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回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12
月上旬
民国时期,中国曾三次参加了奥运会,且每次从行程到结局都非常悲壮,然而每次的情形又各不相同。第一次只派刘长春只身一人去美国洛杉
矶参加比赛,其过程是孤独与无助的;第二次虽然集结了上百人去柏林参加比赛,但是其过程是疲惫与悲壮的;第三次参加的第十四届奥运会更是艰难与凄凉的。民国的三次奥运会经历,虽然派出的中国代表不足二百人,且没有一人能够取得名次奖牌,但是民国时期的三次奥运会的经历对以后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艰难历程
早在1908年,张伯苓就曾提出,中国应该参加奥运会,但是当时的中国几乎不参加任何的体育比赛,同时国内的体育运动也很少,并被外国人讥讽为东亚病夫。进入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国内战争,根本没有心思及精力参加奥运会。但在第十届奥运会时,中国正受到日本的侵略,并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为了制造一个国际承认,日本政府竟然要让该伪政府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提出让生长在伪满洲国的刘长春作为代表参加这次奥运会。当时中国的爱国人士多次开会抵制日伪政府派人参加奥运会的阴谋。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胜利召开,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先生宣布中国将派代表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32年7月8日,刘长春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上海出发,并突破了日本侵略者的层层封锁,成功地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在这次奥运会上,刘长春参加了一百米、二百米及四百米的比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他给国际社会展现出了中国抗拒外敌、不辱奴役的精神。奥运会对刘长春来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中国运动员的身影牵动着无数媒体的关注及整个世界的目光。
开幕式当天,中国代表队由六人匆忙拼凑而成,其中刘长春担任旗手,沈嗣良为总代表,随后刘雪松、宋君复、托平、申国权四
人组成队列。在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幕
式上,出现了让后来所有中国人感到可悲的一件事,那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只派了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即刘长春本人,当天他举着国旗与其他队形庞大的外国队代表一起进入到了当时的体育场。在到达洛杉矶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一百米的预赛,仅以十一秒一的成绩列在小组第五位,没有进入下一轮的比赛。在发令枪响后,刘长春以优美的姿势奋力起身,在前五十米处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在随后的五十米就被对手赶上与超过。刘长春虽然竭尽自己的气力,但是长达近一个月的长途奔波还是让他费尽了自己的精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对手超过无缘下轮比赛。同时,在男子二百米比赛中,刘长春跑出了二十二秒一的好成绩,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也只获
得小组第四名,也没有进入到下一轮的复赛。虽然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但是刘长春的奋勇精神及比赛意志被国外友人大为赞扬。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在当地华人华侨的帮助下刘长春才凑齐归国的路费。
二、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旧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代表团
1936年8月初,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国民政府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代表团参赛,其中的运动员就多达七十人,还包括两名女运动员,这是历届奥运会旧中国派出的最为庞大的一个代表团,参与了当时的七个项目的比赛。当时的代表团总领队王正廷,政府代表是戴季陶,总教练马约翰。由于第十届奥运会参赛的经验与教训,国民党政府下令提前选拔与培训奥林匹克参赛运动员,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培训,如在山东大学开办了奥林匹克暑假训练营,特别对田径及篮球等项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同时,中国体育协会还不遗余力地筹集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经费。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出资十七万银元,同时再加上筹集到的中国足球队赴南洋比赛
的收入,总算勉强凑齐了赴德国柏林参赛的经费。但是,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的资金支持始终没有下放,这使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前景扑朔迷离,当时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的李惠堂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带领足球运动员出国比赛以筹资的办法,一直到柏林运动会现场。当时的中国足球队沿东南亚一带进行比赛,并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与国外球队踢了二十七场球赛才勉强
凑足盘缠,并及时达到奥运会现场。虽然最终以0比2首战输给了英格兰队,但是中国足球队却在东南亚赢得了好的名声。
中国运动员于1936年6月底开始在上海乘船前往柏林,在经历长达一个月的行程后到达德国柏林。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及运动员生活条件艰苦等,几经辗转,不少运动员出现了晕船、呕吐等现象。而到达柏林后却只有一周的调整时间,因此很多运动员都未能在赛场上发挥出真正的水平。男女短跑全国纪录保持者刘长春、李森、何浩华等国内著名选手都没能够在预赛中晋级,中国男篮虽然战胜了法国男篮,但也没有进入决赛。在举重项目中,中国的三名选手由于长途跋涉,赛场比赛经验不足及集训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没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唯一取得复赛权的项目是男子撑竿跳。同时,在撑竿跳比赛中,由于中国代表团的疏忽,运动员符保卢连一根比赛用的竹竿都没有配备,这就使得他在每次比赛时不得不向旁边的选手借旧竹竿,其长度只有4米左右,远不如比赛正式用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符保卢还是取得了第十七名的成绩,这也使得中国代表队全军覆灭。
三、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最艰难的奥运之旅
在第十一届奥运会结束以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定于在1940年、1944年举行的奥运会被迫流产。1948年的第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举行,这届的奥运参赛国达到了五十九个,是当时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派出了三十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足球、篮球、田径、自行车等多个项目的比赛。同样,
民国时期中国参加的
三次奥运会回溯□余小刚
揭秘
Dang'anjiemi 95
为了能够参加本届奥运会,中国足球队仍然采用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模式,提前出发,并在国外进行一系列的比赛来获得路程经费。中国足球队提前三个月出发,经由东南亚、泰国、新加坡、缅甸及印度等地进行表演比赛,使得运动员们劳苦不堪。最后终于在第十四届奥运会开幕前到达了目的地。在赛场上,实力水平较高的足球队首战就以0比4遭土耳其队淘汰。篮球队虽然在预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但由于在比赛中败给了智利队而无缘晋级十六强,只能打落选赛,并排在了第十八名的位置上。
另外,这届奥运会也有不少亮点,其中就包括旅居荷兰的华侨选手何浩华及差点获得奖牌的中国聋哑选手楼文敖。何浩华是自费参加奥运会的知名自行车运动员。但
是,在自行车比赛中,一路领先的他被后来
的自行车冲撞,并使得他的左臂受到了严重
的碰撞,出现了骨折情况,只能饮恨自行车
赛场,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大使馆则以何浩华
是自费运动员为由,没有一人去看望他。楼
文敖是个聋哑人,并作为一名长跑运动员代
表中国参加了第十四届奥运会,且是当时唯
一一个残疾人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楼文敖
是当时唯一的一位残疾奥运会选手,他出战
了第十四届奥运会的万米长跑比赛,并第一
次参加了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项目。在万米
长跑比赛中,教练给他特意换上一双钉鞋以
提高其成绩,但是由于楼文敖习惯穿胶鞋,
最后在比赛中不小心被鞋钉致伤并以最后
一个结束比赛。在后来的马拉松赛中,由于
脚伤的影响致使其只获得一枚纪念章。第十
四届奥运会比赛结束,中国代表团仍延续了
零的纪录。但是,由于经费的原因,比赛结束
之后并不能很快走人,最终向在美国的孔祥
熙求助及他人的借款才得以顺利归国,结束
了这届艰难的奥运之旅。
参考文献
[1]王培.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在北平的筹
备经历[J].北京档案,2008(9).
[2]林木.1936年8月的第11届柏林奥运会[J].党史
博览,2008(8).
[3]汤铭新.简论宋如海《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
录》在中国奥林匹克史中的地位与影响[J].浙江体
育科学,1999(1).
[4]李润波.中国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真实写照[J].
北京档案,2008(1).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
毛泽东时期,指的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毛泽东逝世的1976年的近三十年时间,在这个时期,毛泽东任国家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并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初
步的探索。此时中国文艺界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为创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而努力。正是在这个时期里,雕塑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其特征表现为:在短短三十多年间,毛泽东个人塑像及标志着毛泽东时代特征的各种类型的雕像以上亿的数量迅速遍及全国,创造了中国雕塑史,也创造了世界雕塑史上的奇迹。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这种带有毛泽东时代政治特征的雕塑作品又在较短时期内退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又创造了这个时代雕塑史上的奇迹。那么,毛泽东时期的雕塑所表现的主题特征如何,以及由雕塑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如何,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内容。
从时间的角度来划分,毛泽东时期的雕塑作品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大众化主题阶段(或为人民服务阶段),具体时间是1949—1966年;二、个人雕像激增的阶段,时间为1966—1976年。在这两个阶段中,进行雕塑作品创作的雕塑家的群体并没有多大改变,明显改变的是雕塑的主题,即中国的雕塑开始随政治思想的变化而急剧变化,雕塑服务于政治的主题意识更加突出,而此时的雕塑艺术家已演变为文艺战士,其雕塑作品已演化成为一种立体的政治武器,虽然默默地肃立街头,却在强烈地向人们展示雕
塑的时代政治精神。
1949年10月,中国
领导人在艺术领域最早
的资助项目之一就是雕
塑。1949年9月30日,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造
一座纪念碑,以此来纪念
反帝、反封建及人民解放
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经过多次各界人士的商
讨之后,确定采用以建筑
与雕塑结合的形式,碑身
北面刻上毛泽东所题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南面刻有毛
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下方大须弥
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
浮雕采用写实、叙事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
反帝、反封建及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历史场
面,整座纪念碑总高37.94米,花岗岩与汉
白玉材料,整体工程于1952年开工,历时
四年,1958年5月1日揭幕完工。作为中国
现代大型纪念雕塑的起点,人民英雄纪念
碑至少有四层意义:第一,人物形象均无具体
所指,强调群众在斗争中的主导地位,是文艺
为人民服务之大众路线的集中体现,也是中
国雕塑题材的历史性突破;第二,雕塑、建筑
和书法三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第三,在建
造的过程中,部分参与此碑的雕塑家已经开
始思考西方古典写实手法与
中国传统雕塑造型手法相结
合的问题;第四,此碑成为地
标性建筑,赋予天安门广场
现代意义,其公共性、民主性
得到亿万人民的认同。
1958年正式成立的中
国雕塑工厂直属文化部,标
志着新中国雕塑事业的正
式起步,也代表着毛泽东时
期的雕塑水平。雕塑作为一
种最直观的政治宣传载体
出现在城市街头,这个时期
雕塑作品的主题为两个类
型:一、反映革命历史题材
的,如刘胡兰、八女投江、地雷战、苏军英雄
纪念碑等;二、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如刘文
学、志愿军像、草原之鹰、水乡女民兵等。此
时雕塑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基本是工、农、兵,
所反映的生活也是当时中国人最熟悉的内
容。这个时期的雕塑家在国家艺术管理机构
的统一管理之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与当时的各项国家政策,并以毛泽东的《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作为艺术创
作的指导思想,在艺术创作上追求与工农兵
生活的对接。因此,在这一时期所产生大型
雕塑都带有强烈时代精神,如:由鲁迅美术
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农展馆前的组雕《庆
丰收》,还有具有国际影响的泥雕《收租院》,毛泽东时期雕塑的政治元素
□庄家会葛红刚
档
案Dang'anjiemi
沈阳中山广场的毛泽东雕塑96
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