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与语用之四 (汉语的焦点及焦点结构)
(17)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 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 枣树。 鲁 迅《秋夜》 (18)这教师,他变着法给你找事 儿。 侯宝林《我是家长》
焦点的功能是在与其参照的背景中显 现的。以小句内部其它成分为背景时,焦 点的功能可以描述为“突出” (prominent),所谓“突出”,就是说 在与其他信息的比照中,焦点信息作为最 新信息首次引起话语中,其地位显著;以 小句外的内容(不管是话语成分还是认知 成分)为背景时,焦点的性质可以描述为 “对比”(contrastive),所谓“对 比”,是在与其他已提供的相对或相反的 信息比照中着意申辩、强调,含有“不是 A,而是B”的意味。“突出”和“对比” 是焦点的两大话” 是焦点的两大 话语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焦点都同时具有 这两种功能。根据焦点和背景的位置关系, 以[+突出 -突出]和[+对比 -对比] 这 两对功能特征为参项,我们可以区分出两 类焦点,这两类焦点的功能特征可表示为: 句尾焦点:[+突出] [-对比] 对比焦点:[+突出] [+对比]
(二)焦点的性质 焦点的性质是在与非焦点成 分的比较当中才能显现的。焦点 既然是说话人认定的最为重要的 信息,是一句话中信息的核心, 它的这种显赫的地位,决定了其 有别于其他非焦点成分的一系列 性质与特点。
2.1可删略性 一句话中,焦点成分承载了说话人表 述的核心信息,其他非焦点成分所起的作 用是为这个重要信息的表述搭建了一个轮 廓,起了烘云托月的陪衬作用。焦点的这 种地位,使得它在承载信息的重要性上地 位独特,具有了不可删略的性质。而非焦 点成分因其信息含量低,重要性差,在一 定的上下文或情景语境中,如果它们的缺 失不致影响到交际的正常进行,往往可以 省略,在会话时更是这样。例如,针对问 话人提出的问题,说话人可以选择的回答 有下边的四种,这些回答由繁到简,但都 包含了问话中的焦点,最简单的回答只能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男人:男性的成年人。 女人:女性的成年人。
(1)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 对象的词语
(2)语义特征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 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 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
最小语义场的确定可参考有关对象 的分类,在许多情况下,最小语义场与 某一对象的最小类别相应。例如:
1、词语搭配受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词语搭配受语义条件限制 3、词语搭配受每个语言的词义系统限
制 4、词语搭配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5、词语搭配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
和修辞效果
李老师看到了王老师,王老师也看到了 李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头猪,这头猪也看到李 老师。
李老师看到了一块石头。
她姐姐是一个单身汉。(×) 她:[第三人称][女性] 单身汉: [-女性]……
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意义。 1、词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1)词汇意义 (2)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关系意义 (3)句式意义 2、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态度。 (语气意义)
(二)语用意义
句义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 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的外 部因素。
二、词语的搭配
正确的词语搭配是使句子有意义的基本 条件。
请把门关上!
预设:门是开着的。
说话者具有支使听话者的条件。
说话者知道听话者有能力做这件
事。
(2)预设的语用特征 1. 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真实性是包含该预设的语
句合适(真实有效)的前提条件。 2.其次,预设具有已知性,是已知
信息。 3.预设具有可取消性。
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预设:我有妻子。 如果我有妻子,我绝不会让我的妻子伤心。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无馅] [上圆下平、用发酵的面粉蒸成、有馅]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思维导图)
两个意义基本相同,但还有差 别的同义词的差别体现在:
理性意义方面:两个同义词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 有所不同,如:交换—礼物、意见;交流—思想、 文化,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few修饰可数名词,
附加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励——怂恿 风格色彩不同,如口语—书面语:生日—诞辰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如:大—小、多—少。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在同一个范围中的反义,如:黑、白属于颜色范围的反义,多、少属于数量范围的反义。这种 反义关系里往往可以加入别的成员,如:大、小中可以有“中”,热、冷中有“温、凉”。
非此即彼的反义,如男—女,正—反、整体—局部。这种反义关系里不能加入别的成员。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p.135
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
同义词中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 微差别,在“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四、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
言内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都很注 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言内意 外”来概括。
“言不尽意”与“言内意外”的关系:言内意外包括言不尽意,言内意外既是消 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言不尽意的消极结果就是使人们不得不言内意外),也 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有了言不尽意,人们往往利用言内意外进行积极 的语言表达,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
语义和语用
言外行为: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言后行为:说话人的话语所达到的结果。
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如(2)中的“花”“眼睛”和“冰”。
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如(3)中的惨案。
作为人类经验映像的句子,还可以有一些外围的语义角色,这些角色是句子可选但并非必须的成分,包括:工具、方所、时间。
工具: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或材料,如“小王用钥匙开门、小李用萝卜刻个飞鸟”中的“钥匙”“萝卜”
四、句子的真值和句义的蕴涵、预设关系
(一)蕴涵
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即设有A,B两人个句子,如果:(1)句子A为真,句子B一定为真。(2)句子B为假,句子A一定为假。(3)句子A为假,句子B可真可假,那么A句义蕴涵B句义。如:
A B
(上位)李明买了猕猴桃。李明买了水果。(下位)
A B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有哥哥。
我的英语书借给他了。→我有英语书。
他不是好学生。→他是学生。
绝对预设:既做为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句子的预设,这种“一身二任”的预设,叫做绝对预设。纯粹作为其他被表述的事态的前提条件的那些预设,称为相对预设。
【注意:有的只有绝对预设,而没有相对预设。如“他不是个好学生。”的预设“他是个学生”,是绝对预设,这句话无相对预设。】
第四节语用
一、语境与语境义
1、语境及语言环境,内容可三分:
物理语境——说话者、受话者、说话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语境——一个连续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树—松树、柳树、杨树、槐树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层次的 植物—树—杨树—白杨树 3.语言中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上位义相
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属概念。但又不完全 等同于逻辑的种属关系,因为不同语言中有哪些上下位词是不同的
1.单义词与多义词 “猫”、“羊”、“椅子” “月”:“月亮”、“像月亮形状的”、“时间单位”等
2.本义、派生义、中心义 手:人体上肢手腕以上的部分 本义与中心义相同
脚:本义是“小腿”,中心义是“人体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 3.词义派生的条件
окно 4.词义派生的途径 5.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整理ppt 7
有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大—中—小 有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正—反 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
失败(胜利、成功)
整理ppt 9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
❖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Leabharlann :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1.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
[ADULT] [ADULT] [NON-ADULT] [NON-ADULT]
[HUMAN] [HUMAN] [HUMAN] [HUMAN]
woman man boy girl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brother sister
[+FEMALE] [-FEMALE] [-FEMALE] [+FEMALE]
对于句子语义结构的研究,一般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1)位于“谓词-体词”语义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称之为“语义角色” 2)不同的语义角色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比如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ppt
十一、句子的语义结构
1.述谓结构:由-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 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部分。一个述谓结构可以 有多少变元以及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 的语义规定的。
2.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 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一般都是名词性 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如:他给我一支笔。
义素分析法: 死 [+ 心脏不跳动、 +瞳孔散大 ]
六、单义和多义
1、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有各方面根据的。首先, 客观对象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 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
2、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采的派 生义,也叫引申义。
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 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是借 代,后者的引申方式是比喻。
本义
借代 比喻
派生义 引申义
旅客:小姐,把我的行李放上去! 乘务员:先生,对不起,我自己一个人抬 不动,
一起好吗? 旅客: 你不是天使吗?天使还放不上去?! 乘务员:先生你是上帝都放不上去,我天使
2、关系意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 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 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 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 关系意义。
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 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 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不能跨越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同义词。
3.同义词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八、反义词
1.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6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提纲
6语⾔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提纲第五章语义和语⽤【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的种种情况,要能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并正确运⽤词汇的⼀般特点。
第⼀节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1.1 词汇1.1.1 概念(1)词汇是⼀种语⾔中词的总汇,是语⾔的建筑材料。
不同语⾔的词汇系统各⾃独⽴,有⾃⼰的特点。
因为:a.什么样对意义与什么样地语⾳结构在⼀起构成⼀个词,在不⽤语⾔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b.⼀个词可以只有⼀个意义,但也可以有⼏个意义。
c.甲语⾔中⽤⼀个词来标志的⼀定范围的事物,在⼄语⾔中却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反过来,⼄语⾔的⼀个词所标志的事去在甲语⾔中却要⽤词的组合来标志。
(2)词是⼀种语⾔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时能⾃由运⽤的最⼩单位。
词是构成语⾔词汇的单位。
(3)语⾔的词汇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两⼤部分,⽽“语⾔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
从表达概念意义的⾓度看,⼀种语⾔词汇的范围要⼤于词的范围。
1.1.2 基本词汇(1)语⾔中有这样⼀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们世世代代的⽇常⽣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如⽇常接触的⾃然现象、⼈的器官和肢体、亲属、⽅位和时令、数⽬、某些劳动⼯具以及与⽇常⾔⾏有关的现象等等。
(2)基本词的特点全民常⽤,稳固,有构词能⼒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3)斯⽡迪⼠核⼼词斯⽡迪⼠核⼼词列表(Swadesh list),是由美国语⾔学家莫⾥斯·斯⽡迪⼠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提出的⼀个列表。
他从统计学的⾓度⽤分析不同的语⾔(以印欧语系语⾔为主),从⽽得出⼀个约莫有200字的核⼼词列表。
他认为,基本上所有语⾔的词汇都应该包含这⼆百多个词语;⽽另⼀⽅⾯,只要认识这⼆百多个词语,亦可以利⽤该种语⾔作最基本的沟通。
1.1.3 ⼀般词汇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对⼀般词汇。
(1)特点与基本词汇相⽐,⼀般词汇的特点是:它不是全民性常⽤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但不稳固,它所包括的词⼀般没有构词能⼒或构词能⼒⽐较弱。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有的换喻有特定的出处: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古稀 泰山 东床
词的派生不止以上两种方法: a.特指:“喜事”:一切高兴的事。现特指结婚。 b.谐音法:“二百五”“半封(半疯)”、“气管炎-妻管严”
本章的内容安排
语义层面
词汇语义:词汇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一般特点、 词义间的各种关联、词的语义特征和 语义场
句子语义 :句义和词汇形式的关系、句义与人 类经验的关系、句义与说话人和交际 现场的关系、语义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语用层面:从语用的角度说明话语中意义的最终表达与语境中 各要素(特别是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各种关联。语 用方面的重要概念。
金牌 银牌 铜牌
(下位词、下义词)
1.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应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
的关系: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比下位义更多;而下位
义的概念义内涵属性更丰富,除了继承上位义的所有属性外,
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可以有
层次的。
艺术
3.语言中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
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但又 不完全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文学 绘画 戏剧 音乐 舞蹈
二、同义关系
等义词和近义词 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甲乙重合(等义词) 甲乙基本重合(近义词)
所谓同义词就是指几个语音形式不同而意义基本相同或相 近的词。
下面的关系不是同义关系
甲乙 不是同义关系
甲乙之间是包含关系:a.上下位关系:指称大类事物的词和指 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 Man-boy、fruit-apple、鸟-麻雀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
“言内意外”是指:有的时候,特殊的、 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辞一一穷尽 地表达出来,因而在要表达的意思上留下 一些空白,由听话人凭自己的经验、体会 去补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婉转的告诫、 含蓄的言词、辛辣的讽刺等,都属于“言 内意外”的现象。 但在法令章程等语体中,是不能使用“言 内意外”的手法的,因为法令章程应当避 免留下意思上的空白,使执行者不折不扣 地贯彻执行。
如“把校徽别在胸前。”和“别了,康 桥!”两个句子中的“别”就属于同音词, 因为前一个“别”的意义是“用别针把东 西固定在纸或布等物体上”,后一个“别” 的意义是“再见”,两个意义之间没有任 何联系,因此这是两个不同的词,只不过 读音和写法都一样而已。
二、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 相同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称为等义词,意义基 本相同的称为近义词。 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来词的结果 。 如 “知道”和“晓得”,“话筒”和“麦克风”。 等义词由于意义完全相等,只会增加人们的记忆 负担。因此,有些等义词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细 微的差别,如“医生”和“大夫”,前者已经多 用于书面语,后者则常见于口语;有些随着人们 使用习惯的统一,其中一个就逐渐消失了 。 如 “水泥”和“士敏土”,后者就没有人再使用了。
2.多义词。单义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表 达的需要,慢慢就会变成多义词。多义词的 多种意义中,我们把其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 的意义叫做本义,如“兵”,我们可以查到 它最早的意义是“兵器”;由本义逐渐衍生 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如“兵”由原来 “兵器”的意义逐渐转变为“拿兵器打仗的 人”。
另外,在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中,有一种是人们在一 听到这个词首先就想到的也是最常用的意义,我们
三、“言内意外”
第五章__语义和语用讲解
语言的意义一涉及语言形
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
界发生联系。一涉及语言与 现实世界中哪一类现象,这
使用者的关系。
一层次的意义是语言学研究
的内容。
语义学
“天气真热!”
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不同, 也许是刚从空调房间出来而 发的感叹,也许是为打发长 时间等车的无聊应酬,也许 是委婉地请听者开窗透气。
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舍去了许多细节。 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
没有明确的界限。 全民性——使用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单义和多义是指一个词只有一种意义或多种意义。
1.单义词,顾名思义,只有一个意义。像“猫”“羊”等都是
单义词。一个词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是单义的。单义词在一 种语言中往往是极少数。 术语(行星、光年;海拔、纬度; 微积分、原子能)一般都是单义词。专有名词(北京大学、 鲁迅)以及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太阳、月亮)和新词 也是单义的。 注意:单纯词中单义词少,合成词中单义词多。
• 反义词的两种类别
• 1)相对反义词。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 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如:冰—冷— 凉—温—热—烫, 大—中—小,赞成—弃权—反对 此类反义词前可加程度副词,否定一方不等 于对方。反义是人们的主观态度和习惯所决 定的,并不一定是科学意义上的相反和对立。 如“黑”和“白”一般认为是一对反义词, 但从光学的角度分析,“黑”是由三原色构 成的,“白”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构成 的,没有任何对立和矛盾的关系。
对于近义词,更重要的是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 别,才能准确地理解各自表达的意义并准确的 使用。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 方面: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三、词义的类型 2、附加意义 2)语体意义 词运用于不同语体而产生的附加意义,分 口语意义和书面语意义。 口语 书面语 奶奶 祖母 一下子 短暂 口语:活泼、浅显、通俗、自然; 书面语:文雅、庄重、深奥、正式。
书面语体的再分类 公文体 政治体 科技体 文艺体 查 商榷 结晶 涟漪 特此 协商 有机 轻盈 周知 结盟 硬件 萦绕 切望 衰退 收盘 奔流 务希 盟军 沸点 矍铄 惩戒 党委 激光 萧瑟 签署 政见 化合 静谧
第三节 句义(词义的组合)
• 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 1、词语的搭配 •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 实现的。
• 这里的词语搭配主要是指语义上的搭配。
当然,词义的搭配必须符合语法规则,不
符合语法规则时,词在语义上也是不能搭
配的。
2、词语搭配的限制 (1)语法规则的支配 (2)语义条件的限制 A:受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 猴子吃苹果。 苹果吃猴子。X B:受到语义场中其它成员的制约 北京话:吃饭(固体食物) 上海话:吃粥、吃水、吃烟(流体、液体、气体 )
2、词语搭配的限制 (2)语义条件的限制 C: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打毛衣 打渔网X tall man high man X high building tall building X D: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饰效果 褒义 贬义 口语 书面语
2、词语搭配的限制 词义的形成: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 词义的组合: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凸 现一些语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三、反义词 例:男人:女人 A、黑:白 B、左:右 C、高:矮 D、生:死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 的关系。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 比下位义更多。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 属关系。 上下位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团 体和成员的关系。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雪
派生意义的产生途径主要就是意义的引申,就是 意义之间产生联想。 大体有两种方式:隐喻、换喻
1.隐喻。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
由此产生引申。如“近视” 。
2.换喻。两类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由于这种联系经
常在人们心目中出现而固定化。如“花” 。 上下文具有排除其它意义的作用。
三、词义的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全 民性)
词义的概括性
1、一般性。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纳成一般的、简单的 东西。 2、模糊性。经过概括的概念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 显的界限。
个社会的内部交际就必须使用语言。同时,语言在使用时是 带有强制性的,社会内部必须按照已有的“约定俗成”使用 语言。所以,词义就必须是全民性的。
第三节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而词语的搭配受 到语法规则的限制,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
1、语义条件的限制。语义条件反映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吃了鸡”,却不能说“鸡吃了他” 。 2、社会的使用习惯。比如现代的中国人称女子好看为
“美”,男子好看为“帅” 。
焦点和预设
第四节 语用
焦点: 句子中的新信息。 说话者所传递信息重点。 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 别关注的部分。 预设: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 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
第四节 语用
焦点的标示
会话中,通过语调重音标示 小明吃了苹果 小明吃了苹果 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 汉语中“是…的”句 英语中“it is …”句 有些语言中用的句法虚化成分标示 索马里语中 baa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填空题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熟语分为两类:(通用熟语)和(专用熟语)。
3.歇后语一般前一个部分是(比喻),后一个部分是(真正意义)。
4.词典是可以查阅词的(形式)和(内容信息)的工具书。
5.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6.(全民常用性)(稳定性)(构词能力强)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7.(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8.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由此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9.(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0.(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它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12.语言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13.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14.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5.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
16.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7.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叫作(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其他意义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边界模糊,核心清楚。
)海、洋、湖熟人、朋友、知己全民性:词义反映的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用来表达思想。
二、词义的各种关系(一)一词多义多义词:指有几项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词。
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本义:一个词最初的意义。
派生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意义。
老:年纪大(本义)深:距离大(本义)多义词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一般不会引起误解。
但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歧义。
他好几天没吃饭了。
我得理发去了。
他今天脸色不好看。
杂货店已经关门了。
词义的多义性可以造成修辞上的双关。
词义派生的途径:隐喻和换喻隐喻途径:词义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包袱小鞋换喻途径:词义是通过换喻的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义。
红领巾/少先队员青衣(黑色衣服)/正旦(戏曲的角色名)方丈/寺庙的住持对于换喻义的理解,必须了解一定的背景和来源,单从字面上无法推敲出词义来。
解手出恭隐语:相似性转喻:相关性(12月2二专)(二)同义关系同义词:几个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同义词之间的相同点主要在理性意义,不同点主要在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以及附加色彩。
同义词辨析:1.范围大小;2.词义轻重;3.感情色彩;4.风格色彩;5.形象色彩;6.适用对象;7.搭配功能。
(三)反义关系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
反义词反映现实现象的对立关系。
1.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之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冷(凉、温、暖)/热高/低2.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分尽一个共同的领域而不留空白。
生/死动/静出勤/缺勤(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了上下位关系。
上下位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逻辑上的属种关系是概念外延间的一种关系,即反映大类的概念与反映该大类下某一小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位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位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位词例如:,“笔”与“钢笔”、“人”与“男人”、“听”与“偷听”。
“树”与“针叶树”、“学校”与“大学”,都是属种关系,前者是上位词,后者是下位词。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例如“树”与“树干(树根、树冠)”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属种关系与整体部分关系的区别:“针叶树是树”,但不能说“树干是树”。
不同的语言上下位词不同。
例如:西红柿:蔬菜/水果主食和副食的划分(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语义特征(义素):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
走 [+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义素分析:对相关的词义的义项进行比较,得出异同。
首先要确定对比词群,确立的标准为这一组词至少有一个相同的意象。
分析义素对分析同义词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组合具有积极意义。
走 [+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跑 [+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区别特征)鞋靴子袜子东西(物件) + + +穿在脚上 + + +走路时着地 + + -有筒 - + +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群)。
根据需要,聚合体(群)的划分可大可小。
水果义场:苹果、雪梨、桃子等等。
苹果义场:国光、富士、红星等等。
饮料义场:文具义场:家电义场:……三、句义(一)词义与词的搭配词语组合的原则:1.符合语法关系(受语法规则支配)2.符合事理逻辑(受语义条件限制)3.符合语言习惯(受接受心理影响)(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的经验影像词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物体、性质、状态、动作的等进行命名,是个体的分离影像,而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体的事物总是跟相应的性质、状态、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的,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意,而且必须符合事理逻辑,即所谓人类的经验。
我今天读了一本惊险小说(分离的个体)我今天读了一本惊险小说。
(完整的表意)语法结构是从语言中抽象出来的。
我吃饭饭吃我[名+动+名]语义结构是依据语言成分与人类经验的影像关系得出的。
因此,符合语法结构,还必须符合语义规则,否则就站不住脚,违反事理逻辑,是不可接受的。
猴子玩苹果。
*苹果玩猴子。
[名+动+名]所以,;理清语义角色非常重要。
比如:“物体”与“动程”之间要有合理的关联,要互相匹配,才能成立。
句子结构改变了,语义结构不一定改变。
小林打开了电脑。
电脑小林打开了。
主语、宾语已经改变了,但施受关系不变,表意也基本不变。
(三)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影像句法语义范畴:句法所表示的语义归纳出来的类。
句子或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或表情达意,其所表达的实际是具体说话人的人类经验影像。
所以,作为交际中的句子与时空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说话人——说话地点——说话时间”,句法语义范畴可以实现说话者表达的需要。
如:人称时指示语气情态(四)句子的真值和句子的蕴涵、预设关系真值: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或事件,也就是所谓“句子真假”或“句子真值”问题。
句子要求句法结构合乎规则,语义结构合乎事理,语法范畴也没有问题。
但还存在着一个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如:这个寡妇的丈夫看起来心情很好。
(假)我们村的几个单身汉都有老婆。
(假)今天天气很好。
(如果今天阳光灿烂,则为“真”,否则就是“假”。
)蕴涵:这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
如果有“甲”,就必然有“乙”,那就可以说“甲”蕴含“乙”,或“甲”以“乙”为蕴涵。
(12月13本科)如:1.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
这句话至少同时还表达(蕴含)这样一些意义:2.他弟弟出车祸了。
3.他的家人出车祸了。
4.有人出车祸了。
5.他有个弟弟。
6.汽车可以撞死人的。
有时还可以表达:7.请通知他。
(假定他还不知道,而听话人通知他比较方便)8.你还不快去医院看看。
(假定听话人是他或他弟弟的亲友)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话语之间也有蕴涵关系。
如:我家厨房装抽风机了。
/我家装抽风机了。
他弄脏了手指头。
/他弄脏手了。
他不吃鱼。
/他不吃鲤鱼。
这位演员唱做俱佳。
/这位演员唱功不错。
一个句子的蕴涵可以有很多。
如:例1“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还可以有以下蕴涵:9.他弟弟给撞伤了。
10.他弟弟受伤了。
11.他弟弟出事儿了。
12.他家的人出车祸了。
13.他家的人给撞伤了。
14.他家的人受伤了。
15.他家的人出事儿了。
16.有人给汽车撞伤了。
17.有人出事儿了。
……但不可能有以下蕴涵:他弟弟的腿给汽车压折了。
他的二弟给汽车撞伤了。
同义性(理性意义相同)的蕴含,是双向蕴涵。
如:他比他哥哥高。
//他哥哥比他矮。
他结束了单身生活。
//他结婚了。
预设:又称为前提,指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真实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的前提是“他有个弟弟”。
“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的前提是“汽车可以撞死人的”。
借给你的书该还我了。
/你借了我的书。
为什么广州从来不下雪?/广州从来不下雪。
四、语用(一)语境与语境义语境:即言语环境。
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就是说写者的立场、观点、品格、气质、才能、学识、兴趣、爱好、艺术修养、语言习惯等;客观因素,就是表达的时间、空间、情景、对象、前后语、上下文、条件、因果、前提等。
总之,一切与语词使用有关的因素都属于语境的范畴。
语境义:即语用义,语言在特定环境产生的意义。
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影响着词义。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
朱自清的《春》:“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曹禺的《雷雨》:“好,你去吧,小心风暴就要起来。
”(二)话题和说明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那个实体,即“信息的基点”。
如:我在家。
今天我在家。
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
弟弟把我的玻璃杯打破了。
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
我的玻璃杯弟弟打破了。
昨天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
说明: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它部分。
话题和主语区分我在家。
今天我在家。
他是个日本女人。
(指他的太太)(三)焦点和预设焦点:句子中说话者所认为的受话者所不知道的信息。
说话者要把这些新的信息传递给受话人。
1.通过语重音表示“焦点”今天我请你吃蒸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