系、衣、衣衣、张、章、支、丸、编、艘。 同时汉代量词的使用也有一定数量。汉代表达事物及其数量的短语有 6 类:数名、名数、数、 名+数量、数量名、数量。前三类都没有量词,后三类都有量词陪伴数词。 (1)一簪不得著身。(《史记·佞幸列传》)(Nu N, 数名,作主) (2)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史记·秦本纪第五》)(NuN, 数名,作宾) (3)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战国策·宋卫》)(NNu,名数,作宾) (4)代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战国策·秦 一》) (Nu CL N 数量名,作宾;Nu N 数名,作宾) (5)故世子作《养书》一篇。(《论衡·本性篇第十三》)(N Nu CL, 名+数量,作宾) (6)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 (《论 衡·正说篇第八十一》)(N Nu CL, 名+数量,作宾,中间有副词隔开) (7)连弩车五百六十四乘。(《尹湾汉墓简牍·六正》)(Nu CL, 数量,作谓) (8)從比丘眾六十二萬。(《《修行本起經》》)(Nu, 数,作谓) 把上述六类短语按带量词与否分为两类,其使用情况如下表 1
汉代这四类量词均已出现,分布在《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的四类二十六组量词中,
因此,我们认为汉语的量词体系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关于汉语的量词发展有以下问题值得讨论:汉语为什么会产生量词?是如何产生、演变
发展的?量词产生的意义?数量短语和中心词的语序演变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中只
有最后一个问题得到比较深入的讨论。
数+量”式有二十余例,“数+量+名”式也有二十多例。对于晚唐时期,贝罗贝(1998) 认为“变文”中“数+量”结构前置占了约九成,“数+量”结构后置只有约一成。王文艺(1997) 对敦煌变文的调查结果则略有不同,“数+量+名”式有 652 例,“名+数+量”式有 239 例。而孙朝奋(2001)根据对“变文”中量词“匹”用例的考察认为“变文”中“数+量” 结构前置和后置的比率差不多,“数+量+名”式占优势的时间还要晚。由于统计范围不同, 孙文的统计结果与贝罗贝、王文艺有很大出入,而贝罗贝、王文艺两人的统计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