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之劝谏篇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比较阅读张振芳《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经典文章在初中阶段均很重要,二者都是臣子劝谏国君的文章,内容大体一致。

在《出师表》一文里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也希望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将两篇文章比较阅读,发现了不同之处,试分析如下:一、劝谏的对象不同《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兵北伐之际写给刘禅的奏议。

诸葛亮一生对刘氏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人辅佐两朝,在蜀国有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这一点后主刘禅是心知肚明的。

而且,诸葛亮与先帝刘备之间感情深厚,是刘备安排来辅佐后主的,在朝中地位不一般。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是齐国的国相,是当时“士”的代表,他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分析,与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对比,邹忌与齐王那只是一般的君臣关系,不可能达到前者的层次。

劝谏者和纳谏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就决定了劝谏的方式不同。

二、劝谏的方式不同《出师表》一文从天下大势入手,分析国内外的现状后,提出三条建议,可以说是直奔主题。

文章写得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文章里,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设喻,来劝谏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

邹忌通过自身经历来劝谏,劝说委婉,优点在于充分尊重纳谏者齐威王,使他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并且采取措施,制定法令,使劝诫的内容变成了现实。

三、劝谏的效果不同《出师表》一文中没有涉及到劝谏的效果,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刘禅之所以没有办法将蜀国统治下去,而过早灭亡,原因恰恰被诸葛亮预言到。

他亲信宦官黄皓,听信谗言,荒废朝政,以至于投降后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闹剧。

结论可以说,诸葛亮撰写《出师表》没有真正实现劝谏的目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齐威王就开明多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①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④。

朝⑤服⑥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⑦城北徐公⑧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⑨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⑩,而复(11)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2),客从外来,与坐(13)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15)寝(16)而思之(17),曰:“吾妻之美我(18)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19)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20),百二十城,宫妇(21)左右(22)莫(23)不私(24)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25)蔽(26)甚(27)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8)寡人之过(29)者(30),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31)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34)而间(35)进(36);期年(37)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邹忌: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

②修:长。

这里指身高。

③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 厘米。

④昳(yì)丽:光艳美丽。

⑤朝:早晨。

⑥服:动词,穿戴。

⑦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⑧徐公:人名。

⑨及:赶上,比得上。

⑩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

(13)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有求于您: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
5
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 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
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 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 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
(19)诚:确实,实在。 (2019 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
词,以为,认为。
(21)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
(22)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左右:国君
身边的近臣。莫:没有谁。 (2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动词,穿戴。
7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
美。【孰与,谁,哪一个】。【孰与:与相比,谁(哪
一个)更】(有争议)徐公,人名。 (8)君美甚:你美极了。 (9)及:赶上,比得上。 (10)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明日:第二天。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甚:厉害。
10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
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 过失)。谤讥,指责议论。市朝,指众人聚集的公 共场所。 (27)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

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

本文语言简洁,句法多变,如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三问三答,表达的内容完全一样,但由于句法上稍作变化,文章就显得活泼而不板滞了。

“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

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

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邹忌修(长,此处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意念被动句,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邹忌身长八尺多高,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朋友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 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 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 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号成侯;后 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 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 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创作背景
•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 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 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 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 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 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 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 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 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 地:土地,疆域。
• 方:方圆。
• 宫妇:宫里的姬妾。
• 左右:身边的近臣。
•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第二部分译文
•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 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 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 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 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劝谏有技巧,治国有担当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劝谏治国类一、内涵:“劝”意为用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谏”意为规劝,使改正错误。

劝谏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

“劝谏文化”兴于先秦,是向君王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国为君为民的初衷勇敢的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达到劝说目的。

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

二、分类:从劝诫方式劝谏可分为直言进谏和曲言劝谏。

如:《出师表》《曹刿论战》是直谏,正面劝说,直陈道理,向君主提建议;《孙权劝学》是引经据典,借例言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讽谏,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劝谏广开言路治国。

三、课本篇目:劝谏类:《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诫子书》《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曹刿论战》;治国类:《大道之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专题演练:【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

反曰:“不可伐也。

其忧在上,其乐在下。

且贤臣在焉,曰沈驹。

”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

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分析: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一、重点词语解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X向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X公美?〞其妻曰:“君美甚,X公何能及君也?〞城北X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X公美?〞妾曰:“X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X公孰美?〞客曰:“X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明日,X 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X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X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X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X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X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X 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X公相比谁更美?〞妾说:“X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我和X公谁更美?〞客人说:“X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X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X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

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

本文语言简洁,句法多变,如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三问三答,表达的内容完全一样,但由于句法上稍作变化,文章就显得活泼而不板滞了。

“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

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

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劝谏专题复习资料:对比阅读《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课件32张)

劝谏专题复习资料:对比阅读《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课件32张)

结构分析:
形势 帝死天下三分
分析 益州疲弊
论述透辟
开张圣听
出 师
提出 赏罚分明 建议 亲贤远佞
句句在理




晓之以理
事 抒
追述身 世表明 忠贞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
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动之以情
言词恳切 情
字字有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 《
史书。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 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
传 》
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 简
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 三国 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 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 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 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 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 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 后卒于军中。
真良死节之臣:
比干:挖心--------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唐太宗:明君
伍子胥:赐剑自刎---------吴王夫差: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汉武帝 真良死节之臣:
写作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谏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谏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劝谏内容
原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劝谏内容)
译文: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劝谏方法说实话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的劝谏方法,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啊,这邹忌到底是咋就能让齐王听进去他的话,还真就纳谏开始好好治理国家了呢?我首先想到的是,邹忌这人挺聪明的,他先从自己的事儿说起。

就好比我们生活里,如果想给朋友提个建议,直接说“你这事儿做得不对”,朋友大概率心里不舒服对吧。

邹忌他不这么干,他说自己早上起来照镜子,问他老婆、妾室还有客人,他和城北徐公谁帅,大家都说他帅,可实际上他自己看到徐公后发现根本比不过人家。

他就从这个自己觉得特打脸的小事情说起。

我自己也试过类似的方法呢,我有一回想让我弟弟好好学习,我要是直接说“你看你成绩这么差,就知道玩”,他肯定不听我的,说不定还跟我吵起来。

我就学邹忌,我就跟他说我以前啊,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觉得玩游戏可酷了,学习就敷衍了事,结果考试考得一塌糊涂,那感觉可糟了呢。

我弟听到这,就不那么抵触了。

这就是邹忌聪明的地方,他先从自己身上找例子,这样就容易拉近和齐王的距离。

然后呢,邹忌又把这个事儿跟齐王比。

他说他自己身边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都会跟他说假话,那齐王您贵为君主,身边的人就更多了,他们为了讨好您,肯定更会说假话。

这就很巧妙啊,他通过自己的例子类比到齐王的情况。

我也试着这么类比过。

有一次我想劝我妈不要老是买一些看起来很便宜但质量不好的东西,我说我自己看小广告买过一个便宜的耳机,结果没听两天就坏了,损失钱不说,还浪费感情。

我就跟我妈说,您现在就跟我那时候一样,看着价格低就想买,那些商家就好比我身边骗我的小广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么一说,我妈就认真思考起来这个问题了。

还有一点,邹忌在整个劝说过程中,态度那是相当的诚恳温和啊。

他不是那种趾高气昂的指责齐王,而是很耐心地娓娓道来。

我以前就犯过错,我给我爸建议让他少抽烟的时候,我就很凶地说“你抽烟对身体危害多大呀,不要再抽了”,我爸一听就很生气。

我后来才明白,得像邹忌那样,把自己摆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真诚地跟齐王或者我爸这样把道理说清楚。

初中文言文中劝谏的方式 借例言理

初中文言文中劝谏的方式 借例言理

初中文言文中劝谏的方式借例言理
《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

两者都是以议论为主。

《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议。

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的。

关于劝谏的名言古诗

关于劝谏的名言古诗

1. 宫之奇谏假道:“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先秦·左丘明2.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 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4.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邹忌讽齐王纳谏:“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

”6. 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7.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 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4. 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5.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 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8.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9.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谏分为两大类 一是直言劝谏——正面劝导,有理有节。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不拐弯抹角,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主 张等。 二是婉言劝谏——直话曲说 1、借事设喻说理,类比推理,以小见大:设置或借用 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2、见缝插针,抓住时机,借题发挥,因势利导:首先 尊重或肯定或顺着对方的做法、想法,再因势利导,借 题发挥,充分说理,使对方接受劝谏。(公输般 墨子) 3、以退为进,迂回曲折:以退为进,不直截了当指出 对方的不足,而是用旁敲侧击,迂回出击的方式委婉进 行批评。 4、激将法:先用激将的方法激出对方内心的竞争、自 尊、好胜等情感因素,再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劝谏。
活动二:分析劝谏,归纳方式
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邹忌和诸葛亮劝谏对象 和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活动方式:自主整理——组内交流——任选其一, 1+1展示(分析形象+概括方法)
邹忌劝谏对象:齐威王;劝谏目的:广开言路
劝谏方式:婉言劝谏
类比
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说理
皆以美于徐公 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王之蔽甚矣 (生活小事) (国家大事) 客求臣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以小见大
谈论
虚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咨臣以当世之事 连词,表时间,不译。 拿/把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诸葛亮劝谏对象:后主刘禅; 劝谏目的:亲贤远佞
部分 段落
1 2 3--5
劝谏方式——直言劝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寓情于议 一 赏罚分明 亲贤远侫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二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三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报先帝 忠陛下 鞠躬尽瘁
归纳总结
感激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功效。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动心忍性 ……的原因
用来……的事 用这些办法

一词多义
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重任 责任
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商 每与臣论此事
遗留下的 给予 判定
扩大,发扬。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通假字 裨补阙漏。
归纳总结
分清对象,明确目的。 直言婉言,用对方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旁敲侧击,比喻类比。 因势利导,心悦诚服。
活动三:实战演练,积累提升
独立完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 师表》复习检测。 活动方式: 自主检测——现场展示——自我订正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民力困乏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特殊待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光大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⒍由是感激 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排除奸 邪凶恶的敌人。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 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民 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出师表》复习检测
古今词义 痛心遗憾。 古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对某人或某事物厌恶痛恨,深 今义:
切的憎恨 。
古义:贫民百姓。 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古义: 卑鄙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 产生好感。与“感谢”相 近 。
齐威王身边虽然也有一群谄媚者,但他是一个有 所作为的君主,能明辨是非,接受劝告。邹忌类 比推理来婉言劝谏,点到即止就能起到效果。 后主刘禅软弱无能,容易听信小人之言。诸葛亮 只能运用直言劝谏的方式,苦口婆心,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希望刘禅能不妄自菲薄,亲贤远佞, 有所作为。 类似的人物故事:晏子——楚王(设喻说理,迂 回出击)
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归文本,夯实基础
活动内容:检测重点词句 活动方式:
个人展示——他人纠正、补充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复习检测
朝服衣冠
朝 入朝见威王 早晨
朝廷
泛指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吾孰与徐公美
朝见
谁,哪一个 同“熟”,仔 细
一字 多义
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
重点句式
①、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文中 类似的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欲有求于我也”“皆以 美于徐公”“能谤讥于 市 朝”“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④、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之劝谏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战 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史书,由 的 编定,分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一些 谋臣策士的言论的谋略。 《出师表》作者 ,是 时卓越的 。字 。表:古代的一种文 体。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齐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的刘向编定,分十二策。主要记载战 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的谋略。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卓越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表:古 代的一种文体。臣写给君主的奏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