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北宋初期皇权的加强1、背景:唐末以来出现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2、目的:防止藩镇割据,强化皇权3、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4、影响:⑴积极方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⑵消极方面:行政上抑制了官员的进取心,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财政上官僚机构的臃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1、“积弱”局面的出现⑴表现: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⑵原因:将帅受制太多,加上军队素质低下,缺少训练2、“积贫”局面的出现⑴表现:政府财政困难⑵原因:“三冗”现象的出现(冗兵、冗官、冗费)①冗兵原因:采取“荒年募兵”政策;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防止地方割据影响:军费开支过大②冗官原因:官僚机构重叠;科举取士越来越多;“恩荫”法泛滥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③冗费原因:冗兵、冗官;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争不断、自然灾害)2、边患危机:辽、西夏威胁北宋的边境安全3、财政危机:“三冗”现象的出现四、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2、时间:1043年3、人物:宋仁宗、范仲淹4、内容:整顿吏治5、结果:失败6、影响:北宋朝廷进一步的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克服危机,一场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边患危机严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杯酒释兵权
中央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门 下 户 部
宋英宗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1. 7万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1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给宋政府带来沉 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现象。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上对辽和 西夏的高额赔款,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使指挥 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的赋税沉重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
原 因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高中历史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 (2)这导致北宋出现什么现象? 生。
基础梳理
点击思维
【拓展点拨】 通过分析北宋中期面临的 答案:(1)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 主要社会问题,我们不难认识其统治危机 重。 的严重性,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侧重点和中心 目标,就是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从某种程 度上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 封建统治。
庆历新政是在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统治阶级采取的一次改革自救。 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 法改革的序幕。
(对应学生用书第27~28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 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 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图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 局面? 【思路点拨】 第(1)问材料一图片反映北宋集中军权,使兵将分离,削弱了军队 的战斗力。第(2)问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注意关键词“冗吏”。结合教材知识回 答冗官现象带来的影响。第(3)问分析表格数字的变化,得出政府开支越来越大,财政 日渐困难。第(4)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局面。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忧”,到底他“忧”什么呢?讲授新课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21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21张PPT)

(一)北宋初期皇权的加强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哲宗 徽宗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
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钦宗
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败多胜少,边患危机严重。
1085- 1100-1125 3.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
请回答:
——范仲淹《岳阳楼记》
(1)范仲淹“忧”的是什么?他解决这些问题
的重点措施是什么?
(2)其改革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2、目的: 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
1067- 1063- 局面形成;
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1022-
1085 1067 1063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表现为军队战斗力削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以求苟安,如宋辽“澶渊之盟”。
”表明北宋政府( )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表现为军队战斗力削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 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 )
”表明北宋政府( )
“2、吾形疾成贫多“富积不胜贫均”,少局今面为,。汝均签之。盟约以求苟安,如宋辽“澶渊之盟”。
2、形成“积贫”局面。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小结: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 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 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 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 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封 建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目 的: 缓和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①改革文官升迁制
新政措施: ②严格恩荫制
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④慎选地方官 ⑤减轻徭役
结果: 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与边患)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严重的积贫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为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方面采取什么措施?
1中央: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三司Βιβλιοθήκη 中 枢书密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参知政 事
2地方上: 1行政: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 2经济:设转运使,受地方财权 军事:抽地方精兵归中央,实行更戍法
北宋王朝 收支情况表
年代 lO2l年 1049年 1065年
收入(贯)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l613万余
支出(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一方面: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方面: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出现
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 劝,宋真宗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城镇, 又在澶州城下以射杀辽将萧挞览。宋真 宗在有利条件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 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 万两、绢20万匹。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 氏,遂更名朱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 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 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 发起"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 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 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主题二 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 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 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 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 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 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 吏治。
【学思之窗】(教材第49页)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考试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 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9页) 一、本课测评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 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 仲 淹 认 为 积 贫 积 弱 局 面 的 形 成 , 根 本 原 因 是 __吏__治__不__整__。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_范__仲__淹__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_文__官___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_在__任__犯__罪___者。 (3)严格“__恩__荫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策__论__和操行。 (4)慎选__地__方__官吏;减轻徭役,重视__农__桑__。

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版)

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版)

社会危机和庆历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知识结构:
一、变法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
2.财政危机;
3.阶级矛盾激化;
4.边患危机。

二、庆历新政
1.开始;
2.核心;
3.影响。

自主学习:
1. 北宋初年统治者对实行放任政策,地主占有大片土地,采用各种
手段隐瞒地产,贫者,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在、和
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致使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2. 宋朝建国后,为加强,首先集中军权,一方面设立
管辖军队,调兵的无统兵权,统兵的无调兵权,使之;另一方面,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兵不识将、、兵无常将的目的。

其次,集中。

设立几位宰相和,以相互牵制;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强化皇帝专制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北宋在与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局面。

其次,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

第三,军队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究其原因,一是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二是统治者经常“”,将大量招进军队。

因为冗官、冗兵、冗费的增加,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局面11世纪初宋辽军队在激战,在战局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与辽签订和约,史称“”
3. 1043年宋仁宗任用、进行改革,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所以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

史称“”。

4.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定期,严格“”制;改革
,取士着重;慎选地方官吏,重视。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 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 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 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 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 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民族矛盾激化
对于本课的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及改革的背景,可从北宋 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着手分析,通过设计有关材料,引导学生阅 读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在明确北宋中 期面临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 革的必要性。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社 会 危 机 四 伏 和 庆 历 新 政
集中军权 集权措施 集中行政权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 成 形成积弱局面 专权的负面影 响 形成积贫局面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 措施:整顿吏治为中心;改革贡举制;减轻 徭役;重视农桑等 结果:大官僚、地主反对,新政夭折
庆历新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 题?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 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范仲淹进行了以整 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结果失败。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阅读课本并思考:
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又各 自是怎样形成的?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戍法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件(人教版选修1)

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件(人教版选修1)

请思考:
1.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的? 2.这些措施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兼并土地 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严 (1)北宋初年,政府对_________ 佃农 的自耕农深受地主地租和高利贷剥削,生 重,导致沦为_____ 活十分困苦。 中小农户 赋税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_________ 沉重。 连年战事 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3)_________
防安全。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012·吉安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
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173 材料二 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100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
材料三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
管辖军队 ,互相牵制。 ②设立不同的机构_________
驻屯的军队 。 ③经常换防___________ (2)集中行政权: 参知政事 。 ①设立几位宰相和_________ 三司 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_____
2.强化皇权的负面影响: 积弱 局面。签订屈 (1)过度集中军权,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_____ 辱的澶渊之盟,换来暂时的苟安。 (2)导致冗官、冗兵和冗费,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形成 积贫 “_____”局面。 政府效率 ,增加了政府_______ 财政负 ①冗官局面的形成,降低了_________ 担。 ___ ②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军费开支高涨,导致冗兵、冗费出现。
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皇帝从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政和司法大权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课件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栏目链接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这 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栏目链接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 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 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 规定的历史背景。
栏目链接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充分 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这样改革才能成 功。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学习本课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着手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的“三冗二积”现象,反思改革应该精兵简 政。(2)在明确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 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的必要性。(3)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 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栏目链接
2.表现。
(1)“积贫”:冗官、冗兵和_冗__费___增加,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
出。
(2)“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_澶__渊__之__盟__”
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
栏目链接
考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社会矛盾激化。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选修一)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选修一)
④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各地农 民反抗不断发生。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 陈桥兵变
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
统领禁军。959年,世宗病故,
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周
恭帝。960年,他谎称契丹与
北汉联兵南侵,请求出师北
上御敌。赵匡胤兵至陈桥驿,
部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因他曾出任归德节度使,治
宋太祖建国初年(960—967)
22
100
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37.8Fra bibliotek180
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66.6
330
宋太宗天禧年间(1017—1021)
91.2
416
宋太宗庆历年间(1041—1048)
125.9
580
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8)
116.2
530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后天下之乐而乐。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 ——范仲淹 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 欧阳修等被贬官。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 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 天下楼”之誉。
阅读下列材料:P47【资料回放】
太宗
976-997
神宗
1100667-7-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措施: 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 严格恩荫制度;
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提出“均贫富” 的口号;
真宗咸平三年(1000 王小波、李顺起义 年),王均的起义又爆 “吾疾贫富不均, 发了。 今为汝均之。”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 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 发。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探讨: 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
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 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 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 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 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 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 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收入
钱 绢帛
粮 草
36822541 33170630 8745535 7255640
9940147 7422768
30% 102%
80% 80%
26943575 30472708 23170223 29396113 29250469 24980464 (束)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背景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冗兵、冗官 冗费
强化君权 加强统治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增加财政负担 财政入不敷出
积 弱 积 贫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背景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阶级矛盾激化: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
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农土 民地 失集 统治者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去中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 土趋 地势 增加 加速
阶级矛盾激化: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 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 数万人 。
失败 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
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契 丹 人 的 发 型
1004年澶渊之盟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 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 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 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 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 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 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 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 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 名堵塞言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阅读思考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
思考: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 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集军权 分散军权 冗兵 集中 财政权 集中 行政权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军队战斗力弱 扩充军队 冗费 冗官
增设 官僚机构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 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 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 贬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新政措施:
①改革文官升迁制 ②严格恩荫制
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④慎选地方官 ⑤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整顿吏治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②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③ 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 安置) ④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⑤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 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 进攻。
讨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北宋疆域图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
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练一练:

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 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北宋王朝 收支情况表
年代 lO2l年 1049年 1065年 收入(贯)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l613万余 支出(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酒税
盐税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1975万(贯) 1710万(贯)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主观因素:宋仁宗、范仲淹
3、主要内容:P48-49
①②③④⑤
4、结果:废止(原因) 5、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小结:
练一练: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 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 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普通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
P45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
其历史作用。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宋太祖(927---976)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8-85
英宗
1063-67
仁宗
1022-63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钦宗
1125-27
导 言
内 忧 外 患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背景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练一练: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 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思考:
阅读下列的材料:P47【资料回放】
想一想:根据上述材料,北宋当时的统治出现 了哪些问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 探究: 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 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 (1064),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是何原因? 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 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 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 政效率很低,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澶渊之盟
1004年
内容: • 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 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 “岁币”; •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 侵……
范仲淹
(989—1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