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区项目部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
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n (″)施工控制:f 容=±40n (″)f 测≤f 容2、坐标增量闭合差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
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f=22)f f y x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K值要小于规要求。
导线计算误差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误差计算公式导线计算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测量、勘测和工程设计等方面。
在实际的工程中,导线计算的准确性对工程的施工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导线计算误差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到导线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误差的来源。
在导线计算中,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影响、人为操作的不准确等因素。
其中,测量仪器的精度是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此外,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导致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风雨、高温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人为操作的不准确也是导致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就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误差的分类。
在导线计算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偏差,它是可以被纠正的。
而随机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准确等因素引起的偏差,它是无法被纠正的。
误差的计算公式。
在导线计算中,误差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来计算误差:总误差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其中,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对测量仪器的精度进行评估来得到,而随机误差则可以通过对测量结果的重复测量来得到。
通过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导线计算的总误差,从而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误差的控制。
在导线计算中,误差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导线计算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误差。
首先,我们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以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
其次,我们需要对测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总结。
导线计算误差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到导线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顺西秀智能终端产业园区项目部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
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n (″)施工控制:f 容=±40n (″)f 测≤f 容2、坐标增量闭合差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
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f=22)f f y x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K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施工原始记录表格1至32
导线点复测记录施记表1观测:复测:计算: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水准点复测记录施记表2观测:复测:计算:放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复核记录沉井工程下沉记录打桩记录表施记表5工程名称:桩号:桩机型号:施工单位:设计桩尖标高(m):设计最后50cm平均贯入度(cm次)记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钻孔桩钻进记录(冲击钻)施记表6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工序负责人:记录人:年月日钻孔桩钻进记录表(旋转钻)施记表7 施工单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工序负责人:记录:年月日钻孔桩记录总表施记表8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填表:施工员:年月日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查记录施记表9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施记表10预应力张拉数据表施记表11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填表人:制表日期:年月日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记录施记表16混凝土浇注记录施记表17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填表人构件吊装施工记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记录人:顶进工程顶进记录施记表19 工程名称:顶进工作坑位置井箱涵顶(推)进记录施工负责人:记录人:施工员:质检员:沉降观测记录施记表21复核:计算:测量:冬施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施记表23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施记表24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温度记录施记表25测温人: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温度记录施记表26测温人:预制安装水池壁板缠绕纲丝应力测定记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记录:补偿器安装记录施记表28补偿器冷拉记录施记表29供水、供热管网清洗记录施记表30管道吹(冲)洗记录施记表31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施记表32 单位工程名称:预应力张拉记录(一)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二)施记表13预应力张拉记录(后张法一端张拉)施记表14。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核部位
复核日期
原施测人
测量复核人
水准点
编号
高程(m)
导线点
编号
X、Y座标
(m)
测
量
复
核
情
况
及
示
意
图
复
核
结
论
监
理
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记录人:
混凝土浇筑记录
(陕)施记表4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浇筑部位
钢筋模板验收负责人
施工单位
天 气
环境温度
℃-℃
设计抗压强度等级
MPa
(陕)施记表5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工程部位
混凝土
浇筑时间
自年月日时起
至年月日时止
混凝土
养护方法
混凝土
入模温度
℃
混凝土浇筑
时大气温度
℃
测温记录
测温时间
大气温度(℃)
各测孔温度(℃)
月
日
时
分
最高
最低
平均
平均
测
温
孔
布
置
图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签名)
施工员:
(签名)
质检员:
(签名)
记录人:
(签名)
浇筑混凝土数量(m3)
实测坍落度(cm)
入模温度(℃)
浇筑时间
自 年 月 日 时起
至 年 月 日 时止
试块留置
数量(组)
试 块 编 号
见 证 人
标准养护
同条件养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举例:
1)点 A 到点 B 的方位角计算: ΔX(A-B)=XB-XA=-240.708 ΔY(A-B)=YB-YA=65.419 αAB(方)=arctg(ΔY(A-B)/ ΔX(A-B))= arctg(65.419/-240.708)=164°47′43.97″ 2)点 C 到点 D 的方位角计算: ΔX(C-D)=XC-XD=509.110 ΔY(C-D)=YC-YD=-134.073 αCD(方)=arctg(ΔY(C-D)/ΔX(C-D))= arctg(-134.073/509.110)=345°14′46.54″
则: f 容=±24 n =±244=48″ f 测< f 容 符合要求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ΔX(A-J1)+ ΔX + (J1-J2) ΔX(J2-C))=1475.842-1475.861=-0.019 fy=(Cy-Ay)-(ΔY(A-J1)+ ΔY + (J1-J2) ΔY(J2-C))=-470.589-(-470.551)=-0.038 ③导线相对闭合差: f ( fx)2 ( fy)2 (0.019)2 (0.038)2 =0.196
K= f/∑D=0.196/4554.006=1/7928.602 取 K=1/7000 按照三级导线 1/5000 的要求,该成果符合要求。
ΔY (J2-c) =sin(αJ2-c(方))×D(J2-c)= sin(337°07′03.97″)×527.581=-205.144
5)几个闭合差计算
①角度闭合差:
αCD(方) -αAB(方)=345°14′46.54″ - 164°47′43.97″=180°27′02.57″ f 测=720 °27′00″ - (180°27′02.57″+(4-1)×180°) =720 °27′00″ 720°27′02.57″=02.57″=3″ 假设为三级导线,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 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αAB+∑β-(n-1)×180° 也就是说, αCD=αAB+(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 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 A、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 和β4 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 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二级:f 容=±16n(″) 三级:f 容=±24n(″) 施工控制:f 容=±40n(″) f 测≤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 A 的坐标与点 C 的坐标相减应和 A 到 J1、J1 到 J2、J2 到 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 合差。 fx=(Cx-Ax)-(ΔX(A-J1)+ ΔX + (J1-J2) ΔX ) (J2-C) fy=(Cy-Ay)-(ΔY(A-J1)+ ΔY + (J1-J2) ΔY ) (J2-C)
ΔX
=cos(α )×D = (J1-J2)
j1-J2(方)
(j1-J2)
cos(346°34′18.97″)×830.438=807.736
ΔY
=sin(α )×D = (J1-J2)
J1-J2(方)
(j1-J2)
sin(346°34′18.97″)×830.438=-192.848
ΔX (J2-c) =cos(αJ2-c(方))×D(J2-c)= cos(337°07′03.97″)×527.581=486.064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 fx)2 ( fy)2
K=f/∑D
D——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 A-J1、J1-J2、J2-C
因此
∑D=D + D + D (A-J1)
(J1-J2)
(J2-C)
K 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一级:1/15000
二级:1/10000
三级:1/5000
施工控制:1/4000
于这个值,只要小于闭合差允许值就行。如果这个差值大于闭合差允许值,那么各个观测角必
须重新测量。
4)推算各点的坐标增量:
ΔX (A-J1) =cos(αA-J1(方))×D(A-J1)= cos(338°16′13.97″)×195.987=182.061
ΔY (A-J1) =sin(αA-J1(方))×D(A-J1)= sin(338°16′13.97″)×195.987=-72.559
3)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A-J1(方)=164°47′43.97″+173°28′30″=338°16′13.97″ αJ1-A(方)=180°+338°16′13.97″=518°16′13.97″-360°=158°16′13.97″ αJ1- J2(方)=158°16′13.97″+188 °18′05″=346°34′18.97″ αJ2-J1(方)=180°+346°34′18.97″=526°34′18.97″-360°=166°34′18.97″ αJ2- C(方)=166°34′18.97″+170 °32′45″=337°07′03.97″ αC-J2(方)=180°+337°07′03.97″=517°07′03.97″-360°=157°07′03.97″ αC-D(方推)=157°07′03.97″+188 °07′40″=345°14′43.97″ 由此看出,按照测角推算的αC-D(方推)与理论αCD(方)存在差值。 这个差值是必然存在的。在此是举例,差值只有 3 度,一般在实际测量中,这个差值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